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论文>论文精选>

艺术设计论文(推荐【通用多篇】

论文精选 阅读(6.3K)

艺术设计论文(推荐【通用多篇】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独立学院 染织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环节。就独立学院染织专业而言,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大学4年所学知识,融汇“创意+工艺+市场”和“纹样设计+产品设计+产品应用”的整体设计和实践演练,满足现代纺织业对艺术创意、纺织品创新开发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学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创新思维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人文相结合、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论文与设计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与实践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

一、突出创新思维的毕业设计选题构思

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选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特点、学院背景和区域经济等因素,而创新思维则作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贯穿于选题过程始终。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地处纺织服装大省的省会城市——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纺织、服装和艺术为特色,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纺织科学、艺术创意、产品设计等学科优势的独立学院,而染织艺术设计专业则以这些优势学科交叉作为基础背景,从事以服饰面料、家纺产品为主的纺织品艺术设计以及室内软装设计。因此,该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积极借助区域经济和浙江理工大学办学背景等优势,引入企业合作课题作为部分毕业设计选题。例如丝巾设计课题、客厅软装设计课题等,操作方法主要根据企业实际产品设计任务,结合毕业设计具体要求,以市场流行为导向,突出创新,真正实现创新思维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由于企业课题更多强调实践性和全面性,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甚至会展现出课堂上未曾传授的知识或技能,体现出一种创新的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吻合染织艺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表明,引入企业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在选题和设计方案制定环节中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实际要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改变以往学生更多关注设计画稿,对产品的理解力匮乏、产品设计方案可行性差、创新潜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的局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除了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实践创新的选题外,还有一类较为典型的创新型选题则是强调前瞻性的概念设计。染织艺术专业的概念设计不一定是某类纺织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案,而是重点突出创意思想或者概念,因此又可称创意设计。以思想创新见长的创意设计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类选题可以以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专业设计大赛为契机,充分应用和融合前期所学的素描、色彩、图案、构成等专业基础知识,纺织、印花、织花、绣花等工艺和相应的CAD知识,以及室内装饰、陈列和市场等相关学科知识,而且以创新见长的此类专业设计大赛可以突破现实条件所限,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因此学生对这类选题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

二、理论与实践相长的毕业设计过程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不仅选题构思上体现出重感性和创意的特质,更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发挥出学院工科和纺织学科背景特长,使艺术与工艺、艺术与纺织科学完美融合。同时,作为独立学院,注重并实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合一是实现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在染织毕业设计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只有将艺术创意与纺织工艺不断碰撞,才能使艺术创意在生产实践中汲取营养,并将染织艺术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例如在毕业设计作品中采用现代提花工艺来表现泥点绘画技法。泥点绘画技法在染织作品中过去更多是经Potoshop软件的喷枪工具处理后,采用数码喷印来实现的,而采用提花工艺则需对设计作品的纹样肌理的层次性、笔触的精细程度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凸显浙江理工大学在机织提花技术方面的专业特色。又如在毕业设计作品中采用雕花镂空工艺,将古典建筑上的装饰纹样转移到金丝绒家纺面料上,将虚实、层次的浮雕效果和金丝绒的奢华质地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并解决现代雕刻工艺对织物强度和花纹细节之间的黏连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要使毕业设计作品中完美呈现艺术与工艺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不能仅仅依靠毕业设计环节,它需要长期的教学积累。长期以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染织艺术设计专业与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专业博物馆以及设计工作室共建实习基地。同时,利用每年的假期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前往校外实习基地和课题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设计实践,向企业工程师和工人师傅学习,以此零距离、深入地了解染织生产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系统、营销方式、品牌定位以及发展趋势,提高教师对产品设计的把控能力和指导能力,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就能体会到创意、市场、工艺、产品之间的关系,提高专业理解力和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艺术与工艺的结合奠定实践基础。

