當前位置:範範文>論文>論文精選>

舞蹈論文

論文精選 閲讀(1.28W)

【導語】

舞蹈論文

舞蹈論文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囡囡”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舞蹈論文篇2:舞蹈論文篇3:舞蹈論文篇4:舞蹈論文篇5:舞蹈論文篇6:舞蹈論文篇7:舞蹈論文篇8:舞蹈論文篇9:舞蹈論文篇10:舞蹈論文篇11:舞蹈論文篇12:舞蹈論文篇13:舞蹈論文篇14:舞蹈論文篇15:舞蹈論文

【正文】

篇1:舞蹈論文

羣眾舞蹈作品中音樂的作用探究

摘要:羣眾舞蹈表演要確保人、舞、樂三者的有機統一, 才能夠帶動全場的情緒。為了增強現場的感染力, 應當做到確保音樂與舞蹈兩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從而切實提高羣眾舞蹈表演的觀賞價值, 帶給觀眾完整的視覺與聽覺感受。本文將具體闡述羣眾舞蹈表演中音樂具備的功效, 並以此為出發點做出策略分析。

關鍵詞:音樂; 重要性; 羣眾舞蹈表演; 感染力;

環境能夠與個人大腦產生聯繫, 經過音樂環境創設能夠帶動舞蹈表演者的情緒, 舞蹈是一門藝術, 關鍵在於其重點不僅僅在於專業技巧上, 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與碰撞。舞蹈表演者與音樂應對面交流, 較快產生情感共鳴, 確保舞蹈表演更加生動, 為舞蹈注入靈魂。

1、舞蹈表演中的音樂體現

羣眾舞蹈首先有一個嚴格的界定, 就是要塑造特定的舞蹈形象, 音樂與舞蹈之間互通有無, 兩者相互合作, 呈現鮮明的舞蹈形象。大多數舞蹈類型都是在音樂基礎上進行編排設計的, 舞蹈動作配合貼切的音樂, 帶給觀眾視覺的完整感, 讓舞蹈不再是乾巴巴的獨立存在, 滿足羣眾的審美眼光。有人將舞蹈貼切比喻成空間藝術, 音樂能夠完成資料補充, 極大的拓展了這一空間的深度與廣度, 具有重要意義。

2、羣眾舞蹈表演中音樂應當具備的功效

2.1 羣眾舞蹈表演中的音樂應當擁有通感性

通感性是一種感覺特性, 其中包含視覺、聽覺、觸覺, 其最高境界就是經過舞蹈與音樂創設固定情節, 將觀眾帶入到創設的情境中, 從而產生必須的記憶體, 這種印象是長久不變的, 紮根在觀眾內心深處, 這就意味着就算觀眾在表演中途閉上眼睛仍能夠感受到舞蹈動作, 到達樂奏其容的效果。音樂能夠最大程度的延伸舞蹈價值, 它是舞蹈表演的加分點, 出神的音樂能夠增添不一樣的色彩。我們應當將研究目標放在如何確保羣眾舞蹈與音樂的滲透融合, 採用何種方式統一兩者的高度。在此基礎上尋求路徑, 讓觀眾能夠透過音樂體會舞蹈更深層次的含義, 將作品的主題思想進一步的具體化、直觀化, 做到聞聲識意的效果。以上是通感性的一種分析, 通感性還具有另一層含義。那裏所説的特性就是能夠讓舞蹈分層處理, 分成內在節奏和外在節奏兩種方式。兩者是統一與分散的關係, 藉助音樂找到節奏的聯繫, 為了確保這兩大節奏能夠直擊觀眾內心, 應當從音樂力度入手, 從而滿足不一樣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礎上要確保兩者之間的協調統一。

2.2 羣眾舞蹈表演中的音樂應當富含節奏特徵

舞蹈要迎合音樂節點, 要保證舞蹈能夠與各個音樂節拍完美銜接在一齊。羣眾舞蹈表演舞者數量較多, 本身就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出於綜合考量, 應當確保羣眾舞蹈表演中的音樂賦含節奏特徵, 舞者以節奏參考標準, 變化舞蹈動作, 從而保證舞蹈的完整性和整體性。節奏是音樂的一大根本。音樂類型較為多樣, 展示的風格千變萬化。節奏能夠説是羣眾瞭解舞蹈性質的一大基準點, 當節奏進入觀眾內心時其情緒發生變動, 跟着節奏不斷轉換, 這時觀眾的思想放空, 身體不由自主地根據舞蹈進行舞蹈。觀眾反應是評判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 做好音樂選擇能夠保證在舞蹈表演高潮區觀眾的熱情也隨之高漲, 從而到達較好的舞台效果, 不負之前的精心排練, 讓舞者汗水揮灑的更有意義。

3、發揮羣眾舞蹈作品中音樂的作用, 提高音樂整體感染力

在傳統舞蹈表演中大多是音樂先響起, 起到一個奠基作用。所以應當將工作重點放在音樂設定上, 保證其合理性與科學性, 經過音樂激發羣眾對舞蹈的觀賞慾望, 提升羣眾的期待感, 另外要保證音樂與舞蹈主題的統一性, 確保音樂與羣眾舞蹈之間交相輝映, 提升整體效果。

3.1 藉助音樂優化羣眾舞蹈結構

舞蹈動作編排是確保羣眾舞蹈表演質量的根本, 一些舞蹈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 難以再進一步的發展。這時候就要轉變角度看問題, 將精力放在音樂設定上。當舞蹈高潮時音樂也播放到了關鍵時期, 音樂旋律能夠將舞者的形體動作擴大化。隨着在觀眾內心建立必須聯繫, 當音樂反覆時觀眾會根據音樂產生聯覺, 能夠拉近作品與觀眾的內心, 獲得觀眾的認同感。聲音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人們經過聲音訴説情感、分享心境。音樂能將無聲的舞蹈表演有聲化處理, 經過音樂感受舞蹈所表達的情感, 彌補觀眾心靈空缺。

3.2 音樂能夠同羣眾相互映合

音樂與舞蹈之間相互聯繫, 是同呼吸的雙向體。我國國土遼闊, 不一樣的水文條件下的羣眾舞蹈韻味具有差異性, 這一地域差異是舞蹈的一大看點, 音樂是延展地方舞蹈特點的有效途徑。所以應當將舞蹈建立在節奏感上。我們經過分析能夠發現西藏舞的節奏較快, 能夠從節奏中感受到粗獷、豪邁的文化特點, 在內心中塑造西藏人物形象, 能夠從音樂中感受到人文氣息。羣眾舞蹈應當與音樂融合, 展示鮮明的風格, 促使觀眾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要想確保音樂與羣眾舞蹈的相互映合, 應當加強分析, 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 優化整體佈局。

3.3 羣眾舞蹈風格決定於音樂

舞蹈能夠凝練一種氣質, 若不懂舞蹈, 難以體會感受舞蹈的魅力。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觀眾往往找不到進入舞蹈世界的切入點, 音樂作為打開這一世界的大門, 能夠有效幫忙觀眾瞭解舞蹈, 深入體會舞蹈, 優化認知、體驗的全過程。經過音樂能夠感受到舞蹈的變化, 讓舞蹈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律動美, 具有重要意義。

4、結束語

舞蹈與音樂是辯證統一的存在, 經過視覺與聽覺衝擊能夠讓觀眾產生聯覺, 置身於特定的環境之下, 將思緒分散, 在觀賞的同時感受到歡樂, 得到享受。為了增強整體效果, 應當把握好整體, 利用音樂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與音樂的交相輝映能夠優化表演過程與結果, 應當加大設計力度, 進取尋求舞蹈與音樂相互融合的路徑, 併發揮主觀能動性, 將設想變為現實, 從而增強羣眾舞蹈表演的美感, 設置特定的表演氛圍, 讓舞者盡情綻放自我, 到達較好的表演結果。

參考文獻

[1]何海林, 劉玲。音樂在羣眾舞蹈表演中的感染力[J]音樂時空, 2014 (5) :107-107

[2]劉德歡, 肖燦。音樂在舞蹈表演中的感染力[J]音樂時空, 2016 (7) :85-85

[3] 宋華榮。音樂在羣眾舞蹈表演中的感染力[J]鴨綠江 (下半月版) , 2017 (9) :89-91

篇2:舞蹈論文

新時期舞蹈編導創作創新的意義和路徑

摘要:舞蹈編導是一門側重實踐性的學科。新時代大眾對藝術審美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對於舞蹈工作者來説既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要想使舞蹈創作體現創新, 編導不僅僅需要對舞蹈藝術滿懷熱情與活力, 更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本事和能夠把握社會審美心理髮展變化的敏感度。基於此, 本文首先論述了新時代舞蹈編導創作創新的重要意義, 在此基礎上, 分別從在兩個“共鳴”層次上進行創作以及以舞蹈創作題材為着力點進行創作這兩個方面論述了舞蹈編導創作創新的優化對策。[由本站網友投稿]

關鍵詞:新時代; 舞蹈編導; 創作創新;

0、前言

隨着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我國舞蹈藝術呈現出繁榮發展的良好勢頭。尤其是多年來舞蹈編導已是高等藝術專業教育中一門有系統化教學課程的專業, 大大提高了我國舞蹈編導創作隊伍的整體水平。然而, 在當前舞蹈作品產出量巨大的形勢背後, 存在很多作品雷同、重數量輕質量等諸多問題, 嚴重影響了我國舞蹈藝術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基於創作創新對傳統舞蹈藝術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有必要分析舞蹈編導創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根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新時代舞蹈編導作品創新水平。

1、新時代舞蹈編導創作創新的重要意義

1.1 舞蹈編導創作創新是解決當下舞蹈編導創作難點的關鍵

舞蹈編導創作創新是解決當下舞蹈編導創作難點的關鍵, 甚至於在必須程度上, 是促進舞蹈藝術現代化傳承與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方法。當前我國正行走在藝術多元化的道路上, 現代舞蹈藝術創作起步較晚, 水平與特色不突出、百餘年的藝術崇外心理、改革開放以來的商品經濟不良金錢觀和個人利益觀等共同交織影響下, 構成了當前自我文化不自信、沒有生氣靈魂、快餐式以及程式化、格律化套作的舞蹈創作現實, 作品題材的單一乏味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舞蹈藝術作品創新的關鍵因素。

1.2 舞蹈編導創作創新是增加舞蹈藝術影響力和社會價值的關鍵

藝術多元思維是當前包括舞蹈在內的所有藝術形式最基本的創作共識。藝術多元化既包含了同一種藝術形式不一樣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不一樣藝術形式不一樣文化的交流互鑑, 也包含了對藝術作品價值與藝術大眾化趨向的雙重要求。舞蹈編導創作創新在藝術現代性創作觀念下, 對傳統元素與文化有深入理解和選擇, 有助於提高舞蹈作品質量、增加舞蹈藝術影響力, 是大眾化和新媒體視角下對舞蹈藝術社會價值的深度挖掘, 有助於提升國民藝術審美情趣和審美層次。

2、新時代舞蹈編導創作創新的優化對策

2.1 着力在兩個“共鳴”層次上進行創作

沒有深入瞭解傳統, 一味摒棄傳統、強調創新, 是最膚淺和最愚蠢的行為, 是異化形式主義的象徵。任何廣受好評的人民喜聞樂見的舞蹈作品必然建立在兩個“共鳴”層面基礎上, 其一是社會文化心理的共鳴, 其二是貼合受眾審美變化的共鳴。要想到達這兩個“共鳴”, 首先要了解傳統舞蹈背後的文化底藴;其次必須樹立文化自信的觀念, 從民族傳統文化中取經, 挖掘民族性傳統文化資源, 這樣既能引起文化心理共鳴, 又能在多元文化中突出特色, 使我們走出一條有靈魂的舞蹈藝術康莊大道;最終, 要對優秀的舞蹈作品進行受眾羣體特徵分析, 明晰受眾審美變化特點。

2.2 以舞蹈創作題材為着力點進行創作創新

針對上文提到的舞蹈創作題材的單一乏味制約了我國舞蹈編導的創作創新這一關鍵性問題, 研究舞蹈藝術作品創作的偶然性和創新的廣泛性特點, 我們除了要有創作的活力, 還需要選擇一個“巧妙”的角度才能叩開新時代藝術創新的大門。對此, 我們能夠從兩個方面研究, 解決問題。

一方面, 我們要重視對中國民間民俗舞蹈題材的挖掘。以花腰黎族民間舞蹈代表作《尼蘇新娘》為例, 其之所以能夠包攬多個大獎並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關注, 在於其創作中對民族風俗的選擇與提煉, 在於作品題材貼合“真、善、美”的正確主流的審美評價, 在於對“熟悉中的陌生”創作方法的運用。

另一方面, 題材的選擇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舞蹈編導應對社會流行審美、社會熱點等有必須的敏感度, 創作出能夠在當代社會感召大眾、激勵人心的好作品。如前線歌舞團的作品《決勝千里》, 以羣舞的形式將現代數字化戰爭的緊張與激烈展現得淋漓盡致, 雖無真刀真槍, 可是戰爭中爭分奪秒的緊迫感、決勝千里之外的宏大氣勢卻使觀眾身臨其境, 不僅僅展示了我國當代軍人的颯爽英姿, 也激起了大眾的一腔愛國熱情。

3、結語

本文重點論述了在新時代背景下舞蹈編導創作創新的重要意義和優化對策。創新是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動力, 是使偉大祖國堅持昌盛繁榮的核心競爭力。在強調創新的當下, 為了更好地促進傳統舞蹈藝術的現代化轉型, 新時代舞蹈編導不僅僅要滿懷真誠地進行舞蹈作品創作, 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本事, 還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創作態度, 關注新時代舞蹈創作的新環境、新形勢以及新問題, 在專注力和核心職業本事的培養上, 把握多元文化和舞蹈藝術大眾化的時代潮流趨勢。僅有這樣, 舞蹈編導才能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好的時代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喬素。新環境下舞蹈編導基本本事以及創新精神探討[J].黃河之聲, 2019 (09) :132.

[2]譚宇軒。舞蹈編導創作中的創新手法[J].黃河之聲, 2019 (08) :134.

篇3:舞蹈論文

後面還有多篇舞蹈論文!

