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心得体会>读后感>

《狼图腾》假期读后感

读后感 阅读(3.11W)

《狼图腾》假期读后感

《狼图腾》假期读后感1

草原,夜,微风。

没落的王的故乡,狼在集合——题记

一开篇,我仿佛与书中的主角陈阵一起看到了那头草原狼,看到它的眼睛,那钢锥般的目光直刺我心。

黑夜里,草原在呼啸,舞动的草如同飞奔的狼鬃,如同黑色的烈焰在翻滚,群狼与草原浑然一体,穿行在茫茫黑暗中。

“Awoooooooooo——”

狼王站立在大地之上,在召集他的战士。这孤傲的长啸,引发着我内心青春热血的共鸣——

每个青春期的男孩心中,都住着一个想要战斗的英雄,而《狼图腾》这本书,正是在我接触它时,唤醒了我心中这个战斗的英雄,让他活起来。看着《狼图腾》的开头,我热血沸腾,真想像饿狼一样继续大口大口地将这本书啃下去,看看陈阵和他的狼群之间到底还会发生什么。

紧随着陈阵出场的人物是毕利格老人,他的名字“毕利格”在蒙古语的含义是“智慧”。在陈阵几度痛苦思索而得不出答案时,都是毕利格给予了他启示。

毕利格老人是一个坚持奉行着古老草原文化的“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他的话语中充满着饱经风霜的智慧与沧桑,他可以说是本文中对狼图腾文化从社会学和哲学意义了解_深的人。然而人无完人,这位智慧老人对不懂草原文化的汉族知青也存在些许偏见,老是大喊着对陈阵和杨克指手画脚,比方说像他们要放生一只被狼群追杀,怀了孕的母黄羊时以及他们要收养小狼时。

然而看完了全书,我也对他感到了某种深深的担心,因为他之所以能将这古老的草原文化奉行到现代,不只是因为对文化本身的忠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蒙古地区发展的落后。就像北京因为成为首都,政治经济都发达了,可城里原本的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都被现代高楼大厦取代了;而能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山西的平遥古城,虽然那里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也有许多人在城里居住,不过那里的生产生活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

说到这里,我想起爸爸说的一句话:有文化的地方没钱,有钱的地方没文化。我诧异了:爸爸这样似乎不怎么有文化的人居然有时说话如此精辟。

算了,回到《狼图腾》这书上,正因为这本书真的能激起年轻人的战斗热血,并能带给人一种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异域文化体验,所以我认为围绕它的疯狂炒作到底没有白炒。

说到“异域文化”,本书_大的关键词就是它了,对于一向信仰龙图腾的我们汉人,狼图腾文化自然是一种异域文化,而异域文化在现代中国,往往比本民族的东西来的更有吸引力。

然而,在理解“狼图腾”这样一种异域文化时,作者虽然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了它的形象特征,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暂且把这个错误留到_后讲,先跟大家具体讲讲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狼图腾》这本书了,只是一直无法买到而已。在2003年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中国还有个狼图腾文化。当时我在小书店中双目乱转,随意搜索着好看的奇幻小说。突然,在我自己丝毫没有察觉时,瞥见一本奇异的书。

封面上一片漆黑,中间一双荧光绿的狼眼瞪着每一个看到这本书的读者,显得神秘而阴森,旁边三个无感情的大字:狼图腾。

下面的腰封上写着这样几句话:“旷世奇书,设惊天之问: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看到这里,当时什么都不懂的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后来等我看了其他有关北胡文化的书,才明白狼其实是蒙古草原众民族的图腾。

然而,只有当看了这本小说的正文,我才明白原来以狼为图腾的北方草原文化是如此伟大。这本小说一下子就花费了我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去一气呵成地把它看完,因为它是那样的神奇,我感觉自己体内有一团野火在燃烧,有一种野性的力量颤动,仿佛要破体而出。

