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1500字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读书笔记 阅读(1.87W)

第一篇: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1500字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阅读

阅读应该是主动的阅读。其目标有两种:

第一种是获得资讯,通常是阅读读得懂的东西(比如报纸,杂志等)。

第二种是求得理解,读一些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比如学术著作),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原有的理解。

阅读其实就是学习:辅助型学习(老师教)与非辅助型学习(阅读)的差异。

阅读的层次

共四层

1、基础阅读: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摆脱文盲

2、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值不值得深入读下去?

3、分析阅读:追求阅读,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

4、主题阅读:就某一主题,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并列举出书中的关键之处,挖掘出主题,有可能所有书都没提到,但是通过总结能够挖掘出来。

基础阅读

有四个阶段:

一、阅读准备阶段:出生至国小前。听力、视力、心智(保持注意力)

二、看图识字、基本词汇量:国小,能阅读简单的书,并喜欢阅读

三、快速建立字汇:从上下文中“揭发”并猜测不熟悉的字眼

四、精炼与增进:从一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

检视阅读

有两种

a有系统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继续读,或找出与目标相关的东西。目标是对书有个整体认识,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在这本书上花时间,也可以将此书分类以备日后查找。

具体实现:1、看书名、副标题、序;研究目录;检视索引;看书的开头和结尾;找几个看来和书的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嘟嘟;连续读几页

b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遇到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从头到尾读一遍的了解,即使只有50%不到也能帮你在重读时增进理解。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一种,重点在于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略读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本书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决定下一步行动。

===============================================================================

分析阅读

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解决一个基本问题:这本书谈的是什么?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可以利用书名、副标、目录、序等内容对书的类别有个大体的判断。另一方面,书可以分为小说类(虚构的)和论说类(传达知识)。而论说类的书可以分为实用型(怎样去做)和理论型(这是什么,为什么)。其中理论型的书可以分为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过去的事)、科学(可能发生在任意时间地点的事。以科学家的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为例证)、哲学(追求的是一般真理,以人类的共通做为例证)

规则二:使用一个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即列出各部分的纲要)。

不是一定要跟着书上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纲要,按自己的理解拟纲要就好。更发散的讲,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值得拟纲要。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你应该能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分成很多部分,你应该能说出次要问题是什么,能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第二阶段(阐释意图),解决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

规则五:找出共通的语义。即找出重要的单字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条规则的目标不是列出书的架构纲要,而是全是内容与讯息。

实现起来有两个步骤:1、处理语言。2、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具体的说:1、找出关键字,比如专门词汇及特殊字汇,比如作者反复强调的字汇;斜体、粗体的字汇;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等2、找出字义,用上下文来推敲不能理解的字的含义。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个意义。有多个意义的要看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再辅以上下文线索,可以明白不同的意义,以及意义交换的理由。

这里作者用拼图来比喻读书:拼图时,已经确定位置的碎块越多,越容易判断未确定位置的碎块的位置。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有错误需要反复,但这是必须经过的过程。读书也是如此。

规则六:找出书中重要的句子,并找出它们的主旨。

找句子:从作者的观点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人们阅读时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暂停而不是为了感到困惑的句子暂停。而实际上,重要的是理解整本书而不是满足自己新鲜、猎奇的感觉。

找主旨:判断是够已经找出主旨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主旨描述出来。如果不能,那么表示作者传递给你的,只是他使用的“字汇”,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如果没有,那就需要读者自己架构出来,从这一段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前后顺序,组成概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我们已经找出了作者关注的问题,那么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得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已经回答了哪些部分,没回答的还有哪些部分。

第三阶段(像沟通,辩论一样评判一本书)解决阅读时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基本问题: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受教或能学习是一种主动地没得。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不可能学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到训练,但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

最能批评的读者。

要记住,阅读的目标是学到东西,而不是抬杠

a 评价礼节

规则九:一定要对全书内容有充分了解之后在进行评论。评论有三种“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暂缓评论”。

规则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无理地争论

规则十一:区分并尊重客观知识与作者个人观点的不同。在评断之前要找出理论基础。

b 批评观点的标准

规则十二: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规则十三: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规则十四: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规则十五: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以上十五条规则,是阅读论说性书籍时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而并不适合阅读小说、诗集类作品

===============================================================================

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

论说性作品通常可以分为实用型与理论型两种。实用型的书讲的是有关行动的问题。

关于实用型的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概述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问题只有靠行动解决。实用型的书可以提供给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但实际行动时,还需要人加入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