安徽三地的雲舞類型與文化內涵探微

摘要:雲舞隸屬“字舞”範疇, 是古時百姓祈雨儀式中的舞蹈。安徽現存雲舞保留下來較為完善的有郎溪縣的“姚村雲舞”、休寧縣的“雲舞”與潛山縣的“十二月花神”.為了探尋雲舞的歷史淵源及其發展脈絡, 實地考察並採訪了傳承人, 現場記錄表演儀式全過程, 並查閲當地現存史料, 比較三地的雲舞表演形式, 歸納了雲舞在當地山區的存在價值。

關鍵詞:雲舞; 類型; 舞蹈; 淵源;

安徽民間雲舞是一種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 舞蹈目的是祈求上蒼降雨沐浴大地萬物, 以實現莊稼茂盛、五穀豐登的願景。安徽境內現存雲舞一支分佈於徽州地區 (現為黃山市) 休寧縣海陽、萬安、五城等村鎮, 舞蹈名曰“雲端舞”, 又稱“扯雲端”“舞雲端”;另一支分佈於郎溪縣姚村鄉, 舞蹈名曰“雲舞”.二者同屬舞蹈中的“字舞”範疇。

一、雲舞的歷史淵源

雲舞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 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提煉加工而成的。雲舞的發祥地是典型的山區, 如姚村鄉石佛山, 其巔有“石佛撐雲”之美景, 一年四季雲霧繚繞, 人居其間如入仙境。山裏人長期體會着這種出門抬頭見雲彩的生活, 於是有人用竹片和硬紙紮成雲朵狀玩具供孩童玩耍。眾孩童手執“雲朵”, 追逐蹦跳, 嬉戲舞蹈, 便有了雲舞的雛形。當地民間藝人從中獲得創作靈感, 創作出獨樹一幟的舞蹈。起初的雲舞僅僅作為龍燈、馬燈的伴舞, 後逐漸發展成能在廣場和舞台上獨立表演的一種舞蹈藝術。

關於雲舞的起源, 當地流傳着一個故事:一年久旱不雨, 莊稼乾枯似火燒, 人畜飲水困難, 大旱之災讓人們苦不堪言。一日, 石佛山上空掛滿烏雲, 人們喜出望外, 男女老少奔走相告, 彙集在一齊仰望天空。忽然人羣中一長者站出道:“雷公將要大發慈悲賜雨, 凡人要有舉措接應!”應對異相, 有人效仿“天狗食月”, 於是男人們手持盆缽不停敲打, 女人們則手持用竹片做成的雲朵繞場歡跳, 隨敲打盆缽的節奏邊歌邊舞。剎時, 一道閃電雷聲轟鳴, 大雨果真落降人間。當年莊稼豐收, 飽受久旱之苦的人們振奮不已。從此, 百姓把龍從雲中盤遊以兆豐年吉祥, 採用跑雲玩燈的形式意會之以示紀念。[1]

這一形式在當地有深廣的民眾基礎。據記載, “祈求雷公場面, 進香求拜天神, 渴望風調雨順, 人民扎龍為嬉, 以兆豐年”的民間舞龍活動在南宋時期就已流行。如姚村每年的農曆七月三十是石佛山廟會節, 方圓百里數萬百姓紛紛前往石佛山敬香拜佛, 祈求上天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着時代的變遷, 古老的跑雲燈形式得到變更, 此刻的雲舞就是在跑雲燈基礎上不斷提煉、反覆加工昇華而成的, 無論表演形式還是主題資料, 既有民間傳統古典口味, 又有從不一樣角度進行的藝術表現形式創新。

二、雲舞的類型

安徽雲舞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的丘陵地帶。雖然沿江有充足的水源, 但丘陵山區無法靠天然水源灌溉, 當地的農耕主要靠自然降雨解決。由此, 在長江沿岸的丘陵地帶, 按地域與當地風俗劃分, 由西向東依次是姚村雲舞、休寧雲舞、潛山雲舞。

1. 姚村雲舞

當地民間藝人從生活實踐中獲得創作靈感, 創作出獨樹一幟的舞蹈, 後逐漸發展成能在廣場和舞台上獨立表演的一種舞蹈藝術。據老藝人回憶, 獨立出來的雲舞仍沿襲原有跑燈的活動習慣, 由該鄉羣眾自發組成的雲燈會負責人召集, 籌措經費、排練指導。會首由雲燈會推薦地方有才藝且德高望眾的老藝人擔任。除夕試燈焚香放鞭炮, 演練跑雲陣式, 做好春節玩燈的準備。正月初五正式開燈, 會首率領出燈隊伍首先前往石佛山大廟及山廟朝拜, 敬香祭祖, 求天神賜恩賜福;之後回到古戲樓進行一年的首場演出;隨後便到周圍各村莊送燈貼, 表示賀春, 通常稱“送燈”.那裏的百姓通常有接燈的習慣, 家家户户都事先準備好糕團、糖果, 齊放鞭炮迎接。跑雲燈進入自家堂屋繞行一圈, 象徵着“雲燈進堂, 人丁興旺”.

隨着時代發展, 雲舞歌舞的演出沒有了昔日那種帶着大地温度的“莊重”與“繁華”, 主要是參加各種表演和比賽, 失去了諸多前奏與後綴。雲舞, 顧名思義, 以跑云為主, “雲”的編排是重中之重。這其間不知經過多少代藝人之手不斷被改善, 但其基本形態數百年來一向堅持[2].

表演人數根據場地大小、實到跑雲的多少確定。一般為二十一人, 其中跑雲者十六人。兩人各持一雲片, 雲片繫馬糞紙做架, 再彩繪雲形。男女各半, 男的頭扎白毛巾, 穿白布短褂, 白燈籠褲, 代表白雲;女的穿綵綢褂褲, 腰圍繡花兜兜, 代表彩色雲朵。穿花跑四角或擺字亮相, 猶如天女散花, 舞姿造型優美。另五人為捧花主角, 一般由容貌姣好的少女組成。她們的衣着與跑雲女相同, 道具則為花籃。籃內插滿鮮花和五穀, 象徵着吉祥美滿、五穀豐登。尾聲, 舞者用手中的“雲朵”排成漢字造型。一聲鑼響, 在三秒鐘之內排成一個字。舞步輕盈歡暢, 舞姿翩翩柔美, 往來穿梭, 忽如祥雲輕移, 恰似福祉降臨。

根據實際情景和主題不一樣, 又可貫穿不一樣資料於其中。如在雲片背面寫上不一樣資料的文字, 由演員手持列出, 進一步突出演出宣傳的主題或明確其紀念意義。雲片大小規格不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表演隊伍, 其雲片尺寸變小, 龍燈、馬燈、花籃皆相應縮小。整個舞蹈過程中, “雲”的形態千變萬化、多姿多彩, 暗合節奏的進程, 陰雲、烏雲、墨雲、彤雲、祥雲、彩雲等皆有展現。

雲舞的熱烈高潮之處, 穿插龍燈馬燈表演, 有游龍穿雲之勢、深蛟潛海之威, 更有翻江倒海之猛烈和龍爭虎鬥之雄壯。全程演出舞中有歌, 以歌伴舞, 集歌、舞、吹打樂於一體。鑼鼓在雲舞過程中的使用, 使得演出場景更加濃重熱鬧, 烘托了氣氛。演出過程中的鑼鼓採用長套和快番兩種節奏, 將龍燈、獅子、旱船、鑼的各種打法相結合, 同時用戲劇中的鑼鼓點, 聯合組成了一個較完整的聯曲鑼鼓套路。演出時色彩濃郁的民間嗩吶、清脆的笛聲及二胡均由司鼓指揮, 時快時慢, 伴奏交替交換, 渲染舞蹈歡樂氣氛。雲舞表演場面宏闊熱烈, 動靜相銜, 完美融合。伴奏多為打擊樂和嗩吶曲牌兩種, 熱鬧紛呈。當前, 雲舞的舞蹈部分已基本定型, 適宜演出, 效果受到肯定。但唱詞及唱和部分還處於脱節狀態。當然, 此刻少了古代祈求降雨的場合, 那種祈求雷公賜雨的經道語 (上天神靈, 為我黎民, 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 已幾乎失傳[3].

2. 休寧雲舞

休寧縣境內流行的雲端舞都由民間的一種叫“燈棚”的戲班表演。每到一地, 白天舞獅舞叉, 舞水流星、火流星, 舞刀槍棍棒, 並表演其他歌舞、雜耍、武術;晚上則演一些徽昆小戲, 如:《大財神》《萬花》《跳加官》等。為了吸引觀眾, 不論白天和晚上, 演出前都喜用雲端舞造成歡快氣氛, 以招攬觀眾。

雲端舞在流傳過程中構成兩種表演形式:秀陽鄉釵坑村用雲片表演;五城區洪裏鄉唐川村及萬安區潛阜鄉里餘村用雲旗表演。一人執大旗翻筋斗領隊, 8~12人執小旗變化各種隊形圖案。

雲端舞隊形變化複雜, 技巧較高, 要經過長時光訓練方能勝任表演。表演者均為貧家男性少年, 拜民間的崑曲、徽劇老藝人為師, 在冬季農閒時排練。新春佳節、喜期吉日在本村演出, 或應邀到外村, 近則本鄉, 遠則百十里之外。邀請者管吃而無工錢, 僅有燈棚中出名的藝人才能得到少量報酬。燈棚是臨時聚集的半職業性民間藝術團體, 洪裏鄉唐川村的胡永平 (1906年生) 曾帶班至江西婺源、浙江開化等地演出, 受到羣眾稱讚。雲端舞帶有很強的競技性, 羣眾常以能否表演該舞及演技優劣作為衡量班社技藝高低的標準, 所以表演者總是想方設法年年創新。

據秀陽鄉釵坑村舞獅班藝人金阿榮 (1916年生) 、巴富貴 (1921年生) 及唐川村老藝人胡永年 (1892年生) 介紹, 清同治年間, 徽班已趨向衰退。一些身懷絕技的徽戲藝人離散異鄉, 走向農村教藝。較大的村莊青年人多, 財力雄厚, 就演出一些大戲;有的村莊人少力弱, 只能演一些小戲或摺子戲。雲端舞備受一些交通閉塞、文化落後、資金不足的鄉村歡迎, 因而一時光在休寧流傳開來。休寧境內能演此舞的班社最多時有20多個。但到民國三十年 (1941年) 時, 僅存少數戲班表演此舞。1952年, 釵坑班、唐川班及其他班恢復演出。1953年休寧縣業餘民間藝術會演時, 釵坑村戲班表演的雲端舞獲獎, 之後又參加過蕪湖專區業餘民間藝術會演, 之後再未演出。

雲端舞的音樂結構為徽、崑腔曲牌體, 歌詞淺顯易懂, 感情流暢, 唱法工整對稱, 為七字句或十字句。伴奏樂器以徽胡為主, 配以笛子和瑣吶 (當地稱“大清”) .打擊樂器音色較低沉、渾厚, 有時光雜使用京鑼, 產生出歡快、喧鬧的交響特色, 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和生活氣息。

3. 潛山“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流傳在潛山縣黃泥鎮一帶, 是當地民間燈會、廟會中的主要表演節目之一。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 左右手各持雲片一枚, 翩翩起舞。祈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霖雨蒼生”, 老百姓的生活完美, 如花兒綻放般美麗。

表演時, “觀音”手持雲帚 (又稱拂塵) 盤坐在蓮台上。左側站立一名童子 (文童) , 左手捧盛清水的淨瓶, 右手拿楊柳枝葉, 用柳葉蘸清水揮灑, 表示“霖雨蒼生”, 滋潤百花。另一名童子 (武童) 在蓮台前翻筋斗, 然後回頭向觀音一拜, 謂“童子拜觀音”.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 在蓮台前翩翩起舞, 表現受到觀音揮灑的甘露滋潤, 應時開放。十二月花神多隨燈會或廟會舞隊在行進中表演。到了商店或居民門前, 如果主家放鞭炮迎接, 便開始表演 (即演唱一段或兩段歌詞) , 唱完又向前行。蓮台是一個長方形木架, 四腳處都安裝滾輪, 木架上頭是用鋼筋、白布做成的一朵如澡盆大的白蓮花。木架左右兩邊各有一人, 一手拿竹竿, 一手扶木架。表演時, 蓮台停住不動, 站在蓮台左右的人揮動竹竿維持演出秩序, 防止觀眾擁擠, 表演完畢用於推動木架向前徐行, 接上前面的遊舞行列[4].

音樂《抱粧台》原是用笛子和洞簫演奏的一首古曲。據民間傳説, 《抱粧台》曲譜來源於上古殷商時代。商紂王輕信妲己讒言, 鑄造炮烙, 殘害忠良。周武王伐紂滅商, 除暴安良, 黎民百姓演奏《抱粧台》, 揭露商紂暴政, 載歌載舞共慶昇平。

據潛山縣清朝廩生張伯祥考證, 早在明朝天啟年間 (1573-1620) 就有“十二月花神”這舞蹈, 這一説法從舊道具 (文化大革命時被毀) 蓮台木架上所刻“天啟四年六月置”字樣得到了證實。到乾隆年間, “十二月花神”以完美的舞蹈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 在潛山縣黃泥鎮一帶流傳更廣。至清咸豐、同治年間, 由於連年兵亂, “十二月花神”幾乎失傳。1916年農曆十月間, 黃泥鎮舉行每年一次的大王廟會。廟會前夕, 人們從鎮上項義源老店後樓上發現了一批陳舊破爛的道具和服裝, 其中有彩色衣裙十二套、白色衣裙一套、童子服裝兩套和蓮台木架一座。經兩位老秀才郝萬馨、熊楚才 (當時郝己八十多歲, 熊已年逾古稀) 的鑑別, 才明白這些東西是表演“十二月花神”的服裝和道具。青年們在這年的廟會中穿上這些服裝, 由會吹奏《抱粧台》的老藝人程樹台 (當時已年過花甲) 指導並親自吹笛伴奏, 此節目才得以恢復。

三、雲舞的文化內涵

隨着時代的變遷, 如今的雲舞再也不是起初的簡單嬉戲、追逐蹦跳, 而是具有鮮明的創作思路。百姓把手持雲片祈求雷公賜雨的經道語看成吉祥的預兆、求雨降臨的重要法寶。在中國歷史上, 百姓以各種方式求天神賜雨的民間活動是較為普遍的, 但用舞蹈的藝術表演卻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説它在民間傳統藝術活動中更具特殊性, 其豐富的藴含讓人們回味無窮。

雲舞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奇葩是由南宋時期的舞龍活動而演變而來的, 它形象地體現了人神合一的思想理念, 表達人民羣眾渴望安居樂業的完美願望。舞姿唱詞中帶有濃厚的宗教敬神色彩, 是體現漢民族古代民間信仰的一種代表性儀式。

雲舞是安徽地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保護、傳承這一文化遺產, 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是佔領社會主義文化陣地, 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雲舞不僅僅是祈求降雨的儀式, 經過演化還構成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健身舞蹈。每逢節假日, 鄉親們聚在一齊演跳雲舞, 凝心聚力, 共同暢想完美生活, 有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葛慶華。太平天國戰後皖南地區的移民活動[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2 (2) :90-97.

