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方案 閲讀(1.57W)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 篇一

《人生寓言(節選)》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什麼是寓言,歸納寓意 2.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1.探究課文,理解寓意 2.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 教學手段:

朗讀 探究 表演 寫作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短小的故事,裏面的主人公可能是人、狼、羊、神等等,這些故事情節往往很簡單,但結尾總是給人一些啟示。比如《農夫和蛇》、《狼和小羊》等等。大家都看過嗎?這些文章是什麼體裁呢?其實這就是寓言。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則寓言,看看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啟示。二。題解: 1.關於寓言: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説。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3.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恆》《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慾》《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着》《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敍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

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4.題解:

本文兩則寓言均是談論人生哲理的寓言。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並釋詞:

審美:欣賞、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

皎潔(jiǎo):(月亮)明亮而潔白。. 無憂無慮:沒有憂愁。

心曠神怡(kuàng):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嬉戲(xī):遊戲,玩耍。. 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領悟真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慷慨(kāng kǎi):不吝惜。.. 舉世無雙:全世界沒有第2個。

閒適:清閒安逸。

心痛如割:形容心裏痛苦的樣子。

險象迭生:危險的現象不斷出現。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撤銷:取消。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發愁或感傷。

稟告(bǐng):舊時稱向上級或長輩告訴事情。. 厄運(è):不幸的遭遇。. 突如其來:突然發生。

異國他鄉:外鄉,外地(就做客的人而言)。

行乞(qǐ):向人乞討。. 正色:用嚴肅或嚴厲的神色。

落難:遭遇災難,陷人困境。

流落:窮困潦倒,漂泊外地。2.口述故事情節:

提示:人物、事件、結果

四。課文探究:

朗讀《白兔和月亮》,探討下列問題:

1.概括課文內容:

白兔擁有月亮又放棄月亮擁有權的故事。2.擁有月亮前後白兔的心理有和變化?

明確:

擁有月亮以前: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無憂無慮地嬉戲,心曠神怡地賞月,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擁有月亮以後:閒適心情一掃而光,牢牢盯着月亮,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

3.為什麼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

討論並歸納:因為白兔在擁有月亮之前,對月亮抱着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態度,所以她的心情是閒適的;在擁有月亮之後,在她的眼裏,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財產,她必須佔有它,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對月亮抱着功利的態度,所以她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4.白兔為什麼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討論並歸納:因為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5.歸納寓意:

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6.探究質疑:文中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討論並歸納:我們的主人公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而人類則相反,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貪得無厭,如一些貪官,接收了別人的鉅額賄賂,心驚膽戰,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被舉報,獲得判刑坐牢的下場。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五。課外延伸:

白兔放棄月亮的擁有權後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想象一下,口述它之後的生活。

六。佈置預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白兔擁有月亮本是好事,但事與願違,最後只好放棄月亮。看來好事也會變成壞事,那壞事是是不是也會變成好事呢?你可別不信,還真有這樣的事哦!一起去看看《落難的王子》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二。朗讀課文:

1.概括課文內容:

寫王子落難後邊堅強的故事。2.探究問題: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後來為什麼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討論並歸納: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運後歷盡苦難的磨練,性格堅強起來了,所以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2).落難之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討論並歸納:説“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鍊,比如,登山、長跑,並非厄運,但是需要堅韌的意志,是可以鍛鍊人的。(3)歸納寓意:

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三。探究質疑:

這則寓言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1)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編造的故事,而是親身見聞。

(2)人物事件的極端設計。人物,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擬定一個多愁善感的王子;厄運也往極端方面去編,國破家亡,又當奴隸,終成殘廢,行乞度日。通過落難王子之口,説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3)“天哪,太可怕了„„”反覆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複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麼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斷重複,對人很有啟發。四。表演: 《白兔與月亮》 《落難的王子》 五。小結:

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經常遇到的,怎樣對待好事,怎樣對待壞事,兩則寓言很有啟發性 六。編寫一則寓言: 要求:

1.寓意要深刻、具有時代意義 2.表達要清楚、情節要簡單而明瞭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讀會寫“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等字詞。

2.理解、積累“審美、閒適、慧心、落難、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3.瞭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德育目標

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二、教學重點

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內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落難的王子》的感悟是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寓言故事情節,體會寓意的表達。

2.自讀與點撥結合法。所選寓言兩則,故事精短,構思奇妙且含意雋永。運用合作研討解決閲讀理解中的疑難問題,準確把握寓意。

3.延伸積累法。蒐集整理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培養戰勝困難的堅韌意志。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六、課時安排:2課時

七、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準確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語言的精美。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構思。把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體會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英國哲人培根説過“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隻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兇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解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的兩大難題。

二、資料助讀

1.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於民間傳説。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師生共同研讀《白兔和月亮》 1.教師範讀,學生標示生字詞並疏解。投影顯示:

慧心: 智慧。嬉戲: 玩耍。

心曠神怡: 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慷慨: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險象迭生: 危險的現象一次又一次的產生。撤消: 取消。落難: 遭遇災難,陷入困難。2.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

思考: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這則寓言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找出這兩處轉折。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佈月亮歸屬於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後,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後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後構成鮮明的對比,後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3.按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聯繫生活體驗、討論: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2)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説出理由。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學生交流,教師明確:

(1)句子的意思説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內涵。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説,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並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並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3)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於青草、天空之於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説“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説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説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衞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四、指導學生自讀《落難的王子》 1.學生自由誦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思考: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説“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説,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説,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

2.學生合作研討寓言情節構思的巧妙。

(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覆三遍的作用是什麼?(2)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悟出什麼道理?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覆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複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麼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複,對人很有啟發。(2)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切不可懷僥倖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身上;一旦遭遇苦難,就要勇敢面對。

3.學生誦讀體會。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歌詞等,做成分類卡片,積累語言材料。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遊,時而降臨於這個人,時而降臨於另一個人。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4、你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談一談嗎?

五、比較兩則寓言異同

這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經常會遇到的,怎樣看待好事、壞事,這兩則寓言很有啟發。請結合自身經歷,也選取同課文一樣的兩個角度的事例,談談你是如何應對的。

六、課堂小結

兩則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脱和閒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願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擔承生活的挑戰。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 篇三

《人生寓言》

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理解寓言的含義;

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閲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説: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後,為什麼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並談出自己的感受。

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並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説明了什麼?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麼?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麼?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鞏固練習

第二課時

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穫。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説明了什麼?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後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閲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敍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敍事。

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説説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

作文

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後記: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範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1.理解兩則寓言的寓義,品析優美的語言。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對待人生際遇。教學重難點:1.掌握兩則寓言的深刻內涵,學會賞析寓言。2.學習兩則語言巧妙的構思。教學方法:朗讀賞析法,分組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不知大家是否贊同?(預設答案: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緣,但得到了心愛的東西應慶幸才對。似乎自相矛盾。)引入: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人生的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着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人生寓言》。

二、文學常識

寓言: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

(寓言主要是通過故事的形式講述一些哲理,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説。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三、分析課文《白兔和月亮》

(一)齊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則寓言。(複述)

(二)賞析課文

1.這則寓言的主人公是白兔,標題是《白兔與月亮》,那麼,白兔和月亮之間關係有哪些?

白兔賞月(1)白兔得月(2-4)白兔還月(5)

2.得月前後,月亮在白兔眼中各是怎麼樣的?白兔的心情分別是怎麼樣的?請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賞月:月的陰晴圓缺各具風韻——無憂無慮,心曠神怡 得月:月的陰晴圓缺險象迭生——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具體感受一下白兔得月前後的不同心情吧:

(1)風韻:原意是指優美的姿態神情,在這裏作者將月亮陰晴變化時的神態擬人化,活靈活現地展示了白兔眼中的月亮之美。

(2)慷慨:指不吝惜,這裏是暗示白兔承受不了諸神之王的這個決定。

(3)“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這句話寫出了白兔賞月時歡快、閒適的美好心境。

(仿寫:每逢週末,我都來到茶館飲茶,或是悠閒自在地聽聽音樂,或是津津有味地品品茶!)

