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实用文>经验交流材料>

农业标准化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经验交流材料 阅读(1.87W)

目录

农业标准化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农业标准化经验材料第二篇:标准化经验材料第三篇: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经验漫谈第四篇:标准化学校建设经验材料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验材料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农业标准化经验材料

加强领导 不断创新 推进农业标准化

示范带动 有为求位 服务经济大发展

近年来,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一直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亮点工程来抓,在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次受到上级及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先后有2人获得国家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省级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县农业科技成果奖励。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协调配合,有为求位

多年以来,我局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将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特色工作来抓。牵头召开了由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以政府名义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质监局、农机局、水利局、商业局、粮食局等涉农部门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了乡、村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负责、任务明确、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同时,我局在政策制定、经费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标准化工作倾斜,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待遇,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潜心搞好本职工作。

为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者的作用,我局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经常向县领导汇报请示制度,凡涉及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大事项,都由“一把手”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沟通,以征求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及时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情况,密切关系,使它们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紧密配合。2014年年初,县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实施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要求质监部门加大对农业标准化项目的指导、帮扶力度,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随着标准化工作成效的不断凸显,质监部门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得以日益提升。

二、科学规划,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规划是推动工作的前提,示范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为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把握省、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目的、分步骤加以实施。首先是《*****》、《******技术规范》两个地方技术规范经过省级专家评审上升为***省地方标准,新制定出了《**银鱼养殖技术规范》和《优质果桃栽培技术规程》2项农业技术规范;其次是05年新申报了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和一个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并且完成了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起草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第三是加大示范引导,在**镇实施了500亩优质柴胡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水库5万亩水面开展了陆浑银鱼无公害养殖示范。

一年来,我局所承担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获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合格证书,承担的***香菇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一次性通过省局组织的验收。截止目前,全县共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技术规范29个,涉及水利、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技术规范的实施和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开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也通过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了与县委、县政府的沟通,搭建质检部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发挥了综合效应,效果比较明显。

三、健全网络,加强培训,协作创新

标准实施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服务网络,拥有一支熟知标准化知识的服务队伍。为此,县政府确定由我局牵头,组织县直各涉农部门、各乡镇有关站所以及农民技术骨干等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建立了一支农业标准化实施推广队伍。通过造册登记,把这些人员统一纳入我局标准化网络,实施动态管理。为了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使之能自觉地学习、掌握、执行标准,我们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年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各乡(镇)也利用板报、标语等不同的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只有实现农业标准化,才能使农业生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给(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农民带来经济实惠,才能给社会增加效益。目前,县政府也已将农业标准化项目纳入县科技成果奖、县科技推广奖进行评选,对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如今,我局通过培训宣传,培养了大批基层标准化人员,他们不仅懂得许多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标准化基本知识,成为活跃在各示范区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行家里手。

总之,随着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我县“三农”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称赞,巩固了我局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促进了其他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有为才能有位”,只有选准服务地方经济的突破口,通过扎实有为的工作,才能真正确立“政府需要、企业欢迎、人民信赖、社会赞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形象,也只有情系“三农”,为民办实事,为政府分忧,才能赢得政府的支持、人民的信任。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标准化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在向纵深发展,铁路建设标准已趋于完善,为实行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和经验,也对施工单位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管理是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需要。推行铁路四电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良好的管理就没有效益在目前更加突出,对此,我项目部自组建以来,按照集团公司 “谋划要细、起点要高、开局要快、管理要严、关系要顺、形象要好”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原铁道部 “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和 “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指示精神,围绕创“精品武咸、和谐武咸”的目标,抓好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标准化工作,落实质量、工期、安全、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目标。各管理部门按照项目部提出的“工程管理一流,队伍管理稳定,现场管理优良”的目标为工作思路,以质量安全管理为中心,以“争创一流”为动力,以抓施工管理为重点,通过努力工作,工程全面受控,各项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受到了集团公司和业主领导的充分肯定。武冈线中标就是很好的体现。现将武咸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做法与经验与大家做一简单交流,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项目部成立以来,按照先进性、系统性、统一性、文化性的要求,把铁路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的目标。以管理制度化为基础。以严格考核为保障,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支撑,全面落实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形成现场配备标准化、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标准化的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对此,结合武咸城际铁路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项目的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健全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管理才会走上新台阶,取得明显的效益。同时,结合项目运转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加严密、更加有可操作性,正是通过武咸项目的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才有今天的武咸面貌。才有武咸城际铁路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落实“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建立健全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项目各项工作闭环管理、有序可控的良好局

