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论文>毕业论文>

音乐系毕业论文(精品多篇)

毕业论文 阅读(2.09W)

音乐系毕业论文(精品多篇)

音乐毕业论文 篇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用“弹钢琴强迫性杀人”来形容药家鑫连续六次的杀人动作。她认为所有人的心理问题都源于其早年经历,药家鑫那被扭曲的心灵正跟他从小练琴时的不愉快经历息息相关,并指出药家鑫的杀人行为有深刻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心理抚养缺失的背景。青年钢琴家朗朗是典型的中国式音乐教育下培养出来的成功范例,他谈起幼年练琴旧事仍心有余悸:“没有童年只有钢琴,练琴练到要自杀,整个家庭差点崩溃,甚至为练琴父子争执逼迫其自杀。”《傅雷家书》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傅雷的自责。傅聪的童年都是在琴声和父亲的责骂中度过的,因为练琴和父亲有很多的争吵。这种遭遇与药家鑫的童年何其相似?而可怕的是这不但没有引起琴童家长的警醒,反而被奉若瑰宝,争先效仿。

许多家庭从4、5岁开始带着孩子周末背着沉重的琴和谱去学琴。每每把朗朗、傅聪的成功经验作为自己教育的摹本,压榨孩子所剩无几的童年和自由。在“琴童没有童年”的说法下,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不情不愿的坐在琴凳上机械的练习,从指法练习开始,到能弹奏简单练习曲已经开始厌烦,枯燥乏味的技巧练习花去了无数属于发展儿童天性的时间。至于考级,更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含金量极低。笔者对此有切肤之痛:为考级,每天坐在钢琴边上苦练数个小时,手在弹,心在飞,如置牢狱、如坐针毡。小时候写日记:“讨厌父母,讨厌钢琴,恨透了。”那成年累月练习的几首曲子,虽然熟练却根本不说明孩子真正的琴艺水平和音乐发展前途。最终的后果只能是“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1]。

事实上,也有许多琴童的家长都明白诞生音乐家的概率犹如中百万大奖,于是美其名曰增加艺术修养,若有客来也好奏一曲助兴。然而通过学习音乐来陶冶情操,增加艺术修养是否一定就要掌握一门乐器呢?精通乐器演奏就一定能养成良好情操吗?其实不然,我们最易犯得错误就在于将两者等同起来。考级场上不少技巧娴熟的考生分不清大小三和弦的区别,更遑论乐曲的结构、发展手法。不少艺术团体的专业演员无法理解何为古典主义艺术,什么叫浪漫主义艺术,更何谈艺术修养。即使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如果几个月不练琴,客人来了也是洋相百出。一个非职业的成年人,天天练琴几乎没有可能,90%的琴童在放弃练习半年后,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弹奏不出了。其实要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倒不如更多地让他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了解中外音乐的创作理论、审美情趣、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多看画展,多听艺术讲座,做HIFI发烧友,加强其理解音乐、品鉴音乐的能力。陶渊明曾把“无弦琴”作为抒发内心情感抱负的乐器,心中有乐胜过不知所云的手中之音。把众多精力放在技巧练习上未必能达到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反而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极有可能会造成儿童的个性压抑,在逆反心理下憎恶为他带来负担的乐器与家人,养成偏激狭隘甚至是充满攻击性的性格。音乐因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特性被视为儒家德行熏陶的重要手段。儒家倡导“寓教于乐”,使其知之、好之、乐之,通过音乐的浸润获得心灵的和谐,进而达到“涵泳人格”的目的。[2]从某种程度上说,欧洲古典音乐固然高雅,但由于文化背景有别,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较复杂长大的曲目。稚嫩懵懂的儿童只能机械的按教师的要求反复练习,何谈知之、好之、乐之?也就更达不到“涵泳人格”的目的了。