(4)“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財主盯着自己的金窖。”這兩個“盯”能換成“看”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盯”字生動地刻畫出白兔在得月後極其緊張、惟恐失去的神情和心理,而“看”沒有這種表現力。

(5)“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唯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這句話連用兩個比喻,將白兔緊張不安的感受具體化,“緊張不安”、“心痛如割”與前文的“無憂無慮”、“心曠神怡”形成鮮明的對比,心理描寫十分到位,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隻時刻擔心月亮丟損的白兔形象,真實可感。3.白兔得月前後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的原因是什麼?用文中的詞語回答。得失之患 4.這種得失之患是怎樣產生的?

(1)得月前後,白兔和月亮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中,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 得月前,白兔對月亮抱着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態度,所以她心情閒適。

得月後,在白兔眼中,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個人的私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受到侵犯和損害上,對月亮抱着功利態度,心態也由無憂無慮變成了無窮的得失之患,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由看待事物的眼光上升到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有些人遇事總是計較利益,貪圖佔有,生活在焦慮之中;有些人比較超脱,心胸寬廣,能夠真正享受生命的樂趣。)

(2)(引導:試想白兔得到一把青草,會有這樣的“得失之患”嗎? 不會,白兔擁有青草,是心安理得地擁有,決不會擔心緊張。)白兔的這種“得”,並非一般的“得”。白兔得到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是如此的渺小,擁有與能力並不相符,白兔實在不配擁有月亮,因此緊張不安。

(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他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因此可見,有些擁有並不是幸福。)5.白兔為什麼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6.本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7.這一則寓言為什麼提到人類?

(賞析“慧心”)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現在泛指智慧。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它諷刺了人們貪婪的慾望。

(三)拓展延伸

1.由學生分組討論啟示,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2.白兔得到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説“必然”,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和實際情況看,應該説是很容易產生得失之患。關鍵在於:(1)該不該擁有,不該、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2)有沒有能力保衞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聯繫現實生活討論,擁有財富就一定有得失之患嗎?)

3.既然擁有並不一定幸福,會產生得失之患,那麼,難道一無所有才自在嗎?“與其擁有不如沒有”的觀點對不對? 不對。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不是擁有一把青草的,可見不是泛指擁有。如果是天空擁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並沒有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導入:俗話説“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面對厄運時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呢?一起來看看第二則寓言《落難的王子》給我們的啟示吧!

二、分析課文《落難的王子》

(一)快速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的主人公是誰?(王子)——王子怎麼了?(遭遇厄運)——王子遭遇厄運前後,態度有什麼不同?(怕、抗)

(二)賞析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並回答:王子與厄運之間經歷了怕、遭、抗三種關係,那麼,本則寓言是如何來寫這三種關係的呢?(1)怕:<1>課文第一段 這一段的神態和語言描寫,突出了王子什麼性格特點?極其脆弱 <2>有什麼好處?第一段寫王子極端脆弱的性格,為下文王子性格的轉變作鋪墊。(2)遭:<1>王子遭遇了怎麼樣的厄運? 用課文原話回答。

“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成了殘廢,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這一系列的厄運為下文做鋪墊,同時呼應了標題中的“落難”,王子從怕厄運到遭遇厄運,説明人的一生中,苦難是難以避免的。

(3)抗: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後來為什麼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運後歷盡苦難的磨練,性格堅強起來了,所以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2>落難之後,王子得到了怎麼樣的人生感悟?(請用原文回答)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本文中心句)