仿佛我的灵魂坐在飞翔的狼背上,被送到了那一片属于腾格里的草原,我奔跑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随狼群一起战斗,一起风餐露宿,一起大口嚼肉,一起对月仰颈长啸。看着陈阵、杨克在蒙古族朋友们的帮助和教导下,逐渐由恐惧狼、讨厌狼转变到亲近狼,喜爱狼之精神,对狼敬若神明。我心中似乎升起了一弯残月,有一头狼王在月下长啸,在召集它的战士。

在看到一半时,我曾经一度认为,除去人类的话,真正的万兽不是狮子,不是老虎,而是狼。因为身为“王”,必须具有统帅三军的雄才大略、临危不乱的冷静、随机应变的智谋,而这些条件都一一具备的动物,似乎只有狼。而蒙古族之所以能横扫欧亚,为中国如此大手笔开疆拓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世世代代在残酷的草原上以战斗为生存方式,而他们战斗的对手,便是狼。在几千年的与狼共战中,他们不断学习狼的冷酷、强悍、团结、果敢,将其融入自己的民族性格中,传承下去,从而一代比一代英勇善战。正是靠着从狼图腾处学来的战斗精神,成吉思汗才能一统中国,雄霸世界。

达尔文说,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向上进化,靠的是“自然选择”,而上天赐予蒙古族的自然选择的条件,就是狼;而狼的自然选择条件,亦是蒙古族等草原民族。草原的狼与人,亦敌亦友,分不开却也必须相互战斗以求生,在几千年的战斗中,人与狼的弱者都一代代被淘汰,唯有适者生存,胜者为王。

值得一提的是,狼群总是懂得借由人类无法预知的险恶天气——比如雷电、暴风雪、沙尘暴等——发动突袭,尽管狼们都知道,这种恶劣天气是一种双刃剑,虽然会带来现成的猎物,却也会对狼群自身带来残酷的打击,可见下定决心砸出如此狠招,对于狼王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样的招数,放在人类身上,_大的应用便是在商战中。正因为马云看准了泡沫经济时期,发动必杀一击,所以阿里巴巴才能成就今天的辉煌。

而狼,亦懂得知难而退,当第 一章陈阵敲打起马镫制造噪音时,狼王马上料到他是想寻求救兵,我方可能寡不敌众,便一声令下,群狼齐齐撤退。

从狼族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有一匹离群的狼,被主角陈阵的吉普车追逐了20余里,而仍要把这个来者不善的大怪物带离自己的狼群,它竭尽全力奔跑,_后为了守护自己的同胞而筋疲力尽。它的眼里已没有即将死亡的感觉,仿佛在竭尽全力大喊“别管我,快走啊——”。

在看着它倒下的那一刹那,我与陈阵一起被感动,草原的风仿佛停滞下来,为一个战士默哀。

毕利格老人说,狼的这种牺牲行为,如果人类没好好学,就成了法西斯精神和日本的武士道。

的确,侵华时代的日本人也是充满了狼一般的野心和残暴,中国人在他们眼里仿佛烤熟的大块肉,被大口大口地撕咬蹂躏。

《狼图腾》这本小说,具有的环保意义也不可估量。

作者在小说中描写道,在草原的深处,陈阵等人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原生态湖泊,方圆近百里,无数天鹅在湖中惬意地栖息。这种地方附近似乎连狼也没有。

而正是主角一行人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令我万万想不到的是,主角们竟然公然开枪射杀起天鹅来!

一时间,撕裂草原天空的不是狼嚎,而是枪声;染红重新平静下来湖面的,不是落霞,而是鲜血。在大城市里受到压抑的某些东西,瞬间涌上心来,人性_残酷的一面,在这人迹罕至的荒原中暴露无遗。

主角的心理描写中,他也把当时的自己想象成了《天鹅湖》中带翼的黑色恶魔。

而以包顺化为代表的众参谋,则更是工业文明者贪婪、自私的象征,主角正是在他的怂恿下,开吉普车以追逐的方式活活累死了一头狼。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非洲鬣狗杀死藏獒的故事,虽然英雄毕竟是英雄,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卑鄙小人,将那些真英雄逼到绝路。

“顺化”这个名字本身就揭露了这位参谋的丑恶嘴脸。顺从教化,唯利是从,这本身是中国应试教育_大的错误,作者认为这样的教育只会让中国人变成懦弱的“文明羊”,是_违背狼图腾精神的做法。他认为,“顺民”本身就是一种_可耻的存在,应该让每个人都有狼一般的战斗精神,这样民族才能进步。

我很赞同这一点。韩寒说,凡是民族的图腾,都应该是凶兽,因为只有凶兽,才能代表一个民族生命的力量、愤怒的力量。鲍鹏山也说,一个民族有没有生气,就看它会不会生气。如果每个中国人都成了温顺的绵羊,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动力继续发展下去呢?