借鉴儒家“美善并重”选择作品对道德人伦进行塑造,调节技能训练式的教育内容对心理、生理的伤害

音乐是用声音来表现情感,用听觉来感受的一门艺术。人们不由自主受到音调节奏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变化,这也是音乐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原因。而一旦进入乐器的学习,不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往往所有注意力都被各种技法所吸引。学乐的目的应是用音乐调节情绪、修养性情。在这方面中国儒家乐教中重视人伦精神的培养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礼记•乐记》载:“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在《乐记》中声、音、乐处于不同的审美层次,乐属于最高层次[3]。知声、知音、知乐是道德人格养成的不同阶段。知乐,意味着不仅能够欣赏乐的艺术形式,同时更能够体验乐的人伦内涵。通过对乐的欣赏和思考获得人伦内涵的审美体验,既是对道德人格的塑造,也是乐教的最终目标所在。但现实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有意无意地对儿童学乐的目的产生偏差。攀比于考级的等级和比赛的成绩,导致其接触作品风格和类型的单一狭隘与对技巧的过度追求。表面上看来儿童学会了大量的演奏技巧和技能,实际上在其内心丝毫没有对曲子内涵,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此外,在常规的器乐教学中,有些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内容严重脱离了儿童发展的心理、生理特点。过分重视曲子的技术难度,追求长、难、大,冲突对比过于强烈,而不考虑儿童的审美趣味和理解能力。教材永远是《汤普森》《拜厄》《车尔尼》,枯燥乏味的训练既难以引发孩子的兴趣也无法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音乐教育往往沦为纯技能训练;有些音乐会成了体育竞技般的赛场。许多国内外音乐教育家曾屡次批评这种现象,日本山叶教学法创始人川上在其著作《儿童是最好的老师》中严厉的指出:“用一种和独奏家、职业演奏家竞争的错误雄心来研究音乐,是一种绝对应该避免的事。”

而儒家在乐教过程中对于作品的选择则是非常严格的,以“尽善尽美”作为选择和评价音乐的标准。即适用于进行音乐教育的艺术作品,既要有美的旋律形式,又要有善的思想内容,二者须完满统一。《论语》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虽然《韶》和《大武》都是周代重要的大型宫廷乐舞。但《韶》乐由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达到高度统一;因而为孔子倍加推崇,当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而《大武》虽然艺术形式也很美,但由于思想内容反应武功征伐,故而不能成为典范。且音乐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当时风靡天下的“郑卫之音”,由于太过刺激不加节制,易使人亢奋,不利于人格修养,社会安定,他便提出了“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论语•卫灵公》),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厌恶。千年来,在儒家文化的信仰下,中国音乐崇尚清静平和,音乐旋律音调如歌,乐音衔接紧密,线条优美流畅,节奏宽广自由,强弱对比不大,并特别注意避免小二度半音连接产生的强烈倾向性和尖锐效果。这些特点使得欣赏者的心理节奏运动也随之相应自由,呼吸细微绵长,连贯平滑,心态自然宁静淡泊。在养成国民善良仁爱、内省自律的性格品质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可以说儒家乐教对作品内容的严格筛选正是其培养出具有良好品质的“君子”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应该借鉴的精华之一。

借鉴儒家强调情感体验“重意轻形”式的教学手段,改善重技术轻审美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依然有很多教师沿用应试教育的方法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学生真正学到多少、学到什么,带有浓厚的强制色彩。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对儿童技能的训练,要求的标准往往是“熟练”,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和人格塑造。大部分学琴的儿童普遍认为在演奏这些音乐作品时没有任何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中,只是在把谱面上的音和演奏记号表现出来而已。《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鼓琴,十日不进。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己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4]孔子学习音乐,演奏《文王操》,并不停留在对一般的演奏技法和普通内容的理解上,而是重在情感体验。他从“习其曲(熟悉乐曲)”、“得其数(熟悉技艺)”仍不满足,一直到“得其志”(领会人文意蕴)“得其为人(感通人格生命)”方肯罢休。他着力体会的是乐曲所表现的文王的情志和“为人”,并且把自己的情感沉浸、融合进去,“穆然深思”,“怡然高望而远志”,使他的古琴演奏达到可以从琴声中想象出文王这个人的形象来的境界。由此精神境界得到陶冶并不断提升超越。音乐蕴含的人伦内涵得以全部敞开,最终“艺术世界”与“人格世界”合而为一,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5]。从这段记载,不难了解孔子在乐教时不会仅仅是让学生练熟乐曲,学会些演奏技艺便就此作罢,而是一定要让他们进一步“习其志”、“得其为人”,把情感的体验和性情的陶冶作为整个教学的重点。其评价的标准是重“意”的体验多少,而不是只停留在外“形”的熟练。对于儿童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产生丰富的想象,才能在演绎音乐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头脑里产生对美的联想,在性格上养成美的情操,而不仅仅是一架演奏机器。李玫瑾教授曾痛心疾首的呼吁:“他的父母花费了那么多钱培养这么一位弹钢琴的儿子,结果是:只有技能,没有情感;只有动作,没有观念;只有逃避,没有底线;他的行为是在没有任何杀人示范,也没有相似的训练,几秒钟内,一下子就是8或6刀,这种动作方式难道与他平时练琴无关吗?难道与当今社会中许多将艺术变成机械行为的教育无关吗?”

