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論文>

國中美術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教育教學論文 閲讀(1.09W)

國中美術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總結 篇一

國中美術教學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感到中學美術教學應從興趣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入手。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學習。如果學生沒有興趣,教師卻一味地強迫學生學習,這樣不僅教師的教學效果差,而且學生也感到厭煩,最終導致整個教學活動的失敗,所以説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麼,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課時安排、老師配備

美術課程在國中教學中,一般是一週一節,這就需要保證授課時數,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美術。同時安排足夠的美術老師上課,讓老師有充沛的時間和精力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美術興趣的培養。

2、室外美術課

美術課上,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進行户外寫生或瞭解並學習民間藝術,如:藤條繩編類、女紅針織類、泥塑類、石刻類、根雕類、攝影類等。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帶學生參觀展覽或博物館,引導學生走進我們偉大的民族文化遺產中去,讓學生去感受、領悟美術的魅力,鼓勵學生在尊重歷史文化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3、教師的作用

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起着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首先,美術教師要有着良好的素質。教學要深挖教材,認真鑽研,鋭意改革教學模式,多準備與教學相關的教具及資料;並要具有較高的動手示範能力,善於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教師還應有自己的創作,增加實踐的經驗,不斷充實、完善自我。此外,教師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熱愛、關心學生,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作風,從各個方面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

其次,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允許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廣泛地涉獵各美術領域。如教師在黑板上用清水演示梅、蘭、竹、菊及山石畫法,先讓學生看,待激起學生的興趣後,再讓他們在水泥地面上用[水畫,並適時點撥,這樣不僅節約了紙墨,使學生興趣盎然,還培養了學生放開膽量繪畫的能力。

再次,生活中處處存在着美,美的東西都是人們樂於欣賞,樂於收藏、擁有的,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養成收藏的習慣,這也是培養興趣的途徑之一。如郵票、火柴盒、糖紙、小插圖、精美的石頭、根雕等都可收藏,把這些東西收集歸類,就能成為一種資料、一種愛好。學生在這樣的收藏過程中,鍛鍊了審美能力和興趣發展的方向。如有恰當的時機,教師可再舉辦小型的收藏展覽,進一步激勵學生將這種興趣愛好堅持下去。

國中獲獎美術教學論文 篇二

一、國中美術教學的特點

首先,美術教學一直都是處於邊緣化地位。由於受到升學的影響,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地位,得不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然而,美術教學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美術教學,為學生的藝術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由於學校領導對美術教學的不重視,再加上美術學科沒有升學方面的硬性指標,導致美術教學不受重視,教師以一種敷衍的態度進行教學。再次,美術教育比較抽象。美術課程與其他主科課程不同,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同時,如果美術教師的授課沒有個性,那麼美術教學就成為一種再現性教學。最後,美術教學的變化性。藝術與時代背景、時代發展有着密切聯繫,藝術會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美術教學會受到時代思想的影響。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學習內容要多樣化

隨着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美術是藝術形式的一種,美術內容逐漸呈現多樣化的特徵。在國中階段,學校通過設置音樂和美術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美術課程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環節,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美術繪畫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為今後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教師要教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技巧,擴大學生的審美空間,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作品賞析能力。最後,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藝術創作。只有學生自覺地進行藝術創作,才能真正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二)注重開放性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美術教學應該堅持與時俱進。要想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主導者的角色,逐漸向輔導者角色轉變,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比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指導之後,再對學生的創作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課程具有抽象性特徵,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同時,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寫生”,讓學生感受美術和大自然的聯繫。參加這種課外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淨化心靈,陶冶情操,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加強課外拓展

課外拓展是對教學內容的訓練與和延伸,美術課堂之外的實踐創作與理論知識學習都是課堂延伸。由於美術課程的學時是固定的,而美術課程涉及到的內容又非常廣泛,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學生需要自己進行課後訓練,利用課外時間積累知識。課後的理論知識補充是對學習結構的梳理,課後實踐創作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有效方式,能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觀。雖然國中階段的美術知識有限,教師處於主動地位,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但是進行課後拓展,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新的領悟,並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便於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

(四)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

若想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由於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都不一樣,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於學生來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術成績,就要在上課前先對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不懂的問題,向教師請教。

(五)通過閲讀和欣賞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和審美活動關係密切,情感是審美能力培養的基礎,所有的審美活動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進行的。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情感意識。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美術課程,每次閲讀與欣賞活動都應該有所收穫。國中生對美術課程的認識還處於表面階段,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還較弱。教師要在閲讀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如何賞析美術作品的色彩、構圖、創新和美感等,美術作品中色彩的淺重、線條的粗細都直接反映了創作者的情感,要通過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去感受創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實際上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鼓勵學生髮表對作品的看法,鍛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交際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審美規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目前,我國國中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化地位,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美術教育過於抽象等。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加強課外拓展,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隨筆 篇三

