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多篇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多篇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1

这几天我参加新一轮高中生物课改培训,听了有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学习之后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课程的认识

1、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生物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生物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2、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生物,不同的人在生物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高中生物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3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生物内容。选修课程有3个专题,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二、体会到了课改的艰辛

我在学习之余,与一起学习的教师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高中与国中的课程衔接问题,大学联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几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培训使我们了解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了解了生物教育的方向,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了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也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艰辛。

三、增加了新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不轻,因为进行新课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必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生物教育,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行动,都应付出,都应探索。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生物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2

一、概念教学的内涵

概念是指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教学、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两条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在两条途径有机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条宽广大道,通向科学探究的宽广大道。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巩固的过程。

二、概念教学在现实课堂中的运用

1、学会区分事实与概念

事实是可以观察、触摸到的是一种对物质的`直观认知,是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加以描述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具体事件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的抽象认知,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学会确立核心概念

(1)参考课程标准,看看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内容要求,并分析与其他主题中的概念的联系;

(2)参考选用的教材,看看教材中重点设计了哪些核心概念;

(3)老师本身对生物科学的理解,这也正是新课改对老师们的挑战,每个老师应该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这个学科知识构成的大树上,哪些是主干,哪些是侧枝,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

3、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因为具体情境总有其自身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

一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学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鼓励学习者反省与思考,科学课程教材的安排虽然无法兼顾多样性的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但教学时应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材次序,以促使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二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为知识经验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

三是要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凸显。知识并不能像货物一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习科学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再建构自己的意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是恰当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需要多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是建立合理的即时评价机制。采取以纸笔测验为主,多种测验方式并存的考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枝节内容、零散知识、单纯的生物学事实等简单僵硬的测评方法,重点以测评对于核心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五是深化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概念图(conception maps)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教学过程中强调图文、图表之间的转换,帮助学习者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进而使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从而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是教学形式要多样。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者、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形成学习社群,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澄清疑问,逐渐形成能够在学习社群中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讨论式、小组探究式、实验操作等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兴趣导向的教学方式。

七是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策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归纳式策略,不是传统意义上由教师进行的归纳,而是在讲授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归纳的策略。教材中具有明确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实例后概念、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一般”的原则编写。因此,教学中最好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同时演绎式策略还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运用概念去进行判断、推理,认识新问题、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需要一种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能够自觉地从课程的角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正确的理解课程、诠释课程意义、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教育者要加强对教育目的和意义的终极思考,培养课程实践的主体意识、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研究与开发意识。有了这种课程意识,教育者就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而不会为了某种“工具性目的”而牺牲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3

4月12日,有幸同来自全省各地到一百多位优秀教师一起参加了第11批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研修,聆听了省厅领导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分享了几位教育界大咖的心路历程,尽管只有短短一天,但有感触、有收获、更有思考。

一、特级不只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无论是在开班仪式上,省教育厅王海波副厅长和同军咸主任都谈到:“特级是省委、省政府对教师表彰的最高荣誉,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承载着社会各个方面的期盼和希望”的教诲,还是几位特级教师年近六旬仍在为教育事业奔波奋斗的精神感召。使我明白:特级不是个人事业的终点,而是个人事业新的里程碑,它赋含着“特殊”的使命。要成为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无论是从师德还是专业,都要是全省教育者的楷模。任重而道远!

二、育人不只是说教,更是一种大爱、博爱

教育的最终目标:育人。无论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的“六心”,还是“万人计划”名师马俊老师的“六个学会”,都用典型事例诠释了育人的核心——就是“爱”。用爱来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爱来感召学生去学习。我在想,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大爱、博爱的精神去关怀、去感召每一位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在爱的氛围中确立“三观”。如此,社会、家庭、学校一定会在和谐中得到发展。

三、教育不只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幸福

郭学萍老师,南京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市鼓楼区实验国小副校长;“万人计划”名师马俊老师,都是教育界大咖,不可谓不出名,但仍坚持站在教育第一线,如马骏老师年近花甲,仍带班,每周上近20节课,与当下一些一线老师职称一评退居二线相比,真的值得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从南京飞到西安,仅仅休息五个小时就笑容满面侃侃而谈与大家分享“做幸福老师”的.笑容中,从刚从西北大学做完报告就打的过来,站立与大家分享《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精神中,我体会到:之所以能够坚持,是一份浓浓的成就感、幸福感。是的,他们这一路走来摸爬滚打,一次次体验成功或失败!这一路走来不只有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体验到为人师的幸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扬帆正当时,套用同军咸主任和韩润社副处长两位领导的告诫结束。“人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不努力,得到的永远是别人的好消息”,与诸君共勉!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4

20xx年7月8日至19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株洲市生物教师培训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诸多疑惑。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能根据《纲要》的要求,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优质示范课,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主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出现形式上的整合――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