当全球化时代降临,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持续增大,内心容易失去平衡,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人与人之间由于利益纷争容易丧失信任;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在社会各个领域,引发了种种冲突,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威胁。“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盲动而无秩序)、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斗争)。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6]而这也是药家鑫之类悲剧产生的巨大推手之一。音乐之美好无须多论,音乐之功能毋庸置疑,只是在不当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扭曲下不但没有完成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目的,反而成为了摧残人格、扭曲人性的工具。我国当前的音乐教育过于重视技巧化、知识化、盲目“崇洋”,推崇西方的审美标准和教学模式,这种机械浅薄的音乐价值观对于人性养成的作用可想而知。学生在这种教育下,学的越多反而精神越紧张、人格越异化。而儒家乐教“美善并重”的评价标准、习乐修身的教育目的、情感体验式的教育方法以及对教学内容的严格选择均是围绕着“人伦教化、修身育德”这个核心,以音乐教育为依托,以仁为标准追求人性的完满,实现从人的个体完善到社会和谐的目的。这对于我们如何调整今天音乐教育评价标准以及内容和手段,培养社会需要的“完善的人”,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不无启迪。

音乐学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底蕴;音乐修养;声情并茂;情感优化;市场包装;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音乐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专门人才,他们对繁荣社会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尤其是经济形态的不同,便必然出现对音乐人才的不同素质要求,我校音乐学学生临近毕业,我认为,为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顺利实习试讲,再此对音乐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结如下:

一、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贯通的音乐修养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音乐毕业生,必须要了解历史、文学、哲学、地理等多门综合的文化知识。有一些音乐工作者(包括音乐教师、歌唱演员、乐手等)在拿到一首歌或一部音乐作品时,仅仅是演唱汇了作品的旋律,对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甚了解;某些音乐教师也只是会教唱曲调、节奏,讲不出作品的含义。近几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视歌手大赛,测试项目中加入了素质测试。对这一举动,社会反映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样要求音乐工作者音乐毕业生不仅不是对他们的额外要求,而正是社会在发展中向专门音乐人才提出的更高标准。坚持这样的培养方向才可能逐渐减少以至于以后的音乐人才不要成为“音乐匠人”。

音乐素养指的是音乐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是衡量音乐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国外,大量以前鲜为人知的音乐文化领域。如西方的蓝调、布鲁斯、偶然音乐、噪音音乐等等。这些西方音乐的涌入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还引导了我们同国际音乐主流接轨,并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了国际舞台。正如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效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国唱法”。在器乐上,民族器乐与西洋乐器的相得益彰,使中华民族乐团一次次出现在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上。因此,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音乐毕业生,必须具备中西音乐文化贯通额素养。

二、声情并茂的表演风格

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音乐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必然要求音乐人才也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所谓音乐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是指不仅在技巧上、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在表演上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音乐艺术只有当“声”与“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声情并茂,才能将乐曲的内容、作者以及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来,并将之流进听众的心灵,使观众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声”与“情”两者在音乐艺术中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现在很多音乐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技巧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但一上台参加表演就觉得无论是动作、举止还是抒发作品情感上都有欠缺,音乐本身是时间的艺术,它要求表演者在一段时间内将多年积累的技术技巧及经验表现和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表演者在具备较高的技巧的同时,具备相当多的实践经验,以情带声,做到声情并茂,已达到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要达到声情并茂,先要以声传情,“声”即指音乐技巧、技术理论、歌者的演唱技巧、乐手的演奏技术、作曲家的作曲配器理论等。再以情带声,“情”是音乐家的思想感情,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音乐修养,对音乐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情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声”无“情”,那是没有灵魂、没有意义的音乐,同样,只有“情”而无“声”那只是头脑中的思维、情感而已。现代音乐人才只有“声”“情”结合,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只有“声”“情”并茂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音乐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三、情感的优化效应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以情感教育维系素质形成,是音乐学毕业生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课题,是社会发展对现代音乐学毕业生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音乐教育中进入特定的环境。以情感诉求为基础和纽带,可以促进音乐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产生一系列的优化效应。

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条、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学生思想上的依赖、创造力的凝固。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演唱、节奏、节拍的重复及律动的配合,乏味的教法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学毕业生要学会贯穿情感,创造引人入胜的形象化氛围使学生用“心”去学。音乐学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之始就要把本源的历史文化、风格特点以及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学生做生动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同时,走出课堂,调动学生的“经验”感觉,进进入一个情感的真实环境。这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本源环境和现实环境的联系。教学的着力点必须始终放在调动学生“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上,使学生处于萌趣的氛围之中,这里面,关键是音乐学毕业生的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生由学唱的单纯模仿进入艺术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进入自己的探索。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必须精心编创教案,调动多种手段,开展组合式教学,动静结合,衔接配套。具体到音乐教育,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唱歌与律动结合,是歌唱与情感表达互为作用。