任何包含了规则(原理、准则或任何一种一般的指导)的书都是实用型的书。实用型的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说明规则,比如烹饪指南;另一种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比如很多经济、政治作品。一本谈使用原理的书乍看之下会以为是理论性的书,它所讨论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一本实用型的书,它所谈论的总是人类行为领域中,怎样可能做得更好或更糟。一个经验丰富的读者可以看出那些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总可以由原理衍生出来的规则,并进一步找出这些规则应该如何实际应用。

实用型书籍的特点在于作者多少都是个雄辩家。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以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实际的思考与行动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可以没有受到感动,却认真采取实际评论或行动。因为所有实用型书籍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型书籍中就比理论书中还要来的重要。

当阅读实用型书时,要问的四个基本问题与理论型书籍稍稍有些变化: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要做什么?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三、作者的最终目标加上实现方法你能接受么?四、你能否采取实际的行动,对你的行动是否有影响?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而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有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阅读想象文学时的三个不要: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2、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阅读想象文学也有架构性、诠释性和评论性三组规则,但与论说性作品不同。

架构性规则

1、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小说、戏剧、抒情诗等。

2、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3、不仅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诠释性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插曲、时间、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以及行动。

2、共识与主旨有关。

3、要融入作者创造的世界。

批评性规则

在你衷心感谢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文学作品。一个好读者不会质疑作者所创造出来,然后在他自己心中又重新再构造一遍的世界。

阅读故事书:1、全心全意地快读,尽量一口气读完

阅读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神曲》《失乐园》

阅读戏剧:1、假装看得见实景演出。2、把剧本大声的读出来

阅读抒情诗:1、不管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2、重读一遍——大声地读出来。3、背景知识确实对理解抒情诗有帮助但不是必需的。要理解一首诗,重要的是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它。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他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从而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或者,他会放弃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上的模式,强调他知识在如实报导所发生过的事件。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而历史学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所以如果真的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

我们阅读一个历史学家的书,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描述出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影响力。总之,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

1、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要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般行动的原因。

读历史书时要提出的问题:

1、这本书关心的主题是什么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

3、这与我何干。历史会建议一些可行性,因为那是以前人们做过的事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历史是描述过去事件的,很多现代新闻作品则是关于当前事件的。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他想要说服谁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总之,就是要明白,作者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读者要擦亮眼睛,小心翼翼。

现象与观点一:一些演说家或宣传家最常做的诡计是留下一些未说的话,这些话与他的论述极为相关,但说清楚又容易受到挑战。

现象与观点二:除非已经读完全书,不要去读这本书的导读或摘要类书籍。

现象与观点三:两种不同的哲学领域。第一组,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问题。第二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的使用部分,更正确的来说是规范的哲学。

第二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

读书的目的可以分为娱乐和提高自己。这里针对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因此最关键的精神因素是读者的:

主动性,也即主动阅读。

1、粗度,略读,读书的标题,副标题,书的索引,书的最后几页,书的致谢等,大致了解书的主题

2、阅读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最要紧的是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阅读速度

3、放置眼珠的停顿和回跳(方法就是用引导物,引导物流畅的在行间行走)

4、阅读时尝试提出问题,你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列出4主要的问题:

* 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作者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的

* 作者在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主要的论点

* 在读了这本书大部分后思考:这本书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与读者自己有何关系?如果这本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讯,那么这些资讯于你是有意义的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资讯是重要的?

如果这本书不近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那么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者建议

5、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4中的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追求的阅读者

6、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措施:要去写下来----在书上做笔记。做笔记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者重要力量的句子下划线

*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条线

*在空白处做星号

*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顺序做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有过同样的论点或者相关的要点。可以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者参照的意思

* 在空白处做笔记---可以记下你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出来的答案,或者对复杂的论点进行简化过后的所得;或者全书所有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的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记下来

* 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此书的第一页的空白页写下你自己的思想,写下全书的大纲

7、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者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够一招规则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和任何领域的工匠的不同之处。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

第三篇:简爱读书笔记1500字

简爱读书笔记1500字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简爱》读后感1000字。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请勿抄袭)角和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简·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爱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顽强的自尊心,读后感《《简爱》读后感1000字》。在打动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

简·爱作为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的。以往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形象。而简·爱,她"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拥有的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使那些外在的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为可贵的是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坚定:"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

