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工作總結>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於“x模式”

調查報告 閲讀(6.67K)

調查報告: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於“x模式”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於“x模式”的調查報告

引言

農業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路徑,其科學思想萌芽於中華民族農耕文明。自古至今,農耕文明中凝練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態文化思想一直貫穿於農業發展全過程,形成了科學的農時觀和地力觀。農業綠色發展的科學思想逐漸形成和完善於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生態問題凸顯導致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業功能和需求發生變化、農業新模式和新業態不斷湧現等新情況、新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農村是主要戰場,農業是重要載體。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業綠色發展”。此後,連續x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其內容不斷豐富發展。20xx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了首個指導農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將綠色發展理念正式引入農業現代化進程。同年,黨的十九大報告立足於新時代、新特點、新問題,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其xx字總要求藴含的豐富內容,以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的目標任務等方面與農業綠色發展有高度契合性。20xx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xx—2022年)》為鄉村振興戰略中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標記了三個關鍵節點,並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2022年,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美麗鄉村紮實推進;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鄉村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強美富”。也就是説,2035年、2050年將分別基本實現、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這直接對接了現代化“兩步走”的國家發展戰略。2021年既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又是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年,“三農”工作實現了從脱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意味着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鄉村振興必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此外,2021年通過並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確立了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法律地位。同年x月,六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明確指出農業綠色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同時描繪了“十四五”農業綠色發展藍圖並作出系統部署。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並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作出戰略部署。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充分説明:一方面,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另一方面,隨着新時代、新形勢的變化,鄉村振興與農業綠色發展還不能完全相融互促,面臨諸多現實問題,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調整以適應新情況、新要求。

綜上所述,作為國家重大戰略,農業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具有理論邏輯上的內在契合性和實踐邏輯上的協同耦合性。農業綠色發展立足於當前農業發展現實需求,着眼於未來農業高質量發展,旨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使農業成為提供物質產品的生產部門和提供生態產品的服務部門。“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也是綠色發展驅動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時期,農業綠色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領和新引擎,是鄉村振興中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現代化規律的關鍵所在。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及相關文件精神,正確認識鄉村振興與農業綠色發展的邏輯關係,分析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其深層原因,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綠色振興新路徑,是“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一、文獻綜述

(一)農業綠色發展的內涵範疇與理論依據研究

農業綠色發展內涵範疇的科學界定是進行研究的首要前提。xx認為綠色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xx則認為可持續發展與農業綠色發展概念相近,前者強調結果導向,後者強調過程導向,主張農業綠色發展需要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人的行為方式,實現資源、環境、生態、質量的統一發展。xx認為農業綠色發展的範疇包括農業佈局、農業資源利用、農業生產手段、農業產業鏈接、農產品供給及消費六個方面的綠色化。

農業綠色發展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xx認為農業綠色發展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體現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高度統一。xx、xx分別認為可持續發展理論、農業多功能理論是農業綠色發展的理論基礎。xx、xx分別認為傳統農業生態思想、傳統農耕文化思想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思想源泉,體現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xx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理論根基、制度框架、文化脈絡和方法體系。

(二)農業綠色發展的歷史脈絡與演進規律研究

從歷史脈絡看,農業綠色發展服務於不同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xx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歷程角度,依據不同時期解決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適應性、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適應性、經濟與生態再生產適應性的現實性需要,認為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經歷了治山治水階段、提質增效階段、統籌協調階段。xx根據不同時期農業綠色發展的特徵與經驗,將其分為初步探索時期(1980—1991)、逐漸成長時期(1992—2002)、快速發展時期(2003—2007)、穩定發展時期(2008—2014)、全面推進時期(2015—2020),在不同階段農業綠色發展分別聚焦於農業高產量、高質高效、對外交流合作、應對金融危機、新發展理念指引等現實問題,並從中總結出了五點經驗,即堅持走中國特色發展之路、擴大對外開放、發展生態農業、加大科技創新、完善制度體系。

從演進規律看,農業綠色發展服從於不同階段國家戰略的需要。農業綠色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反映現實要求,又體現國家戰略需要,從政策導向到具體方案再到貫徹實施,不斷改進創新、拓展細化。xx站在國家戰略高度,按照農業產業政策及其貫徹落實情況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分為高產階段(1978—1984)、萌芽與探索階段(1985—2002)、成長階段(2003—2015)、新發展階段(2016—至今),並通過對我國不同階段農業產業政策文本解讀分析研究農業綠色發展的邏輯規律,即作為國家治理的主要手段,農業產業政策指導着我國農業發展方向,與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高度一致性、精準性和適配性。