給學生上美術課時,常常見到有些孩子畫起畫來,那麼為難。不禁回想起我的學畫經歷。我的學畫經歷雖然很平凡,卻也豐富有趣,也許,對我們的美術教學有所啟發。

一、環境的薰陶,激發興趣。

我出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當時的環境既貧窮又落後,對繪畫的入迷,源於大我七歲的哥哥。大約在我六歲時,有一天,無意間在哥哥的寫字桌上發現了一張碳素筆畫的“美女圖”。是一個輪廓簡單的女青年的背影:她披着如瀑的長髮,臉微側,露出一點眼鏡的框子,身材頎長,似乎是旗袍類的衣服,已記不清是在頭上還是在衣服上,點綴着一滴美麗的橙紅,哥哥説那是他手指上的血。為了使畫面美麗,而不惜扎破自己的手指頭,使那時尚小的我心頭吃了一驚。同時,那個文雅而又“悽豔”的“美女”圖便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裏。從此後,我便迷上了畫畫。所以要讓孩子喜歡畫畫,就得給他們創造適合的環境。比如在他們的房間裏或者學校的閲覽室、美術室等地方,放上畫冊、畫報或者其它美術作品,也可以經常帶他們去參觀一些美術作品展。久而久之,自然會對美術產生興趣。

二、臨摹,初學者最易接受的方法。

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慾望。便會自覺地去學習。剛開始學畫畫時,我臨摹的是哥哥畫的畫,比如雙眼皮的美女、或者是形象逼真的小汽車、威武的坦克等。慢慢地,哥哥的畫已不能滿足我的要求了。於是,我便去翻父親的書,當時,家裏有不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表現“火熱生活”的畫,裏邊的女青年和風景是我臨摹的主要對象。再後來,長大些了,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錢,就到集市上的書攤去買小人書。記得當時最喜歡《紅樓夢》,覺得裏邊的景美、人美、故事美。尤其是一個倚在竹簾邊、挽着髻的丫頭,最令我痴迷。後來,將《紅樓夢》集了將近一套,臨了好多的人物、花草樹木、小橋迴廊等。再後來,只要遇見喜歡的畫,就想方設法地得到,並進行臨摹。確實受益非淺。所以説。臨摹是學習畫畫的一種直接的、也是基本的學習方法之一。

三、寫生,學畫畫最基本的。方法之二。

國中五、六年級的時候,最喜歡畫的是古代的美女。頭髮上、脖子上、裙裾邊的各種飾物,細緻得令人着迷。從此,我的作品便開始受到一些同學的讚美了。可是,有的同學和一些大人,卻對我的“作品”“橫加挑剔”,什麼眼睛太大、嘴巴太小,頭太大、身子太小,尤其是腰,細得似乎沒有。很是打擊我的積極性。可仔細一觀察,人家批評的也有道理。自此,便暗暗地對着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比例,偷偷地觀察別人的身材和姿態,悄悄地揣摩各種動態時,人體各部位的變化。後來,我遇到了一個同桌,名叫黃麗萍,如同名字一樣,她長得既文靜又美麗,身材頎長,動作優雅,一張娃娃臉上有一雙撲閃撲閃的大眼睛,微翹的小鼻子,曲線優美的小嘴巴。因為經常在一起,而且關係很好,所以有“靈感”,我就給她畫了好多的“肖像畫”。凡是熟悉她的人見了都説“形神兼備”。由於找到了竅門,以後,無論我想畫什麼,都先去觀察原物,再根據需要揣摩如何畫在紙上。漸漸地,我畫的東西越來越“像”了。這便是我最早的“寫生”。國中階段,低、中年級學生畫畫着重於感受、體驗和遊戲,但到了高年級,就要逐漸培養孩子的寫實能力,體會寫生學習的好處和樂趣,並感受美術學科的獨特魅力。當然,要寫生,就要教給孩子基本的觀察方法。正所謂“看準了才能畫準”。

四、文學、音樂等其它藝術對提高繪畫能力的作用。

我上國中時,電視上正在熱播瓊瑤的連續劇。我們這些小女生經常被感動地熱淚盈眶。除了上課、寫作業外,就是侃劇情。有一天,看完電視劇,我仍然沉浸在劇情中。於是就畫了一幅章含煙與柏沛文的背影圖:女主角身穿曲線優美的旗袍,長髮飄飄,男主角身着襯衣、牛仔褲,風度翩翩,他們相依相挽,走在一座石橋上。畫被拿到學校以後,便引起了轟動。都説畫得如何傳神、如何動人。綠誠幸子(我們班的一個瓊迷,大家根據她喜歡的顏色和性格給她取了這個名字)還嘿嘿地笑着説:像得很,尤其是柏沛文的屁股,圓嘟嘟的。大家聽後都笑了,令我非常地不好意思。也許,這便是那最初的立體感意識吧。有一段時間,中午吃飯時,廣播電台上播放小説《風流才女石評梅傳》。我們那一幫女生聽得非常入迷。深為高、石那不平凡的愛情而感動。於是乎,我便在一本綠塑料皮的日記本里,畫了一幅石評梅去陶然亭祭奠高君宇的畫。畫面上是石評梅的背影,她面冢而立,“五四”時期的女生套裙,襯托出她那消瘦而孤獨的身影,及頸的短髮被風吹得亂亂的,一條白色的圍巾被風吹起,飄得很遠。這幅畫是我根據自己對小説的理解,想象出來的,也許不那麼符合事實,但我畫得很投入。象這樣,因為文學而創作出來的畫還有很多。比如,有一年的暑假,我得到了席慕容的詩集《七里香》和散文集《悠長的等待》等書。於是,整整一個暑假,無論是在清涼的早晨,還是在人皆昏然欲睡的晌午,或者是在彩霞滿天的傍晚,我總是守着窗下的一方素淨,在相對的靜寂中感受女畫家兼詩人如風的情懷。讀着讀着,心有所感,便畫了一幅又一幅的畫,類似插圖。比如夏夜璀燦的繁星,花園清香襲人的梔子,身着紫色紗衣、在河邊悵惘人生的詩人兼主婦,種荷的女人……。自此,我便擁有了一羣“粉絲”,因為我能將大家心裏所感,用筆畫出來,而且很傳神,我的作文水平也和畫畫相得益彰,有了很大的進步。另外,在我上國中和國中的時候,因為兩個哥哥和父親都喜歡音樂,所以家裏有好多磁帶!民歌、校園歌曲、輕音樂、舞曲。,記得夏天的晚上,經常躺在藍色的蚊帳裏,關了燈,將錄音機打開,聽着美妙的音樂,尤其是如波、如潮,悠遠而透徹心靈的輕音樂,經常讓我感動不已。隨着音樂的旋律,心中不由得升起許多優美的情感,使我對生活和藝術的美,又多了幾分感悟。畫的畫,寫的文,更美了!也許,這就是藝術之間相互的連通,及對人的怡情與思維的開啟吧。所以,任何一門學問,都不是孤立的,畫畫也一樣。所以,我們要從多方面,開啟孩子的思維空間,培養他們的藝術素質。