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也正因为此,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动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的专利,她属于芸芸众生的每一个人。只有两个相互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身的独立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第四篇:围城读书笔记1500字

当、当、当……”已是深夜班10点了,轻轻合上《围城》的最后一页,内心很平静,夜已悄悄地爬满整个天空。方鸿渐原来是有梦想的,正如我们的每一个人一般,年少轻狂的我们,按捺不住热血的沸腾,无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规的事物妥协。我们总相信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能驾驭。于是鸿渐乘上开往法国的航班,开向自认为的一片新天地。十四岁的时候,我信心满满的,只差没有报告天下,凭海为证,大言不惭地说有一天自己会如何如何。那时候总是很单纯的,没有意识地去做许多事。没有责任的包袱,不懂世间的复杂,指天夸耀自己的伟大,却在深夜独自嘤嘤哭泣,很脆弱的。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犯上一回的狂病,但这又何尝不是一回人生的轰裂呢?几年后,二十七岁的鸿渐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带着一张作假的文凭,心里是满满的内疚。二十七岁的他仍会天真地想起严父,慈母的失望。仿佛当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锁链断了一般,几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场华丽的美梦,终有醒来的那一刻。鸿渐意识到了,当他意识到红海早过了时,他就觉悟的认识,他并不能够完全挣脱那条无形的链子。只不过三年后,当我面对满地的落叶,我再也没有多少伤感之情;当我再也不会为漫天的雪花而欢欣鼓舞时,我已记不清多少年前说过了什么。不是因为时间很久,只是发现那些誓言很飘渺。过去也试着去实践,但当我发现要用一生去允诺时,我放弃了。少了年少时的傲气和心无旁骛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种顾虑,一种对现实的认识,不知是那位学者曾说过,孩子出生时都有他的角,死去时却是一枚鹅卵石。鸿渐的身边曾留有过鲍小姐的鲍肆之臭,也曾吸引过苏小姐的文质之

香,鸿渐也曾为搏唐小姐的回眸一笑而努力过,但无论是哪一种,他都未好好抓住,任由最后一缕轻烟从指尖划过,没有勇气跨出最后一步,鸿渐学会了妥协。在经过三闾大学一行后,他才真正意识到人世险恶。鸿渐有点累了,于是他选择躺在孙小姐这张柔顺的躺椅上休息一下。父母亲的生活,我一直是不甚赞同的。没有“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爱情,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柔情,有的只是永远为琐事忙碌的身影和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的声音。我一直很不孝地疑惑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如此甘心地被对方牵绊着自己的后半生呢?平静的海面往往酝酿着巨大的风暴,鸿渐同柔嘉平淡的婚姻也有了一触即发的危机。鸿渐觉得自己很无能,总认为自己是一场悲剧的主角,他要发泄,既然不能对外人那就只能对自己的妻子出气。柔嘉也不是好欺负的人,两人之间的矛盾因为更多人的参与而显得不可收拾,鸿渐看着空空的小屋陷入了沉思。葬礼上,奶奶一直都在流泪,看着与她相伴四十多年的爷爷消失在殡仪馆最后一道门后,最后一滴泪也悄无生息地落地。一直不明白在爷爷去世许多年后,奶奶口中批评着种种不是与眼中流露出的无限依恋竟是如此和谐,和谐地让人辛酸,让人猜不透。就如《围城》中所讲“年龄是个自然里程中无法超越的事实。”凡事一经隔膜,咫尺皆若天涯,又更何况是城里城外呢?后记: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 当 当……”响了六下。六点种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对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时闹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

晚饭,希望他会同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记时器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十一点了”我想“也该睡了”掩上日记本,掩上门,让室外的黑色也浸染入这一室之中。

第五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500字

两万里,该是个多长的距离;而两万里的海底旅行,因为其路途的遥远和环境的特色,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好奇心伴随我如饥似渴的走进这亦真亦幻的海底世界。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经典名书,它是科学和幻想的结晶,它是海底的奇异大冒险。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在这本书中,我很喜欢尼摩船长。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

除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那些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同样令人惊叹。

其中有几处是我觉得比较引人入胜:

上部第二十章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下部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这一章叙述尼摩船长,啊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在收集珍珠时发现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鲨的袭击,幸亏尼摩船长以无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熟识,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而完结生命为告终。在细节可以看出尼摩船长他,作为逃到海底的人类种族代表之一,而对人类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管他平时嘴上怎么说,但这个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还未完全泯灭。

这本书还写到了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非常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