(三)農業綠色發展的難點問題與改革策略研究

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的難點問題,這些難點問題是由多因素作用形成的。xxx認為農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出現了嚴重的面源污染。xxx認為當前農業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根本改變,這歸因於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等自然因素、技術匱乏和消費結構不合理等經濟因素、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化率等社會因素。xx認為當前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水土流失、農產品質量不高、水源污染等問題,是過度使用農藥和化學劑造成的。

關於農業綠色發展的改革策略,國內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建議,並列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舉措。xx認為應該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規律、人民觀點和對立統一法則解決當前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xx通過對農業綠色發展區域差異的動態觀察,認為因地制宜才能從更深層次上實現農業轉型。xx通過對xx省的調研,認為必須完善政府在各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支持體系,才能推動區域均衡發展。xx對中國東部、西部、中部及東北地區的綠色農業生產水平進行測算,認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需要出台實施支持政策、提升戰略地位、按照區域差異合理配置資源。

國內學者認為農業綠色發展需要博採眾長,學習借鑑國外先進經驗。xx通過分析研究美國農業綠色發展現狀、政策佈局和項目規劃,認為綠色農業法規、農業綠色補貼體系、綠色農業環境效率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根本所在。xx通過總結歐盟農業綠色發展特點,認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需要優化戰略佈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加大政府支持力度。xx通過對日本農業綠色發展政策的梳理研究,認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需要制定生態農户認定製度、構建綠色農產品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農業綠色發展法治化環境。

(四)鄉村振興與農業綠色發展研究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其實現路徑需要適時適度調整。xx認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必須實現“三個轉向”,即觀念、動力、方式分別由傳統、外在、粗放轉向現代、內生、精細。xx認為,農業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驅動力,但當前普遍存在農業資源分佈不均、內在激勵不足、農產品質量不高等問題,需要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利用平台經濟模式、重視科技創新。xx針對農業國際競爭力進行研究分析,認為應該充分利用鄉村振興的優勢條件,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形成產業閉合、提供製度保障。xx以鄉村振興為切入點,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測度體系,認為亟需構建統籌協調機制平衡區域差距、建立全國性協同研究平台。xx認為,農村面源污染是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治理之道在於解放發展生產力,不斷完善治理制度,探索長效路徑。

就國內研究現狀來看,學界對農業綠色發展的研究經歷了不斷探索、不斷深化的過程,已經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如農業綠色發展的內涵範疇與理論依據、歷史脈絡與演進規律、難點問題與改革策略等,為今後作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文本,擴展了學術空間。但是,對農業綠色發展的研究還存在不足和薄弱之處,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國內研究偏向於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相對獨立研究,關於兩者邏輯關係與內在機理的研究較少;另一方面,“三農”工作的特點與難點在於區域差異性,當前將農業綠色發展置於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研究大多集中於宏觀層面,而針對具體地區的實證研究較少。本文將在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明確新形勢下農業綠色發展的現實困境,並結合具有典型性的“x模式”,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全面系統的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實現路徑。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現實困境

鄉村振興背景下,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呈現良好勢頭。據《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9》,20xx—xxxx年,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xx.xx提升至;在資源節約、品種培優、品質提升等方面不斷改善,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持續增加。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宏偉藍圖,進一步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指明方向和奮鬥目標。但不可否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面臨諸多現實困境與發展瓶頸。

(一)困境一:農業綠色發展成效可持續性不足,鄉村振興整體規劃尚待優化

面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具備戰略思維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綜合性強、覆蓋全面的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涉及面關聯度高,會產生連鎖反應。因此,必須運用戰略思維,既要有美好且前瞻的戰略願景,又要有周密且可行的戰略部署,調動一切資源要素,做到整體謀劃、持續推進,構建農產品生產和生態產品生產相融合的產業體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提高。但是,在現實中卻面臨着多種困境。

一是思維導向較為單一。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具有全面性、全域性和前瞻性,必須完善頂層設計。比如,產業振興方面,需要通過農村三產融合,充分利用城鄉資源,強鏈延鏈補鏈,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可持續性。但現實中三大產業和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有些地區缺乏聯繫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存在線性思維和靜態思維,單純就農業談農業,就農村談農村,或者單純聚焦國內市場、線下市場,忽略國際市場、線上市場,導致農業綠色發展成效不可持續。