与此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与企业合作,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包括行业专家和知名品牌企业设计师)联合指导培养学生的方式,逐步形成本专业的育人模式及教学特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一个直接面对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通道和平台,加速染织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加速其毕业设计作品转化为商品。此外,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设计师组成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改善了目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偏年轻、偏“学术型”的状况,使导师团队的知识结构(艺术+工艺+市场)更趋合理。于是,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指导下确定选题,指导学生通过调研、参观、走访等方式较快地、清晰地梳理出产品的市场流行脉搏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在企业和校外导师的帮助下,可以尽快实现设计方案的产品化,并配合相应的道具和灯光等空间环境进行室内陈列效果展示。展示环节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校内外导师和普通消费者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体验和点评,多角度、全方位的点评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多。

实践表明,这种强调艺术与工艺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培养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行业和专业整体设计的理解力,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升整体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扩展创新思路和手段,提高设计能力。

三、艺术与人文相结合的毕业论文写作

根据上级精神及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所属的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包含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内容。但从历届情况来看,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且思想活跃,但文化课基础较其他本科专业弱,其基本写作能力与具备染织艺术设计理论论文的写作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同时,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考核方式基本上借鉴或照搬其他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管理要求,与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吻合。就艺术类人才管理模式问题,2012年全国政协“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调研组在浙江调研时曾指出,“管理与评价体制的不完善,制约了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及全面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化解这一难题,并将毕业论文转化成一股推动毕业设计进入新的境界和高度的动力,可以从选题和写作内容两方面来探讨。

在选题上,毕业论文的选题需要紧贴毕业设计,但不能是毕业设计过程或某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方法的简单描述。从以往情况来看,如果毕业论文选题脱离了毕业设计,纯粹的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不仅内容上空洞、材料简单堆彻,甚至出现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的现象。同样,如果毕业论文选题过于具体化,如只是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描述或设计作品的简单说明,其结果往往使论文成为设计说明,达不到本科毕业生的理论高度和深度,失去学位论文的内涵。因此,一个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首先要源自于其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并吻合毕业设计实践。只有通过设计创作实践才能使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开启创造性思维,发挥出一定的视觉表达和理论阐述能力;在此基础上,选题要注重艺术和人文结合,对设计中某元素的时代文化特征、某纺织产品的审美价值评价,以及某一特定人群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等展开分析和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从而转化为对艺术设计实践活动的现实指导。

在写作内容上,以《某设计元素在某风格家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例,首先需包含有某设计元素的概念定义和发展历史等背景知识内容,这需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获得,这个过程中对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比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即“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再者,需要对某风格家纺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对现有市场上的该类产品感知、观察和调查,从中发掘创新元素。最后的设计应用部分,就是对设计创作过程和产品空间展示过程的概述、分析和总结,其中包含有人文和艺术的结合,艺术和工艺的渗透,并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体系,既吻合染织专业学生特点,使学生写作更有的放矢,又提升设计的人文高度,与专业发展方向相一致。

结语

本文立足于学校、专业、学生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将创新思维作为基本准则和要求贯穿始终,并要求创新思维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在具体的设计创作过程中发挥出学院工科和纺织学科背景特长,使艺术与工艺、产学研完美融合;再者,以毕业设计实践作为基础,对其中的文化特征、审美价值评价等展开理论研究,研究内容阐述成文作为毕业论文。该教学方法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实施以来师生反响良好。

(注: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重点教改项目,编号:kyjg1101)

参考文献:

[1]夏燕靖。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代福平。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新定位[J].纺织教育,2011(4).

[3]彭先国。全国政协在浙调研艺术人才培养[N].联谊报,2012—9—27.