五、大自然及生活賦予的靈感。

如今,生活在都市裏的孩子,很少與大自然接觸。我八歲以前,住在一個山溝溝裏。門前不遠處,便是一個山坡,山坡底下有一條有水的溝,生長着許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植物,楊、柳、杏、桃、柿子、皂莢、核桃等自不必説,單單那些能編籃子的細藤條,結出碎碎白果子、或一串串紅果子的灌木,以及泉眼邊一簇簇的野竹子,還有那數不清的閒花野草、飛鳥蟲魚,組成童年美麗斑斕的世界,帶給我無窮的遐想。我最初的手工“作品”,就是用柿樹的落花和細草編成的“項鍊”,和用紅薯的嫩莖做成的耳飾。八歲以後,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平川,那裏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景:寬闊的大河,成林的楊柳,潺潺的流水,白花花的鵝卵石,青青的稻田,路邊放牧的老翁、茂盛的小草、細碎的野花、嫩紅的野草莓,溪邊洗衣的婦人、嬉戲的兒童、加上夏日的藍天白雲和自由飛翔的小鳥,令人不得不歎服大自然,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及其創作的作品。上國中時,一出校門,遠處是半圍青山,稍近一點,是一脈開滿了金黃的油菜花的丘陵,再近點,是一碧萬頃的麥田,離校門口幾米遠處,有一條小溪。每到下午課間活動時間,有人在河邊覓草尋花,有人在席草談心,有人在吹着柳笛,襯着滿天的霞光,確實有一番詩情畫意。我的高中校園,更有一番別緻的雅趣。花園裏,有茂密的竹,高大的木瓜樹,生長多年的紫丁香、白丁香和雪白的繡球、鵝黃的迎春花,火紅的山茶,粉白的櫻花等觀賞植物,青石道旁,有高大的古木,直通向建在後山上的學生宿舍。教室外,有一排高大的法國梧桐,春有新綠初綻,夏有濃蔭匝地,秋有落葉如蝶,冬有圓果搖曳,如同風鈴。再加上細雨裏、月光下、晨光中的光影變化,真的有説不盡的美。每每在那良辰、賞那美景,我的心裏便生出一種感動、一種衝動,欲把這短暫的美麗留在永恆的畫面上。這就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學習畫畫、鑽研畫畫。國中、高中期間,我畫了許多意境優美的畫,大部分的靈感都來自壯觀的大自然、美麗的校園、文學閲讀、音樂心情、和那如詩如畫的年齡。直至現在看起來,那些畫仍然很美,很有靈氣。正如羅丹所説: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藝術於生活,於大自然。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多捕捉生活中的美。

六、拜師學藝,提高美術技法。

後來,我進入了師範院校的美術教育系,開始了系統、正規的繪畫技法訓練。這一段的學習經歷,可以用“魚樂於深潭而彷徨於淺灘”來形容。剛開始的素描練習很枯燥,水粉學習也比較難掌握,確實經歷了一段“彷徨”的時期,甚至灰心、懷疑自己的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入了門”以後,就覺得輕鬆多了。除了速寫、素描、色彩這些基本功之外,還學了書法、雕塑、工筆人物、工筆花卉、寫意山水、寫意花鳥、構成、工藝設計等課程。上學期間,主要是“走進去”,學習各種美術技法。參加工作以後,教學相長,再加上自己不斷的自學、研習、以及和同行的交流學習,對技法的掌握更純熟一些。正如俗話所説:師傅引進門,學問在個人。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加深,這時,就想“走出來”――有了創作的慾望,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對生活新的感悟和認識。所謂“學以致用”,先學後用,算是完成了質的轉變。

回憶自己的學畫經歷,家庭環境的薰陶激發了我學習的興趣,文學和音樂昇華了我的情感,優美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生活是我創作的源泉,臨摹、寫生、師從、研習、交流和創新是學畫的途徑。

