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论文>论文精选>

环境艺术论文精品多篇

论文精选 阅读(2.08W)

环境艺术论文精品多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一

普通课程的课室需求相对简单,可集中授课,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创作大部分需要用到电脑,而且是配置高的电脑,同时每个学生创作方向不同,很难像普通课程那样学。设计创作所需的设计软件也比较特殊,如常用的3DMAX效果图绘制软件,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问题,每个学生所用版本也会不同,而学校机房则为一体化软件版本,由此便给学带来难度。它的运行数据比较复杂,工作时所产生的数据会保留电脑的各个路径,如果统一到指定课室授课,学生则需要把未完成的创作文件归档拷贝过去再重新打开,这样经常会造成丢失数据或损坏文件,导致前功尽弃。综合以上问题,普通课室的安排无法满足授课需求。

2自由化工作室制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指导模式

就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目的而言,学生是主体,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老师扮演引导辅助的角色,整个课程周期长,将思维转化为设计图纸,需学生不间断地分析、归纳、完善方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约40人/班,定时定量的教学方式无法最大限度地兼顾到每位同学,因此,可借鉴工作室将上课学生分组教学,以办公类空间、家居别墅空间、商业酒店空间等为主干,将学生细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辅导,并且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竞争意识,达到市场分工细致的结果。设计类公司招商投标模式的浅层次尝试,使得毕业设计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创新竞争意识。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导形式带动学生外出考察景点设计实例,从中搜寻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正视学生对毕业设计与市场化需求的对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使设计落到实处,这便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所在。

3毕业设计成果答辩与展示

3.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答辩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毕业设计课程学分的修读可借助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毕业实选一的模式开展,实习期间设计案例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记入该门课程学分修读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致使毕业设计课程修读后期对毕业设计答辩流程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校缺失该过程。而校外实习学生工作情况记录方面,由于从事设计类工作职位多为制图类岗位,接触客户机会有限,缺乏对自我设计作品的表述机会,就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形式而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已逐步重视市场对设计类学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销售自我设计产品转变为设计师自我修养的一种能力,例如对于尚品宅配这样的驻店设计师而言,直接面对客户谈单成为设计师的主要业务收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自我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成果答辩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其中学校部分可通过答辩内容、答辩场地、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设定,加强对该过程的重视,以此给予答辩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锻炼其表达能力。

3.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观察广东地区各大高校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借助学校自身的展厅等硬件设施,以校内展示为主,借助于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请兄弟院校领导与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到校内观摩毕业生作品成果,其中美术学院的此种展示成果最为有效,借助院校自身能力发展壮大。第二,以校内展示与校外展示相结合,选定校外一公共场地,由老师带队,学生干部负责的形式将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送出,以此锻炼学生策划、布展、宣传能力,向社会公开化地展示学生作品,也可起到宣传学校教学成果的目的。第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网络展示的形式展出学生优秀作品。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经历市场人群的检验,以便搜集意见,提高设计能力。

4结语

环境艺术论文 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汇集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集国家历史长河中优秀的道德品质、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积极的民族精神为一体的文化总体。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盖甚广,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特征,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综合计划和构想方案,其包括空间与装饰计划、环境与设施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和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计划等方面,涉及园艺、美术、装饰文化等多个领域,相比之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文化层次比建筑工程更庞大,也比其他艺术设计项目更加富有美学意义和情感色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想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就要合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加深艺术设计的文化蕴涵。

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2.1提供发展动力(肖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包含多个学科的系统性工程,从宏观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内容是以空间环境为主,以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发展沉淀累积而来的文化产物,其包含的道德素质、历史文化和思想精神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据以人类文化为设计基础的工程。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动力。

2.2创新设计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均来自不同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涉及较广,其不仅汇聚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聚集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文化,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设计理念,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只要借鉴其中的小部分文化,加之设计者自身的设计思想,便可以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又避免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雷同。

2.3加强文化氛围中国作为文化泱泱大国,其几千年的文明是我国人类最璀璨的瑰宝,文化若不加以利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文化遗失,只有在现今的艺术设计项目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将文化发扬光大。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属于文化艺术范畴,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在我国的空间环境中填充许多文化内涵,加强了我国的文化氛围,也提高了我国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融合不仅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富有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4提高设计水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就是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因素,并结合当下的时代潮流和时代特征,丰富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使艺术设计更具人文性,并且设计结果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不仅推动了艺术设计工作的创新,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

