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个人文档>实习报告>

生活白描

实习报告 阅读(1.83W)

第一篇:生活白描—实践报告

生活白描

一、农民

这个暑假我们有机会来到山东平邑沂蒙山老区进行社会实践。那里的人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纯朴、勤劳。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膀、粗壮的手掌,使他们看上去年龄要比实际老些。他们的步子又大又稳,履山路如平地。他们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待人宽厚大度,极为好客,每当有人路过他们家门口,他们都会热情地送上茶水,并且不求回报。在他们的群体里没有利益之争,一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我们去的地方是老区,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都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跟他们在一起这段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生活,对我来却说是另一种生活体验,是一种在城市中享受不到的和平安宁。二、医生

由于职业的缘故,医务系统的人对病菌非常得敏感,他们格外地注意自己身边的卫生状况。他们在医院的病房里是绝对不会坐在病床上的,并且在触摸过任何与医疗有关的用品后都会立即洗手。所以我们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影片中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位医生站在消毒间的水池边,边洗手,边讨论患者的病情。不过,我们在任何影片中都没有见到过医生洗手后会用毛巾擦干。而生活中的医生也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将手自然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在过去没有烘干机的时候,有的偶而会在自己的胳肢窝下(通常是在工作中穿着白大褂时)草草地、形式上地擦两下。因为在工作中只有胳肢窝下是最不易覆盖细菌的地方。最有趣的是医生如果外出旅游的话。酒精或消毒纸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轻易不会在街边、大排档之类的地方吃小吃。即使吃,也只会吃一些面类制品,不会吃肉类。医生通常都怀疑那些地方的肉质。所以,当一个医生邀请你吃饭时,千万别为他节省去吃大排档,因为那样你多半会吃不到东西饿着肚子回来。不过,护士和医生还是有区别的。在没有一次性针筒时,护士常用高温灭菌(蒸)的办法来消毒针筒。在家中她们也常常用到这个方法。例如,定期将钥匙等常接触户外的物件放入脸盆中,通过“煮”来消毒。甚至将买回的熟食点心等食品也要在上锅蒸过后再放入冰箱冷存,才食用。还有一点,就是手术室的护士在步调上又比其他护士走要急,要碎。他们常常手端托盘匆匆地赶往手术室,所以她们在生活中的步子也与别人不同。

三、司机

司机的工作是一个耗费精神、缺乏运动的职业。而且根据他们驾驶的车型和路线的不同分为几种:首先,最常见的是公共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基层,他们会与同事谈家中发生的琐事,会与街坊谈单位中的趣事。性格特征与其它行业中的工人相同,他们尤其喜爱闲谈,会在上班出车时沏上一壶茶,放在自己的车上。在夏天还会为自己准备一条毛巾挂在车上。其次,长途汽车司机。由于经常要在路上吃喝,他们的性格更为豪爽一些,喜欢结交朋友,随遇而安的能力较强。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一个人驾车,跑在高速公路上,孤单、疲劳、寂寞时常伴随着他们,所以他们的忍耐力较强。第三,出租汽车司机。他们是司机中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一天七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要在驾驶座上度过。长时间在小空间里、一天三餐大多吃盒饭,使得他们的体质偏虚,易疲乏,精力不是足够充沛。每天他们都在一遍遍重复着接送客人的单调工作,有些司机常会在载客时与客人聊聊天,以此解闷。这一群人,多半是后改行的,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是城镇农民;有的是因为家里等钱用,而开车是相对好掌握的一门工种。但是由于这一行太耗费人的精力,他们中流传着一句话“开出租能发家,不能致富!”所以他们一般做个三五年存够了钱就会“转业”。最后,是为领导开车的司机。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比其他司机周全、圆滑。他们话不多,不会乱说话、乱传话。他们的个人时间比较少,休息日如果领导要用车,他们便要出车。陪领导外出办事饭局是不会少的,但考虑到安全,领导不会劝他们酒,所以酒桌上喝饮料的男宾很可能是开小车的司机。他们的穿着较其他司机要整洁正式,工作也相对稳定。

四、it

身材较瘦,脸色有些苍白,黑白颠倒、睡眠少,饮食无规律,头脑灵活,年轻,是这群人的特点。他们喜欢连续熬夜工作,然后再集中休息。it很少外出,所以他们脸色偏白。面对显示器和键盘是他们最富激情的时候,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的生活。