面。

二、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

(1)关于三大标准。认真贯彻执行铁路的各项技术标准。根据我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吸收、吸取其他项目的管理经验,在“施工技术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更具体和系统的高标准施工标准,经监理、业主单位批准后实施。

关于管理标准:铁道部制发的统一管理标准涵盖了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各个方面。这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铁路建设的管理标准。我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管理标准,按照管理制度的不断更新,不断修订、完善管理标准,不能因标准问题造成施工瓶颈,因标准问题影响施工,各项施工正常进行。

关于作业标准:作业标准主要包括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作业要点卡片,试验、测量作业标准等,我项目部根据实际工程结合新技术、新标准。编制完成四电集成方案,报铁道部审批通过。完成四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报监理及业主审批通过,并根据工期调整,进行了七次修订完善。修订编制专业作业指导书,2014年新验标出来后,又根据新验标要求重新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中不合理部分。作业指导书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汇编成册,下发所属单位执行。技术交底实行四级作业交底,技术交底内容传达到作业人,施工作业要点卡片下发到作业人,结合作业人从事的作业,以相应的作业要点卡片为教材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应知应会。在铁道部首件工程验收中,各专业又根据首件要求,修订、完善相关资料,从而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和一致性。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编制了各专业施工组织设计、重难点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

专业针对武咸工期调整,施工速度放缓这个情况,积极进行技术储备、探讨质量管理的完善办法,按照“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狠抓程序管理,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基础台账,梳理技术标准,规范技术资料, 充实内业资料,为施工安全和质量铺平道路。

(2)讲科学。铁路工程要求高精确度、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广泛应用四电集成施工等技术,必须尊重科学,以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实施。我项目部充分借鉴其他客运专线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研究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以

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项目,正是这种做法,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受到上级的表扬。

(3)不懈怠。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应该看到,在项目成立之初,大部分人员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消极应付;技术人力资源短缺,有的参建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自控体系不健全,个别人存在较严重的落后的工作习惯,管理粗放、凭经验自以为是。使标准成为习惯是个长期的转变过程,又往往不是自觉接受和完成的过程,有的经过反复纠正有时时反弹。为扭转这种不良风气,项目部狠下力气,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以更大的力度,高强度、深入持久地推进标准化管理,以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考核,以制度管理人,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通过一系列措施,各项管理进行有序,这不仅是武咸城际铁路建设的需要,也将为培育现代的标准化管理企业,为铁路建设做出贡献。

三、注重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

(1)抓源头。一是加深对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思想认识,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提升铁路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二是按标准化要求建设管理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2)抓过程。要强化过程控制,以过程保证结果,以施工工序控制严格确保单位工程质量优良。落实各方责任,注重闭环管理。要落实各方责任。施工队伍是现场管理的主体,健全自身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配齐符合要求的质量安全保障人员是实行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有效地实行质量安全自控自检是过程控制标准化的核心,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不好,工程安全质量就没有基本的保障。注重闭环管理。每一项作业、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安全质量问题和每一个违犯标准化管理问题,都必须闭环销号。各施工队都要建立各类工作台账,做到有关工程事务凡事可追溯,有据可查。

为保证施工质量,我们对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对工程质量实行逐级负责制。坚持班前安全质量讲话,周末例会制度,有针对性地讲解、布置质量标准和质量防范措施。建立技术档案,专业主管工程师、工长认真填写工程日志,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纠正预防措施,对不合格工程项及时处理;加强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的联系配合,及时向监理

通报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展情况,主动征求意见,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项和重大、重要电气设备安装,及时请监理到场检查确认。对隐蔽工程做到随工检查,及时签认。安质员负责协助隐蔽工程检查,隐蔽工程记录应详细真实。建立原始资料档案,保证技术资料、竣工文件、原始凭证、数据和记录的完整清晰、真实准确。此项工作实行分工负责保管收集。坚持“四验”制度,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建立物资进出库检验制度,凡不合格物资器材不得使用。加强大型设备的开箱检查工作。做好物资设备的运输、仓储、安装、调试各环节的安全工作,设备自身完好率达100%。各级安质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验标”、定测纪要、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标准检验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抓细节。细节是否精细处理,表征了施工管理水平。要求施工工艺精益求精,要以细节的可靠性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注重细节是“质量通病”,是酿成严重安全质量隐患的重要原因。