3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策略

3.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今许多环境艺术设计师受到国外影响,对外来文化偏爱过重,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模仿西方环境艺术的现象较多,导致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遗失,中国特色的环境设计越来越少。另外,现今我国许多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都已经被现代潮流磨灭,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历史气息。例如,我国的一些古镇,因为现今市场经济中旅游业蓬勃发展,导致个别古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意义,而变成了商业化的“现代古镇”。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加强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得到传承。

3.2结合中国现代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旨,但其设计过程必然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今科技和文化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现代文化也颇受西方影响,融合成了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又具有世界潮流的新时代文化。在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既能体现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又能突出我国的现代化气息。例如,中国首都北京这座城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体,其既有具有历史和城市特色的“四合院”、“故宫”等历史遗址,又有结合现代气息的设计巨著“水立方”“、鸟巢”等,北京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物。

3.3兼并文化、勇于创新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都需要在兼并文化的同时勇于创新。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历史意义的区别,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地理意义的区别“,和、而不同”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珍贵的设计思维“,和”是指不同时间、空间的文化特色进行汇聚交融,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同”是指各领域的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却不失本真,依然饱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高理念。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的不只是文化的融合,还需要创新,每个艺术设计项目的不同特点才是设计项目的价值所在。成功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是集各个领域的文化为一身,即展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又有其独特的意义。所以,兼并文化、勇于创新是我国当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

4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众从生活中积累、从劳动中总结出的知识精华,它本身的历史厚重感是任何现代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如果不能够将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那么一个民族将会失去生存的根本,发展就更加无从谈起,但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不能够按部就班的挪用,因为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背景下总结而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所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使之更好地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现代环境艺术同样源于生活,所以从生活中总结而出的传统文化必然会对它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环境艺术论文 篇三

1.手绘表现的发展和特点手绘表现在古老的建筑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可谓称全才,他们在艺术活动中把创造与表现融为一体;如: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既是建筑师又是工程师,同时还是画家、雕塑家、诗人。在建筑教育始祖布扎的理论中,建筑师要接受大量的渲染训练。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需要精致性设计,从某种意义上出发它需要的是精细的分工、各自发挥所长的就业模式,西方一些国家早已如此实行。近十年计算机及辅助软件的成熟孕育了一批计算机绘图技术人员,国外早已出现、国内在近些年也陆续出现许多专业效果图及模型事务所,逐步形成一个专业表现工作队伍;他们是建筑师表现之手外延的—对建筑师创造性工作的再创造。而对于手绘来说则又是一种状况,手绘表现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短时间内再现表达内在对具体环境空间形态、材质及色彩的感受和理解进行提升和加工;它能够恰到好处地利用设计者具备绘画这项技能,融合设计者对艺术活动的理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表达创新理念和意图。简而言之,手绘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充分通过对对象的外部特征和空间氛围快速、直观的呈现出来。

2.手绘表现的价值我们知道,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搞设计研究也要研究人们的需求,并将需求转化成产品使人们能通过设计感受到产品的品质,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因而设计也是在为人服务。设计为人服务,而手绘因设计而体现其价值,如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一个产品的设计或方案时如果单纯通过语言的交流是无法达到沟通效果的,无法让客户充分明白设计师的意图;因此往往需要通过图形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让客户一目了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也促使手绘富有深度与内涵,使得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的技法上,而是作为一种表现设计思想的手段;它是一名优秀设计师必备能力之一,是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桥梁;它具有创造力、表现力,能把一闪而过的的灵感,马上跃然纸上,并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设计的宝贵素材。在电脑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绘图已成为设计表现的主要手段;其表现方式更加具体、真实化,能将设计师的想法最大限度展现出来。手绘作为传达设计意图的普遍应用的基础技能,推动着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依然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手绘技巧、色彩搭配意识及一定的美术素养。设计师可从艺术设计的多元化角度出发,积极利用手绘表现的特点,开拓思维、提高审美和造型能力,优化体现手绘表现价值。

