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探討論文(多篇)

教育教學論文 閲讀(2.22W)

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探討論文(多篇)

養成教育徵文 篇一

如何養成閲讀的習慣呢?有人嘗試去列一個長長的書單;有人開始用番茄工作法的每天堅持幾個番茄鍾;也有人微博微信加入興趣小組並參與閲讀打卡……其實有個簡單的動作,只要我們每天堅持做這個動作,就也能養成閲讀的習慣。這是小倉廣的《做事的常識》裏面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講到的,講一個閲讀困難的人如何開始養成閲讀的習慣。

非常簡單的動作,就是利用每天把書打開一下。沒錯,就是每天只是把書打開一下,開一下,一下下……只要每天睡前,就立刻把書打開一下,不管打開之後他是不是能順利看完,或者不小心睡着,都要堅持這麼做。最後,書中的主人公從抱怨沒有時間看書變成一個看完越來越多書的人了。

再完美的計劃,如果不去執行,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樓閣。無論是任何事情,閲讀、健身等,最重要的不是多完美的方法與途徑,而是一開始就去做,當下當刻就去做。市面上以及網絡上都有教我們如何如何去執行一件任務或事情,當我們看完這些教程與雞湯文時,我們常常有種莫名的激動感和熱情,這往往是一種成功的錯覺。如果我們不去執行,隨着熱情的消逝,我們就會陷入深深的挫敗感中。

如何讓自己體驗閲讀的樂趣和成就感呢?重要的並不是方法,而是讓自己在每天業餘的時間內,強迫自己慢慢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閲讀跟戀愛相似,總先要先了解了解培養感情,經過時間的積澱,我們很容易墜入閲讀的愛河,而自己也就發現閲讀並非像原來我們想象中的困難。慢慢地我們就開始發現自己一週可以閲讀兩道三本書了,一年下來的書單計劃也就自然而然地順利完成。

養成教育徵文 篇二

學習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道路,而會考和大學聯考,便是證明你能力的重要時段。2020年,中大學聯考的成績都出爐了。我們的榜樣——新一批的學神人物,誕生了。

夏老師給我們介紹的第一位是大學聯考文科狀元,海門中學的大才女——馮詩琦。她是一位很文靜的大姐姐,通過記者對她的採訪,我們知道了她喜歡傳統文化,對中國的人文歷史很感興趣,而且博覽羣書,所以知識面很廣,最關鍵的是她的學習習慣很好,喜歡自主學習,注重課後的回顧和複習。

接下來,夏老師又介紹了理科學霸張弈,及以會考學霸周篁和羅爾卓。

從他們這些“成功人士”的學習經歷中,我發現了一個特點——他們都很自律,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把每個知識點都聽懂了,比課後再瘋狂地刷題有用許多。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是通往成功的階梯,也遠勝題海撈針。

看了這些學霸們的學習方法,再想想我自己,那可就差得太遠了!上課時,我能夠做到認真聽講,但在課後,如果遇到的是我感興趣的內容,就能夠深入地去研究它,但如果遇到的是我不感興趣的內容,我就不去想這一類題的知識原理,把作業做完,就可以了。

現在,我終於知道了我和這些學霸們的差距在哪兒了,就是在這課後的時間裏。他們能夠認真複習知識點,把這類知識點掌握得很牢固,而我沒有及時複習,就把學得不牢固的知識點給疏漏了。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就會有許多知識點不會了,差距便從這裏拉開了,時間長了,差距便會越來越大。

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就能慢慢去解決。我相信,在一天天的努力中,所有人都能成為學霸!

大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篇三

摘要:隨着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完善大學生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強化管理制度,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出全新型的創業複合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教育模式

最近幾年,我國對於大學生創業型複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了,很多學校已經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進行積極的研究,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完善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利用各種創業活動促進創業教育,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培養複合型人才。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觀念教育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教育,更是一種素質教育。創業觀念教育不是立竿見效,需要循序漸進,是長期教育的過程。只有將創業觀念深入到每個大學生的意識當中,才能對大學生創業有實質性的幫助。

(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當今社會,大學生只擁有創業想法是無法取得成功的,必須具備應有的專業素質。比如:創業技能、創業專業知識、基本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協調和團隊管理的能力等等。由於大學生是高端人才,所從事的創業行業是高新技術產業,也就是説,大學生必須掌握非常專業的技術,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加上創業的原動力,才能在創業之路上展現頭角。創業是一項團隊合作的工程,單純的依靠某個人是不能創業成功的,需要團隊中每個人分工合作,目標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三)實踐教育

