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育教學方案>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方案 閲讀(2.71W)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地理教案 篇一

課標要求:

1、區別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等概念;

2、根據有關,歸納我國海洋國情的基本特點,説明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3、舉例説出建立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瞭解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公海等概念;

2、歸納我國海洋國情的基本特點,説明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3、舉例説明建設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樹立人類共同擁有一個海洋的意識,為今後開發海洋,保護海洋,促進人類與海洋的共生與協調發展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

1、區別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海洋國土”,它不僅僅包括一國的內水和領海,它是一國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EEZ) 、大陸架等所有管轄海域的形象總稱,是一個集合概念。

1、海洋權益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世界性的海洋開發利用熱潮,使得國與國之間的海洋矛盾和衝突日益增多。國際社會經20多年努力,於1994年通過並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解決矛盾與衝突提供了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行為準則。該“公約”規定:沿海國家在享有12海里領海權外,其管轄範圍可外延至200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海牀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資源的主權,我國的專屬經濟區面積有300萬平方千米。

2、我國的海洋國情

(1)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

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島嶼6000多個,島岸線超過14000千米,中國的領海面積37萬平方公里,可主張管轄的海域面為300萬平方公里。

(2)我國海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海水污染範圍不斷擴大;海洋生態破壞加劇

(3)存在海洋劃界等問題:

①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中有1/3是周邊國家也聲稱擁有“主權”的水域。

②我國海上相鄰或相向的八個國家,都與我國有海洋爭端。

③與我國相鄰或相向國家片面劃定涉及我國管轄的海域範圍共約150萬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複水域”、大陸架和島礁爭議的重區域是在東海和南海。

3 高中數學。關於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性:

①主權意識:海洋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含內水及領海主權、海域管轄主權和主權權利等,這些都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全和發展。

②資源意識: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地,對於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資源、能源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③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發展的意義:現代海洋資源的開發,屬、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海洋資源講課帶動和促進我國相關產業和技術的發展。

[經典例題4]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圖表示多數沿海國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擁有的( )

A.領海範圍為 a + b=200海里

B.專屬經濟區範圍為 a + b=200海里

C.領海範圍為 a =12海里

D.專屬經濟區範圍為 b=200海里

【解析】沿海國家擁有 12海里領海權,其管轄海域範圍可外延至 200 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由此可推斷正確選項為 B、C。

【答案】B、C

高中人文地理學習方法探討

人文地理的研究目標是把握人類活動地域形態在空間的分佈和演變的規律及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佈置不同地域環境中的人類活動,從而達到人類活動對環境資源(區位條件)的充分利用和改造並維持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協調,以保障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人文地理所研究的內容應該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環境條件是為人的活動提供可能的物質和空間基礎。同時,不同類型的人類活動之間,不同地域的人類活動之間必然存在聯繫,包括直接的或間接的聯繫。我們所追求的人--地協調既要包括人類活動與環境的協調,還包括人類社會內部不同羣體、不同地域為類活動之間的協調。當然廣義地説,環境條件是隻既包括人類生存的外部條件,也包括作為人類社會局部羣體甚至是人個活動的他人或他羣活動的條件,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等。學習人文地理知識就是一個瞭解人類社會的過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人類活動的某些具體過程或內容,才會明白人類活動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或受到什麼條件的影響。比如,不知道農業生產是什麼,怎麼會明白影響農業生產的條件呢?當然就更談不上什麼樣的農業生產活動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歸納各種人類活動所受到的影響因素的基本共性進而建立一種解決這類問題的模式。例如:農業生產的自然區位條件分析就考慮四個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氣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們要明白,人類活動與人自身的思維方式有關。而思維方式往往取決於人對客觀環境的認知程度。而這個又與人口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有關係。人類活動最合理的方式當然來自於高素質的人口對客觀規律的高層次的認識和相對完善的思考。因此,作為學科發展和解決問題就是向着最高層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達到的目標。當前人類的最高層次的追求目標就是“可持續發展”。以就要求我們分析問題要全面而準確,要立足於“可持續發展”的最高目標去分析人類活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最後,我要提醒兩點:思考人文地理的時候,一要站在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二要知道這個世界存在地域差異和等級差異。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克服套用公式化的結論。例如餐館不能設在垃圾場附近;巴西遷都的原因要站在管理層針對國家均衡發展的高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原上氣候涼爽才遷都的;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必然要出現的現象,不能迴避也不能抑制,只能面對。世界存在地域差異就是要我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去看待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而等級差異則包括城市中心地的等級、媒體的等級、行政管理的等級、社會羣體的等級。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正確方法。

