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财富法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阅读(1.86W)

第一篇:财富法则读书笔记

财富法则读书笔记

来而不往非礼也嘿嘿。谨以此读书笔记恭贺英利姐姐加盟读书视野版这可是我第一次如此用心读书并以文字记录笔记的呀!!!

该书是作者基于美国国情写的一本关于投资理念方面的书虽然具体情形不一定适合国内投资情形但作为一种投资理念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者拥有铲除一再重演的投资错误的使命感他的投资经验和精辟的见解适合所有愿意“聪明致富”的人。

在正式笔记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本书作者布莱特·麦克蒂格布莱特·麦克蒂格是华尔街成功的基金管理人也是美国广播、电视投资栏目的著名主持人。

作为一个设想布莱特·麦克蒂格一直想给一般客户写一本关于如何获得和积累财富的参考书并把它列为退休后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接触了大量投资人以后他发现有太多的人怀抱着错误的理念在与致富相反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不禁自问:为什么投资人总是要用血淋淋的经验来换取教训?为什么那么多一生勤奋的人最终却无法颐养天年?

于是在客户的不断催促下他总结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仔细检视那些在金钱游戏中打滚的经纪人与投资者所犯下的种种错误找出投资老手亦不能幸免的投资盲点:对500多位从一无所有到最终积累了成百上千万美元财富的投资人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的致胜之道终于归纳出本书的精髓——10大致富法则。

第一章 法则1 设定目标

行事若有计划一切自有依据;反之则不免流于冲动。

热诚是开创新计划的原动力;设定目标却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故作者很自然将设定目标列为10大致富法则的首要任务!

设定目标并不等于达成目标不是每个目标都能心想事成任何目标的设定必须预留失败的空间以供回旋。失败本身并非一无可取而是让你反求于己、重新思考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请切记设定目标时并没有所谓“失败与否”的问题有的只是结果的不同而已。

设定财务目标的过程正是构造整个“创造财富”观念的重要基石。设定财务目标其实很简单可以理解为以下各种以备未来所需的目标:

1、 设立紧急周转用的基金;2、保障家人的财务安全;3、确保财产的顺利转移等等

财务目标应该有短、中、长期之别设定财务目标的最终目的在于财务独立。那么何种财务计划才成功可行?它应该是一种可以提供给你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这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每月房贷或租金、水电费、食物费、保险费、交通费与各种财产税款。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储蓄将使你日后品尝到甜美的果实。此时你投资组合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已足以支付基本开销而你只需要10年的时间就可达成此目标。但前提是你必须每年储蓄你收入的15%再将每年加薪部分储蓄下来。当你持续不断地实行该储蓄计划最终将实现财务独立的目标。

致富之道:

相信10年内必可达成财务独立的目标。

停止无谓浪费设定财务目标并进行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内应包含你所有的目标与你的投资组合(或资产)的规模大小。

每年需将15%的收入与加薪部分一并储蓄下来。

马上开始。

请教良师益友以便尽速完成你的目标。

忠告:从零开始不论你是位老师、销售员或高级主管都可以在10年后存够足以应付基本开销的金额。它不是天方夜谭前提是你必须持之以恒地储蓄:每年储蓄收入的15%并且将加薪部分再存起来。不要犹豫!赶快开始未雨绸缪储备晚年基本生活所需。它或许很难但坚持下去最后的结果绝对是值得的。

第二章 法则2 俭朴生活

俭如穷人的富者愈富;奢如富者的穷人愈穷。

所谓的“俭朴”是力行中庸之道——知所节制、朴实无华、省吃俭用与量入为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卑贱乞怜或是吝啬寒酸。这一法则看似浅显却是10大致富法则中最容易被人滥用与误解的法则之一。简而言之俭朴意味着必须“赚多花少”以便达成财务独立的目标。

“俭朴”之道的成功关键在于你的牺牲应该也有所得。也就是说若你有意放弃追求某些事物就必须保证自己有这种定力可把省下的钱转为投资。否则一味的俭朴只是留下可供挥霍的钱罢了。

你必须明了花费的金额与去处方能达成“赚多花少”的要求。明确知道自己如何花钱看起来再平常不过但它是左右你是否变得富有的重要关键。切记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你的支出而非你的收入。

请仔细想想你的消费习性你将发现有数以百计的方法可以省去你不少的“金钱”而非你的“生活品质”。请相信我对你每笔支出而言一定还有效用相同却更为便宜的代用品(或其他选择)惟一不同的只有品牌名称与不易察觉的小小差异而已。如果这样的改变会使你怅然若失请再一次想想你的目标——财务独立。

致富之道:

赚多花少。

记录至少三个月的消费情况。

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善用每一分买车、旅游与购物的钱。

有计划地降低负债。

找出可以省钱之处并将省下的钱加以投资不要随意挥霍才有机会跻身富人之列。

忠告:省吃俭用与未雨绸缪相当重要如果我不能为自己未来的财务负责谁会愿意为我挺身而出?