四、熟练的电子音乐技术及自觉的市场包装意识

将电子技术运用到音乐艺术中去,打破了以前音乐只能由人演出或由人演奏,传播途径只有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不仅加快了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而且造就了音乐的多样化形式。尤其在电脑音乐出现以后,一些电脑软件的使用,可以使我们在电脑上制作出具有任意一种音色、音量,时值的音乐,由电脑制作出来的音乐里有相当高的精确性并且具有修改方便的特征。就传播途径来说,通过电脑及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使音乐冲破地域和国界的局限性。加强音乐的传播速度和力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音乐人才,应当将电脑多媒体及电子信息技术等作为一种工具,加强电子技术在音乐制作和流通过程中的运用,将多媒体,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传统音乐的革新与传播。

音乐作为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发挥着促使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它将通过自己特有的性格,以多种形式、多种媒体方式,把一种形象、精神、潜移默化地根植到社会中,使人们在商业文化、美学文化中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更多健康文化的参与。高水准的音乐沙龙、交响音乐会以及新兴的音乐美学文化将取代很多诸如电子游戏厅、低下E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例如近期在社会上兴起的一种新酒吧,除了高品位的室内设计和优雅的消费环境,更重要的是直接引进音响视听器材,在这里可以听到、买到最好最新的音乐作品。所以音乐也就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产品的不断升级,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音乐包装了市场,同样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音乐毕业生的自我包装意识也要不断提高,从开初的一支笛子、一把口琴到每晚十九点听到新闻联播上演奏出庄严雄伟的《国歌》,感受到音乐和声的魅力与震撼,歌唱演员从以前单一小电声乐队伴奏演唱,到现在气势庞大的乐队演奏,我们也感受到了音乐通过包装后强大的感染力。从上个世纪八十 年代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简单的装束、舞台单调的设计到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容光焕发的演员出现在华丽辉煌的舞台上,这一切让我们耳目一新。这一切都说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以及音乐人才包装的重要性。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给音乐毕业生的培养成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适时改变我们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现代优秀合格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从而繁荣我们的社会主义艺术的园地。

参考文献:

[1]李桂花:《艺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载《光明日报》2005.7

[2]陈世扬《在艺术教育中实践艺术教育》载《音乐教育与创作》2012.12

音乐毕业论文 篇三

《乐理》是音乐基本理论课程,它主要学习有关声乐的性质、记谱法、调式调性、和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视唱练耳》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建立音高、调式、和声概念的学前教育基本技能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的教学是研究音乐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点单调乏味,所以很多学生对乐理、视唱、的喜爱度不高,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师应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加之多元化的授课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乐理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并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讨论记忆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编码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根据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已将原本独立的《乐理》、《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从而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视听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合并这两门课程是高专学校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基本音乐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感受力。

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大多是零基础的并且都已十六、七岁了,想要练成固定音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这又是必须面临解决的现实问题。怎样来有效解决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深思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乐理》、《视唱练耳》两门课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音程、和弦等乐理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视唱练耳》方面的困难,利用计算的方法加以实施突破。进而更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基本视谱、听音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调式和声印象和调式和声意识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一、为了更好的进行乐理课程的教学,大致把课程目标细化为三个层面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与音乐先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

2、能力目标: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实践的能力,从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强调理论必须能应用于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的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

3、情感价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情感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被动去教,不如主动去学。所以,应从教学理念上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突出课程要位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基本乐理》课是必须的、必要的、具有兴趣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证。突出《基本乐理》课程的“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学生则乐意去听,去记,去思考,学习气氛活跃了,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乐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也得到相应的体现。可见,三者有机的融合,本身的“能力”和“价值”,这一点必须从理念上加以明确和注重。

二、为了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用形象思维描述音级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用形象思维把掌握调式音级的音准和音高及其倾向和解决,最终达到通过音乐审美来学习调式音级的目的。从审美角度学习和声音程。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学生注意音程色彩的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以避免不注意整体音响而盲目找音,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运用音程性质的音响色彩去听、去唱、去记。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听一些经典、熟悉的音乐片段,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旋律音程色彩感的兴趣,在愉悦、放松中学习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节奏训练需要系统的有目的性的正确的掌握节奏感,强化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员的记忆里。需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从而真正提高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应从根本上纠正本课程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趋之若鹜;应进一步完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性质、目标、方法和规律,抛弃“教条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单纯的“为学理论而教理论”的教学理念,做很好学科定位,创新思维,尝试探索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真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音乐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音乐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但当前,音乐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差,存在较多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展开研究。