3.手绘表现的技巧方法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中的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根源和基础,是刻画形象、塑造环境的思维过程。如果把表现技巧理解为描述设计的形象语言形式,那么具体的笔法技巧就是构成这种语言形式的基本符号。因此,技巧服从表现过程的需要和规律才可彰显其作用及意义。在构建环境形象的过程中,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的组织和安排都是环境空间、形象形态、色彩明暗调子的具体要求;对于点、线、面色块之间的构成应有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与美术础绘训练人物头像一样,绝非孤立的去抠某一个部位造成貌合神离于整体的散漫无章现象;因而正确认识技巧间的相互渗透关系是提升表现技巧,达到艺术高度的基础。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设计师在对空间形象的思维理解中寻找表达艺术规律非常重要。因为丰富的技巧往往产生于环境想象、形态特征把握、体面材质、色彩调子以及构图;布局的要求也是设计师的艺术修养、造型功底、表现习惯、思维方法甚至性格特点的流露体现,它如同旋律中的音色、调子中的色彩作用一样决定着形象语言的特色。由于手绘表现技巧和方法自由和随意的特点,在丰富表现语言方面具有其他表现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艺术生动的技巧在设计师灵巧的手笔之间流畅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是设计师能动艺术地掌握环境表达效果的能力体现,灵活运用常用各种绘图工具(如钢笔、签字笔、马克笔、水粉笔、水彩颜料等),以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的点线面技巧(如勾、划、点、描等)形式配合色彩的渲染展现一个直观的空间。形象而准确、笔顺有序和谐是艺术地增强画面效果感染力的有效手法。同时,手绘是丰富而自由的,设计师应不为一种固有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所困,而应敢于尝试利用和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去表达整体环境,不从僵化恪守“外造化而不为造化所役”的信念,才能不断的所创新和突破,发现新的形式美感。对于环境整体关系表达方法笔者认为在手绘表现中设计师应重点把握环境物象的形、色、质的内在关系要领,对环境空间的远、中、近景层次的先后处理、体面与体量关系的把握、色彩与色调关系的理解、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都应慎密安排,理性思考与感性表现应相辅相成,而不是使之成为相互羁绊的绳索。只有做到对表现方法的辩证理解才能达到“尽精微、致广大”的思想境界,在表现中方可得形内质传象之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水平和高度;要知道,手绘表现不仅仅是一项设计作品,它更是一件艺术作品。

二、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流畅的手绘有助于在创作中捕捉灵感现代设计的奠基者王受之曾经在设计中指出:“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想和计划,而且还是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借助视觉形象这种形式展现出来。”从王受之的思维理论中很容易理解,设计不能单纯地称为一种手段,它还是设计者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体现。设计者并非每时每刻都有设计灵感,灵感的产生依靠一定的条件及氛围,它也依赖于一种非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当产生的灵感倘若不能够及时得到捕捉、提炼加工也许很快消失。所以设计者往往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借助绘图呈现方式记录保存,再对这些“标本”深入细致地挖掘和改良。手绘成为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基本“法宝”源于手绘促使创新意识在设计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梁志天、高文安等当代著名环境艺术艺设计大师将手绘效果视为设计的工具和表达设计理念的基本方式。在进行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应能够把设计所要达的意图和效果以及创新理念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实现二者和谐统一。

2.手绘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进行手绘创作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设计师进行思维创造的阶段。设计者凭借对物体形态的科学把握,能够借助手绘的形式实施艺术形象地展现,设计者的思维是没有边界的。设计师在进行一个方案设计任务从开始介入到深入创造的过程中,通过手绘描绘其构思方案过程中,设计师能够在对整体空间氛围把握的同时像雕塑一尊石像进行形体塑造,在反反复复精雕细琢塑造神态中其实属于一个细心筛选和刷新的过程,除此之外反复斟酌的过程能够使人激发新的灵感。