二是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保障農業綠色發展,政府發揮制度供給的優勢功不可沒,在耕地保護、產業振興、生態宜居、污染防治等方面尤為突出。但同時,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政府“熱”、市場“冷”的問題,市場在鄉村振興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提高,用地、支農財政資金、涉農貸款、農業保險等相關的保障機制尚待健全,農業綠色發展整體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市場主體因不能確保獲得更多收益而對農業綠色發展失去興趣。

三是盲目調整產業結構。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地區違背市場規律,在未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調研和科學把握的情況下,理所當然地調整發展“富民”產業,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比如,有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風,支持鼓勵發展休閒農業,出現休閒農業一時之間遍地開花、一哄而上,造成供過於求,導致農業綠色發展不能持續長遠推進。

(二)困境二:小農户農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不足,與現代農業難以有機銜接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是農業綠色發展的直接貫徹執行者。然而,在實踐中由於諸多原因,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未被真正調動起來,不想、不願或者不能參與其中,因而不能發揮其巨大潛力。

一是盲目推動農業現代化,小農户利益不能得到有效體現和切實維護。大國小農是我國農業經營的基本格局,農地呈現分散化、細碎化狀態。從數量上看,我國小農户佔農業經營主體xx%以上,xxxx—xxxx年,經營不足xx畝地的農户佔家庭承包户總數的比例由xx%增至xx.x%。然而,地方政府一般傾向於通過支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工商企業和家庭農場),以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形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進而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這樣往往不能將小農户真正吸納到現代農業中來,甚至出現小農户與規模經營主體割裂對立起來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小農户參與農業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和可能性。

二是農民偏向於注重經濟效益,忽略生態效益。據統計,xxxx—xxxx年,外出務工農民增加x.x億,農村留守務農者呈現老齡化、女性化。因年齡、文化水平、思想覺悟等影響,他們往往一成不變、年復一年種植同一作物,或盲目追隨市場價格選擇種植作物,對於土壤、氣候、資源和技術等關鍵因素重視不夠,導致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對生態效益缺乏應有的關注。

(三)困境三:農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農產品質量尚待提升

農產品質量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首要條件,也是鄉村振興中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2022年,農業農村部已經部署實施“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但仍存在農產品同質化、低質化,監管不到位,涉農專業人才緊缺等現實問題。

一是農產品同質化、低質化嚴重。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待提高。一方面,各種農產品品牌繁雜、缺乏特色、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農產品技術含量低,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尚未充分開發、轉化利用,特別是在優化肥水管理、推廣綠色防控、完善質量溯源等方面,尚未充分利用農業綠色生產技術和信息技術,做到源頭、生產和消費全程把控監控。近三年來,面臨疫情、災情等不確定因素疊加影響,迫切需要從更高層次、更全維度把握農業發展變化,縮小與發達國家在大數據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和數據智能處理等方面的差距。

二是農產品質量監管不到位。農產品產業鏈長,質量監管主體眾多,涉及衞生、環保、工商等多個部門,導致出現監管鏈條長、監管內容重複或者空缺等問題。此外,對於分散的個體農户農產品,甚至出現無法監管的現象。

三是涉農專業人才緊缺。農業綠色發展依託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依託專業人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亟需引進和培育更多真正愛農村、愛農業、懂技術的專業人才。然而,農業生產與涉農高校、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機制尚未完善,出現人才供需對接矛盾。一方面,涉農專業人才緊缺,另一方面,真正涉農專業人才卻缺乏從事對口工作的熱情和機會。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x模式”

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是“十四五”時期“三農”領域的重大研究課題。事實上,按照“試點先行—績效顯現—方案成熟—整體推進”的邏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有些地方已經進行了實踐探索,創立了一批適合自己特點、具備自己特色、具有可推廣性的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鏡鑑。比如,“濰坊模式”解決農户分散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壽光模式”解決蔬菜生產產業化的問題;而“x模式”則是以質量監管為基礎支撐、以融合發展為主攻方向、以鄉村賦能為增收路徑、以黨建引領為組織保障,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聚焦生產標準化,把質量監管作為基礎支撐

作為全國蔬菜出口第一大縣,x素來享有“國際菜籃子”的美譽,這源於“優質安全”四個字。為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x政府堅持築牢四道防線,即源頭控制、過程監管、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這一做法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x模式”。