[2]桑盛庭。郎溪民間神舞“跳五猖”[J].東南文化, 1991 (2) :315-317.

[3]肖輝, 謝政偉。皖南民俗文化資源略論[J].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 (4) :99-103.

[4]丁永祥。生態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保護的關鍵[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3) :124-131.

篇4:舞蹈論文

我對舞蹈的欣賞感受——動作、情感、音樂

摘要:舞蹈是一種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能夠表現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一般用音樂伴奏。舞蹈藝術欣賞能夠圍繞舞蹈動作、舞蹈情感、舞蹈音樂三方面來進行。舞蹈動作是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段,承載着塑造形象、敍述情節、表達情感等多種功能。欣賞舞蹈動作要結合各個舞蹈種類的風格特徵、歷史背景以及人文內涵,把握舞蹈動作所賦予的相關文化。情感是舞蹈的原動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動的內在驅動力。表達情感是舞蹈藝術的本質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動觀眾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現手段都為情感服務。舞蹈音樂不僅僅承擔着舞蹈的器樂伴奏,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劇情和刻畫主角內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現的情緒變化,與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形態相一致,它是經過形體動作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來塑造藝術形象的。音樂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舞蹈藝術同時要進行舞蹈音樂的欣賞。

關鍵詞:舞蹈藝術; 欣賞; 舞蹈動作; 舞蹈情感; 舞蹈音樂;

當你欣賞完一場精彩的舞蹈演出,你可能還意猶未盡、頻頻回首已經閉幕的舞台。此時你猶如經歷了一次奇妙的靈魂洗禮,享受了一場舞蹈帶來的精神大餐。那麼,舞蹈為什麼能打動你的內心,讓你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呢?是優美流暢的舞蹈動作,生動趣味的舞蹈形象?還是跌宕起伏的舞蹈音樂,細膩曲折的人物情感?絢麗多彩的演員服裝,五光十色的舞美?應當怎樣去欣賞舞蹈作品?

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舞蹈藝術的相關知識。舞蹈,是一種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能夠表現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下頭我圍繞舞蹈最主要的三個元素:動作、情感、音樂談談我對舞蹈的欣賞感受。

一、舞蹈動作

舞蹈最主要的表現手段是形體動作,它承載着塑造形象、敍述情節、表達情感的多種功能。舞蹈中的形體動作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是經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形體動作。舞蹈作品中的動作具有必須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難度較大的技巧本事。

芭蕾舞的動作是程式化的,有一套完整而嚴謹的動作和體系,它的標誌是演員用腳尖跳舞。芭蕾舞對演員動作的要求極其嚴格、苛刻,如:腳尖向外要到達180度,踢腿要到達必須的高度,旋轉必須快而穩,動作要做到“開、繃、直、立”的標準,要能精準地控制手、腳、臂、腿的動作。芭蕾舞劇《天鵝湖》“白天鵝獨舞”:舞者伴隨着音樂向上舒展;舞者兩臂波動,兩腿帶着身體平穩地旋轉。這一系列動作完美地展現出白天鵝優雅、楚楚動人的形象,表現出她在碧波中浮游時的孤傲和悲痛。當我們置身於佈景真切的劇場,單單是這一系列舞蹈動作,足矣打動我們的內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民族民間舞的動作最為貼近生活,往往汲取當地羣眾勞動生活中最典型的人物或動物形象,運用藝術加工,將其凝練為簡明生動的舞蹈動作。如傣族舞蹈中孔雀的形象最為常見,舞者充分運用身體、頭、和手臂的動作模仿孔雀的優美動態,或優雅地梳理羽毛,或緩步徜徉於水畔,動作惟妙惟肖。朝鮮族舞蹈中,較為常見的仙鶴形象,朝鮮族人民崇拜仙鶴,在其民族舞蹈中有許多類似仙鶴的動態,典雅而舒展,舞者手臂像柳枝擺動,腳步像仙鶴邁步。蒙古族舞蹈中最常見的是模仿駿馬和雄鷹的動作,舞者用肩部的抖動來表現馬的奔跑,以手臂的波動來表現雄鷹的展翅飛翔。如傣族舞蹈《邵多麗》,以曼妙的舞姿、清新的風格、新穎的舞蹈形式,把觀眾帶入神祕的傣族文化中。“邵多麗”是傣族人對已成年尚未婚嫁少女的稱謂,一般指十四五歲到十八九歲的漂亮少女。舞蹈傳承了傣族舞蹈“三道彎”和“一順邊”的傳統風格和動律,並融入現代舞的元素,豐富了舞蹈語彙。表現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傣族舞常用的獨舞或羣舞形式,採用三人舞的形式,描繪了三位年輕美麗的傣族姑娘穿着漂亮的傣族長裙,在春天的陽光下歡樂嬉戲的美妙畫面。在道具上也一改傳統,巧妙地運用了斗笠、竹竿和花,配合不斷變換的動作姿態,增強了舞蹈的觀賞性。

二、舞蹈情感

情感是舞蹈的原動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動的內在驅動力。表達情感是舞蹈藝術的本質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動觀眾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現手段都為情感服務。

優秀的舞蹈作品,必須是在情感上富有感染力,能激起觀眾情感上的浪花,撥動觀眾的心絃,從而喚起人們在情感上的共鳴,引起一種或喜悦、或歡欣、或激越、或振奮、或憤怒、或憎恨的情感,這種情感的產生是人們在精神生活中所需要和渴求的,經過欣賞舞蹈作品,體驗到這種情感,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悦。

如欣賞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這部作品反映出偉大的中國人民艱苦卓絕、前赴後繼,將革命推向前進的英雄氣概。秋收起義的革命風暴,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苦歲月,革命聖地延安的壯麗風光,抗日遊擊隊的戰鬥情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偉大壯舉,這種種歷史鬥爭場面,都經過感人的音樂舞蹈形象,生動地展此刻觀眾眼前。整個舞蹈豐富多彩,既剛健又柔美,既活力又抒情,時而動人心魄,時而感人肺腑。欣賞完這部作品,感覺理解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情感的革命洗禮。

再如舞蹈《同行》講述了兩個女兵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因為水而產生的一段生離死別的感人故事。舞蹈沿襲“革命的活力,戰鬥的抒情”這一“前線”藝術風格,汲取軍旅舞蹈獨特的養分,把兩個女兵相互支撐、艱苦同行的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她們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舞蹈主要經過雙人造型和人與水壺之間的關係,來表現對水和生命的渴望。兩個女兵在行軍過程中運用了整齊劃一的步伐和剛健的技術技巧動作,表現出女兵的堅強信念。舞蹈中運用了很多的託舉等高難度的舞蹈動作,表現了行軍路上的艱辛和兩人團結奮戰、克服困難的巾幗英雄氣概。小提琴二重奏的音樂背景下兩人深情的交流,烘托出軍中姐妹的深情厚誼。舞蹈結束在一個富有動感的造型中,強調了“同行”二字。

三、舞蹈音樂

音樂與舞蹈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係。

音樂不僅僅承擔着舞蹈的器樂伴奏,並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劇情和刻畫主角內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現的情緒變化,與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形態相一致,它是經過形體動作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來塑造藝術形象的。

比如欣賞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斗笠舞”,萬泉河邊,黎族姑娘們手捧新編的斗笠,載歌載舞慰問紅軍。舞蹈音樂為一段合唱,主題音調源自黎族民歌《五指山歌》,音樂親切熱烈,在音樂聲中,黎族姑娘們翩翩起舞,熱情多姿;娘子軍英姿颯爽,豪邁幹練。音樂既表現了軍民一家的魚水深情,也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欣賞舞蹈作品時,這三個因素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不能孤立地從某一個方面去欣賞。總之,舞蹈欣賞並不神祕難解,多瞭解學習、熟悉了舞蹈,自然會逐步提高舞蹈欣賞的水平。《文心雕龍》有言:“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一個人“曉聲”和“識器”的欣賞本事,來自不斷的實踐和學習。對於優秀的舞蹈作品,僅有很多欣賞,深入體會和理解,才能充分感受到舞蹈藝術散發出的藝術魅力,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前,劉清華.音樂與舞蹈[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

[2]隆蔭培,徐爾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3]潘志濤.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4]馮雙白.新中國舞蹈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5]田靜.中國舞蹈名作賞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6]高彩榮等.芭蕾舞劇歌劇名曲精選[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4.

[7]賈安林,金浩.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品賞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8]劉青弋.中外舞蹈精品賞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9]趙鐵春,田露.中國漢族民間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歐建平.外國舞蹈史及作品鑑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袁禾.大學舞蹈鑑賞[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12]黃小明.中外舞蹈鑑賞語言[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篇5:舞蹈論文

編舞家視角探析《妮娜物語》的舞美創作

摘要:現代舞劇作品《妮娜物語》是日本舞蹈界近年來的優秀作品, 舞團探尋了舞者的肢體應當是什麼樣貌的, 他們的肢體能夠強大到什麼程度, 並創造出了一個充滿了緊張與美感的舞台。本文經過對作品《妮娜物語》的藝術特徵和創作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 最終期望把創作及探尋的方向迴歸舞蹈的本源, 即身體, 藝術的價值, 即個性。

關鍵詞:舞蹈本源; 肢體; 舞台美術; 編舞手法;

《妮娜物語》是日本無設限舞團創作的現代舞作品, 由金森穣導演編舞, 它由獨舞《天鵝的夢》 (15分鐘) 及現代芭蕾《妮娜物語》 (60分鐘) 兩部作品構成, 是一部集強大肢體、精妙音樂和炫酷視覺於一體的震撼之作。作品展現出藝術家超越國界的世界性格局與視野, 帶領我們感受到藝術的一種新境界, 生命就是不斷的探索, 並從中激發出一種能量, 使身體產生一種力量與美的感覺。此外, 它將人的肢體語言傳導出來, 對人性進行拷問, 將人類精神中的黑暗面進行外化, 人物會變成物體, 以此來拷問人性。當這些舞者們理解自我的物化之後, 他們就會變成驕傲的祭品。本文以編舞家角度為切入點, 圍繞舞者肢體背後、舞台場景呈現以及編舞手法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側重探索編舞家在人的肢體語言的設定, 打破傳統舞台美術設計以及舞蹈動作設計, 探討舞者身體的各種可能性。

一、打破傳統的舞蹈肢體技巧

舞蹈以人體為媒質, 是身體語言的表述和表達;“動”乃舞蹈之核心元素和重要特徵, 用舞動的人體去言説, 是舞蹈表現的最主要手段。看了《妮娜物語》首先能感到肢體表現帶給人的震撼, 舞蹈語彙十分豐富, 編舞的手法個性新穎, 舞者們的默契和現場舞動呈現出的劇場張力十分強大, 對肢體的控制本事令人震驚。因受到傳統的影響, 日本舞台表演藝術家對“身體”有執着的關注, 第一次看的時候, 你或許會感覺像是機器人在跳舞。編導在舞蹈肢體的開發上, 探究舞者在空間中舞動前如何能強而有力地散發肢體的美及力量, 身體又如何接地氣以至被推而不倒。當然, 在舞蹈技巧上, 金森穣作為編舞, 他認為, 身體是完美無缺的, 堅定不移的。它是絕對“零”的體現, 不多不少。肢體的背後可能有任何意義或者沒有任何意義, 皆取決於觀眾的思考角度。同時他也試圖透過身體, 探討東方舞者在舞蹈技巧上的控制本事。而這種給予身體的“探討”, 作為留學歐洲十多年的金森穣, 長期受到西方當代舞訓練體系的影響, 在重返日本舞台時, 用東方演員的身體, 加上自我西方現代舞的技法, 東西碰撞之間, 是很有實驗性的。在中國的“陶身體舞蹈劇場”, 就是十分注重動作開發與東方文化相結合的舞團, 編舞家及創團

人陶冶就是致力探索一種顛覆性的身體運動技術並在國際舞蹈界享有盛譽。舞者在訓練中不斷開發與挑戰肢體的潛能與極限, 突破身體侷限與思維的預期。着重對舞蹈本體的研究, 是對身體運動的再造, 專注身體形式的探索和挖掘。所以僅有創造出獨具特徵的舞蹈運動語彙, 才能成為獨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身體舞團。這也應當是舞蹈創作者最迫切的自覺行動。

二、簡約而不簡單的舞美設計

《妮娜物語》這是一部尋求身體“普遍力量”的作品, 沒有華麗的舞台包裝, 沒有喧賓奪主的干擾, 觀賞中從一開始到結束, 視線都沒有離開舞者身體以外, 所有的表現一切用舞蹈最本體的肢體給人以震撼。除了身體, 這個作品更加重要的是內在的思想性, 和編舞本人對當代人所共同身處的世界的認識, 以及對人性的探討。作品一開場, 會先上來五個女舞者穿着特製的服裝, 他們把自我的身體固定好之後, 如同沒有自我意識的提線人偶, 隨後突然出現身着黑色服裝的舞者試圖操控人偶的肢體, 雙方博弈的故事就此展開, 開始人偶的一舉一動都被穿着西裝的另一羣舞者操控, 看到了一種現實人羣中的無奈。直到最終一幕反轉, 當人偶們逆襲穿上西裝, 操控了控制者, 這是不是有種被壓抑後的暢快, 在這你總能找到一些瞬間和這個故事對號入座, 或許是越來越逼真的機器人, 或許是你自我的經歷, 或者是什麼歷史課本里的某次起義, 也或許是走過不細心踩死的一隻螞蟻。雖然12個人一台戲, 沒有舞美的包裝, 簡約的燈光, 但讓觀者理解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帶給大家欣賞優質舞蹈作品時那種心靈層面上的領悟, 以及欣賞完之後所將展開的更深刻的內心思考, 這就足矣了。反觀我們的作品有時則過分依靠其他形式的包裝