高中地理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日本的輪廓圖。

2、瞭解日本的地理特徵,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礦產,並分析其特點與成因。

3、瞭解日本的農業發展條件、主要的農作物及出口的農產品,並能運用高中地理知識與原理進行解釋。

4、分析歸納日本的工業與城市發展的有利條件,工業分佈的特點等。譬如以日本臨海型工業佈局為例。

5、運用高中地理知識分析日本的人口分佈、民族構成、人口遷移、城市化進程特點。

二、本講重點、難點

重點:日本的地理特徵。

難點:

1、日本的農業和工業發展的條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佈特點及其成因。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國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們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的呢?(地理特徵,包括地形、氣候、河流以及資源等;工農業發展的特點及其原因)

日本(板書)

【引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世界國家地理中的日本,還是跟上節課一樣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分析。

自然地理特徵(板書)

1、地形(板書)

【讀圖】請大家把地圖冊翻到日本這一頁,找到分層設色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提問】根據地形圖,來總結一下日本的地形狀況?(以山地丘陵為主,中間高,四周低,沿海地帶分佈着狹小的平原。由四個小島組成: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由此總結出其地形構成:)

2、氣候(板書)

【提問】根據它的海陸位置(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們來分析一下它的氣候特徵(温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温和,降水較多;夏季涼爽,降水豐富,原因:四周環海,受海洋影響大,沿岸有強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書)

【提問】繼續看圖,看河流的數量,流向及其長短並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國土狹小)

4、資源分佈(板書)

【提問】從日本的資源分佈圖中我們可以獲取什麼信息(森林、水利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原因: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

林—多山地,降水豐富;地熱能—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板塊的消亡邊界,火山地震活動頻繁;風能—處於季風氣候區)

二、農業(板書)

【提問】通過前面農業區位因素的學習,大家應該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分析一個國家的農業狀況(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工業基礎,勞動力,地價水平)引導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實例,便提問邊進行補充,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然後得出如下結論。板書:

種植業:平原狹小,人多地少,稻米單產高,可自給。

措施:小型農機具;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種等。

漁業發達:遠洋、近海捕撈和近海養殖發達。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於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漁場。

其他:丘陵種果蔬,但仍需大量進口。

主要農作物:水稻

進口農產品:小麥、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業

【讀圖】指導學生閲讀日本工業分佈圖,並思考一下問題

1、根據所學知識如何分析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狀況(板書)

(結合所學過的工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普通影響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響因素如某些工業對礦產、水能、空氣或氣候等有特殊要求;社會經濟因素: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府、

科技等;其他社會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業部門?(板書)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3、日本發展工業的優勢與劣勢分別有哪些?(板書)

(優勢:國土狹小,國內市場狹小,礦產資源貧乏;劣勢:勞動力充足,文化素質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優良港灣)

4、日本的工業分佈區主要分佈在哪裏,為什麼?(板書)

(主要分佈在:瀨户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狹長地帶。原因:這些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利於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產品)

【引導】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後,我們能不能總結一下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呢?

5、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板書)

(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後依靠科學技術和充足的勞動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工業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缺陷:工業產品依賴國際市場銷售;工業原料嚴重缺乏;依靠國際市場進口)

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佈特點及其成因(板書)

【引導】讀課本內容,通過小組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人口數量與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國土面積狹小

2、人口問題

老齡化嚴重

原因:

(1)隨着生活環境、飲食和營養狀況改善與醫療技術的進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斷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佈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 baihuawen.c n面積狹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區,所以人口和工業也多集中在這一地區。

高中地理教案 篇三

【教學重點】

①土壤的肥力特性;

②土壤的形成

【教學手段】

土壤標本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土壤是陸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地理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土壤的含義是什麼?

(閲讀教材“漢字‘土’的含義”示意圖思考)什麼是土壤?

(板書)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閲讀教材“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示意圖思考)土壤在地理環境中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板書)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承轉)土壤與生物圈的關係體現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板書)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觀察土壤標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體積比例”示意圖)土壤由哪幾部分組成?這些組成物質有什麼特點?屬於什麼物質形態?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理想土壤中各組成物質的比例是多少?物質組成與土壤肥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板書)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閲讀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發育示意圖”思考)土壤的四種物質組成與其形成之間有什麼關係?哪種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響?