20xx年以來,隨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x全面推行“一個標準,兩個市場”,按照出口標準加大了國內銷售農產品的優質化培育,讓國內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享用到出口標準級的農產品。為此,x分“三步走”,有計劃分步驟建立健全一整套推進機制,培育了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有力推動了農業高質量發展。

第一步,健全標準體系,嚴控“源頭”。x政府重點建立完善並切實推廣了農產品質量標準、科技創新、社會化服務三個體系,從源頭上夯實農產品品牌建設的質量安全基礎。質量標準體系方面,創建全國首個全行政區域、全產業鏈覆蓋的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優秀示範市。為解決越來越高的國際“技術壁壘”,在國家檢驗檢疫和商務部門的支持幫助下,x以最高標準制訂了xx多個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xxx多個生產標準。x成立農業綜合標準化研究所,參與制定《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國家標準,嚴格按照歐盟、美國、日本肯定列表標準參數制定和推廣團體標準及企業標準。目前,xx已有xxx家企業通過SC認證,xx家企業通過國際認證。科技創新體系方面,積極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與中科院、林科院的合作,有針對性地設立了根莖類蔬菜技術研發中心、大姜良種資源中心等科研機構。此外,設立的氯化苦土壤修復中心促使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實現了土壤改良、土壤康復。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建立起從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到大田託管服務,從農產品儲存加工到消費終端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化新路子。x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對鎮村幹部、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及時全面的專業培訓,目前已累計培訓xx多萬人次。在農業標準化管理中心設立科技服務區,配備“農業xxx”服務車,設置農業遠程教育中心,開通xxxxx“三農”服務熱線。目前已經發展初具規模、專業精準的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xxx多個,服務農田xx萬畝,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xx%。

第二步,嚴格准入準出,把牢“關口”。從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入手,形成環環相扣的質量安全監管防線。一是嚴把農化品的准入。為抓好農業化學投入品的生產、流通、使用管理,制定出台了《x市農藥管理辦法》,對農化投入品實行告知備案、連鎖直營制度,將符合標準要求的農獸藥生產企業和化肥生產企業進行登記備案,建立封閉式的農藥直供專營體系,全面推行“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標識、統一服務規範”的連鎖經營模式。二是嚴把產地準出。一方面,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源,升級市級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並同步建成社區檢測站、大鎮小鎮流動檢測車,各村設立監管員,成立xxxx多人的專兼職食品安全信息員隊伍。政府通過購買服務聘用專業檢測人員xxx名,同時,與鎮街、鎮街與村、村級監管員與種養業户全部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另一方面,健全涉農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立誠信管理電子户口檔案,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對誠信經營者予以表彰獎勵,對失信經營者依法追究責任。這樣基本促成了x全區域、全品種、全產業鏈覆蓋檢測,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從農田到市場再到餐桌的全程檢測。三是嚴把市場準入。20xx年,x創新推行了“二維碼”追溯制度,對農產品實行“數字化”“身份證”式的標識管理。同時,組織協調公安、環保、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聯合執法:成立聯合執法檢查隊伍,分工協作、分片包乾,對生產銷售的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進行嚴厲打擊,建立有獎舉報制度,鼓勵羣眾舉報經營使用禁限用農藥行為,有效維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檢查整治,形成了層層監管、上下聯動、左右配合的工作格局。

第三步,着力培育品牌,擦亮“名片”。立足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x深入實施“品牌強農”。一方面,增強品牌意識,培育自身品牌。x積極打造區域公用品牌,2xxx年註冊成立了x農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用“x+N”的母子品牌運作模式,以政府信譽為x農產品背書,先後授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xx家,包裝運營特色農產品xx大類xx種,包括“xx”綠豆、“xx”大桃、“xx”月子小米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另一方面,鼓勵現有品牌“走出去”,引導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由原來的產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轉變升級。20xx年,x大姜、x大葱被納入中國首批受歐盟保護地理標誌產品。

(二)聚焦提升價值鏈,把融合發展作為主攻方向

全面謀劃重點項目,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項目支撐。20xx年,x憑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農產品質量優勢,成功入圍“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提出了“試點走在前列,打造全國樣板”的具體目標,先後制定出台了《x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考核實施細則》《關於鼓勵發展休閒農莊的意見》等制度文件,推動了全市農村產業融合健康發展。同時,制定了《x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圍繞農業內部融合、產業鏈延伸、功能拓展、新業態培育、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方面,謀劃包裝了總投資xxx億元的xxx個重點項目,先後引進xx、xx、xx、xx、xx等知名合作企業。