艺术设计论文 篇二

高校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便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直接体现历史文明和对历史文明更为具象的表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融入历史人文内涵,不但可以增添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符合现代大众的欣赏习惯,并且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可以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作品实践性和艺术性的提高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 历史人文;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传承

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性化、完美化,这就对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必须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到最高的境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环境艺术实践活动与人类改造世界和影响自己周边环境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系列特征出发,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历史人文的熏陶下进一步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出发来具体研究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融合。

一、高校教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1、教学模式的僵化

目前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很多教师都习以为常的按照美术教学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教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美术,加之受到美术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学生对于平面二维设计、电脑特效的设计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立体的思维能力。这些就造成了教学课程的单一化、形式化,使得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走向了“形式主义”或者“装饰主义”的弊端,十分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这样的课程设计缺少对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研究时,会因为综合知识尤其是历史人文知识的匮乏而无法对设计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表达。

2、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虽然借鉴的国外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但是却与实践严重脱节。很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只是在教室中进行,并没有深入的接触实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课程,与实践脱节就意味着。

艺术设计论文 篇三

一、毕业实习调研报告的内容要求

(一)实习调研的意义、实习调研单位简介;

(二)实习调研过程与主要内容;

(三)问题分析、自己的建议与意见等;

(四)语言简练,字数限定在800至1000字之间。

二、毕业实习调研报告撰写的打印要求

(一)页面设置:采用A4纸张,上、下边距为,左、右边距为;

(二)标题:黑体小二号字加粗;

(三)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固体值20磅;

(四)落款部分:××××年××月××日,宋体小四号字。(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毕业实习调研报告

系 别 艺术设计 年级 09

专业(方向) 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人

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北京今朝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业从事各类公用装饰、家庭装饰设计、施工及其它配套服务的大型综合性企业。从20xx年开始,在北京区建立十二家全资分公司;20xx年起,建立起集今朝门业、今朝橱柜、今朝家俱配饰为一体的北京今朝家居产业基地;于20xx年开始,先后在西安、成都、长春、重庆、天津建立了五家直营分公司。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所学不到的东西,了解了很多专业上的知识和一些在工作中与同事客户交谈的方式,在实际操作方面我学会了很多快捷而又简便的方法,熟练更好的运用所学的软件操作制图,通过实习使我成熟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设计方案和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以下是我做的调查。关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业与市场需求情况调查;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

环境艺术设计范畴,由于,设计范围之广,且只能在室内装潢设计方向的市场需求与当今专业人才就业状况作情况调查。

环境艺术设计,其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种设计与艺术和环境息息相关两者缺一不可。室内设计,属于室内环境设计艺术,设计是室内装饰的灵魂和龙头和灵魂,室内装饰的风格,品味决定于设计。设计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反应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与国外相比,国内环艺专业起步比较晚,外资的进入亦将会在市场份额、经营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对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本土的企业也会在行业开放的行业中迅速成长起来,中国的环境艺术业市场需求有多大?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其市场需

求也不同,我觉得当地市场需求情况和教育分不开,跟当地的教育更是离不开假期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这次实践,更深一步了解我们这个专业,以及和社会市场的关系,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必须要在社会中得到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研究本

专业吸收前辈设计师们的设计方法设计的思路。以补充自己的设计理念。 环艺艺术设计,市场情况的调查中国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行业是伴随城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他的发展前景普遍被人们看好,人们习惯地认为这些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由于目前的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府主管部门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可行的制度来对市场。

艺术设计论文 篇四

艺术设计公司简介:

项目名称:sausan,tong张玉珊修身堂

设计单位:北京元致美秀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赵志伟

设计师:侯新霞,黄彤

项目面积:2200平方米

主要材料:威尼斯米黄大理石、海贝绿大理石、木饰面、乳胶漆、硬包布等

现今社会中各种纷繁的主义、风格、潮流、时尚,已使我们走向一种混乱的偏失,仿佛戴着枷锁行走的套中人。但设计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化和传统上。美容会所装修设计更离不开spa文化中强调五感的塑造。让置身其中的顾客能够在自然、轻松及舒适的环境下完全地将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舒展开来,直接感受到整个氛围所能带给他的愉悦感。美容会所设计不是把一件东西弄美就行了,更不是用昂贵的材料堆砌而成,是以文化为内涵,创意自然,空间也就有了灵魂;再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就有了生命力;有很好的商业元素去推动,才能成功的被市场接受。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选题构想到正式开始撰写论文,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并且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好的选题、一段时间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避免写作过程中的徒劳返工,也会对论文最终的价值有所保证。因此,学生在写作之初需要对文章选题的技巧和方法、资料的搜集等做一个深入的了解。

