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工作總結>調研報告>

制約當前糧食生產的幾個主要因素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 閲讀(2.59W)

制約當前糧食生產的幾個主要因素調研報告

制約當前糧食生產的幾個主要因素調研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糧食生產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舉措,全市糧食生產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市土地流轉加快,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猛,雙季稻面積和稻穀產量一直位居湖南省前列。但還是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制約因素。

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田基礎設施的薄弱和欠賬,已經成為當前水稻生產的發展瓶頸。我市的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大多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農業基礎設施基本上是“土質”工程。隨着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户分散經營,農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難以大範圍發動籌資籌勞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有效維護和修繕,在使用過程中,這些設施水毀、老化、失修、廢棄現象普遍,即使仍在使用的,也都是帶病運行,“滲、透、漏”現象十分嚴重,防災救災能力差,使用效率低下。

二是種糧效益普遍下降。2018年,我市稻穀實際收購價格在110-120元/百斤之間,比2017年下降10元/百斤,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又在逐年上漲,尿素、複合肥、農藥、種子漲幅普遍超過15%,用工成本也不斷上漲。據調查綜合測算,目前規模大户種植早稻成本為885-1070元/畝,晚稻成本1055-1290元/畝,一季稻成本1155-1440元/畝。2018年種1畝雙季稻純收入為216元(2017年為493元,2015年為675元);2018年種1畝一季稻純收入為215元(2017年為382元,2015年為456元)。特別是去年,種糧效益下降明顯,種得好的每畝純收入可達300元,種得差的甚至出現虧損。種糧效益下降,嚴重影響種糧農民積極性。

三是土地流轉機制不暢。當前建立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的分散經營制度已經嚴重製約水稻生產的規模化發展,加快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近年來,土地流轉存在諸多問題,如隨意流轉,無序流轉和口頭流轉等,使得土地流轉的雙方都顧慮重重,害怕失地失權,部分農户不願意把土地流轉給他人耕種,造成大户流轉插花,或者流轉的時限控制在較短的年限以內;土地流入方因為土地流轉的時限短,不敢投入基礎水利設施建設。這樣使得流轉的土地水利設施和耕作條件都越來越差。

四是農業保險支撐乏力。水稻生產是露天工廠,自然災害不可抗拒。近年來極端天氣呈頻發重發態勢,病蟲、鼠害嚴重。我國當前推行的農業保險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保險公司理賠起點高,一般在農作物損失達到30%以上才予以賠償。二是保險的理賠標準普遍較低,如水稻苗情100%損失賠償380元/畝,分櫱拔節期100%損失賠償440元/畝,成熟期100%損失賠償500元/畝,其賠償僅相當於種子、農藥化肥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價值,遠低於農民實際投入,一旦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影響,很難有效挽回種糧農民的種糧損失。三是保費收繳難,這主要體現在散户入保上。四是查勘定損難。因全省沒有一個統一農作物查勘定損標準,定損基本上是採取與農户協商的方式解決,難免存在爭議。五是缺乏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申請巨災資金難,一旦出現大面積大損失的災情,保險公司很難按農業條例理賠到位。特別是種糧大户,一旦遭遇自然災害,其後果難以承受。

五是收儲不易賣糧難。水稻在實現規模化生產後,稻穀晾曬、烘乾、收儲、銷售問題顯得尤為突出,調查顯示由於投資成本高,大部分種糧大户都缺少曬場、烘乾設備和收儲倉庫。一是曬穀難,部分種植面積大的大户只能增加運輸成本,送到十幾甚至幾十公里外的烘乾中心。二是啟動稻穀保護價收購太遲,造成大户增加搬運收儲成本,我市早稻收割在7月下旬基本結束,而實際啟動保護價收購往往滯後一個星期,造成大户成本增加。三是賣糧難。由於指定收購點不多,造成賣糧農户排隊等候,往往賣一車谷要等上十幾二十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