项目组建之初,还存在这样那样做事不认真,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要想保证一个由无数个环节所组成的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从技术和组织箮理上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才能保证其生产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想象不到的灾难。

而且,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施工流程中比如一个基础,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细、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制作基础上都要无任何偏差那就是难上加难。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在我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

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正是我们项目部这种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的做法,确保我们施工质量得到业主的认可。

(4)强化标准化管理支撑条件。工程建设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是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支撑条件。为此必须由专业队伍使用专业设备进行专门管理的施工;积极组织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形成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全面、认真贯彻,使建设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

(5)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要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基础和支撑,必须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方法,只有具备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这个平台,才能扩展创新。在吸收国内外建设高速铁路的技术、经验为我所用,实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生产的基础上,以专业为依托,积极开展铁路建设的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大力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展创建可以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更安全的新工艺、新工法;鼓励参建员工提出疑难技术问题,根据需要组织技术攻关。组建技术咨询专家库,与群众性的创新活动相结合,针对项目建设中的专项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咨询。

(6)信息化管理。按照要求配置硬、软件,配备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接受信息化管理的培训,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上,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

四、重抓思想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始终把建设职工队伍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新、奠定丰厚的人力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鼓励员工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等级考试,尽量为其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为此职工学习氛围高涨。

五、狠抓活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更是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之又重的位置,从抓员工安全教育入手,培训员工操作技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从而大大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稳定了安全生产局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组织全员进行安全和技能培训,利用工期拖后的时机,组织技术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学习,对新进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教育活动等,结合新员工多的特点,签订师徒合同,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学习、考试。结合项目部技术人员年轻化的特点,组织科研课题培训、tqc培训等。

(2)、按照项目部全年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专业特点,细化措施,围绕安全、质量开展各项活动。

(3)、组织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大反思活动,全员参与,查找不足,进行整改。

(4)、按照项目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身边无事故无违章活动。

(5)、组织开展项目部和工程部的内业资料大检查和劳动竞赛活动。

(6)、 组织开展派员到其他项目部学习活动,学习其他项目部优点,查找自身不足,为以后开工做好准备工作。

六、抓好技能培训工作,为施工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结合施工工期调整的特点,前几年把施工准备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抓,重点抓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作业指导书的制定等工作,工程部多次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不断完善、修订;对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等进行反复修订,并组织全员进行学习培训,结合项目部新员工多的特点,安排导师带徒活动,讲解关键技术和施工标准,学习新的验收标准、施工技术指南及各种高速铁路四电资料。为下一步工程开展做好准备。同时突出标准化施工过程控制,在现场施工中加大质量卡控表的记录和落实,使过程控制具有真正的可追溯性。除项目部专业内组织的培训外,还积极配合其他形式的培训,组织参加的国家电工入网培训、华中电网公司质量员培训、城际公司组织的竣工资料培训、城际公司组织的安全人员培训、南方公司组织的质检人员培训等活动。

第三篇: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经验漫谈

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经验漫谈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4-05-27 00:00:00

农业标准化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全球化而诞生的。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的日益需求和农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农业标准化迅速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业标准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综观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实施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严格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从客观上对促进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贸易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标准化是随着农产品国内和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而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当今发达国家,尽管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仍然相当重要,特别是以农业标准化为技术支撑的组织化、产业化及市场化程度普遍较高,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基本上都实现了标准化,而且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支撑体系。美国

美国制定的农业政策和法规以促进农产品营销、加工和出口为主要目的,有关标准化工作也都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美国与农业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有4部,即“联邦谷物标准法”、“农业营销法”、“联邦种

