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观后感>

电影桃姐观后感【精彩多篇】

观后感 阅读(3.19W)

电影桃姐观后感【精彩多篇】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一

虽然从报章杂志上了解到电影《桃姐》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和赢取了许多世界性大奖,但是初次看到这部电影的宣传语“在末日之前温暖你”的时候,心中不禁鄙夷:宣传语如此夸夸其谈,电影大概也会有点言过其实吧。可是,观影几分钟后,我的心情随着电影的推进而起伏,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感触。

《桃姐》讲述的是一对主仆相扶相持的故事。桃姐是孤儿,十三岁就进入李家当家佣,六十年来勤勤恳恳,照顾了李家五代人。某天,年逾古稀的桃姐突然中风,不能再为李家操持家务,从小由桃姐照料长大的男主角李罗杰只能把她送去老人院。这时两人的关系彻底发生了的变化,本来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罗杰,需要反过来照顾桃姐。两人得以重新认识对方和自己的人生,发展出一段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感情。

电影中有几个片段使我十分动容。桃姐因名字被老人院的院友取笑是丫鬟,桃姐十分不快,却只能埋在心底。过后罗杰带了许多物品探望桃姐,被其他院友问及与桃姐的关系,罗杰默契地回答是桃姐的干儿子,使桃姐感到既欢慰又感动。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只关心家里的老人和长辈是否吃得饱穿得暖,物质条件是否富足,有时却忽略了他们需要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又有一幕戏,是罗杰忆及病中得到了桃姐的悉心照料,现在轮到桃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他为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经济基础照顾桃姐而感到安慰。这段戏让我更深刻的感觉到人生就是一个循坏的过程,从无到有、从获得到付出、从接受哺育到哺育下一代、反哺上一代,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有能力去给予、去照顾自己及旁人,是一个巨大的幸运和幸福。

正如电影中其中一个演员秦海璐在北大百年讲堂的首映式上说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桃姐。是的,她可能是我们的母亲,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可能是我们的某一位远亲,可能是隔壁年长的邻居,也可能是经常在菜市场里遇见的老太。她不会创造什么伟大的事业,却知道怎么把别人照顾得更好。现在的我们,是现在年轻力强的“李罗杰”,将来的我们,也可能是年老力衰需要别人照顾的“桃姐”。在养老体制未曾完善的如今,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搀扶我们所珍惜的人,在我们未曾丧失照顾别人的能力的“末日”之前,在长辈健康消耗殆尽的“末日”之前,好好的温暖他们的心。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二

最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都在看什么?看电影的原因总是千奇百怪的,浅层次的是打发时间,消遣,或者约会只用。那这么一来一定要找些轻松的片子来看才好,或者奔着大片的噱头就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看电影的目的一定不是在电影本身。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再深一点的层次是一种尝试,当我们通过别人,杂志,或者其他的媒体听说一部片子好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如他们说的那么好。尤其是那个人,那本杂志等是你喜欢的认同的,这样你会在某个空闲欣赏一下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

更深一点的,我们看电影其实就是在找我们自己,找我们内心的自己或者期望中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人生难得遇到一部与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好片子。年少的时候我们应该喜欢看爱情片,因为憧憬美好的爱情,但是年岁增长,爱情已经不在是生命的主题曲,我们开始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奔波,这个时候你才开始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是生活,它是有艰难困苦组成,安定平淡就是幸福甜蜜的代名词。岁月已经经不起我们折腾了。

许鞍华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几乎是把生活这种东西用母性的视角娓娓道来,用一种隐忍的方式。当年她获奖的片子《天水围的日与夜》其实讲述了一段惨淡的生活,中年独身的母亲,一个人在超市做着工,供应自己的儿子上学,早年自己供弟弟妹妹上学,他们都出息了,自己却还在苦苦挣扎。想想很可怜。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拍。她镜头下的女主角是很乐观的,脸上时时挂着笑容,而且还主动帮助别人。生活纵然艰难,但是却也乐观。

如果换做别人我不知道会用什么角度描述这样的人的生活,但是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内地电视剧导演滕华涛的《裸婚时代》和《蜗居》这两部电视剧,主题非常鲜明,而今的生活要把咱们年轻人逼疯了!多艰难的岁月!多困苦的人生!能给我们点活路吗?!表现的歇斯底里,但是细细看看有这么惨吗?尤其是和许鞍华的人生比起来。人生的每个阶段也许都会有不同的追求,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会不安于现状,好好奋斗,努力前进。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满足。海藻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外地小姑娘,不是富二代,能力也一般,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宋思明眼里她是个小年轻。想想看,海藻父母健康,有姐妹,还有个爱自己的男友,这样的生活就很好了,可是,海藻这个普通的女孩却还是想追求比自己的实力还要高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不属于她。

都市的人,有时候想一想其实就像是生活在悬崖边上,你千万别往前想,总是要着要那,你的心态稍一不平衡,就容易掉下,而不是爬上来!裁员,生老病死,福祸所依。.。.这些就够让人受的了,还要什么呢?