株洲师专附中的张鑫老师关于实验教学的讲座,引导我们挖掘校本课程,发挥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的作用。我深深地感到教学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_报告汇报络去获取。以前,我只能通过土豆等极少的网站获取视频下载资源,通过培训后,我利用新的网站,能够从网上获取一切视频资源了,这让我异常兴奋。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还现场利用网上资源,设计了《开花和结果》一节的教学ppt,现学现用。

陈捍东院长关于会考生物命题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改的总体目标、生物会考命题趋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会考命题的模拟训练,这样能为我们自己今后的教学与会考全面接轨带来很大的益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应用教材,还要活用教材、补充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地应对会考试题的千变万化,才能让自己执教的学生在会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次培训,非常遗憾的是:没有能够听到湖南省教科院的董仲文老师的讲座。董老师在来株洲进行讲座的路途中,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只好急回,原来安排的讲座也只好临时改变。不知董老师的父亲转危为安否?以后还能听到董老师的讲座吗?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关键在于他们的那种主动精神、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专家和名师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世纪,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创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在职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5

我是一个很懒的人,从来不主动学习。对台上老师的讲解也都是一知半解的混着。但是,这次实验着实让我很费了思考,有深入的去了解个中原理,实验操作的机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帮助我纠正和熟练许多操作,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迷糊与不负责任,也让我体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是如此快乐和满足,还得到了好多在课堂上永远无法获得的知识。下面,具体说说看我的不小的心得。

第一,混实验室久了,我有了可以“变出”任何大家想要的器皿的“功能”,只要是实验室里有的且我们熟知的物品(老师打包装起来的不算),无论是药品试剂,还是不同规格的量筒试管,我都可以摸出来,省去了四处找老师寻求帮助的时间和气力。

第二,学会了配置许多的试剂,于是知道了不同的试剂配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巩固了某些药品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多次配置时,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试剂配方,最好是拿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以后实验也不会因为试剂的问题而手忙脚乱。

第三,实验步骤需要仔细的斟酌其中的奥秘,每一步如此走,自然有前人的用意,毕竟这些实验都是过去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精华继承,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和原由,做起实验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也不易遗忘或出错。

第四,这件是我最大的心得,也不全是从此次实验中得来,且也不是只能运用于做实验中,这份心得是:在决定要做的事情后,最好考虑清楚行动时会需要用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准备工作做好,为后续行动铺垫,按其规律列好清单,会使得实验或者任何别的事情做得更加顺利,有条理,排除做过多无用功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还降低错误失误的出现概率,成功率也会增高。

以上是我这个学期里,从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里得到的一些心得。我希望在下个学期里,我能将自己从这里得到的心得,学习应用到其他的实验甚至是学习生活中去,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厚自己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敢放言称自己要成为未来生物界中的一流人才,只能勉励自己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的人。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6

20xx年12月18日上午我到xx城市xx国小,有幸参加了xx市中学生物教师培训基地送培送教活动,这次活动时间虽紧,但收获颇丰,体会颇深,相信它能成为我生物课教学生涯中的一块值得珍惜的“宝玉”。

对于这次活动周xx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不再单纯的用幻灯片制课件,课件的科技含量也加强了。在周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将来的教学中,我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学无止境!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感到最难把握就是如何将科学探究有效、有机的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次听课活动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授课周老师在课堂驾驭能力方面很强,原因是本节课是让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去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但是由于各方面没有协调好,所以只准备了显微镜,其他的器材都没有准备,所以根本做不了分组实验,就连演示实验都做不了,临时准备也需要一段时间。而周老师并没有感到手忙脚乱,重新快速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一边让人准备,一边先进行理论讲解,讲解条理很清晰分四部分:一是制作临时玻璃标本;二是显微镜观察细胞;三是绘图;四是收拾整理。而且每部分周老师都作了全面详细的分析讲解,特别是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多媒体给展示出来,加以强调说明。更重要的是周老师在绘图部分不但讲解,很附有图片,我觉得很好,因为这个实验也是xx年会考生物实验的考题,我们对到底应该怎样正确的画出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一直都是模棱两可的,所以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细胞的图片,而且还加上详细的说明,让我感到很高兴,这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另一个收获就是周老师很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提醒学生说话不拿刀,拿刀不说话,怕学生分心,伤到自己;在显微镜的拿放时,提醒学生要拿稳,别砸了自己。实验结束后,收拾器材时要注意不要伤到自己等等,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这次听课活动我觉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周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利用电教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说明,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生物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视频、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今天我还发现学生分组实验很重要,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是用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这节课由于实验准备耽误了大量时间,但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时间到了,学生们仍然要求继续做实验,由此看出实验的重要性。

总之,我觉得要使学生富有创新意识,那我们教师就要有各种奇思妙想,而各种妙想的来源除了有丰厚的专业知识、不断的努力学习、诚肯的彼此交流做基础外,还要求我们教师在生活中也要有一个勤于思考的脑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副勇于实践的巧手……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7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生物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的,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通过这几天学习过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学习生物心得体会篇8