(理解:這是因為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凡是„„無論„„,無條件複句,強調王子人生感悟的成立是無條件的,並充分反映了王子在經歷磨難之後,性格已由脆弱變得堅強。)

3.本則寓言的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三)探究 1.既然“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那麼,落難之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1)説“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顯然不能成立。

(2)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比如,長跑,並非厄運,但是需要堅韌的意志,是可以鍛鍊人的。

2.賞析文中三個奇妙構思。(詳)

(1)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人物:王子。王子身份尊貴,但性格極端脆弱。同時作者還設定了一個極端的情節:厄運。國破家亡,淪為奴隸,變成殘廢,行乞度日。王子由“天堂”掉進了“地獄”,這種大起大落的命運給讀者以強烈的反差,更加突出文章主題:厄運使人堅強。

(2)(誰看見了王子落難? “我”本文寫王子落難,為什麼要提到我?)“我”的出現:<1>使用第一人稱,表明“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2>(文中為什麼寫“我”也遭遇厄運?)有王子的經歷在前,又寫“我”也遭遇厄運,這樣的故事在重複發生,揭示了厄運在現實中的普遍性,苦難是人生中常有的,我們不可抱有僥倖心理。

(3)“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出現了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意義? 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的歎息,反映王子極端脆弱的性格,為下文鋪墊。第二次出自“我”之口,是“我”對王子落難的歎息,反映了“我”對厄運的懼怕。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複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深化主題。

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歎息,這是歎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這種對厄運的歎息在現實中具有普遍性,害怕厄運並不是個別人,人們對厄運的認識具有相似性。

(四)拓展延伸

1.王子落難是不是偶然?如何對待苦難?

(1)絕非偶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切不可懷僥倖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身上,一旦遭遇苦難,就要勇敢面對)(2)第一,苦難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我們不可懷僥倖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而應該對自己遭遇苦難做好足夠的精神準備;第二,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積極地面對,以有尊嚴的態度來承受。2.你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談一談你對厄運的理解嗎?(也許可以省略)

(例:貝多芬耳聾後仍“扼住命運的喉嚨”從而創作出了不朽的音樂;司馬遷倍受宮刑仍堅持不懈地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比較《白兔和月亮》與《落難的王子》。

(1)在主題上,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一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一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2)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前一則寓言寫好事可以變成了壞事;後一則寓言寫壞事可以變成了好事。

(3)在表現形式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記敍故事。前一則在敍事的基礎上,更側重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寓言成分更濃厚;後一則重在敍事,寫得更像是事實。4.現在再看蕭伯納的那句名言,你又有什麼新的看法呢?

人生有兩大幸福: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待你去追求、去創造;二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人生寓言》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1.能讀會寫“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等字詞。

2.理解、積累“審美、閒適、慧心、落難、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3.瞭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過程方法目標:1.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強樂觀地面對挫折與苦難的心態。

●教學重點: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英國哲人培根説過“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隻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兇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解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的兩大難題。

二、作者及寓言介紹:(出示作者照片)周國平:

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我們小時候都讀過寓言,你能為我們介紹一下相關的寓言嗎?這些寓言都有一些共同點,誰能來講講啊?

(由學生介紹一些寓言後,師生共同歸納寓言的特點)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於民間傳説。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三、檢查預習,掌握字詞

huìxīnxīxìfēngyùnkāngkǎixiánshìchâxiāobǐnggàoâyùnzhãmïxíngqǐ 慧心嬉戲風韻慷慨閒適撤銷稟告厄運折磨行乞 zhângsâluînànguīshǔliúluî 正色落難歸屬流落

四、研讀《白兔和月亮》

1、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

請大家用兩分鐘時間快速閲讀這篇文章,看完之後合上課本,準備複述故事內容。(學生複述之後師生共同點評)