最後,想起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無論是學習還是創作,都是情不自禁的,無需強迫而勤學樂練,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對我們的美術教學來説,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盡述感言,願與大家商榷。

國中美術教育論文 篇四

摘要:美術鑑賞課將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帶到了一個我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帶到了藝術的殿堂,我可以説出那些美麗的作品的故事,它讓我發現原來世界是這麼美,原來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這樣表達,原來先代們是那麼的智慧。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我們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關鍵詞:繪畫、梵高、中國建築、鑑賞

一、對繪畫的鑑賞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裏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就像梵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 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 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 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

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我更愛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愛看她們在陽光下開出燦爛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實的我是什麼樣。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種自信的感覺,展示着那個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見向日葵時,心裏總有種暖洋洋的感覺。 我看見梵高揹着畫夾,在向日葵叢中專心致志地畫着那幅熱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臉,眼睛一亮。我對梵高喊道:“你必須面對自我,絕不能逃避。不管這有多麼困難,需要多大勇氣!”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對梵高説的,也是對我説的。雖然梵高已經成為過去,而我卻可以改變。我要感謝的不僅是那扇窗,更要感謝窗外精彩世界為我帶來的美好遐想。

二、對中國建築的鑑賞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築體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實物可考的歷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以封閉的院落為基本的羣體佈置方式的獨特風格。它的發展從未中斷,並對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各地的建築有重要影響。它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樑科學的前列;現存的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羣。至於我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像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温着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鑑賞的重要對象。

中國建築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築藝術,在城市規劃、建築組羣、單體建築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傳統建築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拱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出中國建築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後室之分。商殷時已出現高大宮室。西周時已使用磚瓦並有四合院佈局。春秋戰國時期更有建築圖傳世。京邑台榭宮室內外樑柱、鬥供上均作裝飾,牆壁上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築日趨成熟,建築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美,出現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築組羣。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佛塔迅速發展,形式多樣,屋脊出現了鴟吻飾件。隋唐時期建築採用琉璃瓦,更是富麗堂皇,當時所建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猶存,舉世矚目。五代、兩宋都市建築興盛,商業繁榮,豪華的酒樓、商店各有飛閣欄檻,風格秀麗,明清時代的宮殿苑囿和私家園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築亦較宋代華麗繁瑣、威嚴自在。近現代中國建築藝術則在繼承優秀傳統相吸收當今世上建築藝術長處的實踐中,不斷髮展,有所創新。

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成就令世界各國人民歎為觀止,取決與它那獨特的結構。在我們來看一看古代建築的特點。下面是我們從網上和圖書館查閲收集來的關於古代建築的信息。

三、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

如前所述,建築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並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偉大的中華民族,文明傳承了幾千。中國建築,一個代表着中華民族的輝煌成就的標誌,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伴隨着對勞動人民的深深敬佩。我們的研究接近尾聲了,古代建築的藝術成就,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期待中國的明天更美好。

結論:美術鑑賞課更好的培養我們,提高我們的素質,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們的精神境界。美術鑑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 美術鑑賞有益於我們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 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

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鑑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鑑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鑑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裏不單單是提高我們的鑑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我們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我們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們的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術鑑賞》 徐改,劉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08-01

2、《美術鑑賞》 李新平,成文光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9-07-01

3、《中國建築史》 樑思成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術史》 李春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2年版

美術教學論文 篇五

論國中美術教學中“鄉土美術”的運用

[摘要]針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當地資源的優勢,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又能深刻了解當地的美術資源,使學生樹立熱愛故土、建設家園的美好信念。

[關鍵詞]美術教學 鄉土美術資源 古建築 地域特點 校內資源 傳統節日資源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教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全面普及“素質教育”,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我們美術教育也要轉變教育觀念,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除了要有相應教材內容外,還要求我們全面瞭解鄉土美術資源狀況,充分利用鄉土美術資源,拓寬美術教材,使學生樹立熱愛故土、建設家園的美好信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

一、什麼是鄉土美術

“鄉土”是屬於本地區的民間美術,是其他任何美術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們自家裏的東西,可能不值什麼錢,但對我們每日的生活來説非常有意義。鄉土美術(或稱民間美術)是最豐富、最生動、最質樸、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喚起人們情感的認同,其簡潔明快、博大寬厚、熱情淳樸、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為人們喜聞樂見。在美術鄉土教材的編排上,要充分利用、發揮鄉土美術的獨特作用,繼承、發揚鄉土美術的優良傳統。

二、鄉土美術運用的現狀

作為一個較長時間在農村工作的中學美術教師,我感到當代的農村美術教學存在着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城市和農村教學條件的差距,主副課分化的嚴重性,家長素質嚴重參差不齊等,種種原因決定農村美術教學很難在當地得到發展和重視。根據筆者調查,當地農村美術教學主要都以教課書為主,很少利用周圍現有的美術資源去進行教學,並且有時還很難保證學生一星期一節的美術課,可有可無。可以説,在當地美術教學鄉土教材的運用幾乎為零,鄉土教材的運用嚴重的不足,嚴重的滯後。

