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读后感>

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篇

读后感 阅读(1.95W)

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篇

21世纪是迈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新时期,作为教师,我们也将面临更多的诘难。那么,我们将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有幸读了《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我读后的几点思考:

一、用爱唤醒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构建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切实开展的基础,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热爱学生,是教师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了他,同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去自己的办公室。放学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二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出其不意的奖励,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为他的不留痕迹的教育智慧叹服。

二、用知识武装自己

1.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不但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绩。

提醒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有以下策略:重视之前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继续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利用培训提升学科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日常阅读积累学科专业知识。

2.学科文化知识

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类。

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人文真实是关于人生问题的论述、表达以及实践,具体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美学知识、教育法规及职业道德知识等。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群体,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养成必须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其形成求真求实、批判质疑、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师要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加强对科学文献的阅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其次就是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多参加一些与任教学科有关的课题,研究工作,重视学科中的实践性教学,强化自身的时间能力让自己走上科研之路,这是教师增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继续教育活动或者实践,比如各种进修或培训活动,从而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我最喜欢培训了,可以直接汲取老师的经验。

3.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主要有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技能知识。

4.学生发展知识

学生的发展是学生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之间,有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学生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也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

怎样丰富学生发展知识?积极学习,参加培训,参与教师成长共同体学习。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与自己目标观念,信仰相近的人,在相互协商形成规范和分工的前提下,相互合作,运用学习工具和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挑战复杂问题,共同提高。

三、用“表演”吸引学生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编者和作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文本,认真研究学生,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做到开合有方,收放自如。课堂教学要上出温度上出热度,激发兴趣,点燃热情,教师要学会煽情,通过导语设计,过渡语设计,结束语设计,不断地把情感推向高潮,推动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又能从文本中跳出来,不断的地拓展、迁移。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富有激情;板书工整,富友美感;教态自然,开合有方;教法灵活,收放自如。课堂教学要朴实,厚实,不作秀,不粉饰,不掺假,防止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教室要做教学的明白人,能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东西。教学要有广度,教师要做好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后资料的拓展延伸,课中的点燃激发,从而不断地把课堂教学向生活迁移,努力构建开放的、具有活力的教学体系。课堂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教师要以优秀的课堂文化为基础,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塑造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用,坏习惯贻害终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导入要引趣,情境铺垫要溶趣,抓住闪光点要及时导趣,要用游戏、课件激趣。整个课堂诙谐幽默,情趣融融,学生就会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愉快。教育理念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设计要创新,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点燃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教授创新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最珍贵的就是独特和灵性。教师要有睿智的头脑,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博大的爱心,为学生描绘一个五彩的世界。

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一贯的思想是:教师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而已。因此,我处于“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我将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并且希望自己努力的工作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份较好的品质生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李镇西一样将职业看成“一种生存状态”,他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这就是我的乐趣本身。”自已回想这一年来读书学习的过程,真的觉得非常的享受。通过学习,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从容。

学习从来不会因为年龄而晚。去年读书时,当时的我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快速的在专业上成长,以缓解自己的不安。因此,我读的书也是一个方向的,基本上没有猎涉其他的知识。我认为,必须要有专业的深度后,才能再有知识的广度。同时,我的文章、我的观察点基本上也是单一的。我认真的读着每一本书,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一年的坚持一晃而过,前段时间心血来潮统计了一下我写的文章数目,本以为会有很多,但最后只有58篇。心中还是对自己有些失望,自己将每天安排得满满的,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坚持,但最后的数据让自己有些情难已堪。

但很庆幸的是,通过去年的坚持,虽然看到数字,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好的是现在的我,已将平时的写作当成自己精神和情感的一种寄托。自己只有将每天最热烈的想法付之这些文字后,内心才能平静!读后感·今天正好给朋友改一个讲话稿,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自己感觉将整个文稿提升了一个档次。内心的自豪感更是爆蓬。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读书越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自己的内心也更加的平静。感觉以前漂漂然的自己,越来越落入尘埃。自己对自己也更加的明白,我的才华托不起我的梦想,我只有认真努力的读书。因此,对于自己的选择,也更加的执着。学会了“减负”,不再为一些外在因素而左右自己的追求方向。学会了摆托时间的惯性,没有再在周而复始的开始学习,又停止,又开始学习之间循环。每天坚持读书和写作,不为其他,只为自己的努力,成为更平静的自己!