花絮:

在我体会了解各种职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出行经常会坐计程车,我发现如果一对男女打车,男的开门就坐在前面副驾驶位子上,而女的坐在后面肯定是夫妻。如果拉开车门两人一同坐在后面的多半是情侣。一个人打车,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做事是比较小心谨慎、注重个人隐私的人。而一个人打车坐在前面,并且上车就开始打电话的人,是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爱张扬的人。

社会群体里有太多的职业和各型各色的人,要表现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一定离不开体会生活,了解生活。只有全面了解,深刻体会,才能将他们如实、全面地演绎出来,成为自己笔下创造的人物。

第二篇: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举例

例一:巴金《家》中的一段描写:

元宵节的夜晚,天气非常好,是一个美丽的月夜。天空中有几颗发亮的星,寥寥几片白云,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它慢慢地在蓝空移动,把它的清辉撒在人间。

写月夜,不粉饰、不渲染,用简略的语言真实地描绘出元宵月夜图。

例二:关于暮春景色的描写:

过罢“清明”,春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一直下到“谷雨”,天还没有放晴。梨花被雨淋落了,桃花被雨淋湿了。田里的小麦等不得太阳,只得在细雨中,悄悄地拔着节,孕着穗。

这段文字,作者抓住“谷雨”时节多雨的天气特点,选择了“梨花落”、“桃花湿”、“麦孕穗”等有代表性的事物,不加渲染地勾勒出农村仲春时节的自然风光。

例三:鲁迅先生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在鲁迅先生许多作品中可以让读者真正地领悟到,这位文学大师巧妙运用白描手法,简略地描绘环境、人物和事件的高超技艺。

(一)、绘景扩内涵

短篇小说《药》一文中的结尾,写夏四奶奶、华大妈祭坟一段,不仅准确地勾画出环境的凄凉、晦暗,而且用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先驱者不屈不挠的斗志,显示出凄凉情景中的一束亮色,特别是最后一句,“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去,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这一句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只“箭也似的”飞向“远处天空”的乌鸦,给人一种桀骜不驯、大胆抗争的印象

(二)、写人出神韵

先生作品中,常会看到,寥寥几句白描手笔,就生动形象的勾勒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描写富有神韵。

《故乡》一文里,“这时候,我的脑海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出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在这里,鲁迅先生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钢*的小英雄形象,简洁明快,清新美丽,仿佛一支充满童趣的梦幻曲,回荡在读者心间。而在同一篇文章里,作者对二十多年后中年闰土的描绘却令人心痛:“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 1

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白描特点 (一)、重传神

《孔乙已》:“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已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已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已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享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二)求朴实

其实,平平常常的叙述,精心独到的语言锤炼,让语言返朴归真,也能以朴实感人。《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景物描写朴实的手法,既显现出了生活的原形,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但是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三)、凸主体

许多经典作品,往往淡化写背景,而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的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小摊主(节录):

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嘴里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

这里勾勒的是一位修鞋匠的肖像,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眼睛凹进眼眶”、“结实的牙齿”,简要传神的几十个字,写出这个长年在户外工作的修鞋匠的外貌特征,尤其是“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这句既形象地表现出他的牙齿结实的特点,又勾起我们的想象,嘴里咬住鞋钉不是一位老鞋匠的惯常举动吗?这段话虽然还不是那样的细致丰满,却抓住了人物特征的关键之处,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显示出白描勾勒的妙处。

三、如何运用

(一)、要处理好与别的表现手法的关系。

白描手法与别的手法共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很好一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思想本质。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樱花烂漫的美丽景色,反衬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的手法,“形成了一座富士山”;用比喻的手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无比辛辣的讽刺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听见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的卖弄那载着民族压迫的大辫子呢!字里行间先生那颗嫉恶如仇的拳拳报国之心已呼之欲出。

