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实用文>整改措施>

家访意见及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阅读(2.25W)

家访意见及整改措施

家访意见及整改措施

教师“教师进万家”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家庭状况,并将孩子的综合发展情况向家长进行反馈。同时也和家长共同探讨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并借此机会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政策,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一、具有代表性的家长意见

(一)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不够,希望能多给孩子课外辅导。这一问题是学困生家长普遍反映的一个情况。

(二)教师对留守学生、单亲贫困生、问题生关心不够,希望能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多一些交流。

(三)教师对贫困生、问题生交流不多,希望能多和孩子交流。

二、整改目标:

通过家访整改,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三、整改措施

(一)关注学困生,给学生送信心

注重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指导。进行学困生发展轨迹记录。注重对此类学生的观察,不过多地强求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多少,而是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将他所不愿意面对的学习放在一边,而是对他进行做人教育,以名人的事迹来感化他,用身边同学的例子来影响他,让他从一个畏惧困难的孩子变成敢于面对困难的孩子。给孩子制定一个短期而又具体的目标,让他能够“踮脚够得着”,让一点点的小成功来激励他树立信心,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引入到学习中来;多与家长进行电话家访,共同探讨对此类学生教育的方法和切入点。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科任老师与班主任携手。科任老师在上课中,课后及作业批改方面重视对此类学生的辅导,注意多给此类学生鼓励。重视此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每月一次召开此类学生专题会,通过座谈、看专题片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每位老师制定一份详细的补差计划,对自己的补差情况如实记载在补差记载本上。

1、做好每名学困生的思想工作。教师要特别重视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中,把爱洒向每一名学困生,坚定他们的思想信念,让学困生在教师的理解和关爱中寻找自己的成长方向。例如,给学困生一张笑脸,一次友好的握手,一个会意的眼神,及时表扬,恰当鼓励,都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2、班级管理中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改变把学困生座位甩在后面,孤立学困生的错误做法。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学困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3、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关注学困生。要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留给学困生有梯度的作业。

4、课后尽心尽力辅导学困生。针对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加强辅导,尽心尽力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辅导,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5、分类转化学困生。对非智力因素所致的学困生,采用“三多法”加以转化。即:多以提问、提示、询问、巡视、关心来关注他们;多给他们改掉错误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多赞扬鼓励,少批评挖苦。对因思想后进导致的学困生,采用“五要五不要”加以转化。即:要理解他们,不要歧视他们;要耐心、细心,不要粗心、偏心;要严格,不要迁就;

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不要敷衍了事;要对他们留有适度、适量的作业,不要留惩罚性、重复性的作业。

(二)关爱留守生,给学生送温暖

每个教师要清楚地知道留守生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生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在“知”的基础上为每个留守生建立个人档案,建立起资料翔实、内容具体的信息卡。信息卡由结对教育管理的教师负责填写,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去向及联系电话、监管人基本情况、学生本人思想、学习、行为表现、心理状况等。并对信息卡实行动态管理,依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留守生个人档案以班级为单位留存,列入班主任的移交项目。组织同学帮助整理家务、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等;多到留守生家里家访,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指导代管人教育管理小孩,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师定期与留守生外出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生的代管人沟通。通过沟通,更好地教育、管理留守生。管其思想,管其学习,管其生活。让教师成为留守生的行为监督员、生活服务员、思想辅导员、成长指导员,确保每一名留守生都能在校安心学习。

(三)关心贫困生,给学生送帮扶

1、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对贫困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保证档案资料真实无误。

2、继续开展好“五十名倾心帮扶贫困学生”创评活动。根据学校要求,继续做好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工作,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保证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

3、优化后勤服务方便贫困学生。国家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费用以后,家庭对子女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生活费用。在食堂管理上应确立以最丰富的菜肴、最好的质量来服务学生的宗旨,保证所有学生在学校均能吃饱吃好,切实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三)关爱单亲生,给学生送爱心

单亲生就如同乐章中的低音符,如何使他们也同样发出和谐优美的音调,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付出无私的关爱与辛苦,更要求我们去寻找科学的教育手段与方法。

1、摸清情况,分析原因

单亲生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差,而思想品行表现较好的,这类学生或者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或者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这些学生是学习上的后进生。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好,但思想品质较差,这类学生由于家庭的教育不当,或者社会的某些消极影响,或者个人要求不严及教育不得法,是思想后进生。一类是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也差的“双差生”。学生之所以变成“双差”原因比较复杂。对单亲生进行分类,分析他们“差”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因人施教,帮助他们进步。

2、拉进距离,培养感情。

作为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爱,对单亲生也不例外,甚至还要给予更多的爱。因为单亲生往往容易受到家长、教师乃至学生们的歧视、嫌弃、疏远,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关爱。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他们,就象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关心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其忧虑而不安,为其进步而高兴。总之,教师要真情关心、体贴、理解单亲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认识到教师是爱他们的,是真心帮助他们的。这样,后进生才会从心理服教师,才会甘心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3、发掘优点,树立自信。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你与单亲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4、反复提醒,反复激励。

单亲生的进步过程是曲折上升的,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反复。教师不能看到某某老毛

病又犯了,又丢三落四的了,认为其无可救药,罢手不管了,这样做往往会前功尽弃。单亲生想一下子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其必须有一个自我战胜的过程。单亲生在进步的路上出现反复现象是必然的。教师应既要看到单亲生的进步,也要正确看待单亲生的反复现象,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舞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生引上前进之路。

5、家校协作,共同转化。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足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学校教育一定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总之,单亲生的转化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艺术,更需要教师心中的一汪永不断流的爱之甘泉。只要我们有“千淘万沥虽辛苦”的精神,就一定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结果。

(四)关注问题生,给学生送信心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下面以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谈一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产生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产生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因素:

一家庭和家庭教育问题

1.“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迫切。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

2.“过失家庭”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

3.“留守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作为市场经济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留守孩子族群”越来越普遍,其教育与心理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4.健康家庭的不健康的教育。此类家庭父母双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踏实,且有一番成绩,也看重孩子的成长。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有棍棒型、?训斥型、管束型、?溺爱型、诱惑型等5种类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

“残缺家庭”、“过失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父母的犯罪,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有的甚至造成罪错品行。“留守孩”学生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