, 善於造勢與濫用包裝, 造成“舞不夠, 景來湊”, 且舞台美術的設計都趨向於大製作、超豪華, 有時舞美的製作預算佔了一大半總費用, 也造成劇目無法演出, 因為成本太高。也所以顯得作品資料蒼白, 主體創作貧乏, 舞台美術則奢華。有些舞美製作確有獨立的觀賞價值, 可是由於作品的平淡無味, 不但未能起到提高藝術質量的進取作用, 反而更凸顯濫用包裝的負面效應。

三、富有嚴謹與創造力的編舞手法

説到日本人, 大抵對之有過一些瞭解和接觸的話, 都會產生那麼一點他們挺“嚴謹”的印象。這種感覺的由來多是因為我們親身感受到了日本人在日常中表現出來對於細節的執着, 以及體驗到了這個國家規則秩序至上的社會大環境。認真的人喜歡將事情做到極致。例如近些年來反覆被國內媒體報道和強調的“日本職人”就是很明顯的特徵。職人精神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職人氣質”是指追求自我手藝的不斷提高, 並對此持有完全自信, 不會因為金錢和時光的制約而去扭曲自我的意志或做出妥協讓步, 只專做自我能夠認可的工作, 就算是完全放下利益於不顧, 也要使出渾身解數去完成工作。當他們對工作的嚴謹放在創作裏, 能感受到舞者的每個編排, 每個細節, 是經過多少次再創作和磨合到達的效果。《妮娜物語》主要完成就是五組雙人舞的表演, 在雙人舞的編排上力量與肢體相互的設計十分獨特, 空間處理人與人的接觸如行雲流水, 雙人舞的舞動隨心所欲, 讓人歎為觀止, 相互間配合如電腦編程, 每個銜接都是嚴絲合縫。我想這也跟他們骨子裏的敬業和創新精神有關, 只要是我們能看到的日本團體演出, 質量往往不會差, 不論從觀念到舞台呈現, 從導演編排到演員表達, 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耳目一新;也

就是, 資深劇場觀眾的話來説, 我們通常不會“踩雷”.然而, 正是這種精神, 成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發達, 畢竟嚴謹和創造力才是活力和提高之源。

我們此刻所處在一個十分發達的信息時代, 資源信息隨時能夠獲取, 這時有助於藝術創作者能夠更快捷、便利地借鑑到他人的創作經驗。可是藝術創作的借鑑有如人體營養的獲取, 是需要經過牙齒的咀嚼, 胃腸的消化, 而不是生吞活剝。有時看見國內某些大導演也在照搬他人, 已無所顧忌。但長此以往, 這些快捷的創作不經過創作者獨立思考的行為, 慢慢的會閹割掉藝術家創作才華, 並且也隨時涉及到知識產權問題, 長期以往對藝術繁榮創作十分不利。此類問題雖然對於大多數編導來説, 主觀上也許並非出於“抄襲”的動機, 而是認識---觀念上的模糊和創作上的惰性導致求異思維的萎縮。有些手法的雷同化, 也存在“不約而同”的偶然性。但有時, 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 當我們藉助多媒體時代的便利開闊眼界, 獲取很多信息, 看到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手法時, 倘若我們去認真探索其創作思維軌跡, 去使自我獲得觸類旁通的啟迪, 而不是照貓畫虎地翻版, 是否會獲得更深刻的認知, 當自我苦心孤詣想出的“點子”在他人率先推出的作品中“英雄所有相同”時, 有寧肯割捨也不重複的氣派另闢蹊徑, 或許會逼迫自我更上一層樓。這樣的要求或許比較苛刻, 這樣的創作實踐必然很艱苦, 可是藝術的至高境界就是獨一

無二, 有出息的藝術家就應當這樣“擠兑”自我。

四、結語

《妮娜物語》這部劇, 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作品, 但在今日來看依然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思想性。同時也透過這部劇反觀我們的創作態度和理念。如果作為一名創作者沒有獨具思想深度的創作理念, 肯定不能產生特立獨行的作品和精巧的設計;如果一名舞者沒有對高水準的舞蹈素質和精神訴求, 也就不可能構成藝術震撼人心的效應;如果一個團隊不具備形而上的追求和引領, 那麼藝術靈魂就不會那麼莊嚴肅穆、潔淨無暇。所以要記住在創作上核心價值不是在舞蹈的風格上, 也不在舞蹈動作體系上, 而是在對藝術的追求和態度上。才華和靈氣是信念造就的, 心靈與精神的昇華才能釀出純真的藝術, 我想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需要的可能是更高精神層面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資華筠。資華筠論文集《探索規律·追求獨創》[M].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8.

[2]楊美琦。第三代現代舞藝術節的崛起[J].舞蹈雜誌, 2018, 440 (7) .

篇6:舞蹈論文

摘要:本文以高等師範類院校舞蹈專業課程的設置研究為切入點,以重慶市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教育學、社會學、文獻學與田野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經過對各類具有典範意義的師範類院校實踐考察與調查問卷的形式,深層次的剖析師範類舞蹈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培養模式,旨在從教學理念、培養方式、教學模式的方向梳理師範類舞蹈專業學生究竟該如何培養,挖掘其深層的意義,以前人的理論研究結合本人的實踐經驗,探研出一套適用於具有師範類舞蹈專業學生特點的課程設置,並揭示出師範類院校舞蹈專業的教學內涵,倡導更多的教育家與理論家能夠關注並重新審視師範類舞蹈專業的未來發展,以期到達在各地方上設置舞蹈專業的師範類院校能夠根據自身特色更好更快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舞蹈論文

二十世紀50年代之後,我國藝術教育受到前蘇聯教育體系的啟蒙漸漸在文化領域中開始萌芽,它的主要任務是培育以舞蹈表演為職業的人才。以往的學校基礎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一向是依附在別的教育中,開始是結合體育進行教學,之後又融入到音樂的教育中。在制定課程時沒有特地的給高等師範院校舞蹈專業撰寫編排大綱和相貼合的教學目標和方法,而是照本宣科專業院校或者是以前音樂系的教材和課程安排,導致學生在舞蹈理論方面的學習量明顯不夠,而偏重於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所以對高等師範院校舞蹈課程的整改和發展已經是迫不及待的事情。在欣賞舞蹈時不但能夠讓大學生獲得感覺器官上的知足,還能引發自身情感和舞蹈情感之間的共鳴,到達陶冶情操的目的,全方面提高自身素質。依據學生欣賞水平的高低來選擇教材進行教學,這才是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學的原則。

一、增加舞蹈相關課程的比例

當前我國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育專業的課程是由音樂基礎課、教育類課程還有相關舞蹈課程組成,其中音樂基礎課程所佔課時最多,這就顯得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提高的相關舞蹈課程相對減少。這種不平衡的教學導致了畢業生在各方面都略有精通可是所學專業不夠紮實的結果。

二、加強舞蹈理論課程比重

我國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技巧技能課程課時大於理論課程課時導致學生在舞蹈理論基礎的學習上不夠多,這歸結於我國舞蹈理論課程發展較緩慢,也揭示了我國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育注重技巧教學忽略理論教學的基本現狀。加強舞蹈理論基礎的學習才能提升對舞蹈技巧技能的把握。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才能促進舞蹈理論課程的發展。比如經過增設對《舞蹈編導常識》、《中國舞蹈發展史》、《舞蹈基礎理論》這類課程的教學來灌輸舞蹈定義、題材、分類、美學特徵、藝術概念等涉及舞蹈藝術認識方面的知識,分析舞蹈作品在音樂的引導下的創立構造過程,一個舞蹈動作是如何萌芽、發展以及轉變過來的都是需要對學生進行講解的;還有完整舞段和舞劇的出現。

三、增設舞蹈實踐與創作課程

實踐課程對學生完善自身知識的結構、本事的培養和技能的增強、早日投入教學與研究中以及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都發揮着有重要作用。這門課程在培養本事結構、全方面的知識、極具創新力和實踐力的人才上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學生走出學校這個環境以後需要有普及舞蹈教育和了解基層文化這兩方面的編導本事才能立足社會,而舞蹈編導課程恰恰在塑造藝術人格、構建知識框架、激發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上起着關鍵作用,它彌補了單一專業課程的不足,兩者互相結合,相輔相成。

四、廣泛開拓專業領域

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促使高師舞蹈專業加大了培養滿足多方面需求的舞蹈專業人才的力度,師範院校本身擁有的多元化發展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此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的知識資料。充分發揮這種良好氣氛和環境是進行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學的前提。學舞蹈的學生也不是單一的喜歡舞蹈,他們在唱歌、演講、書法繪畫、表演方面都表現出了很大的潛質。他們不僅僅僅是一科精通,還有很大的活力去發揮他們其他方面的特長。學生勤奮好學、興趣廣泛都是好的兆頭。為了把學生這種進取學習性堅持下去,我們除了抓專業課之外,還能夠增設哲學、文學、表演、美學方面的課程,並把這些課程也納入平時成績中,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範圍,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把專業知識的範圍從單一的舞蹈領域擴展到別的藝術領域所帶來的有利幫忙是有目共睹的。第一,學識和修養的提高能夠增加自身的理解、感染力,對學習舞蹈專業有正面促進作用;第二,把學生創造的活力帶動起來,讓學生逐漸開闊視野,獲取豐富的知識,引發無限聯想和塑造艱苦鑽研的精神,帶動學生富有創新的思維去實踐中擴散出去。大學生面臨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多一門技能就能增加自身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為工作創造更多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在以開發學生天賦和潛質為目的的前提下安排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全才,從長遠角度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本事。

舞蹈美育只是整個美育工程中的一個分支,經過藝術教育這個關鍵部分的教學來實施美育是新的世紀培養高素質、高水準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舞蹈教育不但能夠鍛鍊學生體質、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還能提升學生對美的鑑賞本事,對塑造完美的人格起着關鍵性作用。

篇7:舞蹈論文

布里亞特民間舞蹈風格特徵和傳承保護

摘要:本文針對在知網發表的關於布里亞特蒙古族舞蹈的相關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進行分析整理與統計, 根據知網中對布里亞特舞蹈所進行過研究的論文加以分析整理。文章從布里亞特族羣歷史現狀分析到布里亞特舞蹈風格特徵整理再到布里亞特舞蹈的傳承與保護進行闡述, 經過多方應對布里亞特舞蹈資料的整理期望能夠把握最新熱點, 為接下來的研究供給思路想法。

關鍵詞:布里亞特族羣; 布里亞特舞蹈; 舞蹈傳承;

布里亞特族羣舞蹈文獻調查研究, 主要是對中國知網這個平台進行文獻檢索調查。其中布里亞特族羣舞蹈期刊文獻為五篇, 布里亞特族羣舞蹈文化的碩博士論文為兩篇。在知網中使用“布里亞特人”為關鍵詞進行檢索, 布里亞特族羣文獻共有350篇。其中博碩士論文53篇, 期刊論文270篇。在此眾多文獻中包括了歷史文化、民族教育、民族藝術 (舞蹈、音樂、美術、服飾) 、宗教等方面資料。

一、布里亞特族羣歷史與現狀

布里亞特族羣是蒙古族的一隻古老部落, 其先民一向在貝加爾湖附近生活遊牧。在《蒙古祕史》文獻中介紹過在1207年孛兒只斤·朮赤, 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長子降服了一個林木中百姓的一個部落, 名字為“不裏牙剔”, 也就是我們此刻所説的布里亞特人。13世紀末, 蒙古帝國崩塌後, 布里亞特人民為了躲避戰爭與俄羅斯人建立起了貿易聯繫和軍事聯盟, 促使不少布里亞特部落加入到俄羅斯國籍中, 最終成為俄羅斯土地下的屬民。在1689年, 滿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將布里亞特部落劃分為俄羅斯區域, 從此布里亞特人民一向生活的貝加爾湖區域也成為了俄羅斯土地下的一塊版圖。

在俄國十月革命時期, 因為戰爭與革命的動盪生活, 使生活在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反動官員, 富人以及喇嘛們有了逃離革命尋找安逸之所的想法。自此在1918-1922年期間, 一部分俄羅斯布里亞特人遷徙至我國錫尼河地區開始定居, 並且於當地的邊鄰民族過着季節性的遊牧生活。

二、布里亞特族羣地理環境的獨特性

布里亞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呼倫貝爾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歷史與內亞草原遊牧所有禮貌緊密相連。該地區歷史上以往是匈奴帝國、鮮卑國、契丹國, 也以往是突厥汗國和成吉思汗帝國, 一向處於邊境地帶”.1在近現代時期隨着中俄之間的地區爭奪導致了邊境戰爭和衝突, 隨着戰爭而來的則是異族文化的入侵。在1922年布里亞特遷入呼倫貝爾地區後在與周邊其他少數民族部落的不斷地交融、延續之後文化互融現象十分明顯。可是布里亞特族羣即有北方遊牧民族的特點, 又在這文化互融中保存了自我本族羣傳統文化以及自我的獨特性。

三、布里亞特民間舞蹈風格特徵

布里亞特族羣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風格特徵不一樣於蒙古族的其他部落, 在蒙古族舞蹈的璀璨文化中自成一系。本文在調查研究關於布里亞特族羣的舞蹈文字文獻和音頻文獻的過程中針對布里亞特舞蹈中的薩滿教和圖騰崇拜文化、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布里亞特舞蹈中藴含的民族精神這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1、舞蹈中的薩滿教和圖騰。“布里亞特的古代居民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 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薩滿教。公元三世紀前半期駝鹿在布里亞特蒙古地區當地人的崇拜中佔了主導地位, 成為最早的圖騰崇拜物。”2可是在如今的布里亞特族羣舞蹈文化中, 原始的薩滿宗教特性減少, 大部分的布里亞特族羣歌舞目的性都是自娛。可是在布里亞特族羣男性舞蹈元素中依舊透露着薩滿宗教舞蹈元素的影子。並且男性舞蹈吸收融合了原始宗教舞蹈的動作大、動律小、迴旋多的特點。在此基礎上, 布里亞特族羣男子舞蹈中, 既有宗教文化的神祕色彩, 又有如今草原兒女的灑脱大氣之美感。

