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

好習慣伴我成長主題班會教案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方案 閲讀(1.91W)

好習慣伴我成長主題班會教案精品多篇

習慣主題班會 篇一

教育目的:

通過班會,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好習慣對成長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覺性;發現並改正不良習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教育形式:

敍述、談話、討論、問答、表演等形式。

教育過程:

好習慣是我們的良師,它陪伴着我們度過無知的童年。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讓好習慣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吧!

今天,我們班會的主題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我們應該怎樣做?讓學生討論、發言。

(1)課前要預習,首先要熟讀課文,學會帶着問題學習;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下面我們看看這些同學做得好不好?(主持敍述事例,讓學生辨別正誤。)

(1)上課前,老師正要走進教室,只看見教室內幾名同學追逐打鬧,其他同學加油助威。

(2)上課鈴響了,某同學還在校園裏慢悠悠地走,而且經常遲到。

(3)上課前,小紅把學習用品準備好,在認真地預習課文;她的同桌桌面上乾乾淨淨,還在玩弄電子手錶。

同學們想一想,以上同學的表現,你們有沒有?你認為自己在課前學習習慣方面做得怎麼樣?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課堂上,我們應該怎樣做?讓學生討論、發言。

(1)上課認真聽講,不亂説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積極思考;要發言,先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聲音響亮。

(2)上課坐姿要端正,讀寫姿勢要正確,努力做到“三個一”。讓學生説出哪“三個一”(眼睛離書一尺遠,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遠,身體離桌一拳遠。) ?當場示範寫字,看姿勢要點是否掌握。

(3)作業要字體端正、規範,書寫格式正確,紙面清潔,不邊做邊玩。

下面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做得好不好?

(1)課堂上,老師在上面講課,下面的同學有的小聲説話,有的在做小動作,有的在東張西望,有的在偷偷吃東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覺。

(2)課堂上,老師在提問問題,A同學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聲音響亮;B同學低下頭,老師叫到時,慢騰騰地站起來,回答問題聲音特別小。

(3)課堂上,A同學認真寫字,紙面清潔;B同學邊寫邊玩,用髒乎乎的橡皮擦字,紙面像個大花貓。

同學們想一想,以上同學的表現,你們有沒有?你認為自己在課堂上做得怎麼樣?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3、課後,我們又該怎樣做?讓學生討論、發言。

(1)先複習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然後再做作業。

(2)按時、獨立、認真地完成作業。

下面我們再看看這些同學做得好不好?為什麼?

(1)張同學邊走路邊看書,非常認真;李同學在餐廳邊吃飯邊看書;王同學在行使的公共汽車上看書;劉同學在黑暗的屋子裏看書;孫同學在耀眼的陽光下看書;趙同學躺在牀上看書;丁同學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2)小明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後,再出去玩;小華讓哥哥幫他把作業做完;休息日兩天,小剛玩得開心極了,明天就要上學了,今晚急急忙忙把作業做完;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小玲從來都不完成。

4、下面我們進行好習慣演練活動,看誰做得好。

課間書桌乾淨,書本擺放整齊。上課鈴響後,坐正姿勢,等待老師上課。讀書姿勢正確,聲音洪亮。寫字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一尺遠,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遠,身體離桌一拳遠。

5、各組隊員展示好習慣圖畫,提出倡議,談我們應養成怎樣的好習慣。

習慣主題班會 篇二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主題班會活動,向優秀學生學習,學習他們的學習好習慣。

2、指出部分學生存在的學習習慣問題,並共同教育。

3、培養班級優良的學風和積極向上的班風。

二、班級現狀分析:

進入國中後,班級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在學習上。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可以看出:優秀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主動發言;作業按時完成,且有自己的複習計劃,每天能遵照執行,所以作業完成的很好,但部分學生卻與之相反,成績為班級後列,觀察這些學生的主要表現是:

1、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東張西望,或做小動作,或開小差,造成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沒記住。

2、貪玩不珍惜時間。下課10分鐘追逐嘻鬧,自修課不認真上,回家看電視的時間遠多於學習的時間。

3、不完成作業,抄襲他人作業時有發生。

4、大多數同學缺乏學習目標,學習上不主動,導致學習成績徘徊不前。

有人説,青少年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穫,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穫,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穫。也有人説,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其他人具有更大的潛能。

三、準備工作:

1、請每一位學生寫好自己學習中的好習慣或不良習慣,從中篩選出幾個編寫成故事或小品。

2、請我班學習一直很優秀的學生寫好他的好習慣的培養,以便與大家交流。

3、準備好歌曲和伴奏帶。

4、留給學生髮言的題目,讓他們事先做好思考。

四、活動過程:

1、配樂詩朗誦《時間》 表演者:學生__。

2、故事《英語課上》 表演者:學生__。學生評論併發言。

3、小品《課間十分鐘》 表演者:學生__。學生評論併發言。

4、校園歌曲《童年》 演唱者:學生__。

5、故事《優生小A和後進生小C》 表演者:學生__。學生評論併發言。

6、小品《放學回家》A版與B版 表演者:學生__。學生評論併發言。

7、經驗交流《我的學習好習慣》 表演者:學生__。

8、勵志歌曲《年輕的戰場》 演唱:全體學生。

9、活動主持者總結髮言。

五、反思與重建: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説,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着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嚴格監督自己。比如,發現上課時自己精神走神了,發現自己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就要立即作出調整。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習慣也就養成了。這就像衞星一樣,一旦進入軌道,就會沿着軌道不停地飛行。進入軌道以後,你再也不必刻意約束自己,而是順其自然,習慣也就成了自然。

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上發現的問題,我們特此舉行了《良好的學習好習慣伴我行》主題班會的教育,意在改變後進生的學習習慣。整個活動過程我們沒有引經據典,也沒有口號式的大話與空話。無論是故事還是小品,都是在我班部分學生身上發生過的,所以主題班會取材源於我們的學生,同樣也教育於我們的學生。通過學生對故事或小品的評論,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指出他人缺點的同時,也是在教育自己。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也讓學生明白,優異成績的取得要靠好習慣的培養和持之以恆的努力。

不足之處:由於時間關係,討論和發言還不夠充分,主題班會的教育意義還必須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