大學生創業教育需要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才能發揮真正的用途。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與企業合作建設實踐基地,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安排有經驗的老師給予指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模式

(一)課程管理

課程管理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由於我國對於大學生創業教育這方面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態,急需建立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在大學4年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按照3個層次設置課程,主要包括:第一個層次,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創業的課程體系,在大學4年教育中,將這項素質貫穿其中;第二個層次,對於有很強意願、有很強潛力的學生,開設專門的課程,為他們講解各種實際案例,提升他們專業技術水平;第三個層次,設計各種實踐課程,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他們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這三個層次相互關聯、相輔相成,以培養學生素質為基本,以專業知識為指導,實踐作為媒介,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為他們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教育質量最主要的任務。創業培養模式主要有幾種:第一種,縱向擴展型模式,安排專業的技術課程、經濟管理課程,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掌握專業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第二種,橫向擴寬型模式,開設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擴寬學生的專業面,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第三種,基礎加模塊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社會的需求選擇自己未來創業的方向。通過教學模式的變革,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創業型的綜合人才。

(三)完善管理模式

很多學校對於創業教育管理模式是在社會相關力量的扶持下,依靠校內不同系統的緊密合作,形成了高效優質的服務和管理體系,對不同時期進行全程跟蹤和精細化管理。在籌備期,訓練學生的基本品質、精神和能力,完善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創業初期,為大學生提供各種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循序漸進走向成功;在中期,幫助他們做好全程的跟蹤和服務,引導他們成長,幫助他們賺取經驗,形成自我成長的模式。

三、為大學生營造創業文化和環境

(一)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環境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教育模式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也需要社會、政府共同的支持,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處在初級階段,仍然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幫助大學生面對困難,降低風險。因此,政府可以對他們給予支持、鼓勵,完善自身的權限,使他們成為當代大學生創業的主體。有效的規範大學生創業,提供給他們擔保基金、小額貸款;規範他們審批手段,簡化審批過程;開闢新的通路,避免亂收費現象的出現,維護他們自身的合法權益;完善市場經濟法制的環境,使他們擁有公平競爭的平台。很多成功人士和政府人員可以組成一支專家諮詢談對,提供各種諮詢活動,為他們提供諮詢幫助,形成一種以政府為引導者,高校為啟蒙者,社會為重要參與者的創業體系。

(二)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高校形成大學生創業的氛圍,設立大學生創業指導機構,引導大學生做全方位的統籌。創業指導機構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比如:承擔社團的管理工作,發佈大學生創業的信息,為大學生提供考核的工作。創業指導機構作為學校和外界社會連接的渠道,與當地社會緊密聯繫,爭取相應的優惠政策和信息,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創業指導機構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學生團體,舉辦各種交流報告會,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加強創業教育的宣傳工作,推廣成功人士的各項經驗,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總結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長遠的任務,需要培養全能型的人才,需要循序漸進,才能取得成功。高校推出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的支持,同時,遵循學校自身的發展需求,不斷的探索創業教育模式,建立符合當代社會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培養大學生創業型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童力,王雄。淺談大學生創業教育[J]。寧夏社會科學,2008(05)。

[2]曹劍輝,周合併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21世紀實驗與創新,2010(08)。

大學生養成教育論文 篇四

關注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校園的幾點措施 :

1、全員參預,構建學生心理成長的社會支持系統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健康乃至生命,特別是心理危機,作為成長中的大學生,他們對心理問題往往缺乏自我意識,自覺、自悟、自調、自控能力欠缺,因而,需要營造心理關注氛圍。在高校所有教職員工(包括宿管人員)都負有關心、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

每一個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來自學校、社會、家庭和學生羣體的關注、支持和幫助。實踐表明,通過提供社會支持,能有效降低個體身心症狀的嚴重程度。大學生的社會支持主要來自於學校教師、學生羣體和家庭等方面的支撐。因此,應通過構建學校、系、班級、宿舍四級心理防治系統;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加強學科滲透、“兩課教學”;班主任工作、機關係部的管理服務;大學生社團、校園文化生活、各種體育活動等途徑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優化校園心理環境,強化育人意識,真正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工作態勢,使學生在處處、時時、事事中不斷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關懷,才能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2、構建我校大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羣的預警機制

要認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摸排工作,積極做好心理問題高危人羣的預防和干預工作,要特別注意防止因嚴重心理障礙引發自殺或傷害他人事件發生,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干預。

(1)建立學生心理健康彙報制度。要按照每個自然班設立一個心理觀察員,院系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員,並按心理觀察員、心理輔導員、學校心理諮詢老師組成的層層報告制度,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報告。