第三章 法则3 应急基金

储备“应急基金”的重要考虑就是握有变现性高的投资以避免陷入周转不灵的财务泥潭。

准备一份“应急基金”的目的在于避免因紧急状况而动用到长期投资的资金。

至于应该准备多少应急基金才够用?这也正是“不时之需”法则的第一重点。原则上不论你是否已退休都必须准备相当于个人6个月平均支出的金额。

理论上应急基金不适合做长期投资所以应以赚取高额利息为优先考虑同时请千万记住进行任何以赚取利息为主的投资时务必货比三家、斤斤计较。另外绝对不要将应急基金存入支票帐户内免得被挪作他用。

“不时之需”法则的第二重点在于必须备有流动性高(或变现性高)的投资。一旦个人、市场或税制的状况改变可以迅速变现该投资作为对策。因此成功的投资人非常了解流动性投资与非流动性投资的差异。

“不时之需”法则的第三重点在于防止周转不灵;保险在这方面的功能尤显突出。建议你在投保前务必多多比较找位经验丰富的经纪人;详细研究你所需的各种险种包括住宅火险、车险、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与长期医疗险等;以找出最适合你的保额、保费与节税等各种需求。同时建议每人都应再加保一份意外附加险。

审慎评估个人的寿险需求正是防止陷入财务困境的关键所在。问题是何种寿险与多少保额才符合所需?有一种简单的算法可供参考:这份保额应相当于年收入的7~10倍再加上其他应付贷款(包括房贷)的合计如此你的家人只要善加运用这笔理赔金一定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一般人都注意到寿险保单的必需性但往往忽略意外险的投保。那么如何规划意外险的保额?它应该相当于你每年税前收入的70%左右。绝对有必要买份和你目前工作相称的意外险保单。

致富之道:

建立一份应急基金。

投资流动性证券。

投保住宅火险、车险、意外附加险、定期寿险与长期医疗险以保障财务安全。

忠告:决定你财富多寡的因素在于你的支出而非收入!建议每个人都应准备一份金额相当于6个月平均支出的应急基金。这份基金不应包含在你的投资组合内而是投资在相对保守的货币市场基金中。

第四章 法则4 时间与复利

耐心再加上复利的观念是通往致富之门的两把钥匙。

长期投资的吸引力究竟何在?仅仅两个字——复利即可说明一切!大资本家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我不清楚什么是所谓的世界七大奇迹但我却真正知道第八大奇迹那就是——复利!”因此成功的投资者可以说无人不识这一奇迹并将它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善用复利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早开始储蓄!一旦下定储蓄的决心后你可用“72法则”来计算不同利率下你的财富加倍增长所需的时间。该公式很简单就是:72除以年报酬率。

持有时间与风险降低的关系:持有时间愈长相对获得正报酬率的机会愈大。纵使持有的是小型股其年报酬率亦颇为惊人:因为长期的时间效应已降低了这些小型股原本就高的风险并使其年报酬率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时间认知上的四大敌人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预期”有时其实就是“固执”的代名词。一般散户都有这种毛病:“赔钱时紧紧抱牢赚钱时急急卖出。”必须指出“固执”在股市中是绝对行不通的。一个卖出的决定必须建立在翔实的信息与深思熟虑之上才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一旦该股的基本面转坏时就是卖出的时机。

“厌烦”正是第二位敌人。面对厌烦的正确之道就是坚持你那经过全盘考虑且风险确定的投资策略。

第三位敌人则是“贪婪”。贪婪有时起源于厌烦的延伸。为了克服这种贪得无厌的心态建议这些投资人采用这种策略:股票上涨至某一程度时卖掉部分持股以收回当初投入的所有成本。

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敌人则非“恐惧”莫属。“恐惧”较其他情绪更能让投资人为此而付出惨重代价。所谓的“预测”带给投资人的只是错失各种购买股票的良机而已。市场中“时间”的价值远远胜过“时机”的掌握。

有关时间认知的正确认识在于你必须将你各种不同目的的财务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投资期限配合得恰到好处。