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

续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

第二篇 知识与能力素养

第三章 知识素养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必须有扎实的学识,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知识素养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老师的其他各种素养都是以知识素养作为根本基础的。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必须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来武装自己,还应包括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决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教师还应具备一些学生发展方面的知识,比如有关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师,其知识素养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同时也因为教育教学实践的革新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一、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不但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绩。

提醒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有以下策略:重视之前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继续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利用培训提升学科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日常阅读积累学科专业知识。

二、学科文化知识

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类。

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人文真实是关于人生问题的论述、表达以及实践,具体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美学知识、教育法规及职业道德知识等。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群体,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养成必须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其形成求真求实、批判质疑、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师要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加强对科学文献的阅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其次就是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多参加一些与任教学科有关的课题,研究工作,重视学科中的实践性教学,强化自身的时间能力让自己走上科研之路,这是教师增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继续教育活动或者实践,比如各种进修或培训活动,从而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

我最喜欢培训了,可以直接汲取老师的经验。

三、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主要有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技能知识。

四、学生发展知识

学生的发展是学生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之间,有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学生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也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

怎样丰富学生发展知识?积极学习,参加培训,参与教师成长共同体学习。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与自己目标观念,信仰相近的人,在相互协商形成规范和分工的前提下,相互合作,运用学习工具和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挑战复杂问题,共同提高。

第四章 教育教学能力素养

一、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主体等。这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呼唤教师要迅速转变自身的角色。教师是引领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导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工作的必要能力。教师要通过语言表达教授书本知识,培养学生学科技能,可见,语言表达对于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教师语言表达的特点是:简洁凝练,叙述流畅,条理清晰;知识传授的语言应深入浅出,明白易懂;教师的语言应讲究表达艺术,富有情感。

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下功夫: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构建内在的知识系统与资源库;语言丰富,详实具体,清晰流畅;精密准确,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点明确,清晰有序,通俗明了。教师语言的锤炼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绝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懈地努力,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绽放出独具特色的光彩。

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呢?首先是亲和力。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深入的了解自我,才能了解他人。注视、微笑、握手、说话,多用鼓励、肯定、赞美、关爱、支持的语言。觉察力。觉察力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教育效果的关键能力。教师要善于自我觉察,善于反省总结,教师要会觉察行为细节,要会觉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还要会觉察情绪背后的内心渴望。聚焦力。就是在确定教育焦点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生眼前的需要,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教育。变通力。我国的传统价值体系特别强调变通,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就是对变通力的准确描述。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找出双赢的可能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教育教学能力:钻研教材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个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成长为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需要经过不断的积累探索和完善,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多听优秀教师的课,择其善者而从之;广泛阅读教学资源,闲暇之余,可以常常阅读本专业的期刊书籍,拜读名师的心得、论文,登录有关的教学网站,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借鉴新颖多样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写教育叙述,在叙述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如春起之苗,不见所长,但日有所增;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成长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人成长的模式也是多元化,借助互联网,年轻教师和志趣相投的教师组建以提升育人能力为核心的发展共同体,可以实现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逐步形成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的良好教育生态系统,通过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研究,促进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进行专业发展。是货,目前司机认为一个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会不断的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像是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掷永鑫认为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中国小搞教学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借助信息技术,加速专业成长。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减轻工作负担。

三、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时教学的主阵地。具有教学经验与教育智慧的老师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教学智慧随处可见。课堂氛围是和谐而愉快的,学生的学习感觉是愉悦的,教师的教育是幸福的。

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在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保证教育学的有机协调。教室的课堂管理,一般有五个方面:教师的自我管理,对学生的管理,教学内容的管理,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和对教学环境的管理。

《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读书体会(二)