(2)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繼續做好學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測工作,根據測評結果篩選出心理危機高危個體,與院系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一起對這些學生做好危機預防與轉化工作。院系每年組織對大四不能畢業學生、對大一第一次不及格學生、對大二、大三多門不及格學生、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失戀學生、違紀處分學生進行排查,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3)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評估制度。學校成立心理危機鑑定與干預評估小組,對院系、校醫院、心理諮詢老師等報告上來的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危機風險評估。

(4)建立重點學生心理檔案,將全校有心理危機傾向及需要進行危機干預的學生的信息收入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

(5)建立學生心理健康信息反饋制度。學校及時將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對象名稱、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和調查結果、學院上報的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學生的心理評估結果和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學生及心理評估結果等相關信息反饋給學院。

3、專兼結合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隊伍

全體專兼職學生政工幹部、輔導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隊伍,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是骨幹力量。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起一支以專業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通過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整個思想教育和學生管理過程中,注重心理疏導、心理關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抗挫折的能力。院系黨政領導、教師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關注學生異常心理、行為;學生專兼職政工幹部、輔導員要深入學生,有針對性的與學生談話,幫助其解決心理困惑和實際問題;對有較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報告系書記和學工處、心理諮詢中心的專職教師,並積極配合講究技巧做好周圍學生工作,為其緩解心理症狀創造良好的心理關懷、心理支持環境,這樣通力合作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4、師生合力提高心理關懷、心理支持的覆蓋面和輻射力

現實中,由於學生對心理諮詢認識的片面性及種種顧慮,使得一些學生遠離心理諮詢中心,不願或不敢涉及諮詢部門。這就形成敢於上門諮詢的人是對心理健康重視的人,這些人反而不會出大的問題;而可能出問題如自殺、傷害他人等惡*事件的人,往往是不來諮詢的人。預防這類人的心理危機,需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危機干預的宣傳,依靠廣大師生的覺察力和敏感力來羣防羣控。

我院現有在校生達五千多人,僅靠心理諮詢中心老師、輔導員的工作是很難把心理關懷落到實處的。目前很多輔導員要面對幾百名學生,我們要把工作做深做細就要發揮學生組織、班幹部的作用,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助手、耳目。事實上,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輔導員和學生往往是第一發現者,因此,要通過組織、指導大學生心理協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潛力。與此同時,在班級中設立心理委員,由心理委員聯絡宿舍長,通過心理諮詢中心的指導和培訓來加強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互助友愛的人文關懷氛圍,降低學生的孤獨感,增強歸宿感,為學生構建心理溝通、心理支持和信息傳遞系統,提高心理關懷,心理支持的覆蓋面和輻射力。

從某種角度講,和諧大學的建設歸根結底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心理上的和諧,所以心理和諧是構建和諧大學的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在學校管理、教學、校園文化等各個方面,在今後和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應在學校活動的各個環節充分重視這項工作,形成全員動員、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相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將對推進和諧校園建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養成教育徵文 篇五

我有一些好習慣,比如愛運動,吃飯非常非常的乾淨,還有早睡早起等。當然好習慣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培養。

比如學會騎自行車後,掌握了很強的平衡感,騎上小車追風的感覺特別爽。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喜歡上了運動,愛好也廣泛起來,愛跑步,愛踢足球,愛打羽毛球等等,我養成了愛鍛鍊的好習慣。

我以前吃飯時總挑三揀四,並且浪費糧食嚴重。有一年媽媽帶我去鄉下體驗生活,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種地的辛苦。後來又在課本中學了《憫農》那首詩,就更加珍惜糧食了,現在基本是能吃多少盛多少,很少剩飯,而且吃得特別乾淨。

以前我還有一些壞習慣,特別是一年級時上課不太專心聽講。媽媽説這樣在班級就得不到加分和乖寶寶獎了,學習會落後其他同學的,而且你這樣也是做事不認真,媽媽會很生氣的。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後來在老師和媽媽的監管教育下,我現在早已形成了專注的好習慣。

以前我也不愛做家務、不愛收拾,總是把自己的房間和學習桌搞得亂七八糟,媽媽經常很生氣。後來媽媽要求我每天洗一件自己的衣服,每天收拾自己的書本,如果沒有完成任務,就拿週末不能看電影做懲罰。開始時,我很不情願,慢慢地就習慣成自然了。現在我就很喜歡幫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並養成了每天收拾書本的好習慣,不再像以前那樣剛出門一拍腦袋又折回家,克服了總是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我還願意幫助人。看到需要幫助的,總會搭把手;有愛心捐助的,也會拿出自己的一些壓歲錢……