至于投资标的与持有时间的关联究竟应如何安排一般来说股票或与其相关投资(如基金)的持有时间最少应在3~5年之间。另外债券、定期存款与其他到期还本的投资若非不得已请务必持有至期满为止。

致富之道:

从事长期投资。

适当配置短、中、长期的各种投资。

任何期望必须合乎实际。

随时检视时间认知上的四大敌人——预期、厌烦、贪婪、恐惧是否破坏了你的投资纪律。

忠告:一旦你开始为之绝对不要半途而废。持续增加你的投资金额并不简单;坚定不移地长期投资则更加困难。这段时间若逢市场崩盘千万不要惊慌市场度过危机必将逐步恢复生机并再创新高。若你买股票为的是它们长期的发展潜力你根本大可放心它们最终还是会回复到应有的价值的。

第五章 法则5 谨慎投资

生命中充满了晦暗难明的事物但你的投资必须除外。

小心谨慎的投资人总是尽量避免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尽量避免采取扩张信用以及所谓的一夕致富的无聊策略。

风险与报酬:某些投资工具的风险经常高过其提供的报酬请尽量避开它们;若真想投资也请把它们限制在占你投资组合的5%以下。当风险升高、但报酬却降低之时请勿投资。

请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让市场的涨跌左右你买卖股票的决策。

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的投资人向来充满耐心他要的不过是细水长流的投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金钱本身具有大量繁殖的天性它能一代接一代地繁衍出更多的金钱。”如果你天性喜欢追逐高风险可能因此而获利匪浅;但更可能的是一文不名只是再三地回到起点、从零开始。

致富之道:

尽量避免那些只会增加风险却不会增加更多或相等报酬的投资。

股票型投资组合中最多只能持有比例在5%以下的高风险投资。

任何听起来好得不象是真的投资机会可能就不是真的请勿轻易尝试。

第二篇:财富的真相——读书笔记

财富的真相

财富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获得财富?我们为什么要赚钱,赚了的钱在我们死后又不能带走?是为了支付大学费用,买房子,买大量消费品,养家糊口,看病,退休?还是为了把它留给自己的孩子还是孙子呢?本周,我阅读了美国顶尖金融计划师里克·埃德尔的经典著作《财富的真相》,让我了解到,财富的真正意义是它能让你过一种真正精彩,美妙,刺激的生活。除了养家糊口,我们还应该去旅游,写小说,开飞机,学潜泳,登高山,玩跳伞,还有很多很多更加好玩的东西可以并且应该果断去做。

现在社会上,只要你多留心,就可以发现,各种财富周刊,日报的商务栏目,都没有披露获得财富的秘密;财经谈话节目里也没有;百万富翁的临终遗言里也没有。实际上,财富的秘密就在你没有正眼见过的地方。你会发现,你能够梦想的所有财富早已在你的掌握之中。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其实都可以让你快了,有很多东西其实比钱更重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已。

从本书来看,有一部分介绍了人们的项目投资问题。人们预计自己的投资回报与与此类投资在历史上产生的回报相比,差距甚大。人们通常预计自己的每年投资收益为10%,尽管他们拒绝往股市投入一分钱。有更多的人预计自己的投资能够每年赚取20%的收益,而作出这种预测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在90年代末期的一两年期间赚取的是这个比例。事实上,桑德福-伯恩斯坦公司在2014年7月发现,被调查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预计自己的投资组合在今后的10年里每年增值15%~26%。

而在基金挑选方面,很多人并不掌握自己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他们只是会根据一个条件来挑选共同基金的,就是过去的表现。显然,表现良好的基金能够吸引新的投资人以及老投资人的新资金投入因为大多数人相信,过去表现得好的基金将来的表现也会很好。还有很多人会根据某些经济系统弄出来的基金排行榜去选择自己的基金投资所向。其实不然,那些排行榜,只是反映了过去那段时间的业绩而已,并不能说明以后的业绩会好到哪里去。就算是非常高明的金融专家,也只能对过去的资金走势进行分析而已,并不能对将来的发展做出判断。就算是经过专家介绍对某种资金投资了而使得收益丰富,那也只是意外,只能说运气好,并不能跟那个专家有多强而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资金投资方面,在选择何种资金类型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才能下定主意。

所以说,财富,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对于财富的追求,其实也是一种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如何让自己幸福,比如何赚更多的财富更加重要。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多目标,有时候,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有很多夙愿未完成。所以,为了让人生更有价值,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幸福的事。