而《桃姐》这部电影,讲的又是这样一个非常接近生活的故事。我看简介的时候上面说是一个少爷照顾佣人的故事,我还期待是少爷怎么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桃姐呢,我以为刘德华会把叶德娴接回家,然后悉心照顾,无微不至。.。但是这样看看,矫情泛滥。

华仔不是有钱不少爷,开着豪车穿着西服如韩剧台剧中少爷的形象,得得瑟瑟,他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背着个书包,做着自己喜欢的职业。仅此而已,更加接近生活,华仔的表现真的很好,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会这样的对待桃姐,不管华仔是不是特别有钱,但是他总是尽力为之,不遗余力照顾桃姐。

而桃姐的表演更是到位,她虽然扮演的是个佣人,但是在故事中她确实与华仔情同母子,更重要的是,桃姐通过她的表演,透露出她对罗杰一家的忠诚,虽为仆人,但是却把她服务的这个家当做自己的家,处处为罗杰着想。养老院不是个什么好地方,一群快走不动的老人,处处需要人照顾,怎么能够好的起来?桃姐不适应,但是却不想麻烦罗杰,桃姐总是为别人着想。看这部电影会让你想起你的未来,你的父母的未来,你将来会怎么对待你的家人,当你父母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怎么样照顾他。

生活我认为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往低了看,看到生活的不易和艰辛,生命不仅仅是我们的,我们还与很多的人相关联,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伴侣孩子,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工作,这一系列的关联,任何人出现任何闪失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一想到这些,我们就感觉到只要大家平平安安的就是幸福。也就是常言道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另一个层次就是往高了看,因为作为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都是有活在这个社会的价值,我们活着,与周遭的人有关联,而且还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更优秀,那我们就要好好努力!但是记得保持一颗淡定,感恩的心。这样我们才更能接近生活的真谛。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三

刘德华的电影,一直都是卖座好看的标志。最近一部他跟叶德娴的合作《桃姐》,讲述了一个佣人跟一个少爷之间的故事,得了很多奖,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跟mother、爹地,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有好奇心的,我也是。好奇为什么这部电影能拿奖,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就很用心地去分析电影的一些细节。很可惜,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对头,电影的英文名字是:《A Simple Life》一段普通的人生。这意味着,电影讲述的,并没有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一如所料,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桃姐很有经验地、出色地、平凡地照顾着Roger(刘德华)。很平淡,一些普通的叮嘱,一些日常的生活,平淡如水。我很纳闷:这就是拿奖的电影?

Roger继续着他人生事业的拼搏,跟徐克(他导演的电影必看)、洪金宝(很佩服的一位武打演员),一齐合演了一出大龙凤,成功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事业的进展又加深一层。桃姐呢?也一如既往地处理着家头细务。但,不平常的事情到来了,使这些原本很有规律的生活,全部打乱了,桃姐中风了。电影并没有直接说桃姐中风,而是先由叶德娴演绎中风老人通常都会有的身体的反应,让观众有了视觉的感受和内心的猜测,之后才告知观众事实。这里使用了一招:欲擒故众。我是完全地中招,毕竟不想接受桃姐中风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那头近了。

桃姐出院之后,住进了老人院,而Roger也要继续原本的生活,Roger并没有表现出大家预期的小孩子耍脾气搬的不知所措,反而是无惧困难,学习使用洗衣机,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行动不便的桃姐,也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顽强地跟病痛周旋,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平淡地为生活而奋斗的日子,让我产生了一种感觉,桃姐很爱Roger,很想再为他多做点事情。Roger很爱桃姐,很想她安度晚年。很感人,这么普通的事情,怎么就这么感人,因为有情!