3.手绘是电脑的补充工具是手的延伸,手是大脑意志的执行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用数位板之类的电子产品绘图,虽然实现了无纸化,却实现不了无手化,操纵数位板和压感笔的模式还是模拟在纸面绘图的方式,从用手握笔的角度来说其实还是手绘。目前还未出现直接用意念或其它器官操纵的绘画工具,可以说只要画就一定会用手。手绘是基础课,画插画、游戏动画的人物设定、场景设计都会用上,尤其是做设计光有创意是不够的,最忌眼高手低。设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设计无处不在。世界正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在这一社会变革中,设计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领域出现了传统的手绘设计逐渐为电脑设计所替代的趋势。随着电脑技术在设计界的广泛应用以及电脑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过去需要双手完成的大量设计工作逐渐由电脑来完成,且工作时间及强度都大大降低。电脑在设计领域开始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任何复杂的图形和需要耗费时间的工序,通过电脑操作就能轻而易举地处理,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这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由于电脑设计软件越来越便于学习和使用,有些没有绘画基础的人稍经培训,竟然也能通过电脑进行各种设计,无视手绘设计之重要,岂不知手绘设计是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绘画基础,且是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并运用自如的一种技巧。因此,电脑设计的普及化和数字化的确对传统手绘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电脑真的会完全取代传统手绘设计吗?答案是是否定的,暂且不论现象,我们先把目光瞄向设计的实质;以正本清源。王受之曾说过:“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计、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⑴计划、构思的形成;⑵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设计领域,设计的灵感来自头脑,来自思想撞击之后产生的激情;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其次才是设计手段,手绘方式和使用电脑的方式只是手段的不同。所以,电脑软件不能代替手绘的地位和作用,手绘应成为电脑应有的补充。

三、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中,借助手绘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设计者的技能,手绘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手绘表现的特点、价值和风格是设计者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能技能的展示。流畅的手绘有助于在艺术设计活动构思中捕捉灵感;便于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手绘是电脑的补充,现今这个信息时代仍离不开手绘。

环境艺术论文 篇四

(一)何为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的首要表现在于对象的不同,比如说服装设计以服装为对象,家具设计以家居用品为对象,每种设计种类都有其特定的目标群体。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一定的空间或者说是环境,在这种设计中要把环境中的所有因素考虑进去,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在环境的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力求舒适度和美感达到最高水平。

(二)从本质上理解生态理念从本质上说生态理念区别于以往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强调生态的重要性,相关行业的开发设计人员必须要把人的活动和自然的规律统筹起来进行考虑。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把生态纳入考虑范围的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是一种崭新发展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人们不再狭隘的只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不再肆无忌惮的为了达到经济目标随意破坏环境。人们开始意识到征服自然是一个多么愚蠢的想法,还认识到人类只有把自身的行为和活动范围控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创造力。

(二)把生态纳入考虑范围的伦理观。一提到伦理观,大多数人的思想都会局限在人类社会范围内,然而现在的伦理观在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时开始把生态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这种新型的伦理观念在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时不仅考虑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中其他人的生存发展,还考虑到这个个体的行为是否会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造成危害。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领域,不仅包括除去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还包括非生命体。生态伦理观把其他成员放在与人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人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地球上生存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负向影响。

(三)把生态纳入考虑范围的美学观。这个美学新理念产生在生态学和美学的交叉领域,这个观念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是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究竟用何种形式展现自己;生态美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等。这个新观念认为基于生态平衡的生机盎然的环境,比人为创造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一)要敬畏自然。虽然我们一直在探索自然的奥秘,但不得不承认有很多领域我们人类尚未能发现和解释。唯一有一点我们已经逐渐达成共识:自然界伟大而神秘,尤为值得人们敬畏的是它对自身的维持和修复功能,我们要尽量少干预,以便为实现生态的白我恢复留出足够的空间。

(二)少干预多促进的原则。前面已经说过自然界自身具有强大的恢复和维持功能,这种功能是我们人类无法比拟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在环境设计中保护生态,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场地的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为自然界最大程度地发挥发挥自我恢复功能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以科技的力量做辅助。在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当今的科技发展以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种高水平的科技发展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为更加生态性的环境开发和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四)使艺术参与其中。设计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为了实现人们对美感的追求,设计师在开发和设计环境时要使艺术参与到设计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新环境在展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展现艺术的美感,使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接受艺术的熏陶。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结合上述的论述来说,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和作用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生态设计与保护的影响。接受生态理念的设计师与排斥这种理念的设计师相比,前者在进行创作时,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去对自然环境做一定程度的更改和变动。