子法”、“联邦食品药物化妆品法”。其中前三部法律由联邦农业部负责实施,后一部法律由联邦人类事务部负责实施。在农业部内,联邦谷物检疫局负责联邦谷物标准化法的落实和实施,具体组织制定小麦、玉米、大豆等12种谷物和油料产品的规格标准,并负责检验出证。这些标准和检验对国内来说是自愿的,但在发生纠纷时是强制的。事实上,强制国内贸易利益的各方以这12种谷物油料的标准为最终依据,对出口来说是强制执行的。美国每5年对标准复审一次,但一般只做小的修改———如小麦标准,近80年来几乎没有变动,只在1992年增加了蛋白质含量指标作为参考指标列入标准。

农业部联邦农业服务局负责实施“农业营销法”,制定水果、蔬菜、畜、禽等农产品标准,现有标准达400个,主要是农产品分类分级和检验方法标准。这些标准均为自愿性的,在实质上与谷物标准一致。农业部还负责“联邦种子法”的实施,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营销环节实施标签制,种子质量通过明示进行担保,其检验方法标准使用国际通用的ista规程;二是在生产和种子加工过程中建立“良好行为规范”,该规范由农业部制定,是指导性的。人类事务部食品药物管理局负责“食品药物化妆品法”的实施,同农业有关的仅涉及农副产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与卫生的限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是强制性的。

欧盟

欧盟有比较健全的农业标准化法律,对iso、cac等大多数是直接采用,其原因在于欧盟国家直接参与了上述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从而

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结合在一起。法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欧盟具有代表性,该国从事农业标准化的机构有两类,一是政府的,如法国消费部反诈骗质量管理处、生产交换局、国立农业研究院等;二是民间的,如法国标准化协会,该协会设有农业、卫生和包装处,从事农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并与法国农业部有密切合作关系,受农业部委托承担该部赋予的标准制定任务,或在政府的支持下,承担iso、cac、欧盟等有关农业方面的标准制定任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优质产品,使用优质标签;载入生产加工技术条例和标准的特色产品。使用认定其符合条例和标准的合格证书;以特殊方式生产符合生物农业要求的产品,使用生物产品标志;来自特定产地、具有该地区典型特征的产品,以某产地产品命名。该制度是建立在自愿参与、自觉遵守产品质量承包协议和有第三方监督基础之上的,它强调的是对农产品品质真实情况的证明。

日本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农林产品标准调查会”是该国的农林产品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制订、审议和调查日本农林标准(jas)和标准的普及宣传工作。农林水产省下设有专门的农林规格检查所,分布在各地,负责按jas标准进行检查并检查品质表示符号(即农林产品认证标志)的符合情况。同时还制定了“农产品检查法”、“饲料安全法”和“肥料管理法”等法令。目前日本共发布了jas标准409个。 日本的农业生产标准化包含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工艺、农产

品的标准化等3个方面:

(1)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于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来说,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如农田水利建设、道路及坡面的绿化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和标准。

(2)生产过程和工艺的标准化。日本对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农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特性试验方法和方案,到品种育成后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工艺规程,以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等都非常具体。

(3)农产品的标准化,在日本市场流通的农产品,都是加工后符合一定标准的农产品。日本有严格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其中商品规格体系是限制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有效手段,分为强制型规格和任意型规格两种,jas规格(农产品)多为任意型规格。

日本是蔬菜进口大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制定了严格的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分级标准、包装规格标准、标识标准,其含义分别为:

(1)分级标准。日本的农产品一般分为l、m、s级,分级标准因品种标准而异,按商品的重量、长度、直径或综合这些指标分级。

(2)包装规格标准。包括包装重量、尺寸、材料、方法和标识。

(3)标识标准。外包装上要标明品种、规格、重量级别、产地、商标、流通期限、保存方法、生产者详细地址等内容,对加工制品还要包括原材料、容量等内容。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一个农业发达国家,该国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其主要经验有以下3个方面:

(1)不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澳大利亚的农业标准分强制类标准和非强制类标准。强制类标准实际上是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技术法规,涉及的范围较窄,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种子、农药和农产品的标识标准。大量的农业标准为非强制类标准,以行业自律为主,靠市场需求调节。目前,澳大利亚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包括产品品种、质量等级、生产技术规程、运输储存等方面的标准。

(2)重视农业标准的监督管理。澳大利亚农业标准的实施监督是采取政府部门分工负责的方式来实现的:

①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由检验检疫局负责贯彻实施。进出口农产品必须按标准进行抽样检验,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农产品一律不准进口和出口。对于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不进行强制检验,靠市场机制运作,由买卖双方协商。

②种子标准由初级产业和能源部负责实施监督。农业种子必须经种子检验站依据种子标准检验合格并颁发证书后方可进人流通领域,既保证了种子的质量,又防止了不良种子流入市场给农场主带来损失,有效地净化了种子市场的环境。

③农药安全标准由国家注册管理局负责实施监督。农药必须经国家注册管理局注册登记后才能进入流通领域,农场主使用农药必须遵循农药安全标准使用规定。

④检疫标准由检验检疫局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食品管理局共同

负责。

(3)加强农业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

①对质量管理进行立法,如《贸易公平法》、《出口控制法》等,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②将产品质量管理纳入政府行为。如在粮食收购中,实行国家验级员制度。这些验级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保证了检验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③注意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引导。为控制农产品质量,澳大利亚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完全实现了优质优价。如小麦不以水分、容重等分级,而是以蛋白质含量分等分级,对蛋白质含量太低的小麦,小麦局坚决不予收购,以此引导农场主积极种植优质品种。同时,澳大利亚谷物协会正在积极将iso9000标准转化为本国农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以此保证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现在该标准已制定出草案,待征求全国的农场主意见后,将发布为推荐性标准在全国实施。

第四篇:标准化学校建设经验材料

永固集国小

标准化学校建设经验材料

一、学校概况

1、学校基本情况:

马庄桥镇永固集国小始建于1955年。学校占地面积5369平方米,建筑面积1525平方米,现有校舍32间,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

2、办学条件:

在校学生130人,生均占地面积41.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1.7平方米。学校配备有仪器室、音美器材室、图书室、电教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多功能教室等;

3、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30名学生、16名任课教师,其中专职体育教师1人,专职音乐教师1人,专职美术教师1人,专职英语教师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规定要求。

二、推进素质教育

1、我校实施“名师推动工程 ”和“阳光课堂”教学改革:

“名师推动工程”使老师们的角色和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参与者。“阳光课堂”教学做到了“四个还给”,即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空间还给学生,把参与过程还给学生。

2、规范的管理。

(1)凡事注重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2)重视安全教育,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制度,定期检查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德育工作做到了“两化”:

(1)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师生趣味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庆六一文艺联欢会、中华诗词进校园以及绘画比赛等多种文体艺术活动。

(2)宣传渠道的多样化。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家长学校等形式。

三、初见成效,硕果满园

2014年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2014年获濮阳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4年3月在两争两创中获清丰县“文明学校”2014年10月获县优秀“文明学校”,2014年获“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14年获市“信息规范化”学校。

四、展望未来

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努力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教育创新的特色化学校,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茁壮成长的乐园。

