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教學資源>教學工作總結>

美術課題小結

教學工作總結 閲讀(9.02K)

第一篇:美術課題小結

美術課題小結

我縣地方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我們課題組將享有“南國小長城”之美譽的白崖寨作為《活動式教學與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課題研究的一個研究對象。通過多次課題組會議,最終確定了研究方案。xx年10月29日,利用星期六的時間,課題組成員帶領五十名六年級的學生乘車到達白崖寨所在地的趾鳳鄉。趾鳳鄉政府非常重視我們這次課題研究,指派分管旅遊的辦公室賀桂華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通過採訪賀主任和當地的一些老人,讓課題組的老師和學生進一步瞭解到了白崖寨的歷史和一些有趣的傳説。然後在趾鳳鄉白崖寨管理處負責人的嚮導下,我們深入白崖寨實地考察,通過攝影、寫生等形式記錄下了白崖寨的美麗風光,並且學生根據白崖寨是一個古戰場的特徵和一些美麗的傳説進行了想像創作畫。這次調查研究,讓師生們的心靈與地方文化資源進行親密接觸,使我們感受很深。

調研回來,我們根據收集的相關資料,擬寫了課題的課程開發研究報告《南國小長城——白崖寨》,把地方文化資源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並且宋建軍老師上了一節研討課《白崖寨,我為你設計名片》,課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教研效果。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美術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xx年6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增強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新頒佈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我們的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在廣泛的情境中認識美術”等。

從這種意義上説,讓學生接觸本土美術文化,瞭解當地人文歷史、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從而認識社會、瞭解本土文化,培養學生保持和傳承地方文化的意識,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課題組選擇了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南國小長城——白崖寨”作為研究內容,第一次讓廣大學生真正瞭解了這些寶貴地方文化資源。通過把這些本土文化轉化為教育資源,讓學生們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感和傳承本土文化的決心。

二、學校教育不能脱離生活本身

通過對當地文化資源的調查研究,極大地豐富了美術教學資源,我們把當地的本土文化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對本土文化充滿了好奇心,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研究中,親自體驗到了地方文化的精髓所在,也影響到了他們的價值觀和身心的發展,真正地從生活中得到了啟迪,提高了他們綜合素質。

三、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的新課改意識增強

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更深刻了,他們從中明白了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課程的過程,更是課程創造與開發的過程。教師投身課改的熱情也更高漲了。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教科研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在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課題研究中,他們參加了大量的理論學習,承擔有關的研究任務,撰寫了一些有價值的課題研究論文和新課程教學案例設計。這些過程也是自身提高的過程。

四、對今後研究的思考:

《南國小長城——白崖寨》課題研究已告一段落,隨着美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我們將面臨許多新的美術研究課題。為此,我覺得在下階段的課題研究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建立師資培訓體系,做好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技能準備。

教師在課題研究中起着引領示範的作用。他關係到課程改革的成敗,新課程的改革就要求教師自身改革。在改革中不斷成長,才能擔當教科研的重任。首先教師要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並邀請專家作指導培訓,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儘快提高。其次要提高課題研究的策略,通過課題組會議、講座、研討課等來深化對課題的認識和研究。

2、要進一步推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把地方文化資源更好地轉化為美術課堂教學資源,讓學生受益。

3、不斷加強階段目標的研究,適應校本教材的推廣和使用。將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深入地推進。

通過這次課題的實驗,我們有很多收穫,但更多地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如教師的教科研水平較低,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等問題一直困繞着我們。但通過本次課題研究,更多地讓我們美術教師得到了鍛鍊,讓學生在本土文化中得以薰陶,使他們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感,提高了他們的美術學習能力。通過課題成果展示,讓更多的人瞭解了當地文化資源,這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至關重要。

第二篇:《國小美術以兒童油畫為載體》課題小結

《國小美術以兒童油畫為載體,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實踐研究》

2014.9-2014.1課

題研究階段小結

我校的總體育人目標是基礎紮實、素質全面、特長明顯、見多識廣。彭校長也常説這樣一句話“沒有藝術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沒有體育的人生是不陽光的人生。”可見素質教育對於人的一生有多麼的重要,其中藝術對於人的一生就有很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美術組開展了《國小美術以兒童油畫為載體,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實踐研究》。開展此課題的目的是以學習油畫知識的相關內容以及油畫的表現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繪畫的水平,延續繪畫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我校學生的藝術文化底藴。