(二)要重点突出,使人过目不忘。

白描手法,必须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方能给人印象深深。在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的《铸剑》一段描写:“先头是宦官,后面是四个武士,中间夹着一个黑色人。待到近来时,那人的衣服却是青的,须眉头发都黑;瘦的颧骨,眼圈骨,眉楞都高高的突出来。”对黑色人的肖像描写,愈其简,就愈突出他的外部主要特征:干练、机警和沉着。白描并不等同于简单化的描写,而是要高度精练、简明而又传神地写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形象。再如:“黑色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开那捏着看不见的青剑的臂膊,如一段枯枝;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钟,砰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此段白描,活画了一位舍得自我牺牲的复仇者的感人形象。

第三篇:白描小结

白描小结

白描是纯用墨线来描绘对象的一种中国画技法。因以单线勾勒塑造景物,不用色彩渲染故称白描,白描画是线的艺术的最高体现。学习白描课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造型,学会删繁就简,提炼与再塑造。经过2个星期的白描课程,我们对白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下面对课程进行几点小结。白描就是单纯用线条来表现的艺术手法,线条的粗细、长短、取值、轻重缓急都有它所表达的特殊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白描注重一气呵成,专业语言就是注重风神气韵。白描给人最大的感觉也就是特点就是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简单的线条也要能看出画面的层次 。

为了能在之后的写生中准确勾勒线条,老师先让我们对着复印件练习了一星期。在这期间我领悟了很多:线条要流畅,一气呵成,线条的粗细不能有太大的差别等等需要注意的细节。

白描以线造型同样具有写意性。线的运用本身就来源于中国国意象思维的特有方式。线的这种写意性特征使白描的造型与生活物象的外形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却更深刻地体现了客观物象的内在美。白描的用线是一种概括、洗练而又能动的艺术语言,同样具有韵律美与节奏美。

接着是第二个星期的写生,首先在素描纸上勾勒出模特的底稿,然后再描一遍,才算大功告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要把头发丝都勾勒的清晰可见需要十分耐心和仔细,不过这也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每根线条本身有控制、有规律的起笔、收笔、行笔变化的反复重现,状物传情,渗情达意的线条,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最后感谢教导我们白描的老师,谢谢你老师,让我们接触到了白描这一艺术的存在,并深刻体验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厚博大的意境!

第四篇:白描花鸟人物教案

中国工笔画

发表日期:2014年12月3日【编辑录入:松果】

沿着古丝绸之路,去寻觅早已企盼的梦想。在世界冰山之父 -- 穆斯塔格峰脚下,仰望那篮得不能再篮的天空,白得不能再白的白雪,激动的泪水从眼眶中汨汨流出,我深深感到了人类始祖的神秘与庄严。前面的村落是勤劳、纯朴的塔吉克民族。这一切仿佛应是一个世纪前的色调,没有半点浮华的味道。离开善良的新疆人,我们进入了神秘而古老的甘南藏区。虽然同行的是一群无神论者,但大家还是无比虔诚的朝拜了拉卜楞寺里的活佛,捧回了圣洁的哈达 …… 那,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凭着西行中这点近乎幼稚的体会,我选择了工笔画作为我走进艺术殿堂的切入点。把我在写生途中的感动、震撼,原本地记录下来!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在深入的绘画过程中,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工笔画。为了给今后的学习创作打好基础,我对工笔画理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参照大量史料以及作品赏析后,总结了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工笔画创作中的一些体会。

中国工笔画有着非常悠久的过去。回顾它的源头,可上溯到战国的帛画。在历经了唐、宋的辉煌与繁荣之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走入了千年的沉寂。虽代有才人,多以匠人而论。二十世纪以来,工笔画开始复苏,工笔画真正迅猛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工笔画的复兴即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传统的不断延续,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画艺术的一种革新、新生和希望。做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能够复兴是因为它具有许多宝贵的品质。中国画 必将走向现代,它除了应保持它特有的宝贵品质外,还要具有时代性。

面对当代工笔画坛的繁荣景象,所有关心、关注工笔画发展的人,尤其是立志于从事工笔画研究与创作的人更要积极投身其中,对其艺术特性、形式语言、美学风格,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恰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艺术创作迎来了一个宽松的,相对自由的大气侯,随着各种新工具、新材料、新观念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引入和借鉴,工笔画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格局。面对向前涌动的大潮,我渴望尽一点自己微薄之力,希望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遵从尚意重型的造型原则 还原线的独立表现性

