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掌握上好课的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阅读(2.45W)

《教师如何掌握上好课的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掌握上好课的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对于教师而言,其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上好一堂课,是每个教师的追求。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有方法才能赢得满堂精彩。

1、重视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的“预”,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前导与定向功能,是教学目的的具体预演,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教学设计对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具有减少盲目、避免失误的作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设计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的设计活动,教学设计是伴随教学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有悠久的历史。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有两种:系统方法论的动态过程和设计活动的成果体现。无论将教学设计看作成结果还是过程,其根本任务都是为改进教学实践服务的。它与传统备课不同,它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传媒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与传统备课相比,教学设计更注重理论指导,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2、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将教学任务完成所采用的手段。教师借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对于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重要的作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方法。在确定了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3、课堂基础要抓好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学习,打好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才有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全方面发展德智体。每个学生都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石上发展起来的,只有稳固了根基才能长得更加茂盛,一旦脱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素质的掌握,也就无从谈及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了。

通常教师应做到:

(1)要积极改进课堂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一心向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

总的来说,教师要严格抓好课堂教学。

4、把课本基础抓牢

把课本弄懂,这个观念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对“教什么”的回答。把课本弄懂,也是多数老师的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为了把课本弄懂,多数老师会借助资料,和同事交流,多角度学习等方式来实现。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需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需要做与教育有关的学问。

5、教学时间要把握好

教学时间指学校教学活动所占用的时间,包括上课时间和在任课教师要求与指导下进行各种预习、复习、练习、补习等所占用的时间。

学校教学时间的管理的主体有三个层次,一是学校,二是教师,三是学生。接下来我们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有应该在规定时限内进行,那种靠拼时间、靠大量补课、课外辅导、大量课外作业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是一种低效的做法,应该改变。在不突破时限的条件下,教师要努力做到对时间的充分运用。充分运用时间的基本条件包括:

(1)教学内容充实而难易适度;

(2)教学方法得当;

(3)教学过程的实施要遵守认识规律和心理科学;

(4)具有适合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情绪状态;

(5)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6)对教学环节转换时间的合理安排。

6、学习困难的原因要重视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要因人而异。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通常会存在几种原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原因作全面的分析,可以帮助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解决困难的方式。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来自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来自学校教育的不当方式,还可能来自家庭教育的不良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过于放纵和溺爱孩子,就会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如果家长不懂教育知识,只是随自己的性情进行教育,或者是对子女的期望过高、要求过分,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具体有以下情形,家庭结构缺陷,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学习困难的原因甚至来自学生自身。

7、备课要有“五化”招

合作备课有利于发挥团队优势,加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加强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实现专业共同发展。然而在现实学校工作中,因为管理的原因,合作备课却呈现出片面化、表面化、浅层化、形式化的不良倾向,合作备课成了有名无实、理想中的教研方式,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合作备课这种校本教研方式变得扎实有效,得以顺利实施呢?需要从五个方面研究探索:

(1)合理配置,备课主体多元化;

(2)搜集资料,典型案例集中化;

(3)研究讨论,集思广益民主化;

(4)设计教案,灵活多样个性化;

(5)运用实践,信息反馈深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