第三篇:帕金森法则读书笔记

《帕金森法则》读书心得

13107120谈涛

在官场如何青云直上、在职场如何立于不败,很多新人撞得头破血流后,才明白世界并不是那么单纯。英国的诺斯科特·帕金森博士发现:在正式的组织中,正式的规则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潜规则却大行其道,使得组织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帕金森法则》的内容正如其副标题表述的,即“职场潜规则”。帕金森博士在书中细数自己留意的一个个职场潜规则,并以辛辣幽默的言辞,刻画出组织内活脱脱的腐化趋势。

法则一:“雇员的数量和实际工作量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帕金森博士的分析起点为机构膨胀的动机。一般认为导致组织规模扩大,员工人数增长的原因是组织的事务增加。但实际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官员需要给自己配置几个助手,而不是给自己增添对手;二是官员给彼此找活干。帕金森做了个假想的例子。组织内的a感觉不堪工作重负时,他有三个选择:1辞职2申请b来分担工作3申请c和d来做自己的助手。a的选择大概就是3了。组织从这里开始膨胀。过了一段时间,c或许也会觉得工作太累,向a抱怨工作量过大,要求添加助手e、f。但给c增加了助手,必然得给d增加助手g、h。这时a一个人的工作变为由8个人做。8个人的工作大部分内容必然变为相互之间发送文件,报告意图,也就是相互之间增加了工作。

法则二:“一旦出现需要通过投票来决定的事情,则真正掌握决定权的人是中间派。”

法则三:“议论议程表上每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与项目涉及的金额成反比”当讨论价值过千万的原子能项目时,专业限制性相当大。委员们可以说的有限,可以理解的就更有限,因而会草草看过提案,选择通过或否决。接下来千元的项目,讨论自行车棚的项目,是2014元的提案还是2300元的提案,每个委员都能对自行车说点什么,因而过了40分钟大概每个人都能说上句话了,然后再进行投票。最后是讨论饮料种类的问题,这是大家都熟悉且能说出一大堆的问题,为了弥补第一个项目的沉默,大家都踊跃发言,会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法则四: “委员会的人数为19~22人时便无工作效率可言,因此委员会的无效率系数为19~22。”作者研究英国内阁历史,发现内阁总是不断膨胀,到了20人之后,不久就会被更精简的组织取代其作为内阁的位置。

法则五:“进行任何人才选拔时,如果申请人超过50人或低于20人时,则所有人都将注定全遭淘汰。”这个不是太明白,似乎批评的是对应聘者的要求过低导致选拔费时费力而失去效率。

法则六:“某个组织的办公室大楼设计得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该组织离解体的时间越近。”作者考察了教皇与圣彼得大教堂、国际联盟与国际联盟大厦、路易十四与凡尔赛宫、马尔伯勒公爵与布伦海姆宫、乔治三世与白金汉宫、议会

与威斯敏斯特宫以及殖民办公室与殖民大厦等等历史的反向关系,说明了被我们看作组织鼎盛标志的宏伟建筑恰恰暗示了组织将要衰落。当然豪华建筑并不是组织衰落的根本原因,只是从侧面说明了组织已经做完了可以做的重要的事,渐渐失去活力,变得僵化。

法则七:“鸡尾酒会上最重要的人物是呆在e7区,在h+75至h+90分之间逗留的一群人”。

法则八:“管理不善的公司无法自我改革”。这一章,帕金森博士描述了组织从内部瘫痪的详尽细节。第一阶段是管理层出现了一位既无能、嫉妒心又强的领导。这种无可救药型领导如果成了公司最高领导或领导集团的一员,那么第二阶段就来了。到了第三阶段,从高层领导到一般职员再也无人愿意展示其才能。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

法则九:“只有苦力才能成为百万富翁。只有苦力看起来才像个苦力。只有真正有钱的人才不会让人等闲视之。”这条有点像中国的韬光养晦和无为而治的感觉。

法则十:“只要让上了年纪的领导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不同国家的城市开会,填上一大堆表格,那么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迫要求辞职。”作者在文中列了个职业生涯表,表明时间,推算年龄。这些有点繁琐,且无法相信其准确性。但他提到一点通常领导还未失去领导能力时,下属已做好接管工作的准备了。如果此时领导不能及时退休,下属便会处于羡慕嫉妒恨的状态,从而成为组织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

以上是这本书的大致内容,读完书的第一感觉是活泼与幽默,然后是苦笑与无奈。为什么会苦笑,因为这些潜规则似乎在中国简直就像常识一样普及,也像空气一样弥散。用福柯的语言说,就是这种潜规则文化像颗粒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导着我们,塑造着我们。