经过了一段恢复的日子,桃姐身体好了许多,而Roger的事业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他们一起回到住处,怀缅过去快乐的时光,一起去看了Roger的。电影。好温馨,是得偿所愿的安慰感。只是这种感觉让我突然间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真的,预感对了,是编剧有意,还是不经不意,养老院里有一位住客离开了。很正常的,亲人在哭。桃姐、Roger、我、mother(爹地有事要出门),一齐经历着这位院友的离开。无法控制着这种感情,是惋惜?是可怜?还是无奈?都有。这个时候我问了一下老妈,桃姐最后也是这样?她“嗯”了一下。

有时候人不愿意去接受现实,因为现实很残酷,很痛苦,很悲伤。但我们又能够怎样呢?桃姐面对着最后的结局,跟那位院友一样的结局。现实就是无法改变地老去,对谁,都一样。

接下来,桃姐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要靠支撑架行走了,要坐轮椅了,要靠药物维持生命了。Roger的事业还得继续,他无法一直陪着桃姐,但是只要他一有时间,他就陪着,能多陪陪就多陪一下。这里电影有个非常好的表现手法,桃姐跟Roger在一起的镜头,都是笑。笑,代表着乐观,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真诚。Roger跟桃姐在一起,也是笑着的。这似乎给人一个感觉,或许结局不会是那个。

电影最终,以桃姐的离开,作为整个故事的结束。桃姐照顾了Roger一家5代人,经历了这个家的所有的一切,她的离开,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很没有悬念的,却留给人那么多的不舍。

现实生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得圆满,却又无可奈何。就像桃姐的离开,电影完全可以在早一点的时候,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只是这部电影精彩点就在于: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越是无法阻止它发生。发生了,怎样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只是以Roger的一篇讲词,给予我们一个提示。对我来说,这个提示就是:能怎么样,就怎么样,除了这样,还能怎样?

要告诉我的朋友,这部电影是要跟家人一起看的电影。现实往往很难接受,但不接受,又能怎样呢?接受意味着痛苦,这是一种磨难,但,这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经过了这段痛苦,才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般的甘甜。桃姐有,Roger有,我有,你有,大家有。《桃姐》是一部好电影,真的好。

电影桃姐观后感 篇四

如果要给《桃姐》一句直观的评价,可以这么说:许鞍华拍了一部能让人愿意看下并且享受其中的文艺电影。《桃姐》与国内大多数文艺电影的区别就在于它没有矫情的臭毛病,而且充分考虑到了“观众能不能看下”这个实在的问题。虽然电影中展现的都是生活常态,挖掘的是家庭伦理,但大多又都是搞笑温情的小片段,就如同午后的茗茶散文一般清新淡泊又不乏感动和思考。

拍文艺电影的文艺青年们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矫情,有些片子看完了之后老让人觉得导演像被强拆的住户一样申诉无门,只能在影像中倾吐,然后昏暗的影像里不是主角在各种幅度夸张地亲热,就是拿着把小刀在全神贯注地自残,还有最坑的一种就是让观众看着主演保持一个姿势傻傻地抽完一整根廉价香烟(老怀疑能拍出这种长镜头的摄影师都是走后门才毕业的)。电影要表达的也无非是边缘青年没有出路、底层人民生活状况堪忧等等,贾樟柯的处女作《小山回家》就是讲这个的,现在人家拿金狮奖了,拍武侠片了,也娶了明星做老婆了,你们还在讲这个。“闷”、“枯燥”、“脱得太慢”这些标签适用于众多优秀的文艺电影作品。

当然这里不是为了捧许鞍华而贬低任何人的任何作品,坦白讲《天水围的日与夜》虽然忠于生活,聚焦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但太过平淡,说实话看着也犯困;《天水围的夜与雾》太悲惨,看着心理肯定不舒服,《桃姐》算是个突破。

《桃姐》跟《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也没有很明朗的剧情线索和冲突,但许鞍华这次很聪明地用温情搞笑的生活片段弥补了故事性弱的问题,从开始刘德华和叶德娴关于吃牛舌的斗嘴到桃姐做手术时的搞笑祈祷,幽默的气氛贯穿始终,最搞笑的是刘德华问叶德娴为什么不嫁的时候,突然对桃姐说“你准是喜欢我老爸”。整部电影就是将这些乐观富有幽默味道的生活片段拼接在一起,伴随着可爱的笑料,观众也见证了roger尽心尽力地陪着桃姐度过了整个晚年生活,自然也就做到了笑中带泪。

国内每年的文艺片其实不少,但真正能让人看下的没有几部。曾听某拍文艺电影的导演说拍电影不是为了讨好观众,而是为了艺术理想,可一部电影拍出来没人愿意看,胶片放在库房里发霉,又有什么理想可言呢?文艺电影归根结底还是要传达一些深度的东西给观众,要不然拍电影这件事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桃姐》让我很乐意地享受其中,看完之后我立刻给自己生命中的那个“桃姐”打了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