1把握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选题

避免题目缺乏价值。“题好文一半”是颇有见地的经验之谈。究竟如何进行选题,到哪里选题,怎样才能选好题是写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性环节。可见毕业论文写作要考虑的问题从论文的选题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在进行选题时,要从大学本科四年专业学习的总体着眼,进行宏观把握。选题要有意义和恰当,毕业论文写作的各环节如论题的最终确定、论证角度的选择等就能顺利进行,文章也容易写好。选题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论文的写作价值和效果。写作效果和价值取决于论文写作的最终完成和客观的评定,但选题有其不可轻视的作用。这是因为,选题不仅仅是给论文定下题目和简单的勾勒范围,而是毕业生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种确定。这种确定不只是对论文具有引发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够提前对毕业论出基本的评估。一般来说,只有选择了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论题,才能写出有意义和价值的文章。论题毫无价值,即便费了很大的精力也是徒劳。因此,论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多偏爱于图片而忽略文字的特点,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上应该有所着重点。比如统一把握选题的范围和相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论题进行推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目前本科院校对毕业论文的评估不仅仅要看论文的质量,还有看选题的水平,甚至把评定论文成绩的标准第一个就放在论题的选择上。通常状况下,初步研究工作可以获得预期效果时,其选题就可以作为论文的题目,成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论情趣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古典园林的山水画语言》等。

避免题目大小不当。选题的方向对了,题目的大小也要把握合理,量力而行。选题有分量而不能胜任,论文写作就无法顺利进行,缺乏分量写的轻松又不能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达不到真正锻炼的目的。太大的题目难以驾驭也不可能用短短几千字分析论述清楚,如《论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传统元素太多,现代设计的种类也很广。因此,题目范围太大,完全可以用一本书来阐述,岂能用一篇论文完成?相反,如果题目过小,手脚难以伸展,观点得不到应有的展开,使内容空泛,论述肤浅,文章也不会有较为宏观的气魄。因此,选题要大小适当,以便于开展研究和论述。一个好的论文题目,能够提前对文章做出基本的评估。这是因为在确定选题钱,作者总是先在前期接触大量的资料,然后从中确定自己的方向直到定下题目。

优秀的选题可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步,是专业研究的开始,大多数本科生在四年来一直致力于专业设计而忽略系统的文字表达,以至于连表达自己思想的设计说明都写不完善,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会作图的技师,更重要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设计师。通过毕业论文的系统化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树立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确定研究任务的方向。甚至成为他们以后学习的航标。并为毕业后的专业实践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选题如果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研究的比较透彻,就会为毕业后的继续深造和从事该项工作或科研、创作、美术教育等带来很大便利。并且容易获得成果。及时在写作过程中对此问题没有研究透彻,也会为以后继续同类研究奠定基础,可以在进一步深造的过程中写出系列性的文章甚至专著。

2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

专业性原则。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是正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大学专业学习的系统总结和独特展示。在很多情况下,那种不能集中反映四年学习而形成的基础状态的论文,往往不是选偏了题目就是写起来力不从心,只有把专业学习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吃透了,好的文章才有可能诞生;其次,毕业论文是专业水平的文本依据,它是对自己的毕业创作或毕业设计理念的逻辑陈述。一次来表明这种陈述的过程是否能自圆其说或过人一等。

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一般来讲指导教师会对毕业生的论文在各自的专业范畴内设定一个可行的大方向,但在以往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有部分同学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而选择了稍微偏离自己专业方向的文章题目。事实证明这种选择并不是完全不可行的。之所以要限定大的方向是因为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不同专业的知识各有所长,比如环境艺术的、工业设计的,即便是同样专业方向的学生,也不可能对学科知识有相同程度的掌握。所以论文的选题必须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自己知识特长发挥的主题,容易开展也容易深入。另外选题要兼顾兴趣,是指在专业知识领域内对某一学科的热爱,迷恋而产生的强烈的追求与探索。有人在选题前就已经对某论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进行了一定的前沿研究,那么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有的在深入探索后对选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如果在研究过程中一直没有兴趣只好放弃选题,另辟路径。几年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大家往往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专业方向的某些环节或知识点非常感兴趣,回顾一下,这些点在哪里,它是否适合发展成一个恰到好处的论文选题。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之后,将其强化、集中、明确起来,再进一步进行资料的收集。