中国画从总体发展来看,是写意的艺术。虽然工笔画注重形似,但是并非西方自然主义的写实。中国画的造型观念是意象造型,工笔画虽然重形似,但也逃脱不了意象造型的观念。这种 " 意象 " 的造型观强调主观的表现,但对于中国工笔画来说 " 形 " 则具有更为独立的意义。由于它固有的形式特征,轻视了 " 形 " 的价值就失去了它的艺术语言的特色。但是,如果只重 " 形似 " 也必然走向自然主义的摹仿。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

的主体精神,中国绘画把这种主体精神称之为 " 意 " 或 " 心 " ,故有 " 写意 " 、 " 写心 " 、 " 写情 " 诸说。从表面来看,中国工笔画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乃至一些山水画的形象造型都是力求形似的。但这并不是对自然的描摹,而是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意象。石涛就有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的主张。不要说宇宙山川之变,即是同一花草仅从自然属性来看,他们的精神也是各不相同的。

从自然的 " 形 " 到主观的 " 意 " ,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那么在中国工笔画中怎样处理 " 形 " 和 " 意 " 的关系呢?首先在工笔画中, " 形 " 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笔画是以形写意,没有 " 形 " 的工细,就不能达到 " 意 " 的高远。也就是说工笔画是用 " 尽其精微 " 的手段来达到 " 意境高远 " 的主旨。工笔画的 " 形 " 与 " 意 " 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然而,手段要行之有效,才能达到目的。如何要求、理解工笔画中的 " 形似 " ,以达到 " 尚意 " 的目的呢?在表现手法上来看,要求工致细腻,并不是自然主义追求的摹仿再现,而是从客观物象中提炼加工、重新组合,而得到的意象。允许在把握对象内在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只不过是用精细的手法来表现罢了。今天,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原则已经被人们普遍了解和掌握。所以在工笔画的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误区 -- 把工笔画的工致细腻理解为自然主义的描摹,往往追求形象的惟妙惟肖。这样做的结果削弱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语言,越画越不象中国画。无论调动任何绘画处理手段,如何在虚实造境上做文章,都只是把人引入乏味的自然 " 实景 " 当中。这时不要忘记,中国画立形的手段是线。没有线的独立存在,哪里会象中国画呢?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表现出来,把主观的 " 情 " 、意象的 " 形 " 、表现的 " 线 " 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描摹轮廓的意义,线本身的表现性与审美价值便丧失殆尽,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线、形、意达到完美的统一,取神得形, 以线立形,以形达意,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把握中国工笔画精神的关键所在。

尽精微 致广大

由于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与形式技巧的特性,形成工笔画在表现上对 " 细节 " 的观注。尽其精微,而至远境,这也正是与水墨写意画相比而呈现的一个特点。工具材料的特性,也为工笔画的表现细节,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

同样的自然外物在表面看来,是没有什么差异的,但是在不同的艺术家的眼睛里,在艺术家不同的精神状态下却又是千差万别的。可见,艺术家都在用眼睛来发现、寻找能激发创作灵感的自然外物,被常人所忽视的 " 细节 " 。没有细节真实的发现,对艺术表现而言,自然之物也不过徒有其 " 形 " 而失其 " 真 " 了, " 真 " 是体现艺术要求的。荆浩曾提出: " 似者得其形,真者气质俱盛。 " 如果说 " 质 " 是指形体之根本,那么我认为要抓住这一根本,就要基于对自然的深刻体会和观察上。可见,对于细节的发现与表现,正是对于自然本质的把握与认知。这与中国绘画的 " 意象造型 " 是相吻合的。艺术家经过对于客观自然认识与体验而捕捉到的体现自然本质的细节,这种 " 细节 " 的发现是经过了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提炼与加工的。这种 " 细节 " 是具有主观色彩的,是主观对于自然的选择。这绝不是对现象的一般感受,它体现着理性的光辉。荆浩在描绘太行山的松树时就有 " 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 的深

刻体验。从 " 惊其异 " 到 " 遍赏之 " ,再到 " 复写之 " ,直到 " 凡数万本 " ,而后才达到 " 如其真 " 的境界。而这里的 " 真 " ,正是经过反复认识,所捕捉到的生动 " 细节 " 。对于工笔画来说,这种 " 细节 " 的意义就更有价值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宋代的花鸟画中得到印证,如果这些作品失去对某些细节的描绘,可以想见,其艺术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对 " 细节 " 的发现与把握,对于工笔画来说,具有独特价值。而获得这些细节则是如荆浩画太行之松一样,不仅要观察,而且要实地写生。通过写生,抓住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细节。