三、開發鄉土美術教材的優勢

台州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鄉土美術資源及其豐富,章安古郡、臨海古城牆、温領古魚港、仙居白塔古鎮等文化遺存,只要教師正確合理的運用這些資源,再和當地的美術課本相結合,就能使一節無關緊要的副課變成豐富多彩的一堂美術課。

四、開發鄉土美術的途徑

長期以來,我始終將自己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及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瞭解融匯到平時的美術教學中,使學生在中學美術學習階段從民間美術和鄉土教材中學到屬於本民族、本地區的`獨特藝術知識。《美術新課標》中提出“認識本土文化是學生學習藝術,認識藝術的基礎,是他們走向世界的起點,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本土文化,從他們的周圍環境開始,挖掘生活的美,鄉土文化的美”。怎樣利用鄉土文化這片活水來激活美術課堂教學,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利用當地古建築進行教學。

美術教師應充分考慮當地城市和周邊農村的文化建築、園林、民宅等作為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章安史稱“章安郡”,歷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時期的老街。有記載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傳説的金鰲山;在教學中。我將這些地方的建築拍成圖片,然後做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同時,為進一步引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好奇心,還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自發到金鰲山、明清老街等地實地考察、寫生,品味家鄉古建築基石紋樣上線條的美感。有的學生試着用紙蒙在瓦當上描摹,有的用速寫本寫生家鄉的古建築,還有的用手撫摸,感受石刻紋樣的凹凸變化,體驗古人用線條表現物象的手法。學生對家鄉的古建築非常熟悉,但從來沒有用美術的眼光去觀察它,通過這樣的活動,既讓學生學會了用美術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又使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內資源進行教學。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教學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及特殊的人才資源,因地制宜進行利用、挖掘,並把它實施課堂教學中,對美術教師來説是一個很好的挑戰。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開發、利用好教材資源。美術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豐富的,它的價值是在“創造性”使用的過程中顯示出來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發展。總之,只要我們勤於留心,善於動腦,合理地開發利用校內資源,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校園環境有機有整合起來,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利用地域特點進行教學。

鄉土美術的運用要求美術教師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所以美術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學校實際的地域特點,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對地域資源進行挖掘、整理、組織成教學內容。教學中教師儘量發掘和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地域素材,從地域資源中挖掘出豐富的教學內容。

家鄉的服裝業也比較興旺,自然廢棄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有效資源,教學生用布角料進行布貼畫的創作,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當我把這些經濟實用的原生態材料作為美術學具引進課堂時,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調動了學生內在體驗,學生學得主動、愉快、生動活潑。

4、利用家鄉的傳統節日資源進行教學。

如在教學中,可通過家鄉的“過春節”、傳統的“端午節”、“中秋節節”等活動,讓學生目睹節日盛況,感受節日氛圍,讓學生對民間文化進行審美體驗,瞭解民風、民俗及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熱愛土家文化的藝術情感,使學生產生一種表現美、創造美的慾望,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如何運用好鄉土文化這片活水,對於地方性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對於高素質教師的培養以及積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只有不斷地進行開發、實踐,才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不斷推進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六

我任七年級、八年級個年級的美術教學。學生狀況參差不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對學生思維的激發,問題探討重視不夠。

2.有囫圇吞棗現象。以本文為載體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多角度分析總結概括上欠缺較多。

3.部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俗語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是關鍵。

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聯繫生活,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養成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有利於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聯繫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並積累一定的繪畫能力和創作能力。認識美術與生活的聯繫,良好的學習和創作習慣。提高質量的措施:

1.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並結合具體實際運用,採用競賽、多媒體等,形象、直觀、大容量,紮紮實實上好美術課

2.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經驗,生活世界和社會、科學世界緊密聯繫。將學習美術富有時代生活氣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3.不斷吸納先進的美術教學理論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藉助資料分析教材,駕馭教材,對文章把握有自己獨到見解,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認知上的衝實,內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帶給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

4 .欣賞課部分,主要採用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欣賞方法,引導學生自覺的去感知美術作品的藝術風格和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5.技能技法課部分,本學期將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將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觀察,學會製作,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篇七

一、美術教育使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充分發揮

創造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源泉,是社會文明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基石,是人類區別於普通生物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人類大腦智慧的結晶。人類在實踐活動中,常常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要改造和改善周圍的環境。這些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外界事物的基本屬性與自己的目的性相符合,因此,創造力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項基本能力。國內外的許多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的工作能力要比左腦強,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右半腦是我們進行形象塑造和造型匹配的總管,而左半腦是負責邏輯思維的。學習美術是對我們右腦的極大的開發和利用。中國中國小生的學習成績在世界排名中往往都名列前茅,而在動手能力方面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學生,甚至還不如一些排名靠後的發展中國家。在實際教學中,中國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強,思維呆板,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詞,形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家長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而不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許多大學生甚至不會做飯和洗衣服,這種狀況削弱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思維方式的固化和創新水平的退化。美國學者阿諾德託因比曾説過這樣一段話:“為潛在的創造力提供良好機會,這對任何一個社會來説都是生死攸關的事情,這一點極為重要……如果社會沒有讓傑出的創造能力發揮出效能,那就是對它的成員的失職,並將會給它本身帶來只能責怪自己的那種懲罰。”而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往往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國民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在現代的教學體系中,美術教育是最能發揮學生創造力的一項。一些美術家,如大衞羅德斯等人,甚至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在我國的新中國小美術教育大綱中,也加重了學生的美術創造性和創造力教學比例。