這學期我們美術課題組在確立了此課題研究的方向之後,首先通過美術課堂的常規教學對全校學生進行了調查和了解,他們對一些世界美術文化知識方面掌握的情況,結果發現很多學生到接近六年級了,還不瞭解世界著名的荷蘭畫家凡高是誰,他的代表作品是《向日葵》?印象畫派的創始人是法國畫家莫奈,他的代表作是《日出.印象》等等都不知道。鑑於此,我們美術課題組的成員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了課題研究:

一是對一至十二冊的美術教材進行了疏理,根據教材的內容與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重組了油畫教材的內容,以每年級每學期推進2-3課以油畫為主題單元的教學方式,對全校學生在世界油畫知識與自我表現方面進行有序的薰陶。

二是通過一二年級的兒童畫校本課程的集體輔導方式為主,以油畫工作室的個別輔導方式為輔,在這樣相輔相成的課題研究活動下,學生的油畫知識和表現技能技法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是學校的十二五課題是《以“少教精學”為主旨的懷德課堂文化的實踐研究》其中研究的方向一是課堂要體現出“遊戲精神”,二是教學活動要顯現出“少教精學”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課題組也以課題研究課的活動方式與學校十二五的總課題結合進行研究,如徐豔老師的區級研究課《畫自己》,導入環節就是師生們在漫話懷德大舞台節目下,引入欣賞我校油畫工作室同學的作品並巧妙揭題,既合理地運用了我校的校本資源,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大師的油畫自畫像知道了藝術大師的相貌特徵,又學習了大師們用油畫表現自我的的方法。整個教學的活動主線以看一看作品、讀一讀兒歌、量一量身高、玩一玩魔術、賞一賞大師、領一領步驟、畫一畫自己、評一評作品、展一展視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環節,使學生在這樣的遊戲活動中有情趣地達成畫出自己特徵的學習目標。同時學生在這樣多種體驗學習活動下也體現了“少教精學” 的教學理念。如錢紅芬老師的校級研究課《畫聲音》,這課內容屬於較抽象範疇的教學內容,我通過拍手遊戲導入,使學生感受聲音的快慢高低強弱急馳的節奏變化,初步掌握了運用不同的點線形色來表現聲音的豐富變化。在聽音、猜音、賞音、畫音等活動體驗下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鬆。

四是以論文總結和學生作品校園網上展的方式進行定期總結和記錄。以便檢驗課題研究中的不足,使後續研究能更順利地開展。

當然我們美術課題組在課題研究的道路上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油畫教材的編寫有待進一步提煉和完善,全校學生以油畫作畫的方式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課題研究在常規教學中還需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學校的十二五課題研究還需有效結合,使我校的油畫學習能體現出全體性、主動性、積極性、發展性和優越性。在新的一年裏我們美術課題組將努力改進,課堂常規教學中我們課題組將以學生的“精學”為出發點,以教師的“少教”作為突破口進行重點研究,在研究的道路上爭取有更大的成效。

第三篇:國小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策略研究課題階段小結

《國小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策略研究》課題階段小結

博愛國小 王婷2014.10.18

本課題於2014年12月評為市重點課題,根據課題實施方案及學校教科研工作計劃,已具體實施了半年多。下面就這一課題的實踐研究作如下小結:

一、加強理論學習

課題組成員繼續進行相關理論學習,區美術教研員在區教研網上發表瞭如“如何評課”“ 用心巡迴指導 成就智慧課堂”“淺析“分層教學模式”在國小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等文章,這些都密切和課堂教學相關,給我們的課堂實踐以好的指導性作用,同時,王海巖、王婷、楊敏利用課餘時間閲讀教育理論書籍,如《窗邊的小豆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撰寫了讀後感。這些學習,加強了課題研究者的專業和教育理論素養。