马庄桥镇永固集国小

2014年2月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验材料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ⅹⅹ是个农业大县,面积2565平方公里,现辖27个乡镇、6个农林场所、95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9.1万,其中农业人口80万。近年来,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引导和鼓励全县各级各部门投身于农产品加工主战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2014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18家,其中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85家,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年加工粮食20万吨,茶油3.5万吨,肉类3万吨,木材17万立方米。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去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72.5元。今年1—6月,全县农民人均从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得到的报酬收入达173.6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基地,上规模,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农产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必须以基地为依托。为此,我们突出抓了两手: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将农业基地统一规范到“一线两园”发展,促进生产力要素向最适宜区域的优势产业集中。“一线”,就是突出322国道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三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两园”,即文富市、黎家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白水、七里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在“一线两园”内,采用统一的生产技术,把种养大户联合起来,实行连片种养,规范生产,形成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集群”、“块状”发展格局。目前,85%以上的生产基地、70%以上的龙头企业都集中在“一线两园”,大大提高了全县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培育规模基地。通过多年的发展,ⅹⅹ的传统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这为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两年,围绕这些主导产业,我们组织全县20多万农户,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30万亩高档优质稻、20 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0万羽“三黄鸡”养殖、5万亩油茶低改等十大“万字号”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而稳定的原料来源,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第一生产车间”。如以文明铺、龚家坪等镇为重点的30万亩优质稻,成为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银利来粮油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原料仓库;以观音滩、茅竹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油茶低改,成为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以浯溪、白水等镇为重点的1万亩黄姜种植,满足了成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需要;以七里桥镇、潘市镇和挂榜山林场为重点的2万亩楠竹低改,保证了北光竹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需求。在规模基地的联动下,全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扶龙头,创品牌,努力提高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离不开品牌的带动效应。一个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牌子响的拳头产品,能够推动一个产业升级,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在产业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将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我们着重在三个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是优惠政策“扶”。按照“谁有实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专门下发了《关于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若干规定》、《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公安、工商、国土、环保、金融等10多个涉企部门行为,并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同时,我们还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从县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280万元,对重点龙头企业技改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扶持。二是重点项目“扶”。2014年以来,我们抓住国家扶持油茶低改工程项目和优质稻出口项目的机遇,重点抓了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茶籽色拉油生产线扩建和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相关生产线项目的扩建,扩大了龙头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同时,我们还抓紧抓好了万吨恒温果蔬保鲜库、生物农药厂等项目的引进和申报,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为帮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扩容提质,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4300万元,进行了6000吨茶籽色拉油生产线一期工程的扩建。三是优化环境“扶”。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我们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规定任何部门要进入挂牌企业检查或抽查,必须经过书记、县长或挂牌领导的批准。县行政效能监察中心还开通了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农产品加工业主投诉案件,认真查处“四乱”行为。去年以来,全县共查办“四乱”和各种损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137件,为农产品加工业主挽回经济损失260万元。通过各个方面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产值8.3亿元,占全县加工业总产值的52.6%。目前,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银利来粮油有限公司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已呈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天龙”系列优质米成为“湖南名牌产品”,先后获省农博会、省“双新会”多项金奖; “金浩”系列产品先后获“第十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湖南第四届农博会”金奖,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

三、聚民资,搞嫁接,大力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在当今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嫁接发展,才能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为此,我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生产要素,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是引进外资发展龙头企业。按照“没有不可开放的地方,没有不可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可开放的产业”的发展思路,我们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抓,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利用县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新建、改造和嫁接龙头企业,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2014年,全县共引进合同项目137个,合同利用外资2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7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项目达27个,合同利用外资4.8亿元,到位资金6400万元。如今年3月我们引进外资1500万元,在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兴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皂素100余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目前已竣工投产。二是激活民资发展龙头企业。按照“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总体要求,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因势利导,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去年我们引导县内民间资本,在原“七里桥竹制品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建成了“北光竹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600万元。三是启动内资发展龙头企业。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自身优势,积极兴办各类龙头加工企业23个,年加工产值达1.8亿元,为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如由县林业局牵头,引进资金600万元,在观音滩镇创办了山山达大芯板厂,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年产值达800万元;由县畜牧水产局牵头,组织浯溪、黎家坪等镇的25户猪骨加工大户联合建立了“肉类加工公司”,组织黄泥塘、大村甸等镇50余户“三黄鸡”养殖大户联合建立“三黄鸡”养殖公司。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引资嫁接,今年1—6月,全县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43个,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总投资达3800余万元。

四、建机制,严考核,全力促进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龙头企业发展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为此,我们着力建立健全了三大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口有关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实行工作“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人抓龙头企业,三分之一的人抓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的人抓日常工作,从而确保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精干力量。二是考核奖惩机制。我们将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工作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范畴,对县级领导、农口各部门和涉农部门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对各镇实行了 “三个一”考核目标管理,把发展“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50—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人以上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作为硬指标,直接考核到各镇。凡措施不力、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党政领导不能提拔和调动。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发展龙头企业的奖励制度。在去年县财政拿出1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今年拿出25万元,对那些办得出色、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大的龙头企业主、各镇及主管部门给予5000元到12014元的奖励。三是利益共享机制。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主动与种养大户签订契约,结对帮扶,定点包销,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全县已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经济联合体28个,既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又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如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包种子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组织各村与天龙米业公司签订了优质稻购销合同,让广大粮农吃下了“定心丸”。今年已与周边8个县市(区)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13万亩,每亩可为农户增收200元。

近年来,我县在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为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农业产业化经验材料

农业产业化经验材料

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园汇报材料

长治市农业标准化典型交流材料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