促進農地流轉,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造基礎條件。截至目前,x共流轉土地近x.x萬畝,發展家庭農場xxxx家、農民專業合作社xxxx家,其中濰坊市級以上示範農場xx家。此外,為進一步鼓勵工商資本下鄉開發農業,以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為契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為工商資本企業頒發土地經營權證和蔬菜大棚所有權證,企業可以憑藉證書到金融部門抵押貸款;制定出台了鼓勵休閒農莊發展的意見和星級評定準則,吸引龍頭企業、合作社及其他社會資本下鄉,目前已發展萬芳果蔬、和甫農莊等休閒農莊xx多個。以萬芳果蔬為例,莊園經營者是x本地人,其建設農莊的初心是“想吃到一口安全的蔬菜”。抱着這種想法,一開始通過鎮上土地流轉集中出來的xxx畝“嶺皮薄地”,初建生態農莊。隨後,在相關配套政策的激勵下,先後投資xxxx餘萬元,打造建設了集有機蔬菜生產區、富硒蔬菜區、採摘體驗區、科技育苗區、露天觀光區等x個板塊的融合示範園區。如今的萬芳果蔬已建成冬暖式大棚xx個、春暖式大棚xx個,全部採用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市場銷售的運作模式。截至xxxx年xx月,在x已經發展成熟的類似萬芳這樣的家庭農場或觀光采摘園還有長生源休閒農莊、和甫生態休閒農莊等,佔地達x萬多畝。x通過土地流轉和制定執行相關鼓勵政策推動家庭農場和休閒農莊建設,着力提高土地產出,為市場提供放心農產品。其成功的運作模式和取得的初步成效成為農產品供給質量提升和農民增收的一個代表和縮影。

依託龍頭企業,為產業融合注入新鮮活力。截至目前,x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已有xxx家。

20xx年以來,圍繞強鏈延鏈補鏈,x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生產組織、市場開拓等優勢,引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①。例如,魯豐集團採取“公司+基地+標準化”模式,大力發展自屬基地、合同基地,不斷提高組織化、標準化水平,帶動發展標準化果蔬生產基地x.x萬畝、標準化自屬飼養小區xx處,輻射x.x萬農户、xxx家合作社和xxx個家庭農場,帶動農民增收x.x億元。

規劃建設示範園,為產業融合提供重要平台。

20xx年以來,為從根本上破解農業科技水平低、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弱、農商互聯不緊密、優質不優價等問題,x高標準規劃建設了農谷示範園,佔地面積1.1萬畝,設置“一個平台、六大功能區”②,實現三產大融合。目前,園區內已有農谷科技園、xx物流園、xx科技等xx個融合項目落户。20xx年x月,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聯合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三)聚焦村户雙增收,把鄉村賦能作為增收路徑

圍繞農民增收致富的中心任務,x政府針對不同類農產品制定實施不同方案:“標準化+融合化”解決的是大宗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產品增值問題;對於小米、櫻桃等特色化、小眾化的農產品,利用“互聯網+”思維探索推行“鄉村賦能”工程③,通過朋友圈、親情鏈將特色農產品打入高端化、個性化市場,帶動村集體與農户雙增收。

鄉域示範先行,“鄉村賦能”初顯成效。“鄉村賦能”工程源自安徽鳳陽小崗村探索實施的“互聯網+大包乾”農民增收模式。對小崗村的成功經驗進行實地調研和深度研究基礎上,x積極與xx有限公司進行對接,首先在xx鎮進行試點。20xx年,xx鎮與xx有限公司、鳳

xx村達成戰略聯盟,探索實施了“鄉村賦能”工程,開闢了助推貧困户持續穩定增收的新路子。具體過程為:xx鎮依託xx有限公司開發電子商務平台,前期為全鎮xxx户建檔立卡貧困户逐户設立特色農產品店鋪,每家店鋪生成獨立的二維碼,客户掃描後即可下單購買該鎮的特色農產品,對銷售的農產品,除去成本、包裝和物流費用以外,所產生的利潤全部反哺給貧困户。同時,對全鎮特色農產品進行系統梳理,挑選草莓、櫻桃、大桃、小米等xx多種優質農產品,建立優質農產品資源庫,將其全部納入電商平台,實行統一標準採購、統一價格銷售、統一外觀包裝、統一售後服務,確保了平台農產品資源優質、服務優良。為解決農產品營銷問題,該鎮組織逐村逐户摸清xx籍在外鄉賢,建立起xxxx多人的“天南地北xx人”信息庫,成立xx鄉賢人才聯誼會,定期組織聯誼交流活動,喚醒在外鄉賢的家鄉情懷,既自己主動進店購買,又利用朋友圈、微信羣廣泛推廣貧困户店鋪二維碼,發動更多的親朋好友賦能消費,保證了貧困户實現穩定增收。從xxxx年x月份開始,不到一年時間僅xx一個試點鎮就實現線上銷售收入xxx多萬元,xx個村集體平均增收x.x萬元,其中x個“空殼村”集體收入達到x萬元,xxx個農户平均增收xxx元。