先撇开文化传统的借口,来让我们好好瞧瞧这些潜规则。潜规则与正式规则的最大不同表面上为是否有着正式的表述,书面的记录,实质的分野则是正式规则努力维护组织的利益,而潜规则使得组织成员的利益与组织利益分道扬镳。

昆明的市委书记仇和,曾和同学激烈的讨论过。他的种种言行,从西方的政治理论看来,其与法制和民主精神相去甚远。但在名为中国各级政府的这个组织里,或许只有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有点效果。总喜欢去妄论中国的整体政治形态,大概是大学养成的坏习惯。名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这个组织,恐怕是潜规则最盛行的地方。潜规则有种劣币驱逐良币作用,使得组织成本上升和组织效率下降,直至崩溃。记得吴思老先生也写过《潜规则》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种种潜规则,写了许多关于王朝时代里清官如何被慢慢排除出统治阶级。我想同样以暴力机关维持的官僚体制,不论在怎样的时代总会遇着相同的盛衰过程。

第四篇:读书笔记——吸引力法则

成事靠得是感觉,而不是念头。

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靠得不是硬把事情凑在一起,也不是控制自己心灵的力量,而是靠心里的感觉。

大多数人没有热衷的去感觉,揣测自己想要在人生中遇上什么,所以我们就一再吸引那些自己根本就不想要的情景。

要成事就得先用感觉把自己的愿望化为真实。

当我们感到意兴高昂,充满喜悦与感激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便会发出高频震波,而高频震波只能吸引到好的东西,也就是说,高频震波只能吸引到我们发出的高频震波相称的高频波——物以类聚嘛

当我们的情绪关注在与喜悦有关的感觉上——赞美,关爱,快乐,尊重等,所有在发生时会让我们留恋的温馨片刻上的时候,我们则感到心情畅快。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非常高,而振动频率高绝对是我们的自然状态。

“想要”的感觉让我们快乐,所以唯一跟“想要”相称的,就是想要追求喜悦的原始意图。我们总不可能指望自己想着“不想要”的东西,然后却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吧。

记住,你需要某物的需求,是源自恐惧。你想要某物的想要,是源自兴奋。需求与想要振波有天壤之别。

你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快乐起来,就是这样!其余的,宇宙自然会有所安排。 你的愿望要多久才能实现,跟你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注意力从不悦的目标挪开,全神贯注在自己想要的目标上,具有直接关系。

你应该先放轻松,先冷静下来,此举有助于改变思绪,改变思绪就能改变心情,改变心情就能改变振波,让宇宙和你的大我,把事情接手过来做。

“感激”乃是人类能够掌握的振波中,最深刻也最重要的一种,因为‘感激’是最接近宇宙之爱的东西。

人生靠的就是感觉,而我们只是先有感觉再找事例罢了。

如果你一直都有许愿的习惯,能量频率又比常人高,那么你一定不久就会冒出许多点子,而且只要你把这些点子付诸实行,眼前的路就会引发你产生更多灵感,于是你又顺着走下去。 宇宙的办事能力,超乎你的想象,所以请你放心的把事情交给宇宙去安排,不要再挡路了。 “吸引力定律”恒为真。不管你想要什么,宇宙都会在适当的时间实现你的愿望,关键在于你得集中意志,而且要一直集中意志!

热情之所以激发出来,是因为愿望正在成型,所以感到兴奋。热情还有个更重要的成分,那就是强烈的控制感。热情是一种强烈的确定感,当一个人十分把握自己的生命,不操之在他人手中,也了解到事实固然如猛虎出闸般难以琢磨,但那猛虎其实就是你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就是热情源源涌出的时刻。

感情的事不管是夫妻间,情侣间或是同事间的感情——跟世界上其它事情一样,都取决于我们的振波。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我不用一切条件齐备,才让自己快乐起来。我再也不会注意你那些愚蠢的习惯,因为,无需事事完美,我也会把自己的爱送给你。

出路只有一条,转移注意力,从现状前转移。身临其境的感受愿望成真的感觉,你只有快乐起来才能真正摆脱负面振波!

幸福是我们最自然的状态,也是我们天生的权利!

第五篇:如何写好读书笔记经典法则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呢?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摘要式

摘要式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

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

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1992年5月31日,第3版。

林建法管宁编选:《文学艺术家知能结构》,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2)抄录原文

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例如:

读书方法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溜水一样,淡而无味。

培根:《谈读书》,林衡哲、廖运范译,见《读书的情趣与艺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版。

(3)摘要

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

评注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

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

(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笔记

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劄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

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总之,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