而当这种人因为被党的指令迷住了眼睛,而按照党的错误指令为非作歹时,狼图腾便代表了一种“恶即斩”的果断的正义。只不过当时主角并没有领悟到狼图腾的真正奥义,等他觉悟圆满离开草原时,却已经晚了,草场已被包顺化开发成了沙漠。

狼之为物,本身也制约着草原生态的平衡,作为食物链的顶端,它们要付出的责任更大。

蒙古族人自始至终明白这一点,他们深信,人类也只是食物链的一环,而不是自然界的支配者。狼捕食旱獭,从来都会放过_年幼的,而蒙古族人捕杀狼也是这样,他们很少捕杀幼狼。这是一种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我想起论语里讲到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虽然狼是作为图腾被崇拜着,然而毕利格老人也说,狼太多了就不是神,而是妖魔。而他本人也深知,现代草原食物链的问题不是狼太多,相反的是作为食物链顶端一环的它们太少,以致黄羊等动物过度繁殖。

虽然说黄羊的里脊肉是制作羊肉罐头的上好原料,其羊皮、羊绒亦可用于制作高档服装,但是其实数量有限的黄羊就能养活草原上的狼和其它许多食肉动物,而且更重要的是,黄羊具有极强的食草能力,如果过度繁殖了,必然会将草场破坏为沙漠,这也就是为什么毕利格老人要阻止陈阵放生母黄羊,他深知在严酷的自然法则面前,再有人情味都不行。

而当陈阵收养小狼时,他更是暴跳如雷,因为狼本来就是充满野性和傲气的物种,只有让小狼一直待在狂野的草原自然界,经历风霜的洗练,它才能真正担当起成为“图腾”的责任。而像陈阵这样将狼像狗一样饲养,反而会使之丧失野性,失去竞争的能力和斗志。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不愿意去动物园了。正因为动物园中有许多把原本比狼更凶狠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熊等等,然而动物园养尊处优的生活,已经使它们逐渐消失了万兽的威武霸气,而“累累然若丧家之犬”,我不敢看这些动物的无精打采,然而又害怕它们的这种处境会一直持续下去——毕竟这些动物除了动物园,哪儿也去不了了,而他们又像被毒品麻醉了似的,享受着如此的生活。

有时候,没有挫折的生活,反而比充满挫折的生活更容易将人打垮。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古龙笔下的阿飞。

阿飞在荒原里长大,他敏锐的反应力、出奇好的目光、一击制敌的快剑以及恶即斩的作风,都与狼出奇地相似,然而不幸的是,他爱上了_不该爱上的人——林仙儿。

如果阿飞是一匹狼,那么林仙儿便是一个出色的驯兽员。驯兽员总是用食物诱导驯化他的野兽,林仙儿用的则是——爱情。

爱情,是世间_美好的事物,它能让人放下一切警惕、一切戒备;然而这放下一切警惕,被爱熔化的一瞬间,却又是超越一切武功的_可怕的武器——它能征服一切异性。所以儒家说“万恶_为首”。

林仙儿无疑将这种武器运用得炉火纯青,而涉世未深的阿飞并不懂什么是爱情,于是对林仙儿爱得全心全意。就这样,阿飞便如《狼图腾》中的小狼一般被驯服了。

与阿飞结婚后,林仙儿正是想尽力为他营造一个没有江湖腥风血雨的生活,让他的心舒缓下来,从此无心战斗,专心爱自己。

现在的动物园,不也就是让曾经凶猛的动物们这样失去生活的斗志,高枕无忧,从而其后代更方便人类驯化吗?