二、加強課堂實踐

繼續開設示範課,進一步提高課題組教師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能力。組內教師示範課後,示範課教師反思課堂教學,課題組其他教師進行點評,針對課堂中無效或低效的教學環節,討論解決問題的途徑,形成新的、優化過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

三、加強課外輔導

我們的主陣地主要是課堂,但是在全面素養提高的基礎上,我們還根據學生個性特長和美術的興趣愛好,組建了“版畫社團”、“手工社團”、“陶藝社團”、“兒童畫社團”等課外社團,在半年裏取得了

較好的成績。普及加提高,輔導學生進行各種美術創作活動,更大地拓展了校本化課程的實效性,增加了課程實施的寬泛度。

四、評價體現多元化

這階段我們主要把評價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等納入評價主體的範疇,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內容。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等。我們也會發放“家校溝通實錄”及時得到家長對學生及老師的評價信息,搭建一個家庭、 學校 的溝通平台。

五、收集學生的優秀作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來自學生中的榜樣是最具有説服力的。因此,我們將收集部分學生的優秀作品,來供大家欣賞學習,並注重讓這些學生談心得體會,與同學們交流繪畫技巧。使他們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長此以往,其他學生就能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下階段的課題研究計劃:

本課題還有半個學期多一點的研究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我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來實踐我們的課題。

1、學習有關的課題理論。

2、認真撰寫課題案例, 撰寫和課題有關的課堂實錄,撰寫和課題有關的教學論文。

3、分析彙總,總結提升,課題組通過抓重點突破,以點帶面,不斷調整充實研究計劃。

我們將不斷實踐,不斷反思,在不斷研究中繼續探索。

第四篇:課題小結

課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國小生蒐集與處

理信息能力的研究”第三階段小結

陳毅希望希望學校王金玉

本學期我們課題組成員對“使用與創造信息的策略”進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獲取信息資料、掌握引用信息資料並不是學習的最根本目的。信息能力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對信息的進一步創造。這種創造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綜合實踐,是最難的,但也是這一能力的最高層次,只有這樣,信息才會從獲取到的別人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進一步擴充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

策略一:寫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學生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獲取了大量有關的信息之後,把產生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的文章。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獲取信息,“感”是整合後的創造信息;“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是結果。讀後感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讀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正如大家常説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一篇讀後感,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國小生,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推薦訪問範文網:)來寫讀後感。

以大家熟知的《將相和》為例,當上完課文後,葉老師讓學生根據對秦朝歷史及對這幾個歷史人物的瞭解寫一篇讀後感。

生一:……藺相如足智多謀、英勇無畏,為了趙國的安危高風亮節,是歷史上一個英雄人物,我們要以他作為自己學習的楷模,人格的榜樣……

生二:……廉頗英勇善戰,為趙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使秦王不敢對趙國輕舉妄動,又能夠勇於認錯並改錯,是趙國的大幸啊……

生三:……説真的,在情感上我也是和老師總結的一樣是站在趙國這邊的,可是,我們還應該知道,秦國統一了六國,為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趙國卻站在自己國家的利益上垂死掙扎,成為歷史的絆腳石,這樣的國家不值得同情。藺相如和廉頗更不應該去幫助軟弱無能的趙王,而應該幫助秦始皇早日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我的想法不一定對,請老師和同學多多指教。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外閲讀,博覽羣書,博聞強記,開闊了視野,增進了積累,但這還僅僅停留在閲讀的初級階段,要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使閲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能力,教師就應重視指導學生寫好讀後感,使已有信息得以整合,並有所創造。