縣域複製推廣,“鄉村賦能”彰顯規模效應。經過對“鄉村賦能”反覆研討、論證和考察後,x決定進行縣域複製,啟動全市鄉村賦能工程。xxxx年,x以電視直播的形式召開了全市實施鄉村賦能工程動員大會,並對其進行全面部署,xx個鎮街區同時啟動。為推動鄉村賦能工程順利實施,x市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了《x市推進鄉村賦能工程實施意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高效的推進機制。同時,x重點打造了佔地xxxx平方米的市鄉村賦能運營中心,作為鄉村賦能工程的“指揮中心”,實現後台操控、產品供銷、教育培訓“一站式”運營。該中心帶動發展鎮級運營中心x處、社區(村)級運營中心xxx處,已賦能包裝農特產品xxx多種,入駐農產品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餐飲娛樂、房地產等企業xx家,蒐集在外家鄉人xxxx餘人,並建立了“一對一”服務檔案。

(四)聚焦提升組織力,把黨建引領作為組織保障

鄉村振興背景下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過程中,x真正實現標準化、融合發展、鄉村賦能,離不開加強黨的領導體制、夯實基層黨組織、優化基層黨員幹部機制。

20xx年,x在換屆選舉工作中嚴格把關,實行了“一降四升三優化”④,為全省乃至全國村“兩委”換屆工作提供了參考借鑑。換屆結束後,x着力在抓班子帶隊伍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逐村推選村務監督委員會,逐村配套成立羣團組織和村委會下屬委員會;另一方面,抓實“六類人員”教育管理⑤,增強了鄉村振興骨幹力量。

20xx年,在村黨組織班子全部調整到位後,x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探索推行了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的鄉村治理之路,努力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一是堅持以強基固本為核心,圍繞夯實基層基礎,組織實施基層黨建“五大行動”,包括“頭雁領航”、黨員“五事爭先”積分管理、“黨羣服務”提升、村黨組織“星級創評”、村集體“強筋壯骨”,讓農村黨組織“硬”起來;二是堅持以“陽光議事日”為抓手,實行羣眾議事辦法,主要包括“一月一議”“一村一約”等形式,讓農村自治“實”起來;三是堅持以公開聽證為重點,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過程,持續深化信訪矛盾公開聽證制度,進一步健全法律公共服務體系,讓農村法治“嚴”起來;四是堅持弘揚農耕家庭的道德風尚,開展“耕讀傳家”活動,以身邊人、身邊事等鮮活事例,弘揚新風正氣、淨化農村風氣,培養傳承耕讀文化的高素質“新農人”,讓農村德治“活”起來。通過實施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目前全市五星級村黨支部達到xx%以上,評選各類典型xxxx多名,選派xx名“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基本消除村集體收入x萬元以下的村。總之,“x模式”強化了黨建引領,組織力得到了提升,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組織動員廣大羣眾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後備基礎。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着眼戰略任務,加強頂層設計

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根據前期實踐調研情況,綜合考慮二者的內在邏輯關係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強化戰略思維,逐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整體性設計。

首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當前,農村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出現了一些錯綜複雜的新情況、新問題,“但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散’字”。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繼承發揚脱貧攻堅精神,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使黨成為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凝聚萬眾一心的磅礴力量,構建形成黨委領導、上下貫通的鄉村振興體制,提高制度化體系的運作效率,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堅強保證與強大支撐。

“x模式”正是充分發揮了黨的領導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具體實踐中,在黨的全面領導下,x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執行《規劃》。針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全局性、動態性、系統性、長期性等特性,依據現有基礎和實際情況對組織建設進行整體設計與部署安排。比如,村“兩委”換屆工作中堅持高標準、嚴把關,抓實“六類人員”教育管理,促進“三治融合”,構建“以強基固本為核心,以陽光議事日為抓手,以公開聽證為重點,以農耕風尚為關鍵”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為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和骨幹力量。