3掌握选题的基础方法

在掌握了选题的原则之后,在资料文献的积累基础上进行选题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泛读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的、大量的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广泛的浏览资料。在浏览中勤做笔记,记下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观点、论据等,并写下对此观点自己的体会。然后将泛读所得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组合,从中找出问题,如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不同的观点,最新研究成果等。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和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到新资料,新观点或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深化主题,研究的深入了,就更加容易有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及时捕捉这种灵感把它转化成文字并记录下来。

另外一种方法是追溯验证法。以主观的意向为出发点,沿着一定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究,从中获得自己的见解,这种意向并不是凭空想象,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和依据。在调查过程中看自己的观点是否弥补了研究的空白、是否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深化或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如果得到认定,再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顺利完成该选题,然后做定夺。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捕捉瞬间想法,在看到某张图片,某件产品,或者某幅广告时突然激发的灵感是很可贵的。尽管这些想法很不成熟,但是不要轻易放弃。因为这可能是对某一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后潜移默化的理论升华,研究下去直至成为自己的观点。

4准确全面的搜集资料

在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资料的搜集是贯彻其中的。选题前要广泛的涉猎资料,以便找出可行性的方向和范围。在确定好大的方向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资料搜集,包括图片,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对所要研究的范围内现有的成果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一方面迅速了解该范围内那些已经被研究过,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有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也就是该选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垄断资料,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游刃有余,既可以作为参考也可以作为引领。因此,文献综述的制作是必要的。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字资料的搜集和图片同等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大量的图片分析,并作为论据出现在论文中,以便辅助论述。尤其是一些造型色彩方面的阐述,图片比文字更加直观,更清晰易懂。搜集资料的方向方法大致如下。

搜集第一手材料。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主要是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实现,尤其对于一些民俗性的特色艺术,需要深入到乡村和民众中调查。这些实践经验和采集到的图片等资料非常珍贵,会成为以后研究的重要依据。尤其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好的素材来源于自己亲身实践,实地考察,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思考或者感受,这样得来的材料,真是可靠,说服力强。如很多论题,中华民族服饰、民间美术、地域文化等方面,都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写出的论文根基深厚,逻辑性强,论述鲜活生动有说服力。

搜集相关背景材料和学术研究性材料。除了第一手资料外,背景材料的掌握也很重要。搜集各种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有助于打开写作思路,比如研究一件作品,要研究它所处的时代的审美特征,社会背景,甚至政治经济状况等。背景材料了解的越充分,文章的底气越足。并且可以在答辩过程中顺利的回答遇到的问题。有了第一手资料和背景资料,就有了很好的论文写作基础。但要使自己的理性认识更上升一步,视野更加开阔,还要了解该领域内或相关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成果及进展情况。这些资料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获得。总之充分可靠的研究材料才是成功的前提。

5结束语

无论是何种专业何种层次的毕业论文,都要在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急于求成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对待毕业论文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古人曰,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之三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比喻人在知识宝库中,探求钻研后终于有了发现和创新后的惊喜。相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准备阶段或许更加艰辛,让我们有意识的自我修炼,知难而进,以便发现更深的知识领域和更完善的自己!参考文献:

[1] 王首程。论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岩泉,张艳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初探[J].世界文学评论,2010.