策略二:仿寫課文

這一學期,我們課題組朱姝老師上了一節體現“閲讀教學中學生信息能力培養”的閲讀課,課題是《黃山奇石》。她把文本的內容分為學生已知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來處理。對於學生已知的信息,則有目的地講解,朗讀感悟,不影響語文教學,讓“信息能力”為語文服務,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得更好!接下來將重點放在學生未知的信息上。比如黃山的“四絕”,文本只寫了一絕奇石,還有三絕:奇鬆、雲海、温泉,學生很感興趣,但課文卻沒有介紹,那就是學生未知的信息。於是,朱老師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查找有關的資料,學生從網上、從課外書上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搜集了一沓資料,文字的、圖片的都有。第二課時的教學,主要是學生自己把蒐集到的材料與同學進行交流,然後仿照課文的樣子,來自編課文,選題可以從《黃山奇鬆》、《黃山雲海》、《黃山温泉》中任選一個。葉老師的切入點是“黃山奇鬆”,這部分的內容學生都比較感興趣,圖片和文字的相互映襯,讓學生一下子就對黃山奇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讓學生把蒐集到的材料進行處理,先從材料中選出要用的,然後定下來哪些是詳細寫的,哪些是簡單寫的,接着定下文章一共由幾個自然段組成,每段主要寫些什麼內容等。然後,在課上利用十分鐘的時間,作者自己來介紹一棵奇鬆,實實在在地寫下來。最後,眾人集思廣益,添首加尾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也就是説,最後創造出了新的信息——一篇介紹黃山奇鬆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把獲取到的信息內化成了自己的東西,進一步擴充了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強化。最後設計讓學生從“黃山奇鬆”、“黃山雲海”、“黃山温泉”中任取一個題目來自己編寫一篇課文,把範圍放得更廣! 策略三:改寫課文

隨着學生大量地佔有資料,必然會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一些思考。通過分析、比較,再加以合理組合,形成了富有個性特色的結論。在課堂教學中,一篇文章學習完之後,學生會產生一些與原文不同思路、不同表達的文章來。改寫是改變原文表現形式的一種寫法。相對於其他表現形式(擴寫、縮寫、續寫)來説,在寫法和表現形式上是比較自由的。可以對作品的體裁、結構、人稱、描述方法、

語言等方面進行改寫。這是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佔有信息所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成果。

新編《小馬過河》

……

他剛走了一半的路,就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這可把小馬急壞了,正當小馬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他看見老牛在草地上吃草,就急忙跑到老牛身旁問:“牛伯伯,這水很淺嗎?”老牛説:“水很淺,才沒小腿。”小馬聽了,正要下河,一隻松鼠從樹上跳下來大叫:“小馬,不要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昨天,我的夥伴就是在這條河裏淹死的。”老牛跟松鼠爭論起來了,老牛説:“你憑什麼説水很深?我剛才從那邊過來才沒小腿。”你有什麼理由説水淺?”小松鼠也説了自己的理由,就這樣,他們倆你一句,我一句,吵得不可開交。小馬説:“你們別吵了,我自己下水試一試不就知道了嗎?”説着,小馬就小心翼翼地下了河,開始小馬還有些擔心被河水淹沒,走着,走着,水已經碰到小馬的肚子了。可小馬仍舊繼續往前走,見沒什麼問題,就一口氣趟過河。老牛説:“小馬真勇敢!”松鼠鬆了一口氣,説:“唉!小馬可真了不起,看起來它很小,可它早已長大了。” ……

〖教師點評〗 改寫後的文章要給讀者帶來樂趣,寫出新意尤為重要。本文的小作者能夠在讀熟、讀透原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想象,較成功地改寫了《小馬過河》,寫得很有意思。

策略四:課堂討論

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就是一個信息習得的過程。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收集、處理信息,獲得體驗和感悟。學生要從傳統教學中服從、被動的地位提升到自主、自動的地位。課堂爭論更是信息多方位、多層次的、高頻率交流的最佳時機,各種思路的匯合,不同觀點的撞擊,或在爭鳴中各抒已見,或在商榷中求同存異,或在辯論中針鋒相對。通過討論,擺脱習慣、權威定勢,打破傳統、經驗的束縛和影響,發現一些獨特的見解。通過討論,學生也對自己所收集的信息進行了再次創造。

在教《景陽岡》一課時,教師不再唱獨角戲,而是結合學校正在進行的“環保教育”,提出“現在提倡保護野生動物,還要鼓勵我們學武松打虎嗎?”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學們在課堂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後師生達成了共識:過去人類不能主宰自然,作為自衞,武松只能打虎。今天,為了保護生態平衡,必須保