2、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布里亞特民間舞蹈有其古老的傳統, 風格古樸, 遊戲性強。這種民間舞蹈又被稱之為”幺呼兒“, 通常是以遊戲開始, 有眾多的舞者手拉手, 邊歌邊舞。”3布里亞特族羣最初是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的林木中, 是“林中百姓”的其中一個部落, 之後遷徙到了廣闊的草原與多個不一樣民族為鄰, 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及不一樣族羣文化的互融, 使其舞蹈也有了獨特的步伐和自成一派的表演方式。布里亞特民間舞蹈較為有代表性的三種步伐分別是跑跳步、跺步和晃悠步。

在《蒙古祕史》中記載:“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剔人在斡難河谷聚會, 推立忽圖刺後, 與眾人在河邊川地的一課大樹下歡宴, 舞得天旋地轉, 跳得地動山搖。”4由此記載, 布里亞特舞蹈中男性的手拉手跺步的舞蹈形式與蒙古人的樹木圖騰崇拜有所關係。而此刻的男子跺步特徵為, 舞蹈時力量雄厚, 彪悍, 且在雙腳跺踏時下身沉穩, 身體下壓, 呈厚重質感。

3、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的精神

在布里亞特舞蹈《布里亞特舞韻》中“每當節奏緩慢, 歌聲悠揚, 進入舞蹈慢板之時, 演員們便開始身體隨步伐擺動, 左右腳進行交替向旁邁步、向內擺動。”5舞姿曼妙優美, 身體隨動律起伏, 這便是晃悠步的魅力。布里亞特舞蹈是以“橫擺”動作為特色, 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為基礎, 隊列方式多以圓圈為主。布里亞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風格, 表現出布里亞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 這是源於古老的布里亞特古先民幾經搬遷, 飽經滄桑, 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 培育出的團結合作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

在第四屆小荷風采舞蹈比賽中, 由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民族藝術學校選送的布里亞特民間舞《布里亞特兒童》讓我們看到了布里亞特民族的新生力量-布里亞特的兒童們。在這部視頻文獻中小演員們用他們曼妙的舞姿以及動人的神態為我們演繹出了一羣充滿着生氣代表了布里亞特民族未來期望的布里亞特兒童。小演員們在舞蹈裏主要是以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特色“橫擺”為主動律, 其中伴隨音樂的快慢夾雜着活潑的跑跳步以及悠然自得的晃悠步。此視頻文獻中, 小演員們其中的一個動作是雙腿打開下蹲呈馬步, 左右腳交替靠步。上肢在胸前交疊, 頭部隨身體上下律動不斷點頭。這個動作在整段舞蹈中雖然不是最多次出現的動作, 可是我認為此動作具有不一樣的意義。動作形式簡單可是又象形, 以觀眾的視覺觀看十分像是一羣孩童騎着駿馬在草原奔馳。《布里亞特兒童》這部視頻文獻讓我們看到了草原的新生力量以及布里亞特民族對生活熱愛的態度和蓬勃向上的朝氣。

四、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的保護與傳承

在調查研究布里亞特族羣舞蹈時, 借用知網進行文獻梳理歸類時發現, 我國學者對於布里亞特的人文歷史研究較為廣泛, 可是對布里亞特的藝術範圍尤其是民族音樂和舞蹈領域研究甚少。有關布里亞特的音樂文獻在知網中數據為15篇, 舞蹈文獻數據為5篇。在舞蹈方面這甚少的文獻中, 有兩篇文獻提及了關於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的傳承與保護。

《簡述布里亞特蒙古族民族民間舞蹈保護和傳承》6闡述了布里亞特蒙古人歌舞藝術的主要特點, 以及如何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這些團體民間舞蹈。文章提出怎樣才能更好的將這些團體民間舞蹈保護和傳承下去這樣的論點, 並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解答。

第一方面是民間舞蹈保護的研究。文獻提到對於民間“原生態”的舞蹈應當儘可能堅持其原貌, 不要隨意變化。且保護資料應當是包括舞蹈、服裝、道具、音樂、歌詞以及表演場地和表演特定功能等方面。我認為在進行布里亞特民間舞蹈保護研究時, 我們能夠多在布里亞特族羣的婚宴中進行採風和調研。布里亞特族羣的婚宴中的歌舞文化目前在舞蹈市場中令人知曉的作品屈指可數, 可是婚宴中的歌舞卻又是十分淳樸自然的。

第二方面是課堂維護。因為我們現如今我們學院民間舞都是根據最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為元素所提煉和發展的。可是關於布里亞特的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材卻是空白, 所以文獻中提出期望政府能夠進一步重視修改整理民間舞教材工作, 這也是保護和傳承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的重要環節。我認為我們也能夠在高雅藝術進學校的活動中多多邀請布里亞特的民間藝人進入高校, 相互學習和演出, 讓布里亞特族羣的歌舞逐漸讓大家熟知。

第三方面是舞台保護。文獻中認為“舞蹈價值是舞台作品對民間舞蹈保護的重要依據, 能夠分為文化內涵、舞蹈研究價值和市場經濟價值。”7我國目前舞蹈作品市場中, 經典的獲獎的舞蹈作品數不勝數, 可是在蒙古族的分支布里亞特族羣中, 脱引而出的舞蹈作品卻是少之又少, 並且很多人還不瞭解。可是在布里亞族羣部落的日常生活中, 歌舞又是大家的生活必備。那麼為什麼流傳到市面上的布里亞特舞蹈作品這麼稀缺呢?我認為布里亞特的舞蹈文化沒有全面的系統化教學教案, 而民間藝人也僅是在部落中演出, 沒有舞台編舞的經驗和實踐, 導致布里亞特的舞蹈文化在舞蹈舞台上一向數目較少。

兩篇文獻對於布里亞特民間舞的傳承與保護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對羣眾自娛性的團體舞應當怎樣進行傳承, 怎樣進行保護。不僅僅是對布里亞特民間舞的傳承具有很好的提議, 也是對我們很多優秀的民間舞蹈的一個很好的提議。

五、結語

布里亞特蒙古族是在舊石器時代就有所記錄的民族, 歷史源遠流長。在文獻檢索中發現關於布里特民族的文獻很多, 可是關於布里亞特舞蹈的文獻卻極為稀缺。尤其是針對布里亞特的舞蹈音頻文獻的分析以及以布里亞特的文化背景進行布里亞特舞蹈風格特徵的分析這兩方面的研究甚少。而現有的兩篇關於布里亞特民間舞蹈風格的論文對於布里亞特的舞蹈步法特徵以及舞蹈變換的舞陣還有舞蹈素材構成的因素這些方面的描述基本話語都一樣, 並沒有進行深入分析並且挖掘的資料很少, 這些相關的名詞描述在兩篇論文中出現的也都是幾近相同。尤其是布里亞特舞蹈的體態, 步伐, 形式以及舞蹈的種類都沒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雖然關於布里亞特族羣舞蹈方面的研究資料甚少, 可是終歸還是有學者發現這一領域的空缺, 已經在對布里亞特舞蹈的未來發展進行了研究。關於布里亞特民間舞的未來發展, 知網中僅有一篇文獻提及此方面。

該文從布里亞特民間舞的的育人層面進行分析, “認為布里亞特民間舞有着能夠演變為少數民族大型團體舞、歌舞的潛力。”8文獻對布里亞特民間舞所藴含的培養人的核心素養層面入手, 分析布里亞特民間舞的優勢, 根據其獨特的舞蹈優勢分析其未來的發展走向。作者更獨特的是站在了教育的角度上對布里亞特民間舞的發展進行了闡述, 説出布里亞特民間舞有着演變成大型少數民間歌舞、團體舞的未來潛質。此文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説十分具有意義!

我們目前所獲得的文獻資料都是比較淺顯和表面。雖然目前僅有五篇布里亞特舞蹈方面的文獻, 可是這也是為我們的布里亞特舞蹈理論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礎, 也對將要研究布里亞特舞蹈的後者供給了材料和着手點。

參考文獻

[1] 符·阿·庫德里亞夫採夫, 格·恩·魯緬採。布里亞特蒙古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社會歷史室, 1978:178-204.

[2] 寶敦古德·阿畢德。布里亞特蒙古簡史[M].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歷史研究會, 1985:39-42.

註釋

1馬克思。中俄當代薩滿教發展的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 2011.

2 楊晶晶。淺析布里亞特舞蹈的風格特徵[J].赤峯學院學報, 2012, (3) :211-213.

3 楊晶晶。淺析布里亞特舞蹈的風格特徵[J].赤峯學院學報, 2012, (3) :211-213.

4 特。蒙古祕史[M].官布扎布、阿斯鋼譯着,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7:17-18.

5 李曉甜。布里亞特舞韻--觀舞蹈《盛裝舞》分析布里亞特舞蹈[J].經貿實踐, 2016, (20) :171.

6 塔娜。簡述布里亞特蒙古族民族民間舞蹈保護和傳承[J].價值工程, 2011:328.

7 塔娜。簡述布里亞特蒙古族民族民間舞蹈保護和傳承[J].價值工程, 2011:328.

8 春玲。布里亞特民間舞蹈的核心素養及發展未來[J].課程教育研究, 2017, (47) :203.

篇8:舞蹈論文

摘要:體育舞蹈是一項互相配合的運動。它通常被定義為跳舞時由一男一女搭配組成一對舞伴(或由幾對舞伴組成一隊)共同使用規定的技術步法和藝術表現力展現出不一樣風格高水平的舞蹈表演。自80年代體育舞蹈傳入我國以來在短短的15年時光裏得到蓬勃發展,可是從整體上來説,我國選手甚至整個亞洲選手的舞蹈技藝落後於歐美選手。為使體育舞蹈在我國茁壯成長,在國際賽事中派出高水平的運動員隊伍並取得優異的成績,必須對體育舞蹈在中國的開展現狀、各種影響因素加以認真研究,使之不斷克服存在的問題,不斷總結經驗,使我國體育舞蹈向世界最高水平邁進。本課題的研究任務在於:(1)經過對我國31個省(市)進行調查,從我國運動員現狀、教師隊伍現狀、裁判員隊伍現狀、管理組織機構現狀、主要影響原因等情景的分析,瞭解我國體育舞蹈的開展現狀、優勢與不足。(2)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提議、對策,為未來的研究供給有價值的參考。<3)協助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搞好調查,為規範體育舞蹈的管理、預測體育舞蹈的未來發展趨勢供給參考。

一、舞蹈藝術中氣息控制本事

所謂的舞蹈藝術中的氣息就是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各個舞蹈動作的快慢及大小的控制與交替。舞蹈藝術作為一種經過肢體表演來實現其內部藴含的美術全而表達的藝術形式之一,這個過程中需要運用合理的氣息來進行全而的配合。

舞蹈演員具有優秀的氣息控制本事,能夠幫忙其將舞蹈語高有效的傳遞與舞蹈觀眾,能夠實現對於舞蹈深層靈魂的挖掘。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經過優秀的氣息控制本事能夠將舞蹈內部包含的肢體動作的鏈接與起下、肢體動作的運動頻率等相關的看似簡單的肢體肌肉活動成為一套完整的生命運動,最終到達使整個舞蹈藝術經過演員的表演而顯現出其內部具有的生命活力。

舞蹈演員在進行舞蹈氣息控制鍛鍊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對於每個舞蹈動作時光的長短和每個舞蹈動作銜接的快慢的控制,最終做到經過舞蹈中氣息的控制到達,以舞蹈氣息帶動進行舞蹈的肢體,然後再有經過舞蹈的肢體帶動整個舞蹈的韻律,這樣的舞蹈表演形式整體才是一氣呵成而不是機械生硬。

二、舞蹈藝術中肢體控制本事

舞蹈藝術中肢體的控制本事主要包含兩個方而,肢體肌肉的整體素質和肢體幅度的控制本事。所謂的肢體肌肉整體素質是指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實現舞蹈翻轉及跳躍的舞蹈運動本事;肢體幅度的控制本事是指整個舞蹈身體的柔韌度及身體內部各個關節張開和閉合的幅度在整個身體的控制範圍之內,舞蹈演員僅有將這兩者做好,才能在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實現較好的肢體本事的控制。

在進行舞蹈藝術中肢體控制本事的訓練過程當中,舞蹈演員應當首先採用壓腿及耗腰等一些較為嚴格的訓練資料來實現對於自身身體潛能的最大挖掘。當該項到達相關的標準之後,舞蹈演員應在其基礎之上,經過對肢體動作運行的力量和準確的路線的控制,最終到達經過肢體控制實現舞蹈藝術中美學的全而表達。

舞蹈演員在進行肢體力量的訓練過程當中,應注意對於肢體力量分配的訓練,合理的舞蹈演員力量的分配訓練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舞蹈的整體美感和質感,因為舞蹈演員在進行相關舞蹈的表演過程當中往往需要經過不一樣的力量分配最終實現對於不一樣肢體語高的全而表達,最終能夠到達不一樣舞蹈內涵的充分表達。

三、結語

除上述四項舞蹈藝術表演中控制本事分析之外,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演員全而的實現對於舞台氣場的控制本事,對於提升舞蹈表演的整體效果也有養較大的影響。隨養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民對於精神禮貌建設將會提出更好的要求,舞蹈表演作為精神禮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我國國民的精神禮貌質量,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全而的實現對於各個本事的控制,充分的將舞蹈藝術中全而的美術展示於大家。以上是本論文網站的小編蒐集的體育舞蹈畢業論文,期望對正在編寫體育舞蹈論文的童鞋有所幫忙

參考文獻:

[1]IDSF Media Kit

[2]IDSF Press Kit

[3]IDSF Competition Rules status:Munich,14`" May 2000

[4]WDDSC Annual General Meeting Thursday,30`" May 2002一Blackpool,England

[5]IDSF-WDDSC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and Agreement

[6]周登篙《體育科研概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年9月

[7]張澎《體一育舞蹈》

[8]J傅中樞我國國際標準舞的發展歷史

[9]華明《國際標準舞必須從少兒抓起》

[10]《中國體育年鑑》

[11]Dance Sport Magazine 2001 S

[12] ((iJll練學》體育學院通用教材

[13]齊國鷹《體育統計學》體育學院通用教材

[14]《舞蹈、體育舞蹈、藝術體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5]中國體育舞蹈運動協會新世紀慶典紀念2001年5月