通过对于自然的观察,不断培养我们对艺术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知觉能力。 "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 " ,在宋人的折枝花卉小品中可以看到赏心的 " 三两枝 " ,但是这赏心的 " 三两枝 " 仅是一般的提炼与选择吗?当然不是。这是从 " 触目横斜千万朵 " 中发现的 " 细节 " ,是能够体现画家主观精神与情感的 " 三两枝 " 。把握不住这可以赏心的 " 三两枝 " ,那满目繁华又有何用呢?对于 " 细节 " 的理解不正确,往往会坠入技巧与单纯描摹的泥潭。傅雷也曾经在《傅雷家书》中这样说到: "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只注重手段的人必然会忘记他的目的。 " 可见只有发现别人不能发现和把握的细节,才能具有天才的个性。因为这细节之中首先是个性情感的表露。失去画家独有心境,失去感觉,失去 " 细节 " ,艺术是多么的苍白。意境的表达

工笔画是长于抒情的。往往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工笔画的内在意蕴。细腻幽雅的抒情特质,充满着诗意情趣,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工笔画由于对细节的关注,在追求 " 似 " 与 " 真 " 的前提下,要求以可视可感的艺术语言表现对象的生命特质,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兴充实的诗意。

传统文人画注重诗、书、画、印在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往往通过画中的题诗与跋语来深化作者的精神表现,引发观者的想象,熔诗、画于一炉。而工笔画更注重画中的可视形态来引发人们对于诗意的联想。戴熙说: " 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 " 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

工笔画是以实写虚。以具象的实景写虚景虚境。而诗则由虚景虚象写实情实境。写意画可以表达诗意性的境界,那么工笔画是不是就是无诗意和境界呢?唐代周 ? 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现实生活的画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样史诗般宏大场面,这些作品同样不仅具有描写性,更重抒情性。张萱和周 ? 的作品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和朦胧的哀伤情绪,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独特的美,一种 " 甜美的忧郁 " 。透过这种 " 甜美的忧郁 " 其中包含着一层猜不透的诗意。

从工笔画的诗意性境界,可以窥探到影响这种境界的原因则是东方哲学观念和审美取向。这种沉默的品格使东方艺术具有一种幽幽的诗情。这诗情中的底蕴是无限的。从宋人的工笔花鸟小品可以看到东方人对于自然的关注,其中蕴积的情感完全溶入了自然的一草一木之中。这是一种静默的诗情,体现出静默的雄辩的内在力量。所以只有中国才有 " 无丝之弦 " 、 " 无声之乐 " ,这样的虚空与静默,用语言用理性都无以表达,任何语言都显的软弱无力,而只有用整个身心去体悟。由此可知,中国绘画是会意的,只用眼睛

去看是远远不够的,视觉的形态终归是有限的。诗能够最深刻的表达全部丰满的精神内在意蕴(黑格尔),对于长于抒情的工笔画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此看来诗意性的境界是中国画的灵魂,这也正是对于中国绘画的本质上的认同与把握。

以上是对工笔画在传统精神上的认识与把握。 80 年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新时期。中国画坛也出现了新的面貌,在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西方文化艺术涌入国门,文艺界一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然后,又重新加以认识和再发现。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拘泥和封闭,又经过一度困惑和徘徊,终于敞开了艺术视野,张开了思想的羽翼。工笔画的振兴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80 年代工笔画的振兴不仅表现为工笔画家人才辈出,工笔画家队伍已成浩荡之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代工笔画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画坛上。它已不在为传统的成法样式所束缚,并且以开放的包容性向油画、水彩、水粉、版画、以及工艺设计汲取营养,它还向日本的浮世绘,欧美的印象派,以及现代派借鉴,向民间木版年画,民间民族装饰图案借鉴,用以充实自身。

在工具和材料方面,也不仅仅限于熟宣、绢帛,皮纸、亚麻布等也渐渐被人采用。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不仅仅限于原来仅有的几种石色和植物色,还开发出多达数十种乃至更多的高温结晶颜料。重彩画乃至岩彩画正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