(板書)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

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

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類活動的影響

【設計思想】

由於學生對本節教材涉及的內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利用學生對土壤的感性認識,並遷移已有的關於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等知識,使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中通過對土壤標本的觀察,或實地土壤剖面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教學中列舉實例的目的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認識人類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及人類應如何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關係。

板書設計

第五節陸地環境的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形成過程

①_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

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

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高中地理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案例①“周口店這方水土”的分析,準確地理解“環境”的概念和人類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2、培養學生在分析事實資料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類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教具準備:

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

比較法、圖示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導入:

環境與環境問題是當代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21世紀人類最大的困擾不僅是戰爭和經濟問題,而且還有日趨嚴重並難以擺脱的環境問題。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關心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它們的變化,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人類要在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就要對我們周圍的環境有所瞭解,瞭解它的發展規律,正確處理好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一、環境的概念及分類

1、概念:指相對並相關於某項中心事物的周圍事物。

説明:

⑴本書所説的“環境”與地理課經常講到的“地理環境”是同一概念,又稱自然環境。

⑵中心事物的選取不同,與其相關的周圍事物的含義也不同。如,以人或人類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質就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以生物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質就是生物界的環境。

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法》中把人類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類的環境。

2、分類(根據人類對其影響的程度)

天然環境:受人類影響較輕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態特點的環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鹽湖、極地苔原等。

①人類在天然環境基礎上,經長期社會勞動所創造的、須由人類介入才能

人工環境:維持的環境。如城市建築、工礦設施、農田水利、畜羣牧場等。

②因人類活動不合理而遭到破壞的環境。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過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類與環境

1、關係: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人類活動影響了環境,反過來環境也會制約人類,作用力越大則反作用的制約力越大。

(回顧必修II第五單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讀右圖試説明圖中①②③④這些箭頭所代表的含義?

①表示人類生存和發展中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

②表示人類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包括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向環境中排放廢棄物

③表示人類作用於環境。

(①、②過程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④表示環境把它受的影響,反作用於人類本身

説出人類的下列行為分屬於圖中哪一箭頭代表的過程?

開採煤田、工業“三廢”、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人類與環境關係變化歷程:

最初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與環境是互相協調的。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規模破壞生態環境的後果。

案例1周口店這一方水土

通過這個案例,應掌握以下問題

這則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國地理環境的變遷,反映了從採獵社會至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演變過程。

思考

1、在舊石器時代,周口店的居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有什麼特點?原因是什麼?

點撥:古人類與環境處於原始的平衡狀態,具有低水平協調的特點。原因是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對環境影響微弱。

2、農業文明以來,周口店的居民與環境的關係出現了什麼問題?原因又是什麼?

點撥:農業文明以來,周口店居民與環境的關係日益緊張,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原因是人口過度增長、只顧短期經濟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類和環境之間關係的?

點撥:人類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人類活動影響了環境,反過來環境也會制約人類,作用力越大則反作用的制約力越大。人們必須正確認識二者的關係,遵循自然環境,順應自然環境,使二者真正達到協調。

4、進入21世紀,周口店鄉是如何對待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的?

點撥:人們對環境與發展的關係終於有了正確的認識。進入21世紀,周口店鄉加大了環境整治力度,關停污染企業,處理石化區廢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綠化,保護“北京人”遺址,發展旅遊業。

高中地理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瞭解日本的位置特點及其對地形、氣候、資源等方面帶來的影響,並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徵。瞭解日本工農業的發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業的分佈特點和主要工業區。

2.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提高運用地圖來分析地理特徵的能力。

3.通過對日本經濟特徵的分析,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關心經濟問題,樂於分析經濟現象的經濟意識;同時進一步認識科學文化知識及學習外國經驗在四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加深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認識。

教學重點日本自然條件和經濟特徵。

教學方法談話法和講述法結合。

教學用具《亞洲地形圖》、《日本地形圖》、日本景觀圖片。

教學提綱

第二節東亞地狹人稠的島國——日本

一、位置、領土、人口

二、自然條件

1.多山的地形

2.海洋性季風氣候

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

1.現代化的工業

①發展條件

②主要工業部門及其分佈

2.現代化的農業

①技術先進產量高

②農業部門的分佈

四、文化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我們已經從自然、經濟等方面認識了東亞的一般特徵,但是東亞各地又有明顯的差異,囚此,我們還要學習東亞的國家地理。

[提問]除我國以外,東亞的其他三國,哪個國家在世界各國中更具有突出的特點?有哪些特點?(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徵。學習時同學們要注意從哪幾方面分析和如何進行分析。

學習新教材

第二節東亞地狹人稠的島國——日本(板書)

[提問]從黑板題目看,説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徵?(位置、領土、人口等方面)我們要了解一個國家基本情況,也正是從這些最基本的特點開始學習的。

一、位置、領土、人口(板書)

[讀圖]指導學生根據《日本地圖》,説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特點。(地處中緯度地區,東亞的東部邊緣,東臨太平洋;是由若干個島嶼組成的一個島國,領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並指導學生利用比例尺,在東亞的政區圖上量算北京至東京的直線距離。使學生在瞭解日本的位置範圍的基礎上,瞭解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近鄰。

[提問]根據《世界人口分佈圖》或者東亞四國人口統計表,説明日本人口有什麼特點?(人口稠密,平均密度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國中最高的。)

[小結導入]日本是地處中緯,亞洲東部邊緣,太平洋沿岸的一個島國。這種位置特點對日本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有什麼影響呢?