其次,找準定位和突破口,強化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引領。制定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需要把握新發展理念,及時作出整體規劃,實現頂層設計與地方創造有機結合,根據各地具體情況,找準突破口,做好“土特產”文章。

“x模式”成功之處在於在黨的領導下,對本地農業的特點優勢抓得準、用得好。比如,x農業基礎雄厚,具有資源豐富、出口加工、融合發展等特色優勢,盛產小米、花生、櫻桃、大姜、大蒜等多種農產品,以農產品質量安全著稱。地方政府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反覆實踐論證,立足質量品牌、外向出口、基層治理等比較優勢,探索新辦法、謀劃新舉措,走出了一條以質量監管為基礎支撐、以融合發展為主攻方向、以鄉村賦能為增收路徑、以黨建引領為組織保障的全方位整體推進的鄉村振興之路,進一步豐富了“支持農業、發展農村、富裕農民”的途徑和實踐,為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了x經驗,即突出培育“四個一批”,築牢“四道防線”,完善“八個體系”,實現管理無盲區、生產標準化、投入無違禁、檢測監控全覆蓋、監管“數字化”、技術有保障、銷售無障礙、失信有懲戒,全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有效保障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

最後,始終維護農民權益,全面激發內生動力。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民是弱勢羣體,應該根據中國人多地少、農地分散化細碎化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挖掘利用地區優勢,激發農民內生動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最大程度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x模式”充分認識到農地制度是建設農業強國的突破口,是制約農業產業革命的重要因素。x及時進行了農地制度“三權分置”改革,通過土地流轉,使土地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得到優化配置,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了農業標準化、綠色化、數字化生產,既維護了小農户的財產權益,又保障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權益,實現了小農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雙贏;在資本農業化過程中,農民就地就業,並享受分紅,在休閒農莊項目中實現了收入多元化;“鄉村賦能”工程中,將小眾化、特色化的農產品轉入高端化、個性化市場,帶動村集體與農户雙增收。實踐證明,只有始終以農民為中心,以“農民支不支持”“農民滿不滿意”為評判標準,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使其成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推動者、實踐者和受益者。

(二)優化升級體制機制,促進農業綠色發展轉型

2023年,國新辦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指出,要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創新農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必須不斷改革,通過優化升級體制機制激發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活力,促進農業由單一的物質產品供給產業拓展到物質產品供給與生態服務供給相結合的綜合產業,從而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首先,健全政府投入激勵機制。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政府始終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針對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性不高、資金不足、產業鏈條短、品牌影響力不大等現實難題,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支持。具體包括:加大對農業綠色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財政激勵政策;豐富完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創新綠色金融政策;全鏈條拓展農業綠色發展空間,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擴大農業綠色發展社會投資。

“x模式”中,政府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引導城市工商資本下鄉,及時為工商資本企業頒發土地經營權證和蔬菜大棚所有權證,解決企業抵押貸款資金不足的難題;圍繞強鏈延鏈補鏈充分挖掘農業的多重價值,積極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推動農業與文化、旅遊、生態有機融合;高標準規劃、建設農谷示範園,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深度融合;積極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以政府信譽為土特產背書。正是政府投入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為推動農業綠色化、標準化、技術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完善三產融合機制。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聯繫與發展的方法統籌協調推進。只有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旅遊、文化體驗、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兼顧農業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實現健康可持續,才能真正打造生產供給、生態涵養、生活服務“三生協調”現代化農業體系。

“x模式”中,通過做大園區建鏈(x農谷示範園),招引項目延鏈(先後引等多個優質項目),豐富業態補鏈(田園綜合體x處、特色小鎮x處、休閒農莊xx多家),點面結合促融合,特別是開發了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重功能,體現農業多重價值,構建多元化、深層次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對促進當地農村三產融合、農業提檔升級、農民增收致富發揮積極作用。

最後,推行利益聯結機制。人民羣眾是主體力量,這並不意味着排斥政府、企業、社區等外部力量,而是應該重視外部力量的推動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以鄉村振興戰略統領農業發展全局,必須協調發揮各方合力,細化任務舉措,聚焦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充分利用國內國外、線上線下兩個市場,構建農業綠色全產業鏈,從而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x模式”中,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綜合運用各種政策要素,推進農業生產主體的綠色發展理念與行動,走出了一條x特色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市場發揮決定作用,始終對標國際國內標準,不斷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農民發揮主體作用,實現土地流轉、就地就業,參加各類培訓,既維護了自身財產權益,又增強了農業綠色發展意識,助推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相關政策激勵下,積極投身農業,通過產業鏈向前延伸、向後拓展,提高全產業鏈生產科學化、標準化、數字化,為市場提供放心農產品;在外鄉賢情繫家鄉、飲水思源,藉助“互聯網+”賦能消費,助力鄉村振興。總之,通過多方協作,推行利益聯結機制,共同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進而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貢獻力量。