在题材方面,人物也不仅限于神话人物和历史故事,而是转向现代的人物,展现现代人的生活。花鸟、山水题材也有所扩展,民居、城市景观、静物等等都纳入画中。

当代工笔画的新异和突出成就,重要在于风格、样式、手法、表现形式的拓展于创新。无论是古老的勾勒加渲染的传统风格,平面表现的装饰性趣味,还是来自西方的写实主义手法,或是扑朔迷离的梦幻般的意境,或者稚拙朴实的民间画风,以及强烈的现代样式……都溶入当代工笔画中。

从当今繁荣的工笔画坛可以看出,工笔画的重新崛起,不是传统工笔画简单的延续与复古。而是在相应文化背景下对工笔画的重大开拓与革新。因而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中国工笔画要走向现代,不能够把传统精神与现代语言对立起来。中国画的 " 意象造型 " 的原则,对造境诗意般的追求都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和继承,使之与现代题材相结合,创造出有东方意蕴的现代作品,使工笔画获得新的发展,适应历史发展的需求

工笔人物画课教学大纲

一、学目的和教学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和专业特征及其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创作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注意白描,淡彩、重彩相结合,作品欣赏,临摹写生和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以培养生正确使用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工笔人物画的观察觉方法和表现法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习吸收外来技法,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还应根据教学进度,在强调严谨写实,讲究科学造型以期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启发式教学指导,因材施教,即要求统一步调,又不拘泥一格,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安排

本课程共授课288学时,分为白描临摹、白描半身着衣写生;白描全身着衣写生;重彩(含谈彩,下同)临摹、重彩半身写生;重彩全身写生,重彩全身人体写生等五个单元。

1、 白描临摹、白描着衣写生单元(第一学年下学期)64学时

教学要求

a、了解线描人物画的发展概况及其专业特征、地位。

b、初步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写生时要强调注意人物形体结构,比例动态的准确生动,观察对象要从整体着眼,同时还要细致深入,注意人物内在的结构关系,对关键部分的结构解剖更应观察细致(如人的头部五官、手、足等)注意构图布局。

c、线的组织应注意疏密聚散,虚实强弱等变化,理解线条的组织过程即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既要忠实于对象,又不能自然主义地死抄对象,要强调取舍概括。

d、勾线要注意线的质感、量感,如人的肌肤、须发与衣服等用线的不同,老年人与青年人皮肤的用线差异。

e、模特儿的服装可安排民族和现代服装,适当配置一些道具,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

作业内容

a、临摹《水浒叶子》等古代名作,一周 作业2张

b、头像、半身像写生 一周 作业2张

c、妇女 一周 作业1张

d、男青年 一周 作业1张

2、重彩临摹半身着衣写生单元(二年级下学期)64学时

教学要求

a、了解工笔重(淡)彩人物画的渊源,风格流派,演变过程,及其作用和地位。

b、在巩固工笔白描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渲染的方式塑造形体。

c、初步了解传统用色规律,掌握基础技法性能工具特点。及反映客观物体的质、量特征的能力。作业内容

a、临摹《永乐宫壁画》等传统优秀作品及现代优秀工笔人物画作品。 一周 作业1张

b、头像写生 一周 作业1张

c、半身女像写生 二周 作业2张

3、重彩全身着衣写生单元(三年级上学期)96学时

教学要求

a、进一步熟悉工笔淡彩、重彩人物画的工具性能和技法规律,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b、要法语学生较为准生动地运用工笔重(谈)彩人物画的方式、方法反映客观物体的质、量感。

c、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个性追求,培养学生具有深入传统,又能发扬传统的能力。作业内容

a、全身女像写生 二周 作业1张

b、全身男像写生 二周 作业1张

c、全身女像写生 二周 作业1张

4、重彩全身人体写生单元(四年级上学期)64学时

教学要求

a、较为熟练地掌握工笔淡彩、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b、在上述基础上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点,使之了解外来技法对充实传统工笔人物画及在个性追求方面的重要性。

c、进一步了解人体结构运动与外部衣饰的关系,探索人体美在中国工笔画中的表现形式。作业内容 a、女人或男人体四周 作业2张

第五篇:古诗词中的白描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中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