(二)在恢复与促进生态中的作用。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设计师开始以废弃地作为设计对象,而且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用生态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和创造条件促进场地的自我恢复,将成为设计师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在补偿与适应生态方面发挥的作用。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开始着手恢复被自己损坏的环境,补偿性环境艺术领域的工作者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运用科学技术的辅助力量,寻求对环境干扰最小的设计方式和元素。

(四)对生态保留与创新的影响。如何尽量不能变动原有的艺术元素作为一种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于上世纪后半期开始就已经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结束语:新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工作人员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任务和使命,从个人层面来说,他们只有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从事环境设计工作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社会层面来说,只有作为专门从业者的设计人员持有生态发展理念,才能从源头解决或减少环境破坏问题。

环境艺术论文 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竹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灰尘图书馆。由于我国丰富的屈原,在商朝时代我国进入“竹”的文明时代。自古以来,签名竹箭,到当代的园林艺术,到“竹林七贤”、“子猷爱竹”及“竹林高士”等文人的咏赞,中国人民种竹、用竹、咏竹、画竹之风就长盛不衰。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图像棉里追溯几千年文明的时候感到惊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几乎任何地方打品牌,处处竹小径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冗长的竹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因此竹文化建设。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形式,提供环境联盟赢得人们的好材料。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成熟,经历了魏晋隋唐两宋的过渡时期,明清时期,达到成熟期,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竹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价值;还在不断的挖掘中。竹子以其优美的形态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粮,同时给环境艺术提供了美好的素材。竹景观相互融合,可以放在室内装饰材料,也可出现在花园庭院设计,特别是广场空间环境建设的处理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不仅是中国文人爱竹资源逐渐被西方人的喜爱。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园林更合理的聚焦特性,竹材料,以及艺术和科学结合,等等。

2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竹资源作为一种生态的可再生资源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现如今,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风景和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形成具有设计独特的环境艺术风格。竹文化园林艺术文化内涵匹配,园林设计和自然美认为合适的符合自然公园是好的方向,简单的千古花园的绿色植物。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挖掘到竹子的很多作用,它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总之,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特性的有机结合与花园,竹可以突出功能。优雅美丽,给竹装饰感强,抗冻性能稳定,四季AO清翠,优雅。竹,竹,竹色常绿,美丽的竹立杆,曲径通幽。楼、礼堂、大阳台,附近的竹叶,结合颜色,色调调节区域,也打破了周围的寂静,单调的气氛,给人清新宁静的感觉。周围景观空间颜色混合增强空间感,从而达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2)的庭院,花园,建筑空间的处理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形成区域特色和优雅,宁静的小景观,令人赏心悦目。苏州园林花园“吴”,竹有孤立的“直径”和“竹展浮翠”等景观特征;设计者充分利用了竹资源呈现空间感这一还可使庭院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在这点上小郁竹艺传承人危禄绵老师已经在他的微缩景观作品中得以体现。他说这是对于竹艺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尝试,里面的所有材料均用竹子来制作,然后配合以水和山石以及竹林景观。

(3)的形式不同,移植,遏制孤立国王,国王、盒等障碍,障碍的庭院空间,创造和平的环境,而且还与岩石和其他植物,如桃王集团混合培养,可以形成竹桃“意境”。卧室可以带来“日出清明,月亮的影子有,有,有雨的旋律淡淡风”的高度。施工期间或国王,国王,国王的国王,泄漏等制造花园路,可以把美丽的建筑,可柔软的钢结构建筑,可以使各种景观“人物形象”的审美意境。

(4)竹资源要求统一和平衡序列和其他机构的机械结构,可以反映自然美。竹以其独特的魅力,连锁,穿插各种细节做细。同时,竹材资源利用弯曲延伸支架结构本身的装饰美美丽的装饰和色彩取代竹光使结构更加灵活,给人感觉清新自然。