[讀圖]讀《日本地形圖》,並指導學生認識日本地形的特點。(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嶇,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沒高的山峯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師講授]日卜廠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別是活火山,日本領士佔全球內也面積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佔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圖]指定學生朗讀圖下的説明,並幫助學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觀特點及其成因。(圓錐形——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温泉——地下熱能的表現,積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氣候温濕、土壤肥沃。)

二、自然條件(板書)

1.多山的地形

[提問]為什麼日本是一個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指導學生分析“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亞洲東部邊緣,正處在亞歐和太平洋二大板塊的交界處。由於板塊之間相互擠壓,隆起成山,而且地殼很不穩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據測量日本正在向我國沿海靠近。)

[提問]多山的地形給日本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了什麼影響?(提示學生可從資源及其利用方面考慮。日本缺少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尤其礦產資源貧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礦,宜林地區廣,國士三分之二為森林覆蓋,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資源豐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許多優良港灣。)

[教師講授]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地形狀況與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那麼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對氣候又有什麼影響呢?

[讀圖]指導學生讀東亞一、七月氣壓和風向圖,從日本在圖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氣候特點。(日本在北迴歸線以北,屬於温帶,又處於季風區內,具有季風氣候的特點,與我國東部季風氣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氣温及降水情況,但也有很大差異。)

[提問]從其海陸位置及領土組成看,日本與我國東部相比氣候有什麼差異?(日本是島國,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大,因此在氣温上冬季較為温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也更為豐富。)

[教師講解]就日本全國來説,受緯度影響南北氣候有一定差異,而多山的地形也會使日本的氣候相對複雜化,不僅表現在山地與平原地區氣候有所不同,東西方向上也存在明顯差異,但總的説日本是屬於典型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國家。

2.海洋性季風氣候(板書)

複習鞏固

[提問]我們今天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日本地理特徵的?(位置、領土、人口等基本概況及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徵)

[提問]從上述幾個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徵?(東亞地狹人稠的島國,多山且多火山,氣候冬季温暖,夏季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屬海洋性季風氣候。)

[教師歸納]日本是一個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優良港灣多)、三少(國土少、平原少、礦產少)、一海(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島國。

佈置作業預習第120——124頁課文,思考上述日本的基本地理特徵對其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第二課時

複習提問日本的位置、地形、氣候有哪些突出特點?

引入新課教師歸納特點。這些特點對日本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現在就來分析這一問題。

學習新教材

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板書)

[教師講解]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經濟大國,其實力僅次於美國,而且有很多工業部門已超過美國,很多工業品佔據了國際市場。從我們身邊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產品。

[提問]你能説出幾種代表性的產品嗎?(電器、食品、汽車等方面。)

[讀圖導入]讀課本第121頁插圖。日本的汽車製造聞名遐邇,我們所見到過的豐田、尼桑等小汽車都是很著名的。除此之外,其它工業還包括電子工業、鋼鐵、造船、紡織、化學等工業。日本依靠什麼使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發展成為經濟大國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日本發展工業的條件。

[讀圖表,回答問題]指導學生讀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及日本主要工業原料從國外進口所佔的百分比表,並説明:

①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業原料和燃料?(多種礦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氣等燃料。)

②它們多從哪些地方進口?(從西亞進口石油,從大洋洲、南美洲等地進口多種金屬礦等。)

[教師總結]日本國土狹小,原料、能源嚴重不足,國內市場有限,這些都是不利條件。但是日本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產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線曲折,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於發展國際貿易,進口原料、出口產品。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和產品輸出國。

[讀課文]指定學生朗讀第121頁第二段“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

[提問]想一想,當地有輸出到日本或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嗎?

