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範範文>公文>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正寧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態勢及對策建議

基層反映 閲讀(1.02W)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正寧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態勢及對策建議》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正寧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態勢及對策建議

一、縣域經濟發展總體態勢

近年來,正寧縣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盯穩定脱貧奔小康總目標,突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8.22億元,年均增長9%;人均生產總值15431元,年均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14萬元,年均增長14.8%;固定資產投資119.75億元,年均增長1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4億元,年均增長15.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16.5元、8209.5元,年均增長11.3%、18%。財政大小口徑收入1.83億元、1.52億元,年均增長15.4%、16.8%。二是精準脱貧成效顯著。通過持續加力,全縣52%的村民小組通上了等級路,95%以上的農户喝上了自來水,基本消除了農村危房(窯),農村安全飲水、通村等級路、安全住房、村組通動力電均實現全覆蓋,全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6.33萬人減少到2016年的2644人,貧困發生率由29.5%下降到1.23%。三是產業開發提質增效。全縣蘋果面積累計達到20.82萬畝,培育苗林22.27萬畝,收購煙葉17.8萬擔,規模養殖小區達到68個,專業養殖户達到3820個,年種植瓜菜9萬畝,中藥材5萬畝,發放精準扶貧貸款6664户3.3億元,户户均有一個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收益佔到農民收入的85%以上。核桃峪煤礦礦建工程穩步推進,小微企業蓬勃發展,實施新建技改工業項目24個;累計完成出口創匯6.49億元,佔到全市的40%以上。四是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累計實施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620個,銀西高鐵、甜永高速(正寧段)、南羅公路升級改造等重大交通項目啟動實施,縣城集中供熱、南區市政道路、新體育場等城鎮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城鎮建成區面積增加到12.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3.6%。五是社會事業全面加強。堅持惠民、利民、安民導向,累計辦理民生實事123件,新增城鎮就業2.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2%,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參合率達到99.7%,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羣眾安居樂業。

二、正寧縣域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縣域經濟基礎仍較薄弱。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綜合實力弱,2016年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佔全市總量的4%、1.8%、1.3%和7.3%,排名均處於全市靠後位置。縣鄉財政仍然困難,可用財力非常有限,2016年地方財政收入僅1.52億元,而財政支出高達15億元,重大項目建設資金嚴重短缺,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軌緩慢。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傳統農業比重過大,工業化水平低,全縣一產佔GDP比重為35.3%,高於全省、全市21.6個、21.8個百分點,二產佔GDP比重僅為7%,低於全省、全市29.8個、45.7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工業經濟規模小、第三產業相對較弱,凸顯了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後勁不足。三是要素聚集機制尚未形成。資金、技術和土地等要素聚集困難,投融資機制缺乏活力,銀行貸款規模小,基本建設投入不足,民間資本沉澱較大,2016年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比僅為39.2%,低於全市33.9個百分點。人才和技術短缺,既缺乏一般人才,更缺乏高層次、複合型人才,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僅佔人才總量的4.5%、0.6%,科技力量薄弱,科技創新不大,高新技術引進難、消化難。四是農民增收缺乏長效機制。從我縣農民收入構成看,農業支柱產業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5%以上,而農民在非農產業中的收入比例不高;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生產要素外流加劇,大量的農村積累通過購買生產生活資料、子女教育、看病就醫等渠道流向城市,形成了對農村資金的“抽血”現象,加之受物價上漲因素影響,農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農民增收基礎很不牢靠。五是區域發展差異比較明顯。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縣城、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還未形成良性互動機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欠賬較多。城鎮功能不齊全,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生產、生活垃圾及污水無害化處理程度不高。六是社會事業發展依然滯後。隨着改革創新步伐的加快,各類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羣眾在上學、就醫、行路、飲水、社保、安居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社會管理創新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社會發展的“短板”問題還很突出,促進社會和諧共享任重道遠。

三、加快正寧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是聚焦三農,在全面小康上持續攻堅。繼續把脱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和雙聯行動,對接全面小康指標體系,找準薄弱環節,列出需求清單,補齊短板,使每一個村、每一户羣眾在小康路上不掉隊,真正建成全域覆蓋、全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會。二是是做強支撐,在項目建設上高效推進。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超前謀劃和系統佈局城建、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重點抓好銀西高鐵、甜永高速正寧段、南羅公路改建、城區供水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擴大投資,拉動增長,增強發展後勁。三是多元互補,在資源開發上創新突破。圍繞培育壯大富民產業,扶持發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夯實農民多元增收基礎。全力配合開發企業加快煤電首位產業開發,圍繞發展煤電上下游產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組織實施金牛公司5500噸紫蘇綜合開發、隴原紅和永和源冷鏈物流等重點工業項目,構建地方工業體系;加快黃帝文化景區、羅川古城開發及紅色旅遊開發步伐,打造新興業態和經濟增長新亮點。四是改革創新,在融合發展上不斷深化。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三農”、金融、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實施“引強入正”戰略,積極開展區域合作交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開創活力增強、合作多贏的新局面。五是建管並重,在城鎮建設上彰顯特色。全力推進縣城中心十字等8個片區棚户區改造,全面推進縣城集中供熱、新體育場、居民燃氣工程、“三館”、天馳物流園等項目建設,爭取實施縣城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和4個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六是以人為本,在社會事業上統籌發展。認真實施好民生實事,統籌推進科教文衞、就業社保等各項事業發展,加強安全生產和社會治理,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四、關於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是建議切實加強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道路交通方面,協調加快銀西高鐵、甜羅高速等骨幹路網建設進度,力爭儘早啟動實施國道211線、省道303線提等升級工程。在電力建設方面,加快推進隴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爭取隴東—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列入國家電網規劃。在水利設施方面,圍繞隴東石化煤電工業發展,加快正寧電廠供水工程等重大水源項目建設,為慶陽能源新都建設和“兩個千億級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提供水源保障。二是建議切實抓好煤電石化工業延鏈擴鏈。建議協調加快正寧電廠和核桃峪煤礦建設進程,早日實現商業化生產和全產業鏈開發;理順周家工業集中區運行管理體制,參照市內其它園區組建管理機構;進一步理順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關係,爭取從省市級層面制定出台地企融合發展的辦法和措施,明確地企雙方的責任義務,健全完善資金投入、税收分成、安全監管等政策措施,促進地企融合發展,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步伐。三是建議切實加強對基層的重視和支持。對自有財力不足10%的縣區,力爭建議國家和省上降低或取消項目資金地方配套比例,尤其是社會事業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改由上級財政全額投資;健全完善項目資金整合機制,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項目資金優化配置權,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項目規劃、設計、評審等環節充分聽取並尊重基層的意見,使羣眾急盼的問題能夠優先得到解決;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省市出台的剛性支出政策,隨之增加轉移支付規模,使政策真正能夠在基層兑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