这原本就是违背动物天性的做法,虽然有时在动物身上会管用,然而阿飞不是动物,他毕竟是人。

于是,上天给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飞看穿了林仙儿的脂粉伪装,于是在此之后他决定抛弃她,重新回到充满腥风血雨的江湖中去,就算林仙儿怎么发誓要重新爱上他,他都不理会,而是继续在暴风雨中向前走,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像一匹狼。

如果换做某个普通的市井小人,就算知道林仙儿其实有多放荡,还是会义无反顾地眷恋着她的美,就算是贵为金钱帮主的上官金虹,也一边骂着她“母狗”还一边听她的话。

但阿飞不一样,他之所以能那样果敢地甩掉错误的爱情,走回哪个风雨飘摇的江湖,去拯救应该去拯救的人,因为他的心里有狼图腾的意志。

而陈阵和林仙儿不一样,他不是苦苦挽留小狼,而是在_后主动放小狼去草原闯荡,去战斗,因为他自己也希望小狼能够真正地成为一种图腾,一种神兽,让自己在内心默默地为之骄傲。

在这个没有了共生,只有寄生和利用的年代,一个主动甩开主人枷锁,进化为狼的走狗固然值得学习,然而一个敢于主动放开枷锁,任由狼去奔驰的主人,是不是他的精神更伟大?

这种教育的精神正是现代许多中国家长所欠缺的。为什么“富二代”总是不容易成功,正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倾注了太多的爱,对他们关怀的太多,才使他们只知道享受身边能享受的现成东西,而不懂得用拼搏去争取,从而经不起社会风雨的考验,成了“温室里的花”。虽然有些孩子自以为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父母这样太多的照顾,于是将父母一把推开,贸然冲进灯红酒绿的街道,可不就便能发现,他们这样做并没有让自己强大起来,反而是让自己的思想变得颓废、堕落、黑暗化。可以说,这些孩子这样叛逆父母,不是去追求真正崇高的理想,他们只是在逞强。他们就是为人所唾弃的非主流。

而想要让孩子离开父母成长,不知是孩子到一定年纪自己想离开就行的,父母也要舍得放开孩子,就像陈阵,_后还是放开了小狼,正因为他_后放开了小狼,才感受到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浮华社会背后,狼图腾的朴素古老却又狂野奔放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它的生命力却又是多么的顽强,就算被饲养了也绝不磨灭,就像眼睛里重新燃起烈焰的阿飞。

总而言之,《狼图腾》这本书把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让我随着主角在草原上翻滚,战斗,成长。我体味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原始与残酷,见证了草原狼族的艰辛成长,也体味到了一种和中原汉族农耕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

然而,《狼图腾》并不是像炒作炒出来的那样十全十美的,这点在这本书的后记里体现的尤为突出。

《狼图腾》的后记让这本小说一下子变了味儿,从一本看似很有思想的纪实小说变成了一本伪学术小说,仿佛前面那么长一段曲折的人与狼的故事都是为后面的说理作论据。而且作者所宣扬的学术思想有一个巨大的弊端,那就是“重夷狄而轻华夏”。

这点_大的体现就是他对农耕文化的完全否定,他认为农耕文化的背景只会造出“羊血”,从而使民族软弱下去,只懂得安于现状,而是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的办法便是通过游牧文化向其注入“狼血”,他还指出,唐朝之所以国力雄强,完全是因为李世民母系有鲜卑族血统,也就是所谓的“狼血”的缘故。

我认为他把狼图腾看的太完美了,而忽略了狼这种动物和它代表的精神本身也有许多弱点。比如说,草原民族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残酷度便远比汉族高许多,而且一味的主动向外侵略,到_后总是被自己曾经打败的民族反抗回来。这时候便需要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与之形成阴阳互补了。

其次,他认为所有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刚性、积极、向上的精神都属于狼图腾的精神,这更是大错特错。你想想儒家并不是什么宗教,更不用说崇拜狼了,可孔子的儒学不是很上进很积极有为吗?再说说新中国是谁建立的?无神论者建立的。