[3] 郑乃勇,萧世民,刘志勇。高校文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

[4] 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艺术设计论文 篇六

一、艺术设计中美学的主要内涵

1.艺术设计美学的科技内涵。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科学技术中来寻找美、发现美。应该来说,艺术设计的科技内涵主要是指我们应该找到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契合点,理顺双方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产品设计中实用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艺术设计的核心之所在,它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科学技术是丰富艺术设计审美体验的有效手段。近些年来,但凡在世界上获得设计奖项的产品,无不有着高科技的参与和融入。比如,华硕笔记本就有着人性化的科技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同时其外观设计还非常具有美感。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进行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事实上,科技是艺术设计实现的最佳途径,有时还可以帮助艺术设计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它让艺术设计在科技的指导下,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更新,艺术设计将成为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有效载体。

2.艺术设计中美学的情感内涵。任何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因此,我们说,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具有一定的情感内涵。它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要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其中的心理需要主要是指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精神需求,代表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艺术设计又是情感外化了的设计活动,它将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是人们对于客观物象充满情感的诠释和再现。应该来说,艺术设计中的情感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情感并不完全相同,它必须基于一定的人性化需求,要能够实现科学技术与设计情感的完美统一,从而建立一种平衡的关系。它是艺术设计师的情感向产品、再向消费者传递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输送的过程。一般来说,技术水平与情感需求之间成正比关系。消费者可以从高科技那里获取精神层面和心灵深处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样的艺术设计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比如说,手机现在已成为了大众化的电子产品,人们对于它的要求从最初的功能需求更多的转向了艺术设计需要,因此,手机市场上就陆续出现了涵盖了丰富情感内容的手机产品。例如,LG巧克力手机深受恋人们的欢迎,这是因为它在冰冷的科技外壳下,还拥有一层温暖的情感外衣,成为了科技与情感完美结合的典范。

3.艺术设计中美学的文化内涵。艺术设计是人有意识的创造活动,而人必定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这就使得艺术设计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艺术设计本身与审美情趣也是分不开的,其美学理念与美学体现中必然都会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艺术设计师们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都会使艺术设计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因此,任何一种艺术设计在提升美学境界的同时,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参与和融入。可以说,艺术设计的过程就是从艺术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其集中再现了某一种特定的设计文化氛围。纵观世界,各种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都是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正是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得这些设计作品能够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比如说,日本的设计师原研哉,其设计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他的作品设计中有着对日本独特民族文化的解读,加上同时运用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最终形成了一种大胆创新又很好地传承了日本本土民族文化的设计风格,使得设计出的产品具有一种现代化的简约之美。因此,我们说,艺术设计的风格与文化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应让产品通过艺术设计展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二、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和形式美

艺术设计中的美学主要是以设计实践作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艺术设计实践是美学原理升华的最终结果,其主要目标就在于满足人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属于设计美学中的高级范畴,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美学价值,更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设计来说,其美学基本上包含了功能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功能美和形式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表述如下。

1.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这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美的创造和追求,从简单到复杂,在整个造物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于产品的实用性需求。他们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最初是出于实际使用的需求,从原来无目的的造物到后来有意识的选择,从改造到制造,都经历了一个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些过程集中体现了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一般来说,艺术设计的功能美主要是产生于人们对产品的预定功能需求,一旦顺利地实现了,就证明了该艺术设计的目的性与规律性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当人们在使用该产品的时候,就获得了应有的功能,从而满足了人们对于这些产品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说,艺术设计的功能美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特征,它是在人们对物品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让人们感到了愉悦和满足。从本质上来讲,艺术设计的功能美是人类造物活动中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完美统一,是人类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对物品进行改造和创造的结果。

2.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如果说艺术设计的功能美是外在表现的话,那么,形式美就是对功能美的抽象化表达,它是将具体的物品进行抽象和提炼的审美体验,是人类创造的物品的自然属性和组合规律的集中反映。这些形式美不仅包含了实际的内容,还暗含着丰富的观念。从本质上来说,艺术设计的形式美超越了一定的设计内容,且保留了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意蕴与性格特征。我们这里所提及的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构图形式,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美的形式,主要包含了造型、色彩、艺术技巧,三者缺一不可,共同调和而成了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这些形式美越突出,所设计出的产品就越鲜明。它主要取决于设计事物的本质属性,而非量的大小,其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首先体现为自然美,但是,自然美只是美的低级阶段,而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最终则要通过艺术技巧展现出来,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美。它是在一定的美的法则的指引下,所实现的设计产品与设计形式之间的完美统一。它可以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一定的设计内容,是对功能美的艺术再现。