二、美術教育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

中國小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在這一時期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初步形成。在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中,以個人或團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項活動,嘗試各種作品的製作過程,學會美術欣賞和美術描述的方法,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提高美術創作的持久興趣,用美術的基本表達要素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激發創造的慾望,發展個人美術創作的實際動手能力。我們的學生一直對古板的教學活動和沉悶的創作環境感到枯燥和厭煩,而“應試教育”進一步傷害了教師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美術教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緩解學生對校園生活枯燥乏味的感覺和情緒。讓學生感到嚴肅活潑,緊張和諧,這才是我們現代美術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三、美術教育和各學科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美術教育不是孤立的一門學科。許多學科都滲透了美術教育。在現代教育新教材中,有許多內容要運用圖像、符號來科學地闡明和剖析問題。這些圖像和符號就是美術的基礎,學生運用美術的基本知識和美術欣賞能力,可以較為輕鬆地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運用美術創作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興趣。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作品的具體形象講解使學生在欣賞實踐中去認識、去分析,去深刻理解怎樣欣賞一幅美術作品,觀察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最主要的是要領會作品的主要創作思想和藝術美感,使學生陶冶情操。以世界名著為題材的畫,不僅能供學生欣賞,同時也能瞭解故事梗概,若再認真讀一遍原著則更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如看過《西遊記》的動畫片或者電影后,則對《西遊記》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會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在腦海裏會形成《西遊記》的總體架構,理清文章中各角色之間的關係。此外,美術教育在學習歷史、地理、立體幾何等其他學科時也發揮了較大的支撐作用。如書畫在考古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書法藝術讓你領略世界文化源遠流長的震撼;美術作品則可帶我們返回歷史長廊,感悟歷史精髓……總之,美術素質教育使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變成了生動活潑的發現之旅。這些既形象又具體的立體教學可以加深記憶,加強教與學的互動。學生學習美術有廣闊的前景。社會在發展,美術素質教育也在不斷進步,因此,我們要積極發揮學生的天性,盡情激發他們創造的靈感,讓他們用靈巧的雙手,打開美術之窗,步入藝術的殿堂,撰寫自己美好的明天。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八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説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國中美術教學經驗論文 篇九

國中美術教學經驗論文

國中美術審美教學研究

一、國中美術教學的特點

首先,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化地位。由於受到升學的影響,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地位,得不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然而,美術教學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美術教學,為學生的藝術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由於學校領導對美術教學的不重視,再加上美術學科沒有升學方面的硬性指標,導致美術教學不受重視,教師以一種敷衍的態度進行教學。再次,美術教育比較抽象。美術課程與其他主科課程不同,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同時,如果美術教師的授課沒有個性,那麼美術教學就成為一種再現性教學。最後,美術教學的變化性。藝術與時代背景、時代發展有着密切聯繫,藝術會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美術教學會受到時代思想的影響。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學習內容要多樣化

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美術是藝術形式的一種,美術內容逐漸呈現多樣化的特徵。在國中階段,學校通過設置音樂和美術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美術課程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環節,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美術繪畫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為今後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教師要教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技巧,擴大學生的審美空間,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作品賞析能力。最後,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藝術創作。只有學生自覺地進行藝術創作,才能真正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二)注重開放性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倡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美術教學應該堅持與時俱進。要想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主導者的角色,逐漸向輔導者角色轉變,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比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指導之後,再對學生的創作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課程具有抽象性特徵,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同時,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寫生”,讓學生感受美術和大自然的聯繫。參加這種課外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淨化心靈,陶冶情操,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加強課外拓展

課外拓展是對教學內容的訓練和延伸,美術課堂之外的實踐創作與理論知識學習都是課堂延伸。由於美術課程的學時是固定的,而美術課程涉及到的內容又非常廣泛,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學生需要自己進行課後訓練,利用課外時間積累知識。課後的理論知識補充是對學習結構的梳理,課後實踐創作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有效方式,能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觀。雖然國中階段的美術知識有限,教師處於主動地位,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但是進行課後拓展,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新的領悟,並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便於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

(四)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由於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都不一樣,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於學生來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術成績,就要在上課前先對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不懂的問題,向教師請教。

(五)通過閲讀和欣賞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和審美活動關係密切,情感是審美能力培養的基礎,所有的審美活動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進行的。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情感意識。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美術課程,每次閲讀與欣賞活動都應該有所收穫。國中生對美術課程的認識還處於表面階段,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還較弱。教師要在閲讀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如何賞析美術作品的色彩、構圖、創新和美感等,美術作品中色彩的淺重、線條的粗細都直接反映了創作者的情感,要通過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去感受創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實際上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鼓勵學生髮表對作品的看法,鍛鍊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交際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審美規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目前,我國國中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化地位,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美術教育過於抽象等。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加強課外拓展,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論文 篇十

美術教學論文精選

美術的教學在中學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反思,探討和研究,美術教學能變得更好更順利,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那麼就一起來欣賞下面三篇美術教學論文吧!