(5)作为原料,或竹或仿竹风景,增添了明亮的色彩,但不缺乏一些现代元素的花园用竹资源使这些崎岖地形的地形,可以增强空间感;简洁的主要道路,充满现代风格建筑,现代小说同样简单的园林风景用竹棍形分空间呈现不同的空间感,或根据地形,选择不同的高度,形成竹篱笆体系四,使场景更清晰,提高观赏品质。

3结论

环境艺术论文 篇六

目前室内环境的陈设艺术中都存在一味地强调空间规划,忽略室内空间界面处理的问题,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将陈设艺术归纳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导致出现过于强调室内装饰装修,忽视陈设设计的情况。如果设计师没有精心、仔细地设计陈设品摆放的位置、大小,将陈设品随意摆放,可能会使整个室内环境视觉效果受到严重破坏,降低室内设计的格调。室内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等三大模块。其中室内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首要要素,其主要负责改造室内空间的比例、大小、格局,调整室内空间形态尺度设计,使室内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陈设设计也被称为“软装饰”,主要是合理搭配绿色植物、灯具、家具以及布艺等,丰富室内空间设计风格。

2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陈设艺术的几点建议

室内环境艺术主要是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后,结合建筑使用功能、性质等各方面要求后深入设计室内空间,对室内界面进行装修设计,然后再合理搭配应用各种艺术陈设品,在室内设计出二次空间。陈设设计水平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精美度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妥善处理好室内陈设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更完美的室内环境布局。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2.1突出室内空间的个性特点,提高空间价值

室内空间应该具备美观性、舒适性,空间特殊的话也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室内环境中的任何装饰物以及陈设品都应该和室内环境设计风格保持协调一致,完全融入室内空间环境中,这样才可以突出室内设计风格,使整个室内空间环境看起来更加意境。设计室内环境陈设的过程中,允许装饰物以及陈设物风格和室内风格存在些许的差异,通过对比设计手法也可以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对比,势必可以设计出一种独特、新奇的室内空间环境。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室内环境陈设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和整体空间设计风格存在差异的陈设品数量,数量不宜过多,只需要能够起到点缀效果就可以。

2.2加强地域性空间环境设计,突出个性化

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推崇“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理念,主张温文儒雅、端庄、对称的文化艺术,在陈设设计中的审美品质非常高。室内设计中常常会应用一些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物品,比如屏风、字画等,设计材料也是以沉重、有灵性的石头,流光感较强的金属以及朴素的木质等为主。通过一些华丽、富贵的施工工艺,可以使陈设设计体现出独特的风格,也可以彰显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3确保陈设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艺术的整体性

为了满足室内环境设计的装饰性以及功能性需求,体现室内环境设计的独特风格,一定要合理把握色彩、造型、空间以及管线之间的衬托和虚实关系,而且应该努力协调好装饰物、家用电器、家具和器皿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空间这个载体突出陈设品的层次变化,比如家具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室内空间陈设品。一般家具主要包括观赏性家具和实用性家具两种类型,其中观赏性家具主要包括陈设架、屏风等,而实用性家具主要包括床、柜子、沙发等储存性以及坐卧性家具等。家具不仅仅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组织、分割空间的作用,使空间形成独特的风格。例如,如果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成中式风格,可以利用屏风以及博古架将客厅以及前厅的空间进行分割,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其功能需求,也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陈设设计的过程中,最首要的原则是使用性,其次才是装饰性,在选择家具的质地、比例、装饰效果、尺寸以及质地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整体空间环境的形式美,确保室内环境和整体设计风格保持统一。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七

中国古典文化与环境艺术相结合,给文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先秦两汉时期,秦始皇将竹子从山西的云岗引种到咸阳的宫廷园林之中,修建了“虚明台”,可以看出古代帝王对诸君子的喜爱之情;到“竹林七贤”“子猷爱竹”及“竹林高士”等文人的喜爱,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秦汉成熟期、魏晋南北朝转折期、隋唐全盛期、两宋明清成熟期,人们开始对竹资源的各种价值进行挖掘利用。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既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又蕴含文化的人文美,形成了环境设计中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竹文化与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相匹配,又与园林设计的自然美相贴切,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对象很多,像地形、水体、植物等,而竹资源便是植物设计中的一类。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无论是室内装潢、竹盆景,还是室外景观观赏、绿化以及建筑装饰材料等方面,都离不开竹资源。