其三,他认为龙图腾起源于狼图腾,两者之间的过度图腾是饕餮,这横让人匪夷所思。我们在临汾看到的公认_早的“中华第 一龙”分明是一条盘蛇的形象啊,而且他说因为龙飞行的姿态是上下波动的,像狼奔跑的姿态更是胡扯,其实龙飞行的姿态应该是立体呈螺旋状的,只不过当时的画技有限,无法生动描绘罢了。而且龙有一个更重要的特性:降雨,狼可以招来雨水吗,这明摆着在说明龙的原型是水生动物嘛,不是水蛇就是鳄鱼。我看作者是对草原的狼敬畏的过多,把自己给吓傻了。

不过,狼图腾精神原本就是需要辩证看待的,而本文的作者把它看得似乎万能了。儿我们之所以也把他的《狼图腾》这部书看得像万能的宝书一样,是因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图腾了解太少了。从而只要见到那些提到有关中华民族图腾知识的书,不管观点是否有见地,都认为看了它可以长见识。这也就是越来越多的《狼图腾》甚至比《狼图腾》还要差的胡言乱语伪学术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

《狼图腾》假期读后感2

《狼图腾》是一本以狼为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能读到它,实在是我们的幸运。作者在书中一直在探寻着蒙古游牧民族的文化核心究竟是什么,他在狼身上找到了答案。

书中描写了许多草原狼的故事,在它们之间又以陈阵等人物串联了起来。他们都是到额仑草原插队的知青,数年时间,几乎将他们心中农耕文化的根基尽数抹去。他们在草原上与狼战斗过,他们钻过狼洞,养了狼崽,与小狼共患难。这些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也正是这些经历,使他们找寻到了昔日历史谜团的核心——这些都可以从狼的身上找寻到,狡黠、指挥、军事才能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但在人们的记忆中,对狼往往没有任何好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狼也是嗤之以鼻,在古代的书籍中都有关于狼的故事,而狼却都是可恶、奸诈的代表。于此,反差极大的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对狼的尊敬,对“狼图腾”的信奉。为什么古时蒙古只区区十几万骑兵,却可以扫平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古代有“尊华贬夷”的说法,但事实却是——游牧民族一次次南下,一次次征服了中原浩土。游牧人民从狼身上学到了太多,战法、策略,甚至性格都与狼极为相似。书中描绘了许多群狼打围的场景,狼超人的智慧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但是,为何那些曾经强盛无比的王朝又终是走向没落?随着游牧变为定居耕种,性格中的“狼性”是否被农耕文化中畏狼成灾的“羊性”所弱化了呢?孟子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是无可否认的,一个失去了锐气与凶悍的民族永远只是待宰的羔羊。

再关注本书的作者姜戎先生,文中的陈阵几乎可以是看作他自己,他以其亲身经历,再加上浓墨重彩的刻画,将草原狼与草原人完美地展现。书中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化的对立表达了深刻的认识,也让读者不由得反观历史,发出深沉的叩问。

华夏文明中有属于中原人的“龙图腾”,不知在解答了“狼图腾”之后,“龙图腾”又是否会浮现出它原本的意义?

《狼图腾》假期读后感3

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从新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国民性的深刻哲理。

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把狼性的热爱生命与顽强的忍耐力更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对待食物上,小狼对喜爱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观察在偷袭;对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隐藏身体;对脱离家园的迁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马车抗争也不妥协

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在草原上,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故事以狼为主题,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展开了由几十个有连贯的“狼故事”。但是整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作者所描写的关于狼性的思考。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涨了,狼找到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只有那些机灵的黄羊才会忍痛割爱,半夜起来撒尿。那些取得温暖的黄羊,也正是死的最惨的羊。在我看来,狼,是天生的猎人,它们有韧性,有耐性。不管等多长时间,只求最后的成功狩猎,这总比抓不到强把?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狼图腾》假期读后感4