[16]中國國標舞創刊號2001年1 (1)

[17]第二屆全國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秩序冊

[18]第十一屆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秩序冊

[19]IDSF News A 2587

篇9:舞蹈論文

編舞技法在民族舞創作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民族舞蹈作為一種文化, 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 不斷創新和提高,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民族舞蹈的創作。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的過程中, 合理運用編舞技法, 能夠有效提升所創作民族舞蹈的水平。對此, 本文對民族舞蹈及其編舞技法進行概述, 分析了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的過程, 編舞技法的運用現狀以及在運用時應當注意的要點。

關鍵詞:民族舞蹈創作; 編舞技法;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運用要點;

1、緒論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們更加註重經過觀看演出, 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民族舞蹈表演是各種文藝演出舞台上經常出現的演出形式, 也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為了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民族舞蹈也應當不斷創新和發展。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時, 應當重視編舞技法的運用, 以此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實現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和提高。

2、民族舞蹈和編舞技法概述

民族舞蹈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是在各民族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構成的, 不僅僅僅具有娛樂的作用, 還能夠傳達情感。編舞技法是指在進行舞蹈創作時所用運用技巧和方法, 是舞蹈創作者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 根據舞蹈特質的不一樣, 能夠分為多種, 例如, 在對舞蹈動作進行創作的過程中, 有重組法、重疊法以及拆分法等等。在進行編舞時, 能夠根據實際情景, 綜合運用多種編舞技法。

民族舞蹈創作包括選材、處理和編舞三個環節, 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時, 要想創作出優質的作品, 不僅僅僅需要創作者具有高超的水平和專業的本事素質, 還應當靈活合理的運用編舞技法。

3、民族舞蹈創作中編舞技法的運用現狀

3.1 民族舞蹈創作缺乏創新性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 人們更加註重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對於所觀看的舞蹈表演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此種情景, 民族舞蹈的創作應當不斷創新, 但就實際情景來看, 很多民族舞蹈表演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 缺乏創新性。這與沒有深入進行理論研究有很大的關係, 民族舞蹈理論是進行民族舞蹈創作的基礎, 由於缺乏理論指導, 對於編舞技法的運用也不夠合理, 導致民族舞蹈創作效果往往不盡人意。

3.2 創作者文化內涵有待豐富

民族舞蹈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中藴含着豐富的民族精神, 民族舞蹈還能夠體現一個民族的風貌以及特色等等。所以, 要想創造出高水平高質量民族舞蹈作品, 對於創作者的本事素質具有很高的要求。現階段, 雖然一些創作者的本事和素質很高, 但由於其文化內涵不夠豐富, 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時, 不能夠根據民族文化的內涵合理運用編舞技法進行創作, 只是單純的表此刻舞蹈動作上, 這很難提升作品的藝術性。

3.3 編舞技法的運用較為單一

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的過程中, 綜合運用多種編舞技法, 能夠實現系統優化, 從而到達部分大於整體之和的效果, 提升作品的藝術水平。但當前由於創作者存在思維侷限, 在進行民族舞蹈的創作時, 僅僅運用一種編舞技法, 這導致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顯得較為單調, 達不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4、民族舞蹈創作中編舞技法的運用要點

4.1 將民族精神融入創作過程中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構成的, 其中包含着文化、風俗、思想觀念等多方面的資料。所以, 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的過程中, 融入民族精神是至關重要的。對此, 在進行創作之前, 創作者應當對該民族的民族精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將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鮮明特色的素材, 融入到舞蹈創作中, 不僅僅僅只體現的表面的動作, 更體此刻精神層次, 從而創作出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舞蹈作品。

4.2 豐富創作者的文化內涵

目前, 存在多種編舞技法, 是否能夠將其合理運用於民族舞蹈創作的過程中, 與創作者的水平、本事和素質具有很大的關係, 異常是創作者的文化內涵對編舞技法的合理運用具有很大影響。在此種情景下, 應當不斷豐富創作者的文化內涵, 僅有如此, 創作者才能夠在深入分析瞭解民族文化的基礎上, 合理運用編舞技法, 進行民族舞蹈的創作。

4.3 綜合運用多樣化的編舞技法進行創作

民族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舞蹈的呈現,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不僅僅僅與民族風俗習慣有關, 還與必須的自然環境具有密切的聯繫。所以, 在進行民族舞蹈創作時, 也需要結合各民族的實際情景, 綜合運用多種編舞技法, 實此刻舞蹈動作以及時光和空間方面的相互協調與配合。例如, 對於不一樣的動作應當配合相應的表情, 以此來表達作品的情感。還例如, 在不一樣的時光和空間狀態下, 應當配合相應的舞蹈動作。

5、結語

綜上所述, 民族舞蹈作為我國優秀的文化, 應當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髮揚和創新, 做好民族舞蹈創作。對此, 應當合理運用編舞技法, 在民族舞蹈創作的過程中, 融入民族精神, 以此來創作出更加優秀的民族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劉芸。淺談民族民間舞蹈創作中編舞技法的運用[J].科技資訊, 2017, 15 (15) :226-227.

[2]王靜。論民族舞蹈創作中如何運用編舞技法[J].大眾文藝, 2018, No.438 (12) :145-146.

[3] 高潔。淺談現代舞編舞技法在民族民間舞當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 (30) :183.

[4]孟澤婧。淺議編舞技法在民族民間舞創作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 2016, 36 (7) :176.

篇10:舞蹈論文

[摘 要]本文從舞蹈情感體驗的含義出發,從舞蹈這種特殊的藝術表演方式和準確深入體驗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關鍵兩方面探討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就如何準確深刻把握表演中主角情感體驗提出自我的見解。

[關鍵詞]舞蹈表演 情感體驗 主角

一、舞蹈情感體驗的含義

“情感”在《心理學大詞典》中解釋是,感情一詞被界定為“情緒和情感的總稱”,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應,與環境和感性有關;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對事物的喜愛和關切之情[1]。

體驗是個體身臨其境或親自實踐,感受事物、環境的豐富和微妙,併產生獨特的情緒和認識。它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活動,即主體親歷某事並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即主體從親歷中獲得認知和情感[2]。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者融入主角的情感世界,感受主角在既定環境下的喜怒哀樂,對舞蹈藝術表現力有很大的幫忙,對藝術表演中主角的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幫忙作用。

二、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體驗的重要性

(1)舞蹈這種特殊的藝術表演方式,要求表演者更深入體會主角情感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3], 經過舞蹈演員的形體動作來表達主角的情感、性格等,在舞蹈藝術表演中,動作的技巧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表現人物內心感情、塑造人物性格特性和精神面貌。舞蹈三要素:動作、造型、表情。在構成舞蹈的諸要素中,動作是居於首要地位的,沒有人體動作,就沒有舞蹈。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緒的表達、舞蹈意境的展現,始終貫徹在舞蹈動作中。可是這些動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體動作,而是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提煉、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種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語言。這些動作具有必須的形式和規格,並且有確定的名稱。例如芭蕾舞的“阿拉貝斯克”(Arabesque)、中國古典舞的“順風旗”和“小射燕”等。它豐富和提高了舞蹈的表現手段,使舞蹈藝術進一步規範化,同時還有助於各種舞蹈風格的構成和穩定。舞蹈以人體流動美的動態為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古今中外優秀的舞蹈作品,無不是由於動作新穎、具有特色、塑造了藝術形象才取得成功的。所以,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緒的表達、舞蹈意境的展現,始終貫徹在舞蹈動作中,另外表情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沒有表情的融合,有

些動作即使有生動的節奏,也還是沒有生命力。

舞蹈除了以動作為表現手段之外,也取決於舞蹈的造型。舞蹈造型是一種人的形體動作,它是以人體的四肢和身段以及表情姿態構成某種相對靜止的形態。這種“形”與“神”結合產生的富於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動作,是對剎那間的生活片段的凝固,一種靜態的藝術形象,具有巨大的表現力。許多舞蹈在開場和結尾時,為了渲染場景和人物的詩意美,常把流動的舞姿化為靜態的造型,場中出一個特殊的藝術空間,給觀眾一種新奇的美的享受。

表情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沒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動作即使有生動的節奏,也還是沒有生命力。所以説舞蹈的“律動性”是內在的情感和外部動作相統一的節奏的直接反映和集中體現。舞蹈的動作性還決定了舞蹈創作在題材的選擇、情節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畫等方面都要體現可舞性的原則。

無論動作,造型,還是表情,最終都是圍繞着表達情感,舞蹈只能依靠人體和動作來表達情感,它不想説話一樣那麼容易表達,所以更加需要表演者深入體會主角的情感世界,這樣才能從日常生活動作中選擇、提煉、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種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語言舞蹈以人體流動美的動態為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所以説主角情感的體驗是舞蹈表演這種特殊的表達藝術方式所決定和每個表演者必須具備的本事。

(2)準確深入體驗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關鍵

舞蹈表演是否成功,舞蹈中人物情感是否能感染打動觀眾,完全依靠舞蹈演員表演這一最重要和最關鍵一個環節。

雖然主角的性格特性已經在舞蹈編導那構思和編排好,但仍依靠於舞蹈演員在編排好的固定模式下有自我體驗自我感動的二度創作,舞蹈演員是否對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否能融入自我的情感到作品中去,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作品,都直接影響整個表演最終的效果。而演員對主角的把握,取決於演員自身的生活經歷,氣質,性格,和對作品不一樣的理解,所以不一樣的演員表演同一個主角,甚至是同一個演員在不一樣時光或不一樣情緒下表演同一作品,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經常説藝術常演常新。所以在表演者舞蹈本事水平相當的情景下,誰的生活軌跡更接近這個主角,誰能更深入的把握主角的內心世界,誰的演出就更成功。

三、舞蹈抒發情感的方式

(1)直接抒發。在舞蹈表演中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發要表達的某種內心感情,去強烈地感染觀眾,抓住人物最動情的時刻,以情動舞,把無形的情化為可見的形象。

(2)間接抒發。在舞蹈作品中藉助於動物的特徵、自然界景物中的形態等,以借物比喻手法,賦予作品以濃郁感情色彩,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觀感情、真情、活力與客觀外界的景物達成有機的統一,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地反映了我們生活的詩情畫意。

(3)在敍事與抒情相結合中突出抒情。在情節舞蹈和舞劇中運用“在敍事與抒情相結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達方式,把內心境感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透露出來。抒情並不排斥敍事,它們往往互相滲透,糅合在一齊,一方面以精緻的情節發展,一方面着意刻畫表現人物心理的複雜多樣的感情,在情感抒發方面大做文章,將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種強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觀眾為舞蹈所牽動,受到深深的感染。

四、如何準確深刻體現表演中主角情感體驗

舞蹈演員怎樣樣將主角情感轉換為自我的情感,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現主角情感呢?

(1)掌握舞蹈技巧是情感表達的基礎

舞蹈始終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表演藝術,舞蹈的動作技巧是一齊情感表達的基礎。一個舞蹈動作首選要做到位,分寸把握得足夠充分恰到好處的力度和舒展性,才能更好的表達情感,如果跳起來歪歪扭扭,落地又不穩,這如何讓觀眾聯想到主角所要表達的喜悦之情?

另外舞蹈動作技巧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的學習新的舞蹈動作語言,才能運用於更多可表達的情感。

(2)加強呼吸,眼神,面部表情的訓練增加感染力

舞蹈是無需説話的,一切都靠舞蹈演員的表情和舞蹈動作來表達情感。要想控制好主角中的情感,首先得控制好自我的呼吸,舞蹈是在一系列高強度運動中的表演,僅有控制好自我的呼吸,才能讓自我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動作不變形。這樣舞蹈演員才能隨着音樂和情節的發展需要展現出相應的喜怒哀樂。有些情感是需要呼吸,眼神,和表情配合來表達的,比如緊張,興奮,生氣,或屏住呼吸,或呼吸沉重,眼神和表情或眯着,或專注,或瞳孔放大,肌肉扭曲。這些都靠平時訓練積累才能在表演中更好的表現主角情感。

(3)運用想象昇華情感

舞蹈的想象有三種,氛圍想象,心態想象,形象想象。氛圍想象是對主角的環境身世經歷猶如身臨其境的幻想感受。心態想象就是透徹的把握主角的心理狀態和構成,瞭解主角在情節中的所思所想,努力做到如問其聲如見其人的境界。形象想象就是對主角整個人的言談舉止,一舉一動的想象,幻想不至於表面,甚至是其內在的人物性格,品質都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如果能夠在表演前瞭解劇本的時代背景及主角的背景故事,查閲與時代背景,主角背景同類型的相關資料,經過分析主角的性格特徵,分析與自我相同的地方與不一樣的地方,在內心與主角內心進行溝通,對主角人物內心世界整體的構思,例如説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主角會怎樣樣處理,不只在表演中,甚至在生活中以主角自居,全心的投入,逐漸的愛上主角,以主角自居。舞蹈演員能做到這樣去把握主角情感世界,舞蹈演出必須會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平心.舞蹈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姜肖.情感體驗基礎上中職音樂.舞蹈專業教學課題研究,2012;

[3]金秋.中國傳統文化與舞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篇11:舞蹈論文

[摘 要] 舞蹈美感是舞蹈美學中重要的基本問題之一。作為一名舞蹈編導具備舞蹈美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編導始終將其舞蹈美感滲透貫穿在舞蹈作品的整個創作過程中,從而到達舞蹈作品的結構美、語言美、構圖美、整體美,使這些美的舞蹈形式始終服務於舞蹈的資料。舞蹈編導培養自身的美感需要加強多方面的學習。

[關鍵詞] 舞蹈美感 結構美 語言美 構圖美 整體美

“舞蹈美感”是舞蹈藝術領域中常用的詞彙。“它是人們經過視覺、聽覺、動覺的感覺器官在對舞蹈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審美過程中所產生的賞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需要的滿足後,所引起愉悦歡樂的一種心理狀態。舞蹈美感在舞蹈基礎理論和舞蹈美學中是與舞蹈美同樣重要的基本問題之一,因為舞蹈美感是進行舞蹈審美活動的基礎,所以舞蹈創作和舞蹈欣賞都不能離開舞蹈美感。”①作為一名從事舞蹈創作的教師,如果沒有舞蹈美感或是缺少舞蹈美感,那麼他的舞蹈作品就不能引起人們的青睞和喜愛;不論其反映的生活是多麼的正確,也不能產生感染人的藝術魅力,從而使舞蹈作品失去了審美價值。所以,舞蹈編導應提高對舞蹈美的感知、理解水平,並具備必須的審美本事。