二、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竹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既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摆放在室内,也可以作为设计材料出现在庭院园林之中,尤其是在庭院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当然,竹资源不仅被我国的文人雅士所喜爱,也逐渐被西方人士所喜爱。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园林更多注重理性,侧重在对竹子材料属性方面,以及如何与科学、艺术相结合等。

1.完善园区环境。

当然,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四季常绿、姿态优雅,可以较好地提升园区的人文环境,让人联想到竹子的高洁品质,诗词颂赋。在完善自然环境方面,竹叶面积较大,四季常青,光合作用和净化空气能力比其他树种强,竹林可减轻阳光的辐射强度,抵抗紫外线,净化空气,且具有吸附粉尘和有毒气体、降低气温和噪音的作用。

2.呈现结构美。

竹资源符合力学要求的统一、均衡、序列等结构,能在结构中体现结构美。竹材有其独特的韵味,各种捆扎、穿插使得细节精美简洁。竹资源材质可弯曲,运用于大跨度的拱中,既是结构,又是装饰,本身的结构美代替了装饰美。而且竹材颜色清淡,使得结构性较为轻盈,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3.完善地形。

竹资源可以与任何地形相结合,将地形的缺陷很好地掩饰,呈现空间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竹资源使地形呈现高低起伏,可以增强地形的空间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竹资源种类繁多,高大型、粗壮型、精小型,可以完善地形上的缺陷,增强空间效果。

4.呈现空间感。

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有“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竹景观特点。所以我们在设计竹林栽植方式时,可以选取面植、线植以及带状的列植等不同栽植方式,使其呈现较强的空间感。如在景区栽种竹林,可考虑景区的实际特点,采用竹篱形式,将景区划分为不同的空间呈现空间感;或是根据不同的地形,选用各种高度的竹类,形成参差不齐的绿篱,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强其观赏特点。

5.柔化线条及氛围。

在亭、堂、楼、榭附近,栽种相当规模的竹子,既能与水色相容,调节区域色调,又能打破周围的寂静、单调氛围,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在空间上与周边景物的颜色相融合,增强空间感,从而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此外,竹林具有庞大的地下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防震等方面具有超强的能力,可以在城市中形成生态系统和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论文 篇八

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在环境的基础上,以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运用一定的设计方式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生态问题,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由环境、艺术和设计三个主要的因素构成。一般来说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一些环境的规划设计,例如绿化、建筑、公共设施的健身等等,因此使其不仅保证了生态的环境,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体现出其艺术气息。

2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践内容

2.1使用天然材料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难免需要运用一些裁量,因此为了体现出我们的生态理念,应该尽量避免运用合成材料,而选用天然材料,这也就要求我们对于现有的、常用的、性价比较高的天然材料加以分析,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味道、造型以及用途的材料,更要熟记于心。例如对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我们可以选用具有一定香气的树木进行种植,从而在增加了环境绿化面积的同时,改善空气的质量,但是在选择树种时要避免选择气味过于芳香或者是对身体有害的树木作为我们环境设计的树种,避免其对我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2重视环保设计

环境设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不能以眼前的利益作为准则,而是要考虑到未来的环境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环保意识的体验。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问题的出发点,进行环保设计就是要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作为最基本的生态设计理念,从而在设计过程会考虑到对于能源的运用,例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倡变废为宝,废物利用,或者是“低碳”意识的注入,使环境艺术设计成为节约能源、变废为宝的一种方式,大大改善我国现今的环境现状,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2.3开发、利用新能源

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难免需要运用一些能源来提供能量,传统的环境设计所运用的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也就导致了其对于生态环境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为了真正的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在进行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比如化石燃料的污染。如果长时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有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也就无从顾及。所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此取代造成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避免了这些能源在消耗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影响全球的环境,造成世界性生态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再到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日程,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得到了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在艺术环境设计中的生态问题更是成为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真正的解决这一生态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准确的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质,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生态问题,大体包括三类,即天然材料的设计、环保意识的运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环境艺术设计正在逐步地确立生态理念,不断地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