[讀圖]從《日本地圖》中找出主要對外貿易港:神户、橫濱、大阪等。

1.現代化的工業

①發展條件

②主要工業部門及其分佈

[教師講解]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的工業技術先進,部門齊全,主要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等。

[提問]讀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圖説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業區?(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

[展示景觀圖]簡單介紹四大工業城市,着重介紹日本首都——東京。

[提問]日本工業分佈有什麼特點?為什麼這樣分佈?(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户內海沿岸。原因:臨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於原料的輸入和產品的輸出。此外還有社會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以後在高中地理再講。)

日本不僅工業發達,而且農業也非常發達。

2.現代化的農業

①技術先進,產量高

[讀課文]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第123頁“漁業發達農業單產高”,由學生歸納出日本農業現代化的具體表現。(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進行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高以及發達的漁業,擁有龐大的船隊,佔世界第一位的捕魚量等。)

[導入]那麼日本人民是怎樣在有限的土地、有限的資源上,建立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呢?可以説日本人民在利用本國資源上水平是相當高的,我們看一下日本農業的分佈狀況就可略知一二。

②農業部門的分佈

[讀圖]根據日本工農業分佈圖説出主要農業部門的分佈地區。(水稻——平原,林業——山區,茶桑及果樹——丘陵)。

[提問]為什麼日本的漁業發達?(以現代化工業做基礎,擁有龐大的捕撈船隊,日本是個島國。有廣闊的海域及優良港灣,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

[看圖]讀“日本羣島附近洋流的分佈”圖,説説北海道附近成為著名漁場的原因。(為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區。)

[提問]為什麼日本要以小型農業為主,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呢?(國土狹小,耕地有限,但勞動力資源豐富。)

[教師講解]由此可見,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發達的科學技術資源,充分開發了各類土地資源,才在地狹人稠的島國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小結]我們從日本工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可知,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經濟其資源豐富與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對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而資源開發利用的水平又取決於該國家科學技術的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己這一優勢,才在一個地狹

高中地理教案 篇六

教學設計

撫順德才高級中學

地理組:孫賽英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製作人:孫賽英 撫順德才高級中學

課題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

知識與技能:1.通過讀圖和分析數據明確水資源的概念。

2、結合實例瞭解水資源對人類發展的意義。

3、通過分析圖表資料認識全球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1.以我國為例,針對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狀況,結合所學,學生合作探究我國水資源合理利用方案,進而歸納基本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策略和措施。

2、應用相關案例,以課堂討論和學生髮言的形式,得出水資源及其利用等相關結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欲,挖掘學習潛力,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達到新課標要求。

3、分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學習,包括資料蒐集、整理和成果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水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2、從全球和未來的角度認識環境,培養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觀念和行為。 重點: 我國水資源的分佈狀況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 難點: 能説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教法: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具: 多媒體課件及教材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導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打開水龍頭,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彷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用時1分鐘】

聆聽和思考,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從身邊或者目睹的事實來開始本節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反思。 【讀圖活動】(課件展示)

顯示“水資源卡和國家節水標誌”

【用時1分鐘】

學生説出各幅圖片所代表的含義。

圖片含義依次為:

1、水資源危機嚴重,危及到我們的生產生活。

2、國家對水資源的重視,節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 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

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讀圖思維。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學習目標】

所以説,水資源與我們息息相關,那麼我們來共同瞭解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用時2分鐘】

學生閲讀學習目標。

1、瞭解水資源的含義和水資源豐歉的衡量指標。

2、能運用圖表説明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徵。

3、理解水資源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4、掌握水資源利用中的問題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明確學習目標,為接下來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做好準備。 【讀圖分析】(課件展示)

顯示“廣義的水資源和狹義的水資源” 示意圖,回答一下問題:

1、概括廣義和俠義水資源的含義?

2、哪些水資源是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呢? 【用時2分鐘】

學生讀圖,小組討論回答:(小組合作探究,推舉代表回答)

1、廣義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因此不能把水資源單純理解為廣義的水資源,更應該是指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水資源。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教師設疑】

既然水資源如此重要,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所擁有的水資源是如何分佈的呢? 【用時1分鐘】

學生思考。 設置疑問,引起學生興趣。 【展示圖片】(課件展示)

顯示“世界水資源分佈”示意圖

請學生讀世界各大洲的水資源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蒸發量、降水量和徑流量三者 【用時2分鐘】

讀圖、分析數據,歸納作答。看圖、感受、思考。

1、徑流量=降水量-蒸發量 分析水資源狀況,引出問題。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之間有何關係?

2、水資源豐歉程度的衡量指標是什麼?

3、各大洲中,水資源最豐富和最少的分別是哪一個? 2.衡量指標: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3、最豐富:亞洲;最少:大洋洲 分析水資源狀況,引出問題。 【圖表展示】(課件展示)

顯示“世界主要國家水資源分佈”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