最近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叫《狼图腾》,这是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它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陈阵是从北京到额仑草原插队的知青,他一到草原,就被狼迷住了。他听了很多关于狼的故事。有一次,毕利格老阿爸带陈阵看狼捕猎黄羊。陈阵和毕利格阿爸卧在草丛里,用望远镜看见远处的草丛里埋伏了一群狼,狼群正虎视眈眈地看着黄羊群。陈阵看了一会儿,奇怪地问:“为什么狼群不出击?”老人说:“还没到时候,现在出击肯定追不上。狼会打近战、夜战、奔袭战、运动战、游击战;狼还会打地道战和青纱帐战,狼是天下第一兵家。最重要的是狼很有耐心,它们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误了大事。”之后,狼群乘黄羊刚吃饱跑不动,将它们一网打尽。陈阵为了更了解狼,掏了一只小狼养。随着陈阵的悉心照顾,小狼养长养大,却意外把陈阵咬伤了。于是陈阵把它四分之一的狼牙拔了。这时陈阵才开始自责,他没有给小狼草原狼应有的自由。打狼的人来了,草原狼一只一只地倒下……毕利格阿爸又告诫陈阵:“狼是腾格里派下来保护草原的,狼没了,草原也保不住;狼没了,蒙古人的灵魂也上不了天了。”草原狼没了,草原也没了。在离开前,陈阵看到了天空中奔跑的小狼,陈阵相信,他看见了自己心中的狼图腾。

我首先感觉到了狼的智慧,不管怎么样,狼总有办法捕到猎物。狼还很有团队意识,他们不会让同伴冒险,也不会抛弃同伴,极高的集体精神才让狼群如此强大。这个电影讲的是陈阵与小狼之间的故事,小狼崽十分可爱,长大后又十分威严,但无论如何,陈阵都非常爱它,我被他们感动了。这部电影还讽刺了那些目光浅显的人,他们仅仅因为狼吃牲畜,就要将它们赶尽杀绝,他们残忍地将狼杀死,我看得十分心痛。狼也有它的作用,人们打死了狼,也遭到了报应,美丽的草原消失了,这是对人类最大的报应。

《狼图腾》假期读后感5

为什么游牧民族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农耕民族却以破坏自然作为自己生存的代价呢?

《狼图腾》这部作品是从多个维度来讨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性格关系的。我谈一谈在“人与自然”这个维度上的读后感受。

从“人与自然”方面看,《狼图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内蒙古靠近中蒙边境的一个旗,蒙古人民过着几千年来不变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大量知青到此,后又有农耕民族(汉族和东北务农蒙族)涌入,他们破坏草原规矩,大肆杀狼,杀黄羊,杀旱獭,狼灭则野兔与老鼠繁生,草原被毁。多年后,大量草地沙化,游牧民族的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北京的沙尘暴也威胁着人们的生活……

我认为,关键在于二者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游牧民族是敬天的。他们把天看作自然的化身。他们敬酒时,要首先用手指将酒向上洒几滴,以表示对天的尊敬。甚至他们死后,也要采取天 葬的方法来达到“魂归腾格里(蒙语:天)”的至高境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将头高高仰起,以求长生天赐与力量。

游牧民族敬天的深层理解是,他们把自然的位置放在人之上,以仰望的姿势来面对自然。如果人向上看自然,便会觉得自己在自然的下面。这正是游牧民族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游牧民族才曾不惜用外族的鲜血来保护草原。短视地看,这是人的自相残杀,是不人道的;而长远的看,这保住了人的生存环境,使全人类不会走向灭绝,这是顺应了自然规律的正确之举。

而用农耕民族自己的话讲,他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只盯着脚下的几寸土地,他们是俯看自然的。他们向下看自然,便会觉得自己在自然的上面,于是就有了“人定胜天”的妄想。他们以能“改造自然”为荣,鄙视“落后”的游牧民族。觉得自己的文明才真叫文明。但自然的一再被破坏,人类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证明,他们错了。

真正的文明,不是你出了很多名著,建了不少“世界奇迹”;而是一种气度,一种尊敬自然的气度。

以此来看,游牧民族的“仰望”文明才是真文明,大文明!

人把自然放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人是否能常存于自然之中。

为了人类的常存,让我们学着去仰望长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