大二上学期,我们动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这门课,巧的是,我们生化老师主编的新书也出版了,而且还成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们的教材(我们都是很自豪的)。我以前不知道会换书,所以就提前买了一本胡兰主编的《动物生物生化》,是那种旧的教材,自己以为内容不会相差太大,后来生化老师也说到了这一点:用谁的书并不影响对生化课的学习。

记得很清楚,上第一节生化课,讲的绪论,印象很深的是生化老师所说的记笔记的事情:要让我们自己“喂”自己。几乎每门新课一开始,便是讲绪论,任课老师也会讲到记笔记的,可是该怎样记,记些啥,还是不清不楚。我们这些大学生们,走过了高中三年,迈过了大学联考这道坎,笔记不知记了多少,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式,记笔记当然也是一样啦,用什么方法,记些什么内容,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说实话,当时特别赞同生化老师的观点,觉得他说的都是些大实话。

可是,这好多年来早已养成的记笔记的习惯,还真是不容易改的,我有自己的习惯,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自己也是顺其自然的,有时候会记些老师的ppt上面的知识点(我没有向老师要课件的习惯),有时候就只是在那听老师讲课,我和生化老师的想法其实挺像的:只要学到知识就行,其他的都是手段而已,无所谓。 任何一门新课一开始上,大概都会有新的老师来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一般是全到的,免不了一阵的好奇与兴奋,或许只是为了认识认识新老师,摸摸老师的脾气性格什么的,新知识一般是学不到多少的,这对于生化课也不例外。最一开始的几节生化课,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那么认真地听讲,看书,记笔记,又加上一开始学的部分是蛋白质、核酸,这些又是在我高中时喜欢的生物课中学过的,于是就更放心了:就这样学呗,也没啥难度啊。

上了几节课后,对于生化课和生化老师的新鲜感没有了,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有了了解,虽然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重要环节,课上没有问题,课后没有温故知新,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自己也早就听学长学姐们说过,生化挺难的,甚至流行“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这样的说法,可是我却不以为意,有种看轻的心态。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新名词多了,老师的ppt上又有很多的英文和英文符号简写,加上讲了好几个循环,不断积累,终于,慢慢地,开始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了,至于后面的糖代谢,脂代谢,就几乎是天书了,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真心这样认为的。于是老师上课前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提问,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的担惊受怕,虽然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上节课都讲过了,但是不会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我也很是心虚,很是担心老师会点到我的名字,整个教室有一两百学生,若是站起来啥也答不出来那可就丢人丢大了。当然也有很认真学习的,想必课后也是做好了复习,课上提问人家回答的就是好,此时我除了为侥幸没被点到名而长吁一口气外,心里对于这样的好学生也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当即告诉自己往后再奋起直追,课后就又忘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老师讲的课听不懂了,上课就开始走神,犯困,至于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我只能说是:不知所云。但我在听,只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而已,所以一节课下来,脑子中没能装下多少东西,可是不知怎么的,自己却没有一丁点儿着急的感觉或者说是干脆放弃不学了的念头。

哎,那段日子上的生化课,真是“轻松愉快”。

就这样,上课该听听,该不会还是不会,自己却并不着急,学完了糖、脂代谢,直到到了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这一部分,没办法了,再不学整本书就学完了,再也不能告诉自己我还有时间奋起直追了,于是才开始自己逼着自己弄明白老师所讲的。重要的是休息好,上课不再犯困,集中精力,尽量靠前些坐,也便于拍些照片(我没有老师上课的课件),课后复习看看,省下记笔记的时间看看书,把知识串成串,尽量加快节奏,以便跟上老师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直到结课。

为了考试不至于像学长学姐们说得那样“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落下的糖、脂代谢部分,只能靠自己了。我的书上,糖代谢这一章一共有三十来页,我就每天看十页,于是,三个晚上,看完了糖代谢,结果一回想,想起来的寥寥,emp tca还是不太清楚,并且看了就忘,记不住。没办法,再来,又两个晚上,看了一遍,再回想一下,感觉这次好多了。脂代谢这部分也有三十来页,我也是以这样的方法看过来的,连着两个星期的晚上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我几乎都给了生化,确切的说,是分给了糖、脂代谢两章。那几个晚上,安静而又专注,几乎和自学没啥两样,好在两周后弄懂的差不多了,直到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我还会隔几天就看看这两部分,重新回顾一下,当然其他章节也在复习,没敢大意,备考我就以教材为主,加上老师网络课程上的练习题,足够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考题过于简单了,考试时就在想:就这样的题,考个八、九十分应该没啥大问题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挂科。成绩出来,虽然没过九十,可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可好像还是有人挂科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表示理解。

是不是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们太幸运了,考题都简单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这样的考题,可能会使那些在生化上付出很多的学生感到不值,可又一想这生化学习的目的不在考试,而是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只要你是真正付出了,学到的知识就是你自己的,别人谁也抢不走,考题难易也就无所谓了。

回想一下,真的很感谢自己的坚持,没有放弃、否定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老师怎么说,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只要你自己不否定自己,那你就一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