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实用文>实用文精选>

2022年浙江省选考学考疫情防控要求

实用文精选 阅读(1.45W)

2022年浙江省选考学考疫情防控要求

各位考生注意啦!2022年1月浙江省选考和学考将于1月6-8日举行,考试防疫有哪些具体要求?先来了解清楚并提前做好准备,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2年浙江省选考学考疫情防控要求公布,欢迎阅读!

2022年浙江省选考学考疫情防控要求

有关考生注意啦!2022年1月浙江省选考和学考将于1月6-8日举行,考试防疫有哪些具体要求?先来了解清楚并提前做好准备。

提前领码,自我监测主动报告

考生须于考前14天通过“浙里办”或“支付宝”APP完成浙江“健康码”(浙江省内各市“健康码”可通用)的申领,并应如实申报考前14天内本人健康状况。考生要自觉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人员聚集和与不必要的人员接触,非必要不出省。

考生于考前14天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健康码”为非绿码或有发热(≥37.3℃)、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向所在中学或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报告,并按规定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治。考前14天内有省外活动轨迹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活动轨迹的考生要及时向所在中学或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报告。

参加考试前,考生须如实填写《考生健康状况报告表》,在每场考试进入考点学校时主动上交。

以下情况,提供检测证明材料

出现以下情况的考生,须于考前向考点学校提供我省医疗机构出具的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材料:

1.考前14天内有省外活动轨迹或中高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考生;

2.属于既往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考生;

3.处于日常健康监测期的考生;

4.考前14天内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相关症状的考生。

进场赴考,严守考点防疫规定

考生每次进入考点时,均须配合测量体温,进入考点和考场时注意控制入场速度,保持人员间距,防止人员拥挤。候考期间人员间隔1米以上,不扎堆聚集聊天。考试结束后按监考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不得拥挤,保持间距。

考生在非考试时段应佩戴口罩。防疫备用考场考生须全程戴口罩。考试期间出现相关症状者,应立即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无口罩的由考点提供。考生若健康监测异常或在考试期间出现发热等症状,应主动配合考点管理,按要求受控转移至临时隔离室进行排查,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考生和家长请高度重视交通、住宿、饮食安全和自我防疫保护,并自觉服从考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规定和要求。及时关注报名地的疫情防控规定,如遇疫情形势发生变化,防控要求有新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

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

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4)房间通风换气;

(5)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