在舞蹈作品的整個創作思維過程中,舞蹈編導的舞蹈美感始終滲透貫穿在其中,無論在資料還是形式上,都需要時刻遵循舞蹈藝術規律、遵守舞蹈美學原則,把握舞蹈美感的直覺性、情感性、思理性、民族性、享樂性的五種特徵。這樣舞蹈編導在生活中發現了美的事物後,才能運用美的舞蹈形式表現和反映美的生活資料,從而把自我對生活的感受準確的傳達給觀眾,使他們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感染和鼓舞。接下來我將簡單的談談舞蹈編導如何運用美感並經過美的舞蹈形式來表現舞蹈資料。

一、結構美

舞蹈創作中的結構問題,不僅僅作為創作步驟之一來重視,並且是衡量舞蹈編導藝術功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的結構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取材於音樂作品,在已有的音樂結構基礎上,用舞蹈的物質形態將音樂內涵外化為視覺形象。另一種是確定了舞蹈題材後,謀篇佈局、意境情調、音樂特色、時光長度、舞段安排均在結構這一步驟中。

無論是以情節結構、情感結構、心理結構、時空順序結構、時空交錯結構方式構建舞蹈,還是以音樂的交響樂章結構來創編舞蹈,我認為,作為舞蹈編導應當把握舞蹈結構脈絡清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原則。一方面,經過舞蹈的結構,能夠讓觀眾基本理解舞蹈編導“想要説什麼”、“表達什麼”;另一方面,舞蹈藝術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在時光的流動中展現空間資料。時光長度的準確性相當重要,要看某個舞段表現的是什麼,在整個舞蹈中起什麼作用,過長則令人生厭,過短則使人不滿足。“過”與“不及”都是美學上的失誤。還有,整個舞蹈的結構既要有整體統一的格調,也要保證在統一之中的多樣性色彩,力求舞蹈作品中有一個“亮點”。也就是説舞蹈的每一部分情緒都要有相應的變化,不能從頭到尾都平淡無味。許多事實證明,當作品中的“亮點”出現時會給欣賞着帶來極大的愉悦和強烈的感染力。

二、語言美

眾所周知,舞蹈是以人的身體為物質載體並以人的肢體語言作為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形式。由舞蹈動作所組成的舞蹈語言則是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舞蹈編導對生活的審美評價和審美夢想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段。所以舞蹈語言的美關係到舞蹈形象塑造的是否生動、準確、感人。而創編出具有“美感”效果的語言,給人以難忘的“美感”印象,也就成為每一個舞蹈編導追求的目標。

舞蹈語言美學要求有一種説法“分散的動作以內涵結構和形式結構(即‘核’與‘形’)的一致性為前提組成舞蹈語言,這是舞蹈創作者所應有的基本修養。” 簡單的理解這句話就是舞蹈創作者要讓舞蹈動作所表現的內在的思想、感情、意境等與外在的舞蹈專業的技術、技巧表現要完美的統一齊來,這也是舞蹈語言美學的基本要求。舞蹈語言包括動作、舞句、舞段三個層級。屬於基礎級的動作由動態、動速、動律、動力四個基本元素組成,也是動作具有造型美、流動美、情感美的內在因素。掌握元素的性能之後,可根據表現資料的需要將元素分解、發展、變化、重組以構成新的動作系列,並有機的組合成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流動語言,到達“核”與“形”的完美統一。人的身體的動作構成的舞蹈語言,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用心的去感知、想象、理解並深入挖掘,那些美的舞蹈語言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三、構圖美

舞蹈構圖也叫舞蹈畫面,是舞蹈在時光和空間中的動態結構。一般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間的運動線(不斷變化流動的舞蹈路線或隊形)和畫面造型,它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編導在設計舞蹈構圖時,必須從表現舞蹈作品和塑造人物形象出發,來選取適當的表現形式,安排和舞蹈動作相結合的空間線,構成不斷移動的畫面。空間運動線的選擇和使用要根據不一樣線條所能引起人的審美情感的體驗為其標準。如斜線和豎線能表現強勁、有力的動勢,橫線則較平緩,曲折線則顯得遊移和跳蕩,弧線和曲線則能表現出流暢、柔和的情調等等。同時編導們在常用的構圖方法基礎上,舞蹈構圖要服務於舞蹈作品資料,要從表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發,要襯托和展現舞蹈作品的規定環境,舞蹈隊形的移動變化又要貼合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舞蹈編導在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羣舞的構圖時,掌握、遵循並理解這些規律和法則,在舞蹈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就會自然的將內心的美的感受外化到舞台的畫面中。

四、整體美

舞蹈是一門綜合的舞台藝術,除了運用人的肢體語言來作為主要表現手段以外,還依靠音樂、燈光、服裝、道具等等作為輔助手段。一個成功的舞蹈作品,前期的舞蹈創作思維過程全是由編導獨立完成,而後期的音樂製作、排練、合成都需要與作曲教師、演員、燈光師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在各個環節編導都應當具備敏鋭的、準確的審美本事和確定本事。也就是説舞蹈編導的“美的感覺”,一向要滲透到舞蹈作品產生的全部過程。這包括音樂形象是否貼合舞蹈畫面,音樂情緒的變化是否與舞蹈結構相吻合等!演員的表演是否到位?舞蹈服裝的顏色、款式能否為舞蹈形象增色及舞台燈光的使用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舞蹈編導運用內心的美感去確定如何打造完美的舞蹈作品!所以,對一個作品整體美的把握,是檢驗編導綜合本事及審美確定本事的重要指標,也是編導者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想象本事、情感體驗、操作本事的大交織、大匯合,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舞蹈編導的美感基礎之上的。

那麼,舞蹈編導該如何培養和提高自我的舞蹈美感呢?我認為,首先作為一名舞蹈編導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舞蹈美感是一種心理機制,從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情感反應來説,它必然受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生活經歷、知識水平、愛好情趣、個性特點等的制約和影響。“實踐證明,人們僅有在喜歡、愛慕、歡樂、滿意的情境下,機體內部舒展和諧而發生快感,這時才能產生優美的感受,而美感就是在這種生理快感的基礎上發生的”。⑤ 由此可見,僅有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具有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人,才能更容易產生美感,才容易創作出引人奮發向上的作品來;那些總是有消極情緒、頹廢思想的人其作品是很難讓人引起共鳴的。其次,舞蹈編導應當熱愛舞蹈事業,提高文化涵養,刻苦鑽研舞蹈專業知識和舞蹈理論知識,從實踐和理論中提高對舞蹈美的感知理解本事。儘可能多的掌握不一樣風格的舞蹈素材,在實踐中深入的瞭解、挖掘民族的、民間的、古典的、現代的不一樣舞種中美的元素,多看優秀的舞蹈作品,積累豐富的經驗。要深入學習舞蹈藝術概論、舞蹈美學、舞蹈心理學等的理論課程,努力把理論和舞蹈實踐結合起來,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再次,舞蹈編導要善於在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兄弟藝術

領域中吸取、借鑑美的形式,提高自身在各個領域的藝術修養。如向文學和戲劇借鑑舞蹈的結構方式,向繪畫和雕塑借鑑構圖的藝術等等,這對於舞蹈編導開拓思路、強化美的感受本事,都有很大的幫忙。最終,舞蹈編導還是要以生活為源,善於用“舞蹈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情感,並在繼承和借鑑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

總的來説,舞蹈美感是舞蹈審美活動中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以上所談的僅是關於在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舞蹈編導所要具備舞蹈美感的一些問題及方法。舞蹈編導和舞蹈美感的相互關係、相互作用,有待於我們在舞蹈審美活動的實踐中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舞蹈藝術概論》作者:隆蔭培,徐爾充,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舞蹈創作心理學》作者:胡爾巖,中國戲劇出版社1998年第2版.

[3]《舞蹈》2005年第4期.

篇12:舞蹈論文

摘要:本文經過對高師舞蹈學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探索及研究,找出了集創新型、應用型為一體的改革方案,結合舞蹈學學科特色、專業發展建設,真正體現了學以致用、科學合理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高等教育的舞蹈學專業發展找到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舞蹈學;畢業設計;論文改革;學科特色;專業建設

在大多數高等教育的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畢業論文是以論文形式出現,要求學生從理論上闡述學術觀點及想法。由於大多數舞蹈學專業學生自幼學習舞蹈,有的甚是科班對文化知識的全方位掌握有必須欠缺,在論文撰寫上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但在專業領域中,學生能夠較全面的發揮優勢及特長,僅有深入探索和研究適合本專業學科特色發展創新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找到正確的方針路線,才能真正的體現學以致用、科學合理、貼合學科特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研究資料

第一,對藝術專業領域的畢業論文改革與創新性研究。在四年制本科教學計劃中,畢業論文的完成時光一般規定為8周,通常以論文形式為主。但有部分高校已將藝術類畢業論文改為從“單一學術性論文”到“多樣化畢業設計”,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論文環節將面臨着改革和創新,也將突破傳統模式進行新一輪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結合舞蹈學學科特色探索合理科學的畢業設計改革方案。在培養舞蹈人才過程中,不能夠片面、單一,更不應急於求成。所制定的畢業設計要求既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本事,又能對適應步入社會的第一階段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實戰經驗。

第三,制定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舞蹈學畢業設計方案。基於畢業設計質量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誌,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本事、實踐本事和初步科研本事的重要實踐環節,結合舞蹈學專業的特殊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可將畢業設計分為編創作品、彙報演出兩種方式。編創作品即創作舞蹈作品,彙報演出即彙報表演舞蹈,均屬於實踐性質。兩者目的都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加深對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掌握,使之系統化、綜合化。使學生獲得從事工作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本事。

二、研究目標及特色

舞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是具體的手把手的教與學,是真正意義上的“言傳身教”,必須經過科學、系統、嚴格的訓練,將理論與實踐並重,才能成為一名“文武雙全”、名符其實的舞蹈教育人。所以在畢業設計中的教師指導環節,要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鼓勵學生的想法,用正確的觀點來引導他們。只授予學生高超的技藝,不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理論知識的培養,就不可能造就出優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此項研究貼合舞蹈學專業學科發展建設的特殊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真正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與人才知識結構需求、高等教育目標、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使學科建設得到有效的實行、發展和提高。

三、舞蹈學畢業設計改革研究與項目制定

舞蹈是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在制定畢業設計改革方案的首要任務是對此項目的定義,其次是對指導教師的職責要求。最終是對畢業設計資料和評分標準的制定。工作程序主要包括:1、畢業設計選題採取師生雙向選擇的辦法進行,選題來源不限,由系(院)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落實。選題原則必須貼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充分發揮不一樣水平學生的創造潛能。2、作品要求以反映培養目標為原則,資料應與選題緊密相關。學生應儘可能利用各種渠道蒐集和檢索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及研究,選出適合自我的題目進行表演。創作作品的學生要結合課堂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創編,在指導教師幫忙下蒐集題材,風格體裁不限,充分展開想象力,體現創新本事和專業水平。3、評定方法可採用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制評定成績。評分細則應從設計的目的及意義、知識及技巧掌握程度、質量與水平評價(作品難度、完整性、表現力等)、學生組織紀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等幾項資料着手。總成績由指導教師和評閲組構成,比例為60%和40%。進行成績評定時要求做到實事求是,不要從印象出發,更不要以指導教師的聲望作為評定該學生成績的依據。對學生的獨立工作本事、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應予以充分的注意。

舞蹈學是舞蹈藝術門類中的一個重要學科,是用人體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一種藝術形式。所以,舞蹈學所涉及的研究面是很寬的。在此,筆者對舞蹈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探索及研究還不夠深遠,所做出的改革方案還微不足道,期望藉此引發更多同仁的支持和研討,讓今後高校舞蹈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之路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遊潔.解讀舞蹈藝術的文化性[J].廣西梧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3).

[2]張莉,李曉紅.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平原大學學報.2005(05).

篇13:舞蹈論文

摘要:

近些年來舞蹈作為一門藝術已經被相關院校列為特色專業,並且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根據社會調查顯示,普通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日漸增多,學校和家長逐漸增強對學生藝術的培養,並且藝考資料也顯示近些年來舞蹈專業的藝考生比例在不斷的升高。目前,舞蹈在很多普通高校已經成為一門系統的專業,已經成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許多學校在對學生的日常訓練中往往忽視了很多關鍵性問題,尤其是舞蹈表現力,筆者主要針對此刻舞蹈專業表現力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提議。

關鍵詞:

舞蹈;表現力;措施

一、引言

舞蹈是一門形體藝術,在動作的表現上不僅僅會給人以美的享受,並且也是內心境感的充分表達。[1]舞蹈也是一種表演形式的藝術,觀眾在進行舞蹈欣賞的過程中會加入自我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達着舞者的精神世界,經過自我的專業性動作和一些創新風格的融合,引起觀眾的共鳴。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對人才的要求開始產生多樣化的特徵,普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逐漸開始真正的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不僅僅僅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全面發展。那麼在舞蹈的過程中就會涉及一個深刻的問題:舞蹈表現力。

二、舞蹈表現力的深刻內涵

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能夠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能夠從本質上打動人的內心世界。舞者主要是經過自我的肢體語言與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將自我的感情世界傳達給觀眾。當年的“千手觀音”引起了觀看者的震撼,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效果是因為舞者的舞蹈表現力。相對於普通高校的舞蹈學生而言,僅僅具備基礎的舞蹈動作是絕對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具備細膩的情感,然後與自我的舞蹈動作相結合將情感表達給觀看者,僅有這樣舞蹈才會成為真正的藝術品。總而言之,根據相關學者的闡述舞蹈表現力分析能夠這樣來解釋:首先,基本形體動作構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可是舞者必須要從情感的角度出發,運用相應的舞蹈技巧將自我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情感傳遞給觀眾,真正的將自我和舞蹈融合為一體,讓觀眾從舞者的動作和情感中能夠看出表演者的歡樂、喜悦與憂傷,讓觀眾從舞者的動作、神態、表情中體會細膩的情感世界,從而產生共鳴。