三、艺术设计中美学的应用性思考

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必然会有一定的实用性,这一点应该会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具体的应用。因此,我们应在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美学的基础之上,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把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充分地展现出来。具体来说,我们要从历史发展的动态规律中去把握设计美学的应用价值,要注意对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与形式美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应用,抛开过于功利性的设计目的,还要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美学的复杂性,要认清其充满逻辑性与形象性的多元化的思维特点,从而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能注重从辩证的角度来审视这些艺术设计作品。此外,由于当前社会追求绿色设计观,因此我们还要让艺术设计美学符合生态美学的理论要求,从“人”与“人造物”的关系出发把握住“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定位艺术设计的社会作用,从而让艺术设计实现科技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与情感的统一、实用与美学的统一。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篇七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创新性;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内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培养服务区域、地方经济人才为主要目标,由此地方性大学的办学模式和体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职能转变为向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级职业人才。“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眼下重要的课题,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

1.1 创新教学模式、增加技能实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制定实践技能培训课程标准,校内创设工作室、校外建设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真题真做,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1.2 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具体策略有以下两点: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企业项目、各类设计大赛,进行市场调查、设计论证、提出设计方案。

2. 专业教学与技能实训相结合

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课程训练和工程项目参与度,熟悉并掌握项目前期、预决算、施工、管理等环节知识,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岗位职能的技能。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2.1 调整教学计划,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平台,引入企业课程模块,将实践教学比重制定在60%以上。让学生直接走出校园就能对接社会企业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部分课程开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继续深入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例。

(1)企业项目课程化。将企业项目融入学生日常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设计问题,真题真做,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2)课堂作业成果化。组织教师对学生作业一对一辅导,学生课程作业直接参与各等级竞赛、专利、等,直接转变为成果。

(3)学生毕业双证化。辅导并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毕业前获得行业资格证书。

2.3 改善实践条件,成立工作室,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制定工作室制培养模式,教师负责工作室日常教学工作,学生参与工作室设计活动,产学研合作项目均由工作室完成。校外拓展企业实训平台,学生除参与工作室设计活动外,也可直接对接企业导师与企业项目,在企业完成实践设计项目。

2.4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形成实习、实训综合化

学生在进行企业课程学习期间,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企业项目设计,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工作,使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一体化。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充分结合企业实践、自身兴趣进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综合性创作。

3.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3.1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1)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改变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按照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调整教学计划。(2)改革课程设置体系,融合不同学科角度,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3)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3.2 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进校讲座,拓展学生视野。

学院统一组织,每学期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设计能力。

3.3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制定细则实施方法。

(1)企业教师授课规范化。制定企业课程教学大纲,企业设计师来我院讲课,规范化管理,将企业课程嵌入日常课程教学之中,真题真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与企业项目课程化操作。

(2)学生企业实习内容具体化。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企业指导教师,在企业教师指导下,参与实践项目期间,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创作选题工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实践性运用与推广打好基础。

(3)校企师资双向交流常态化。不仅仅将企业教师引进学校进行授课,还将学校教师选派至企业进行挂职,双方互办讲座。通过此种交流方式,提高双方师资水平。为进一步后期拓展合作,铺平道路。

(4)“共赢模式”成熟化。通过将学生派送至企业直接进行项目实习方式,让企业有机会更加直接了解学生的能力。一方面,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另外一方面,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校企师资双向交流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企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另外一方面,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成熟的校企“共赢模式”。

4. 结语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办学的发展与实践教学环节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只有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强化实践教学方法。才能促进专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与区域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焕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3] 刘国钦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古天龙,魏银霞。行业特色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5] 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58,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