第三篇 综合素养 第五章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狮科学素养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的学术观点也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从"关注知识输入"到"关注人的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理念共识。无论是教育规律、教师职业特征、教育方针政策还是教育理念,都强调了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文素养是,通过环境熏陶、自我学习、知识传授、社会实践等方式,将人类文化成果逐步内化为气质、修养等。人文素养主要体现为对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最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品质,这是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心理特征和精神品质。人文素养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方面得到体现,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精神的体现,也是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与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 人文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之所以为人",强调人是独立的个体,强调尊重、保护、培养、发展人的个性,使人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人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素养充分融合,充分发展。 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很实在、很具体,是一种巨大的迁移默化的力量,它应当包括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观等。 第六章 信息素养 当今世界已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信息化和大数据普及化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变革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人们的生存方式。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体现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七章 研究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发展,教师附近要做一名教学实践者,还要做一名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及研究者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高素质的教师掌握研究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第八章 自主发展素养 一、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论语·述而》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记载:“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父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悟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所以,我们要继承先贤的优良传统,保持一个虚心向学的心态,同时也给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一名现代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终身学习,教师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教师的最终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 朱永新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合理规划,体验职业幸福感,提升学习动力。有规划的人生叫航行,没规则的人生叫流浪。人生为经,规划为纬,经纬交织,成就人生美好蓝图;人生为车,规划为路标,指引着方向。设计个人职业规,体现教室师个体的生命意义,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明确目标。 教师职业发展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五个阶段。 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时代,教师投身学习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 向书本学习。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每个个体的阅读水平。”教师的成长食与阅读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阅读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阅读教育文献,提升教育理论,素养阅读古今中外教育经典名著,以及一些权威杂志会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阅读专业著作,更新知识结构,让教师成为学生吸收知识的活水而不是死水。阅读百科书刊,提升教育综合素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向专家名师学习,同伴互助学习,亲临现场学习(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最好尽量走出去,亲临教育现场进行观摩学习,这是看书、听解释、看视频等方式不能比拟的。),外出游历学习(利用寒暑假在家长周末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游览名胜古迹,人文色彩比较浓厚的地方走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

开学初,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我认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学习,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读《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

因春节前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似就书中阐述的教师的素养读得不太过瘾,便又拿起桑国元等撰写的这本《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趁闲暇的正月读读。说句真话,不是因为觉得经常出现在嘴边和眼边的词眼应该较清晰的认识它,也是难以读下去这类书籍。也是感谢教师的这个称谓,有些东西需要弄清楚定能坐住“冷板凳”、并不是完全跟随兴趣、心情走。

按照书中阐述,我目前已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职业生涯进入一个“相当长时间无法提升的状态”。闭目想想,好像我的职业“高原反应”不太明显,也许多年的职业“自然状态” 使得自己职业“成长期”和“成熟期”起步晚了或进程慢了,虽不敢说进入“超越期”,确实很珍惜目前。

按照书中梳理的“21世纪教师”三大类型的八大素养,即:师德与理念素养(师德素养、教育理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综合素养(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研究素养、自主发展素养),我认为也就是教师的德与才、博与专、行与思、说与文的素养。不看详细的阐述,仅就那些条文式的词语,每看到一个,我便和自己“对号入座”:“家国情怀”、“职业认同”、“关爱学生”、“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站了20多年讲台,虽没测试自己的家国情怀有多深、记录关爱学生的行动有多少次,我也是坚定自己的职业认同,精心修炼自己的教学之术、以达教学之效。也就是说能够随时阅读、愿意行文的一线教师,“师德”和“理念”并不是需主要修炼的“核心素养”。“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充实、壮大的集合体,而教育教学能力只要你的学生愿意和你分担不同角色、演完每个40分钟、便无一个明显的高低界限,同时,知识和能力也是互为因果的“共同体”。所以认为第三类型的“综合素养”是我应该需一直修炼的“核心素养”。 “人文素养”是形成教师气质的精、气、神积淀;“信息素养”是当今现代人的时代标志;“研究素养”是每个教育者需开发的有利资源,能使教育教学的行与思脉络化和站点化,“自主发展素养”是一位教育者能一直舒展于21世纪讲台的不竭的能源……正因为综合素养的不及,才使我拙于表达一本书的感受。其实人文素养、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批判创新能力等应是21世纪每个文化人应修炼的素养,一个时代共同修炼的“综合素养”,这样会带来21世纪教育的新气象,教师的核心素养自然不担心不修炼。

没有检索,没有思考更多,就本书中提及的素养对照了一下,自感浅薄,但不自卑,毕竟一直行进在21世纪教育教学的路途中,有学生相伴,有挚友同行,有书籍引导……

还想说一点的是思辨的话题需要用思辨的方式表达,自然有失故事与情感。但为阐述形象和清楚,文中也插入了一些案例(特别是最后一章),我总觉得与本书的整体文风不太统一。同为教师,我还是非常感谢本书中面对孤灯、冷屏的著作者们,景仰他们无需测试的教师的满满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