环境艺术论文 篇九

1.教学与时代脱节

我国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我国各地区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借鉴的是西方的学院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这一原因导致我国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教材使用周期过长,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相联系。教学过程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2.教学过于注重理论

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社会环境的实际需求,在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力求培养出理论与实际结合、艺术感与专业技能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但在我国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和其他外部因素的限制,教学过程仍旧沿袭旧有模式,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目前部分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兴趣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内容复杂、知识面广的综合性学科,学科的复杂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化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市场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要求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市场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操作能力要求

不同企业对环境设计专业性人才的要求大体相同,即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良好的操作能力是保证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但目前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无法胜任相关岗位,出现专业人才大量流失的不利局面。

2.设计意识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艺术再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应充分了解不断变化的环境,针对不同的环境情况提出应对方案。优秀的设计意识能帮助设计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外部环境的不足,及时产生设计创作的灵感。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应注意培养自身的设计意识,实时了解环境的变化情况,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实现设计能力的总体提升。

三、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通过分析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可知固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其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应从多方面实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1.突出地域设计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下,只有民族特色明显、辨识度高的环境设计风格才能历久弥新、永葆活力。我国地域差异明显,各地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各地区应将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与最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形成新的设计理念和特色鲜明的设计风格。高校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突出民族特点、保留区域特色。如,苏州地区高校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可加入当地园林文化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设计素材。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一方面,可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如民间印染工艺)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对民族特色明显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自主研究中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构建综合学习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具有明显的学科边缘性和极强的综合性,它涵盖了历史人文因素、文化特征因素、地域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等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为学生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来源。高校可与有关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有批次、有顺序地安排学生到教育基地实习,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在实习过程中,可安排具体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工程艺术设计实践操作,自主完成课题任务,可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在评定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身操作技能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完善自我。3.提高教学内容高效性理论知识始终服务于实践。环境艺术设计应立足于当前的市场环境,针对市场实际需求改进固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保持教学的时代性。首先,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要求,结合教学经验,在充分了解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后,调整既有教学内容。可合理删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添加与市场联系度高的课程,提高课程实用性。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证课程内容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重复教学的问题,有效改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可加入案例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还能有效提高学习的连贯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培养创造性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结合原有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既定环境进行设计创新,实现环境艺术创新再设计。创造性思维是在突破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颖思维产物。创造性思维能帮助设计人员突破既定思维模式,进行更加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对设计人员顺利开展设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外,高校可成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十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图形概念,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向人们展示传统图形的深刻内涵,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具文化神韵。以传统图形为载体,综合考虑环境特点与人们的审美需求,借助图形的不同组合排列与色彩的变换,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服务于人的初衷,给人们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使得人们获取愉悦、舒适的生活空间。比如上海经贸大厦的设计者在兴建此建筑时,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情感需求,受到西安大雁塔的建筑启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成功典型案例。

(二)以隐喻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多采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意境,这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谋而合。具体来说,无论是外景还是室内设计,均可以通过文化图案的陈列或者自然器物的摆放传递文化情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一方式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承载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三)以形神并举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需要以现代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解读,使传统文化富有现代的气息和生机,在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意境升华。以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为例,其中既包含了传统文化元素,又包含了现代感十足的中国特有山水结构和审美价值取向,形成错落有致的别样风景,成为形神兼具的别样风格环境艺术设计典范。

(四)以充分应用自然实物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人们长时间处于高纯度的单一颜色中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应用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实物,把握好色彩的搭配与自然实物的有机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使人们在获得视觉美感的同时,身心得到放松。正所谓,自然的才是最惬意和真实的。例如,自然界中的树木即使再笔直也多少会有弯曲的地方,这些弯曲之处不但不是树木所存在的缺陷,相反,更能使树木的自然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以嵌入式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大部分房屋建筑的屋檐结构均采用流线型设计,利用流线线条这一具有亲和力的方式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觉,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另外,檐柱末端的上翘设计展示出建筑的完整性与平衡性,这种嵌入式的环境设计模式将自然元素与建筑完美结合,设计的巧妙之处可见一斑。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效仿这一成功经验,以嵌入式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