(三)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強化農業綠色發展科技支撐

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科技創新是生態文明的時代新業態,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和重要支撐。

首先,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農產品優質優價。高質量農產品是衡量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需要先進的農業科技為其保駕護航。這就要求在農產品質量標準、生產研發及產品營銷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在質量標準方面,對標國際國內各級各類標準,制定執行科學合理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在農產品生產研發方面,建立完善與涉農高校、科研機構的協同合作機制,推廣數字化農業,助力農業由傳統迅速向現代轉型升級,增加農產品技術含量,堅決捍衞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農產品高質量的需求;在產品營銷方面,着眼全面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聚焦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立足本地實際情況分類施策,利用“互聯網+”打開高質量農產品的銷路,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x模式”中,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監管“三步走”。在質量標準方面,不斷健全標準體系,將“x標準”變成“國際標準”。x成立農業綜合標準化研究所,嚴格按照歐盟、美國、日本肯定列表標準參數,制定對應國際標準的團體標準及企業標準,由專注出口向國內外市場並重轉型,實現了農產品出口與內銷“同線同標同質”。在生產研發方面,建立與中科院、林科院協同創新合作機制,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和現有基礎,開發新技術,研究新品種。在農產品營銷方面:一是健全農產品追溯體系,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監管。市、鎮、企業共同參與、分工協作、覆蓋廣泛,建立以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為中心、鎮街檢測資源為主體、出口龍頭企業和市場檢測室為輔的三級檢驗檢測網絡。同時,健全涉農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實現失信有懲戒。此外,全域推行以“二維碼追溯”為核心的“准入—準出”制度,制定印發《x市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辦法》《x市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工作方案》。二是健全營銷體系,以出口級產品供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註冊“x農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xxx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x個。三是建設電商平台,培育電商企業xx多家,發展xx個農產品電商品牌,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其次,加大引進、培育力度,構建農業綠色發展人才體系。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農業科技創新需要主體奮鬥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人才體系需要統籌規劃、整體打造。一是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機構,引進、培育一批以“為農民謀幸福,為鄉村謀振興”為使命,真正愛勞動、懂技術、善鑽研、重實踐的農業技術人員。二是強化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農業綠色發展的執行者。鄉村振興背景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為的是農民,靠的也是農民。只有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增強其主體意識,激發其內生動力,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鄉村綠色振興攻堅戰,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始終保持農業綠色的本色。這就需要組織、動員、教育農民參加職業教育,傳承提升傳統農業生態文化,培養其農業綠色發展科學思維,提高其農業綠色生產技能,增強其農業綠色經營管理能力,實現小農户與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下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人力基礎。三是健全科技服務組織,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科學指導。農業具有專業性強、週期長的顯著特點,極易受天氣、市場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為其提供貫穿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全過程、各環節的指導幫助。

“x模式”中,積極建立與科研機構合作機制,成立農業標準化管理中心,定期對部門業務骨幹、鎮村幹部進行科技培訓,普及農業綜合標準化知識;在農業標準化管理中心設立科技服務區,設置農業遠程服務窗口,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便捷的專業技術服務。同時,鼓勵發展各級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註冊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農業綠色發展人才的大力培養、農業綠色發展技術的普及推廣,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業綠色發展。

五、結語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實現了農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巨大轉變;“十四五”時期則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接續奮鬥期和快速提升期。當前,我國已經實現了從脱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綠色發展既是目標要求,也是實現手段。一方面,要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難度更大、要求更高、任務更重,需要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實施更強有力的舉措——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着眼農業綠色發展戰略任務,聚焦鄉村振興中農業綠色發展的困境和難題,既要全面部署、整體推進,又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解決農業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好農業綠色發展的“組合拳”,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升級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形成質量興農、效益興農、綠色興農新格局。展望未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全域、全過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必須以足夠的決心耐心、非凡的聰明智慧和不懈的探索實踐,完成構建農產品生產和生態產品生產相融合、生態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產業體系,實現生態效率和經濟效率共同提高的重大任務,從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助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