“寫意”造型對中國畫教學問題的探討【1】

在中國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反映出這樣的問題:其一,把對中國畫的“教”和“學”侷限在單純的技法訓練與照本臨摹之中,去枝存葉,去本求末,讓學生只在“筆法”與“墨海”中繞圈子;其二,缺乏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正確引導與培養,從而無法把握中國畫造型法則的實踐和應用;其三,對中國畫概念的誤導和忽視,造成學生對中國畫的本質與內涵的模糊,從而使教學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貫徹落實。

這些問題的繼續存在,必將使中國畫教育與教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為此,對這一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

探討之一:中國畫的概念及其本質的再認識。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之一,經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面貌與藝術風采,具體表現為傳統文化薰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維方式與“寫意”的造型觀。

這種思維方式與造型觀,是中國畫及其技法形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源泉。

縱觀數千年的中國繪畫史,從戰國帛畫到敦煌壁畫;從唐代的鞍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鳥;從徐渭、石濤到現代的齊白石與張大千,眾多作品不單純顯露了“筆墨”技法的熟練與高超,更重要的是無一不閃爍着“意象”思維的智慧之光和對“寫意”藝術性的創造。

這些突破客觀物象的明暗、體積和寫實手法的作品,將人對事物的認識提到“神會意通”的理念高度,從而使中國畫創立了自己“意在筆先”“不求形似”“以形寫神”的特殊畫風。

這種更富於“情”“理”“性”以及藝術願望的表現法則,構成中國畫以“寫意”為核心的獨特與偉大。

探討之二:對“意象”思維方式和“寫意”造型觀的基礎性思考。

作為民族藝術的中國畫,與中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意象”思維正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所創建的一種瞭解世界、創造文明的認識觀與方法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大觀。

這種思維是以我國古代老莊哲學思想為核心建立的一種辯證思維觀。

它不同於西方的“具象”思維,又有別於“抽象”思維,是處於二者之間的獨特思維方式。

“意象”思維把“意”(即人的意識,意志、意念、主觀)與“象”(即客觀物象,宇宙萬物)看成是一個互通共識的有機體,將“事物”“人格”化,尋求人與事物“感應”式的認識法則。

“黑白成象”“陰陽相生”,倡導人的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視認識的完美為“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種思維方式與認識觀特別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式的理想認識觀,也突出了中國文化強調主觀意識的特性。

這種“特性”是孕育“創造”性的先決條件。

中國畫的“寫意”式造型觀正是依此而創立的。

以“寫意”為宗旨的中國畫在選擇其“達意”的表現形式時,是以重“神”輕“形”為原則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體積;不追尋物象的寫實關係,而是確立了“墨線”———這一古老又純樸的“意象”符號,並賦予它更加豐富的情感內涵,形成中國畫與西洋畫從形式到本質的區別。

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同的藝術表現,又體現了不同的思維觀念。

中國畫受特定思維影響所造就的“寫意”式造型表現,正是中華民族的理想、願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探討之三:培養“意象”思維,掌握“寫意”造型,是貫徹實施中國畫教學目的之關鍵。

在正確瞭解中國畫的概念及本質之後,我們對現行的中國畫只重形式技法,忽視思維方式的“教”和“學”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導中國畫教學以引導學生的“意象”思維及“寫意”造型為主,並不是不學技法、脱離技法,而是依此指導技法的正確運用。

技法作為中國畫學習的基礎之一,有其不可輕視的價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離了思維觀的指導及其造型的功用,則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此,在中國畫這一特定性的教學活動中,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讓學生掌握“寫意”的'造型觀,並依此去指導技法,駕御技法,才能使中國畫教學的目的得以正確的貫徹。

啟美啟智啟德啟信【2】

一、啟美啟美,即是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進而最終能夠創造美。

對工藝美術、建築藝術、傳統繪畫、雕塑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對現代繪畫藝術的欣賞可以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美術教學中的技法訓練則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術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繫起來。

如講《生活與設計》這一節時,談到服裝設計,我特別聯繫了中學生的服裝設計——“衣服是無聲的語言,它隨時向別人傳遞着你的身份、性格、愛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學們正處在充滿活力的學生時代,因此,服裝應當能體現出生動活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而耳環、戒指、美容化粧等成人的打扮暫時還不適合同學們。

不是有人説,青春就是最好的化粧嗎?”同學們笑了起來,下課後,原來佩帶飾物的同學悄悄把飾物摘了下來。

二、啟智啟智,即是指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

記憶畫和想象畫訓練對於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學期開學,我都要佈置學生描繪假期生活。

幾個學期堅持下來,學生在繪畫語言的表達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有的同學甚至把整個麥收場面畫了下來,畫面上有麥田、遠山、道路、脱粒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汽車和忙碌的人羣等,內容豐富,形體正確,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也得到初步體現。

這麼複雜的場面,若不具備一定的表現能力和觀察能力是難以描述的。

三、啟德德為立身之本。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德”的教育,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之時,還要有意識地傳輸道德規範,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珍惜我們的環境》這幅畫時,不僅講工業污染,還聯繫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學生珍惜生活環境,不亂扔廢紙,不亂抹亂畫等。

四、啟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對於身處緊張學習生活節奏之中的學生,美術課應當是一種精神體操,使學生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