從大家的複述中我們知道白兔的賞月心態經歷了兩處轉折,出現了兩種變化,現在請大家歸納一下,白兔在這兩種心態下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你能不能結合自己在現實中的例子證明。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佈月亮歸屬於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後,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後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而白兔之所以會有不同心態的產生,關鍵在於它與月亮的關係發生變化。當月亮屬於它一個時,它就有了獨佔月亮的慾望,生怕月亮會有什麼閃失,所以才會緊張。)

2、分組研討:

①白兔在最後為什麼要請諸神之王撤銷決定?請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證明。作者借寓言想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因為白兔“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道理: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②文章在末尾為何要提到人類,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形成對比,諷刺人類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無論怎樣也不放棄自己的利益)

3、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從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並説明理由。

(教師點撥,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裏,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着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4、拓展延伸:

白兔得到了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是否只有一無所有才會自在自得?

五、作業:

1、字詞一個兩次

2、預習《落難的王子》 附: 板書

白兔心態月亮形態 心曠神怡各具風韻

緊張不安、心痛如割險象迭生 原因:月亮的歸屬不同了

寓意: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第二課時

一、導入:

由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介紹《落難的王子》的寫作起因:“這篇寓言是有感而寫的。在寫作時,我自己正遭受着一個災難。當時,我有一個女兒,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症,註定夭折。我確實聽到旁人的歎息,説如果這樣的災難落到他們頭上,他們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別人遭受災難時,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心理感受。於是,產生了這篇寓言的構思。”

二、回顧複習相關字詞

三、研讀《落難的王子》

1、總體感知

(學生朗讀之後由學生複述故事內容,並揣摩角色身份,分角色扮演。師生共評。)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引導,並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明確:“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2、分組探究研讀文章 思考以下問題:

①課文寫王子落難,為什麼要安排一個“我”?為什麼也讓厄運落到“我”頭上? ②文中的哪一句話是反覆出現的?分別在什麼情況下出現?有什麼意義? ③王子落難前後有什麼變化?説明什麼問題?(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①安排一個“我”是因為“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同時“我”也和王子一樣遭遇挫折,是一個線索性的人物。安排了“我”來描述事件,顯得更真實可信。“我”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安排厄運落到“我”頭上,説明災難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可能面對不幸和災難。提醒我們要像王子一樣勇敢面對,樂觀堅強。

②文中反覆出現“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一句話,分別出現在王子對別人受難的感歎,“我”對王子受難的感歎還有別人對“我”受難的感歎中,説明災難存在的普遍性、反覆性和真實性。③王子落難前是“多愁善感”“流淚歎息”,落難後是堅強勇敢,還“正色”地安慰落難的“我”。説明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3、歸納小結: 本文通過“我”,點出了災難與挫折的普遍性與反覆性,見證了王子落難前後的性格變化,指出本文的寓意: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4、拓展探究:

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以下問題:“只有落難之後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5、遷移練習:

請同學們根據本文的內容,想一想王子後來的命運是什麼樣的,以《落難王子後傳》為題,你來安排一下王子的命運。

四、作業

1、收集有關厄運的名句格言。

2、預習《〈論語〉十則》,收集與孔子有關的資料,背誦課文。附:

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遊,時而降臨於這個人,時而降臨於另一個人。(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裏希特《長庚星》)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

(日本諺語)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苦難磨鍊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逆境給人寶貴的磨鍊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鬥過來的。

(松下幸之助)幸運最能發現罪惡;而厄運最能發現美德。

(培根《論厄運》)板書

多愁善感堅強勇敢 流淚歎息“正色” 王子落難

寓意: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教學反思:

這兩篇寓言是比較淺顯的,再加上學生平時對寓言的理解,都能夠較好地歸納寓言特點,理解寓言的寓意。此外,學生能結合平時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出自己的感受,表達能力較好。但是學生在對語言的品味上仍有困難之處。另外,我發覺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內容未能很好突出,拓展訓練過多,這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