我發現養成這些好習慣後,大家更喜歡我了,我也變的更加勤奮和努力。我一定要堅持這些好習慣,做一個優秀的好孩子。

幼兒養成教育論文 篇六

《淺談幼兒園養成教育》

摘 要:養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目標是:孩子從小養成懂規矩、守規矩的良好習慣,按照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和禮儀規範接觸社會,進入社會乃至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關鍵詞:幼兒園;養成教育;習慣養成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45-02

幼兒園是孩子最初接受啟蒙教育的場所,應當考慮到“養成教育”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小而言之,對於孩子的全面發展,大而言之,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少兒期是形成性格的最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幼兒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知道做人的道理,以後即使是學到的課本知識再多,也很可能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因某種原因而前功盡棄,或走上社會成為一個“半廢人”。因此,很有必要對幼兒園養成教育進行探討。

一、養成教育的概念

養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陳鶴琴認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 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我們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麼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而我則認同錢文忠在解讀《弟子規》中所述的觀點:就是讓他們從小養成一種守規矩、守規範、懂道理的習慣。

二、養成教育的內容

它以社會公德、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規範為主要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1、道德習慣――道德習慣是指在道德意識支配下出現的較為穩定、持久的道德行為。

2、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由於多次重複和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內心需要的行為方式。

3、生活習慣――生活習慣是幼兒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有關飲食、起居、衞生、消費等習慣。

4、勞動習慣――勞動習慣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並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的行為習慣。

5、行為習慣――從小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能更好地為幼兒全面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三、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國內外許多教育家所達成的共識:對於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識都可以日後通過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去彌補,唯有人格的養成是從小培養並且基本定型。一個年輕人如果不懂規矩,將會遇到許多麻煩和困難。我們已經充分意識到,知識和規矩的失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問題。幼兒園教育以3―6歲為主要對象,是兒童社會化的初級階段,是培養道德品質、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階段,也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實踐證明社會越是進步,科學越是發展,就越需要重視養成教育,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成益終身”。

四、幼兒園養成教育

1、幼兒階段實施養成教育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階段,是終身教育的起點。如果我們培養的孩子知識、技能沒有問題,就是不怎麼懂規矩、守規矩,那他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後,又怎麼能指望這樣的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進入企業或者單位又怎麼能遵守規章制度呢?所以在幼兒園開展“習慣養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2、養成教育目標

養成教育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孩子從小養成懂規矩、守規矩的良好習慣,按照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和禮儀規範接觸社會,進入社會乃至為社會服務,從而成為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3、幼兒園養成教育的方法

(1)營造情景氛圍,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2)師幼共同制定行為規範準則

剛入園幼兒對於幼兒園的一切都很陌生,特別是對集體需要遵守的行為規範更是難以接受和適應,我們就結合具體事物向幼兒説明幼兒園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規,並説明應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保障班級活動順利、有序進行。

(3)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飲食習慣,二是睡眠習慣,三是個人衞生習慣,四是正確的坐姿、站姿、閲讀和畫畫姿勢等。①良好衞生習慣的養成教育。《綱要》中在<健康>教育目標要求到:幼兒生活、衞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園作為幼兒步入社會的第一道門檻,因此這一時期要給予幼兒適當的引導、啟發和教育,發展幼兒的智力潛能,同時還要培養他們良好地鍛鍊習慣和衞生習慣,促進他們的身心和諧發展。②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③文明禮貌養成教育。它是指:講話態度方面的要求,從學前兒童掌握口語開始,就要求他們在言語交往中,要態度自然,不允許撒嬌和粗暴地講話④遵守集體規範的養成教育。幼兒園是孩子集體性生活、學習的場所,許多活動都是集體進行的。遵守集體規範教育應以常規訓練為主。

(4)教師要重視示範性教育影響

①在孩子入園時段園領導站在大門口迎接孩子,主動熱情地向孩子們問好,孩子們也會主動和我們禮貌的打招呼。②日常班級管理中,利用幼兒對教師高度崇拜的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

(5)積極鼓勵,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師要巧用激勵機制,通過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以及師幼之間的情感來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物質強化和精神鼓勵相結合。

(6)家園配合,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幼兒的社會性培養需要家、園、社會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唯有如此,養成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陳鶴琴全集》第二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117-120.

[2]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陳鶴琴全集》第二卷, 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674―675.

[3]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錢文忠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8):6-10.

[4]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EB/OL],201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