因此,選擇實施成功教育、快樂教育就應成為每節課的總體構思。

數年來,我一直堅持每節課結束前的好作業評點,只要是有可取之處的作業,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揚,使學生盡情品味收穫的快樂。

兒童美術創造力的培養【3】

指導兒童繪畫創作,很重要的是要從兒童心理特徵出發,教養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美術創作是形象思維。

應通過激發兒童對於美術的興趣,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

這個過程,重要的是對兒童藝術創作的引路人,要善於瞭解兒童,啟發兒童對美的興趣和感受,培養兒童的想象力的創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代。

好奇和幻想是兒童思維的特徵,也是兒童心靈純潔天真的表現。

他們可以“異想天開”:彎彎的月亮掛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掛鞦韆搖盪;蝴蝶紛飛撲向孩子身上,説明我比花兒更美;不同國家的兒童可以用紙筒互相“打電話”。

在成人看來似乎“荒誕不經”,對兒童説來,正是奧妙所在。

因此,要指導兒童畫,就要去發掘他們這種兒童審美的奧妙。

如老師要求孩子們創作一幅《救救大熊貓》的畫。

一個孩子在畫面上畫出一隻大熊貓在哭,一羣小朋友圍了過來,有的送蘋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兒童異想天開,畫了一個豬形的“撲滿(儲蓄罐)”,上面帖了紅紙,與上“寄給大熊貓收”,還帖上一張郵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發掘這種天真奇妙的創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神奇的幻想,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看問題,就會在他們心靈中挖掘不盡的美的寶藏。

畫出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不可忽視,讓孩子學會自己造型。

孩子畫畫,開始往往是畫小孩,他們總是先畫一個圓圈,這是一個頭,再畫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講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點上兩小點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樣重要。

再刷刷幾根頭髮。

這就是他腦子裏有的印象。

至於耳朵、鼻子他們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豎是身體,二橫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個手指頭是不會弄錯的,兩腿和腳就只有兩豎和兩個小圈兒了。

看到這裏,我們首先要誇獎:“畫得好!”鼓勵他這樣畫下去。

千萬不能説:畫得一點也不象,這樣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幼小心靈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支持。

而兒童認識形象,不會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東西,大人不能操之過急,強迫接受,這樣就會引起兒童的厭煩,減退畫畫的興趣。

在啟發兒童創作熱愛祖國為主題的繪畫時,教師啟示以愛國旗為題。

這時,孩子紛紛舉手,説要畫國旗。

一個孩子提問:“能不能畫降旗?”教師問:“為什麼?”原來他記憶起去年學校中曾發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幾個紅領巾看見操場上國旗還沒降下來,他們冒雨下了國旗。

他想畫這個場面。

這是很好的設想,教師鼓勵他進一步構想,這個孩子畫了三個紅領巾冒雨降旗,並將教學樓,操場上的籃球架、雙槓、單槓等都畫了進去。

教師提示:這樣畫太龐雜了,主題不突出,繪畫就是要畫出生活中最美的東西。

象教學樓、籃球架、雙單槓和降國旗愛祖國有什麼關係呢?孩子接受了意見,畫面只剩下三個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繩索,天上正下着大雨,並題名《下雨了》。

畫面集中,形象單純,主題突出。

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

為了開拓孩子們的眼界,教師要求家長在休息天、假期裏多帶孩子出外寫生,到公園兒童遊樂場、動物園、馬路、風景優美的地方寫生,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豐富孩子的創作。

一次我帶着孩子參觀盲童學校,那兒環境清靜,一塵不染,綠樹成蔭,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園,看到盲童在這裏的學習生活,處處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長。

更使孩子們驚奇的是他們還能以手代目,進行雕塑,刺繡等藝術創作,甚至還能學習推拿醫療技術為人民服務,充分體現在祖國的懷抱裏,殘廢人生活幸福,使孩子們很愛感動。

國中美術教師教學反思 篇十一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美術課應植根於生活,把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幫助學生美化生活,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國中美術課經過課改後,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術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去年我校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了硬件建設,美術課堂教學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

開學第一週我針對學生特點,為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興趣,第一節課導入環節,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懷舊校園歌曲〈光陰的故事〉以動畫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風景畫的不斷播放,把學生帶入了主題———過去的日子。第二個環節我用收集攝影照片(關於兒童玩遊戲的各種照片)進行展示,勾起學生的回憶,這時就有同學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經過去的難忘的日子,(同學互相交流)第三個環節欣賞兒童作品,從欣賞到觀察、從觀察到研究,這個環節使同學們從構圖。到色彩對兒童創作畫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小結後,佈置下節課主題——童年的日子(創作一幅兒童畫)。

一節課雖然以欣賞為主,但是沒有忽略學生的主動性,併為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亮點1:美術是一種形象表達的視覺藝術,這節課,對於構圖透視、色彩、筆觸、肌理等因素的表現方法有直接的學習。

亮點2: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經驗儘量的結合在一起,引起學生進一步去體會學習的樂趣、探究的樂趣,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轉變教育理念、轉換課堂教學角色是我今後研討的主題。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説,“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説的那樣就好了。那真可以説明這位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強。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脱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我總結了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你,我,他》一課時,名家名作欣賞,如羅中立的《父親》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説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創造過程,通過畫面打動學生的心,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故事,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3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

4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為我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受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