護老虎,我們學習《景陽岡》,不是學武松去打虎,而是學他勇敢無畏的精神,學習作者對人物的細緻描寫等。整堂課,老師説的話不多,但是孩子們通過課前蒐集資料,並在課堂脣槍舌劍的辯論中,不僅學會了知識和技能,掌握了過程與方法,而且還促進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關於引發課堂爭論的“點”的尋找,只要我們真正深入細緻的鑽研教材及相關內容,體察學生的心態與心理,無論是課文的思想內容或文字表達、層次結構等都可以找到。課堂中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學生就會注意力高度集中,認真去思考。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本的理解也會更深、更透,對信息就會進行再創造,形成個性化的見解。由於電腦的普及及網絡的運用, 本階段的研究進行得順利、成功, 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將取長補短,再接再厲,將課題進行到底。

第五篇:課題小結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學生良好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總結本學年,我校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加強學生行為規範教育與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目前我校學生的行為規範養成教育遵循“低起點、小坡度、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形成了“教育—管理—反饋—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一、充分發掘學校的德育資源,適時開展系列教育活動。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深入挖掘學校的德育資源,使養成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我校是一所老校,長期的歷史積澱所形成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影響。校園文化建設工程讓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成為一部立體、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約束力的教科書。校園內各種宣傳警示標語、名人名言、“我能行”學生書畫成果展融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每個樓層均設有“每週一星”評選展示欄,讓每週表現突出的學生成為文明之星,使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在教育中促成長。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出濃厚的、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圍,使全體師生無不受到感染和教育,自覺地與學校融為一體,產生一種校興我榮的認同感、愛校如家的親切感。

學校充分發揮雛鷹視點欄目、雛鷹廣播室的宣傳教育作用。雛鷹視點及時宣傳、報道校園內的好人好事,樹立榜樣。如表彰“每週一星”先進事蹟及各項活動的優勝班級,對突出貢獻的同學加以宣傳、報道。雛鷹視點時時反映着學生的在校動態,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時在可視熒屏上被宣傳,一些不良的現象也會在屏幕上被暴光,直觀的教育手段,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學校提倡“見到紙屑隨手撿”,但有的同學看到紙屑還是無動於衷,我們雛鷹視點的小記者,就組織暗拍並把現場錄像及時播放,附上記者評論,教育效果立竿見影。學校雛鷹廣播室,設立愛國愛校、安全教育、衞生教育、尊敬師長等專

題廣播欄目,定期播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校小記者都是從班級中選出來的優秀學生,他們的足跡遍佈學校每一角落,積極發掘好的素材,及時跟蹤、報道同學一日在校的表現情況,在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中學生會感到一種無形的約束力,從而規範自已行為。

我校充分利用學校網站,開展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本學年,學校網站設立了許多教育欄目,如“安全篇”、“家長學校篇”、“你説我説”、“法則法規宣傳”、“道德故事”、“學生心理輔導”、“校園之星”等板塊,網上還擁有多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供學生下載進行觀看,這些都成為了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班級網頁為師生溝通提供了互動平台,學生或家長有什麼意見或建議都可上網溝通聯繫,拓寬了家校溝通的渠道。學校培訓了一批網站管理成員,這些管理人員有學校的老師,也有從班級發掘出來的優秀同學。通過師生的精心管理,學校網站成為我校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舞台。網站各項活動在不斷深入地開展,網站內容也在不斷的更新,校園網建立以來,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得到了約束,良好行為習慣逐漸形成,學校“雙文明”建設取得顯著的成效。

二、加強常規管理,強化行為規範訓練。

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層次、有梯度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行為訓練。行為訓練要強調持之以恆,有耐心。我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行為訓練工作:一是行為訓練有側重點,如組織新生入學的行為訓練,期初各年級隊列訓練,學習《守則和規範》,舉辦“查查找找”討論會,讓學生從思想上認知《守則和規範》內涵,行為上用《守則和規範》要求言行。二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自我管理。學校建立了 “維權崗”、“小校長”、“值日生”、“督導員”等督查隊伍,開展“四評比”以及學生儀表儀容的檢查督導工作,做到校園處處有“巡警”, 實地監督,隨時隨地糾正學生行為偏常的現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同時對學生和班級的違規行為逐人登記,逐班評分(採用獎扣分),逐日公佈,做到每天一反饋,每週一評比,並把班級四評比成績與教師的業績考核相掛鈎,做為年終評優選模的依據。這種“一榮俱榮、一損