三、舞蹈表現力的重要作用

(一)傳達精神內涵的重要途徑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僅僅是為了愉悦觀眾或者給觀看者必須的審美享受,更重要的是經過舞者的肢體語言和相應的神態來傳達該舞蹈的精神內涵。[2]同樣的舞蹈作品不一樣的表演者會詮釋出不一樣的風格,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不僅僅在舞蹈的編排上獨具創新,並且最為重要的是舞蹈者會傳達出舞蹈的精神內涵,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僅有將精神層面的的文化內涵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

(二)評價舞蹈演員的重要標準

一個優秀的舞蹈演員僅有單純的舞蹈基本功是遠遠不夠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難度係數到達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備很強的舞蹈表現力。舞蹈是由一個個舞蹈動作組成的,可是這些都只是機械的肢體語言,舞蹈動作要想到達藝術語言的層面,就需要舞者具備較強的誤導表現力。

四、普通高校增強學生舞蹈表現力的措施

良好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與普通的文化課知識學習不一樣,舞蹈專業的學習具有必須的特殊性。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教育改革也在與時俱進,素質教育被提上日程。傳統的舞蹈教育也屬於“填鴨式”教學,授課教師知識根據傳統的教學習慣進行舞蹈知識的傳播,這在很多程度上就損害了學生自我的創造本事,並且很多的教師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導致的是舞蹈表演毫無新意而言,很難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針對以上種種現存的實際問題,我們提倡教師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身體發展的特質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異進行不一樣程度的改善。一方面教師要進行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有一個紮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要求學生不斷地觀察生活並且熱愛生活,僅有這樣創作出來的舞蹈才會具有生活張力。[3]課下教師要與學生進取的溝通和交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提議,以便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改善。

學校也能夠增加一些舞蹈比賽或者不一樣形式的舞蹈演出,讓每一個舞蹈專業的學生都充分的參與進來,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生會加強對舞蹈的創造性。也能夠實行舞蹈學習小組,同學之間充分發揮自我的創新本事進行舞蹈再創造,一方面加深了對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

五、結語

舞蹈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普通高校應當注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經過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學生對舞蹈的創新,不斷的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實處。所以,舞蹈表現力是提高學生舞蹈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只掌握單純的舞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的加深自我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要注重自我表現力的培養。學生和教師都應當從舞蹈動作、眼神、舞台表現力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提升,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普通高校的舞蹈專業會有一個更加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李美虹.談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大眾文藝,2010,03:163.

[2]李卓.淺談如何提升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吉林教育,2013,34:6.

[3]仝娟.淺談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通俗歌曲,2014,08:148.

篇14:舞蹈論文

摘要:

學前教育是就業率排行最高的專業之一,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僅要擁有必須的藝術實踐本事(包括普通話、歌唱、舞蹈、鋼琴、美術等技巧),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素養與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鋭的科研意識以及良好的科研本事。本文嘗試將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中關於經驗的結構整體概念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的教學法進行某一方面的分析,並加以借鑑,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去。

關鍵詞:

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教學方法

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十分強的學科。與此同時,學前教育是就業率排行最高的專業之一,幾乎是供不應求,很多幼兒園都需要提前下“定單”來保證自我的教師資源。然而,每年仍然面臨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究其原因,是因為社會不是缺少幼兒教師,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這就需要學前教育的教師,不僅僅要擁有必須的藝術實踐本事(包括普通話、歌唱、舞蹈、鋼琴、美術等技巧),還要擁有廣博的文化素養與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鋭的科研意識以及良好的科研本事。

而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構成較本科相對多樣。但歸結起來有以下共通點:首先,對學前教育專業有必須程度的瞭解(至少明瞭畢業之後的工作去向及自我的職業發展方向);其次,本身對藝術比較喜歡或者有必須的藝術素養;再次,幼兒學前教育最基本的年齡段是5—6歲,因而作為他們的教師,有耐心,性格相對穩定是必須要有的先決條件。

相對於藝術類學生更注重專業方面的要求,學前教育大專的學生在專業程度上未必有很深的要求,但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又要求她們具備藝術傳播方面的基本素養。這其中就包含了舞蹈等藝術類課程教學法的問題。作為藝術類課程的重要環節,舞蹈類課程的教學幾乎貫穿了學前教育專科教學的始終,比較多所高校的專科教學大綱來看,舞蹈課程的設置不外乎舞蹈形體、各個舞種(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代舞、爵士舞等等)的學習,及幼兒舞蹈的教授與編創技法。眾多的課程,繁多的舞種,怎樣樣才能在舞蹈基礎不是很深厚的情景下儘快的掌握各個舞蹈的舞種風格,並且讓沒有太多表演經驗的人迅速進入舞蹈狀態並提升自信是學前教育專科學生將面臨的問題。

教學目標一致,教學資料固定,然不一樣的教師教授的學生呈現出不一樣的教學結果,除了學生自身的素質之外,教師的教學方法無疑是產生不一樣的原因。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理論依據,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學的理性化思維就是教學方法。用教學方法指導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幾十年來,舞蹈教學方法在其傳承的過程中,應當成為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而不應當成為其在探索過程中的羈絆。教師想要實現教學設計和控制的科學化,必須對其教學資料進行科學的和本質上的認識,一旦認識有了偏差勢必得不出科學的方法論,更談不上科學的指導和控制,相反,則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那麼如何利用舞蹈教學,發揮課堂的作用,切合實際的發揮素質教育的功能。有的學者認為“素質教育是要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不只限於文化藝術學科素質”。所以課堂教學不應作為素質教育的唯一方法,這一説法不無道理,但就目前來説,社會以考試為主要的錄用人才的制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學校考核教學效果的方式也沒有徹底改革,所以,學生在學校的活動還不能脱離課堂教學這一主要形式。任何將學校教育遊離於課堂教學這一主要形式之外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課堂教學從任何一方面來説,都不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障礙,也不是產生應試教育的温牀。所以,我們沒有理由淡化課堂教學,另闢蹊徑。我們應當把注意力放在課堂教學這一主要方式上,充分發揮它的作用,那麼如何發揮呢?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光內獲得更多的知識。要到達這一要求,作為教師來説就要根據學科知識特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設置必須的目標,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和教師的主導功能“以導促學”完成課堂要求的基本任務。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舞蹈課堂教學都是由淺入深、從簡到繁,經過不斷的練習到達逐漸掌握、不斷鞏固的目的。經常複習和舞台實踐,就不致有學新忘舊的現象。利用教師淵博的知識和對教學課程的精心設計和舞台的表演實踐,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獲得知識技能的歡樂感,構成良性循環,減輕學生學習的課堂負擔提升自信,獲得較多知識和對舞蹈學科更多的瞭解。

2、注重學生本事培養。素質教育歸根結底還是要培養學生的本事,而本事又是在知識的教與學中能中構成的,所以加強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本事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其資料包括:

(1)觀察本事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的高級知覺形態,它是一種進取的本事。據測,人的信息量的30—90%是經過視覺觀察得來的。魯迅説:“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因而舞蹈課程的教授,首先要有觀察的本事,要觀察生活,觀察各類舞蹈活動,並且在觀察中善於以舞蹈家特有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歸納。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所得的信息,導出正確合理的結論,從而發揮意識對學生智慧的啟迪作用。

(2)培養思維想象本事。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思維本事包含的範圍很廣,舞蹈學科的思維力主要指形象思維本事,異常是動作思維本事。當它發展到高級階段時,它本身也存在動作的抽象思維本事。一個經過系統訓練的舞蹈家,對動作的敏感性,就具備歸納、概括、劃分與綜合的本事。所以十分的利於培養他們對錶現與研究對象的本質與規律的認識。憑藉觀察記憶中的各種信息,運用思維形式,經過主觀的加工、組合與改造,創造出過去未曾感知過的舞蹈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

舞蹈的教學方法在歷史的揚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它往往體此刻教學方法的個體差異性上。在舞蹈教學實踐中,不一樣的教學方法產生出的效果和效應大不相同。如果授課人不注意新的教學方法的學習,始終固守落後的教學方法,不但意識不到它的錯誤和在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危害,恰恰相反,卻依然盲目地行進在這條所謂的正確的道路上。而與時俱進,始終堅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無疑是一種進取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態度。它在某一點或幾點上突破陳規,脱穎而出,並在教學實踐上取得成功。這種進取的教學態度所孕育出的新的教學方法,在經過實踐檢驗後,必然會成為舞蹈教學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總之,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教學方法在總結繼承、與時俱進的基礎之上還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僅有不斷秉承這一指導思想,才能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不斷提高!

篇15:舞蹈論文

摘要:

藝術表現力是藝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感染力,是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和靈魂所在。舞蹈作為一種源自自然、來自人類靈魂深處情感的生動肢體表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是經過舞者而傳達給觀眾的,使觀眾受到觸動,從而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這對從事舞蹈專業學習的學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藝術實踐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討藝術實踐對舞蹈專業學生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

藝術實踐;舞蹈;藝術表現力

一、引言

隨着時代的發展,學校、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走出課堂,從社會這個廣闊的舞台不斷汲取舞蹈藝術靈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地理解知識,主動重組和重建自我的知識體系,讓學習充滿樂趣,這是每一名學生和教育者期望看到的。藝術實踐正是舞蹈專業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吸納的一種轉變,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發掘學生的潛力,對培養舞蹈專業的學生的藝術表演力及綜合本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藝術實踐的定義及內涵

呂藝生在《舞蹈教育學》一書中,稱舞蹈專業的藝術實踐就是舞蹈實習,他認為舞蹈實習包括了舞蹈表演、編導、教學、寫作等,舞蹈表演專業的實習主要是舞台表演,側重學生舞台表演本事的鍛鍊。舞蹈教育專業實習的資料包括模擬教學、實際教學和論文。作者認為,舞蹈作為一門集音樂美、形體美、服裝美、舞美設計等多項藝術於一身的綜合藝術,以其高雅時尚的藝術品位和凝聚着中華文化的翩翩風韻,無論是生動活潑的舞台演出、還是嚴謹科學的教育教學、論文書寫,對於從事舞蹈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説都有着“感於外、發於心”的本質提高,是藝術表現力來源的沃土。

三、藝術實踐對舞蹈專業學生藝術表現力的作用

(一)舞蹈藝術實踐是知識積累的過程,為藝術表現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舞蹈課和舞蹈實踐活動(如舞蹈比賽)結合提高學生審美觀舞蹈課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教學方式主要圍繞講解——訓練——講解進行,教師以主導地位的主角傳授舞蹈基礎知識,學生基本是被動理解者,周而復始,學生對舞蹈課學習的興趣就會降低。為提高舞蹈課的教學質量,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舞蹈藝術實踐比賽活動,把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舞蹈實踐比賽中去,注重學生對舞蹈知識的應用,體驗、賞析和創造。要強調藝術實踐過程中的感性認識,它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對舞蹈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檢驗,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注重舞蹈課和藝術實踐比賽活動的相結合,為給學生供給藝術實踐的機會,經常參加藝術實踐比賽活動的學生同沒有參加藝術實踐比賽的學生相比,他們之間是有必須差距的。所以,經過必須的舞蹈知識學習後,要安排和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比賽活動,把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舞蹈知識更廣泛的學習興趣,到達培養舞蹈藝術表現力的目的。

(二)舞蹈藝術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模仿力,進而提高其藝術表現力

舞蹈是一門不僅僅注重形式美,同樣還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內涵的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講,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體動態美。而是一種飽含詩情,富於樂感的人體動態美。學生在舞蹈藝術實踐中經過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創造性模仿,能夠提高其表現力,如擠奶舞就取源於勞動,它是模仿牧民給牛羊擠奶的動作來表現人民的智慧、勞動的美。經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如“三下鄉”、“舞蹈採風”等方式,學生縮短了舞蹈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逐漸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作者認為,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意識形態的反映,它屬於上層建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藝術的再現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離開了人類社會生活,離開了勞動實踐,也就沒有舞蹈藝術,在文字記載的幾千年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經歷了各個不一樣的歷史時代,有過各種不一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資料,舞蹈藝術正是在這些多種多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資料的基礎上,伴隨着歷史的進程,時代的印跡,從無到有,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資料、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不僅僅能夠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更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表演和創作靈感,從而提高舞蹈的藝術表現力。

(三)舞蹈藝術實踐能夠提高學生創作、表演、欣賞水平,從而促進藝術表演力等綜合本事的提高

舞蹈實踐包括舞蹈創作和舞蹈表演,而這兩者都經歷着從客觀現象到主觀意象再到舞蹈形象這二種時空狀態的兩度轉化過程。從素材到舞蹈藝術的轉化就是創造過程。舞蹈藝術源於生活。人們在生活中會有很多感悟,但表達不清楚,而創造本領的前提就在於發現、昇華,例如,講解舞蹈《小金魚》時,我帶領學生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觀察魚的形態、覓食、嬉戲的全過程,並要求低年級學生設計一組舞蹈造型動作。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想象出的肢體動作也十分豐富,有身體的扭動、面部表情的誇張表演、手部動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創造力也十分可愛,回到課堂再度講解《小金魚》時,學生情不自禁的發出了“原先是這樣”的感慨,學習效果十分好。對於高年級的學生,經過參加遼寧電視台春節晚會演出、電視台“雙擁晚會”、去日本昭和大學演出、去法國演出等一系列藝術實踐活動,不僅僅能夠開闊學生眼界、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創作、藝術表現力等多種本事,從而是各種藝術實踐成為了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活化劑”,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在自我的舞蹈藝術專業上發揮創造力。

四、藝術實踐是藝術表現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藝術實踐的新途徑

學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藝術表現力,是學生的外部形態動作和內部情態動作的綜合培養。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尋舞蹈教育的發展趨勢、發展規律和發展途徑,創造性的開展藝術實踐活動,那麼,對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展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創造性地運用外部舞蹈動作與內心境感語言的技能,來進一步創編舞蹈動作,發揮其表演才能,並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美的創造本事就不在是一句空話。藝術實踐,對於每一位教育者來説,不僅僅僅是單純的“演出”、“表演”;更應當是“教和學”的完美統一,是學生主動吸納知識過程,更是“教學實踐”、“舞台實踐”、“創作實踐”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應當開拓思路,創造性的開展藝術實踐活動,使舞蹈教育、教學告別“機械化”的操練,讓學習充滿樂趣,到達教育的最佳效果。

【小編簡評】

舞蹈論文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舞蹈論文範文。

【網友評價】

社會就需要作者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