俱損”的師生“二合一”評比,有效地促進了“為生者自律、為師者勤管”。三是榜樣激勵,嚴愛結合。我校對學生良好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訓練中要求老師要注重“趣味”二字,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上個學期,低年級老師們為了能及時糾正學生正確的坐姿,握筆的姿勢等,他們在年級中開展了“請你像我這樣做”的活動,教師身體力行,言傳身教,並把做得好的學生樹為榜樣,相互交流,師生同步,養成教育相得益彰,如此反反覆覆,讓學生在訓練中養成習慣。

三、以少先隊主題隊會為抓手,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如何把握養成教育的特點,較好地處理養成教育過程持續性和內容靈活性的關係,實現養成教育的不斷創新和深化。我們的體會是堅持不懈地開展系列的、有所側重的、豐富多彩的月主題教育。本學年,我校圍繞五項少先隊主題活動展開。一是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逐漸養成熱愛勞動習慣。如組織一年級新生開展“我能行”穿鞋、繫鞋帶比好,讓學生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消除依賴思想,中高年級學生組織軍訓,學會吃苦,懂得什麼是付出,什麼是收穫,舉辦才藝表演大賽、插花比賽、烹飪表演,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體驗收穫的喜悦。二是舉行獻愛心、助人為樂活動,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不比吃穿比學習,不比花錢比節儉,助人為樂、獻愛心的教育活動定期舉行。學校在“情繫災區”獻愛心活動中,學生們紛紛獻出了他們平時積蓄,踴躍進行捐款。三是深入開展“講文明語,寫規範字”活動,養成學生良好的言語和書寫習慣。通過“早上講,下午練”(早讀班級開展即興演講,下午寫字課堅持練字),現今我校師生講普通話蔚然成風,學生的書寫基本規範整齊。四是開展“營造書香校園”活動,培養學生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我們通過家庭設立圖書箱,班級設立圖書角,學校建立電子閲覽室和圖書室,形成圖書資源網絡。通過建全學校圖書室開放制度,舉辦圖書摘錄展評、心得體會評選、優美片斷朗誦比好等活動,促進此項活動的開展,目前,已初見成效。五是在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言行一致的良好行為。讓學生從小養成説話算話,言出必行的行為,我們通過班隊會,早上行政視頻講話等形式,以講故事和具

體事例教育學生,以“明理誠信”要求學生,讓學生明白誠信做人的道理,不誠信做人的危害,有力地促進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加強家校聯繫,讓養成教育得以延續。

我校十分重視調動校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以提高校內教育的“鞏固率”。首先是溝通家校協作教育渠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養成教育要求學生校內校外一個樣,必須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我們堅持經常性的家訪制度,每學期家訪面均達100%以上(含電話訪),同時注重對後進生、富裕家庭子女、下崗職工子女、單親家庭子女和其他特殊家庭子女的家訪工作,及時與家長交流、探討教育對策,以教師的“真情”和“愛心”贏得了廣大家長的好評和積極配合。學校通過分發告家長書、分發對學生在家行為習慣的調查問卷,舉行家長會就學生良好行為規範養成進行研討,幫助家長端正教育思想,講究教育方法,糾正一些家長對子女過於嬌縱、或教之過嚴、或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等不正確的教育方法,較好地使家校教育同步,鞏固和提高了教育效果,從而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行為,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供了一個最優化的家庭教育環境。此外,我們還和共建單位為學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課、法制教育課、衞生保健教育課、環境保護教育課和講革命故事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良好行為習慣能為人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良好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而又細緻的塑造靈魂、培養人的社會工程,貫穿於教育、訓練、養成的全過程。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貴在堅持,我們將持之以恆地將這項工作抓好,以促進我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