关键词: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0.前言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而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致使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都不容乐观。因此,以音乐学院为例,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学生特点研究

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音乐学院的学生属于艺术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在招生时主要注重学生的技艺,如歌唱水平,乐器演奏能力等内容,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较低,学生在大学联考时的文化课分数在300分左右就符合学校的招生标准。因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的显著特点。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学生的文化课要求低。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主要重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文化素质。[1]二音乐专业的特点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音乐学院的学生需要参加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舞台表现力,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缺少多余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制约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阻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因素之一。

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音乐学院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特长,想象力丰富,思想较为活跃的特点,还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较高的审美水平,致使音乐学院学生个性较为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其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学生对社会话题较为敏感,创造力较强,想象力较为丰富,音乐表现力强,音乐作品具有感染力。但其弊端也同样不容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淡薄,办事随性,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都较弱。

价值取向较高

受当前社会的影响,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爱音乐、懂音乐,具备专业能力的人都能够成为明星,不再平凡,使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于选秀、成名特别热衷,过于追求物质,缺乏现实的理想以及人生信念,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2]音乐学院价值观普遍较高的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一学生的理想不切实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二学生在业余时间闲暇生活时,主要以消费性,娱乐性的项目为主,在娱乐活动的侵蚀下有迷失自己的趋势。由此可见,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是音乐学院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加强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是音乐学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性不够,教育方法又较为传统单一,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条件。

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教育方法传统单一是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音乐学院的学生个性鲜明,价值取向偏高,传统单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郝刚(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168)一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产生更恶劣的问题。因此,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都是以教师枯燥的讲授为主要教育方法,

一在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并延伸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此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针对学校中出现的典型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学生众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教育效果不佳,学生听过之后并不会放在心上,无法达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教育方法传统单一是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问题之一。

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高校不断扩招,生源愈加紧张,各高校都尽全力抢夺生源,以达到促进本校发展进步的目的。因而,学校领导将大部分时间应用到教学建设,创新学校品牌,培养专业人才,扩大招生等方面,为学校建设,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贡献力量,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不够到位,重视性不够会严重影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导致学校的学生、教师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较少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学校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方面存在疏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学生需要具有主观接受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乐于接受,努力思考,积极转变。学生只有虚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3.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必须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具体如下:

改进教育方法

改进教育方法是解决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有效方法,是产生较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方法传统,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改进教育方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进教育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音乐专业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单纯地采用严加管教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4]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因材施教。学生的性格、个性不同,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例如,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采用特别柔和的方式,性格内向的学生普遍有些敏感,对教师的话较为看中,并容易胡思乱想。针对此类学生,需要点到为止,给予关心与理解,从而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多给予一些耐心与爱心,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三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给予学生亲切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改进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具有较好的效果。

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明确教师责任分工。专业课教师也需要对音乐学院的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

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是加强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主要措施,通过加大宣传,能够使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意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研究的知识讲座。对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培训教育,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强学院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思想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习,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5]

三组织辩论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期间,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以辩论赛的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以学生的角度辩论讲解,学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因此,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结语

研究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仅能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方式,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闵永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

[2]李积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5(09).

[3]明丽霞。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6(08).

[4]董文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音乐毕业论文 篇五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沃土。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西方的艺术大多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基础上,但我国传统艺术则主要是建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展现就是单一旋律思维是音乐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传统音乐正是具备真善美三类因素的艺术形式,借助于文化现象呈现出欣赏主体的面前,通俗来说就是音乐魅力的所在。

一、传统思想影响下的音乐人文精神

纵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其存在和发展的脚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为依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就像很多传统音乐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内涵,这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礼、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作为衡量处世做人的价值标准,主张利人利己,强调爱人,对等,互利和诚信等原则。因此,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过“爱人者人亦爱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现,渗透了“不独享其享,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道德理念。且在距离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无形中使传统音乐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讲究声音“中正和平”,强调“礼乐治国”与“和而不淫”。但是贯穿于传统音乐发展始终的思想理念却一直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所追求和达到的,即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的统一,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时期的五行音乐思想中就曾认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在其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使音乐平和才能够促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如果声不平的话则会造成阴阳不调以及民离神怒的问题。

就像《吕氏春秋》一样,正是根据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综合借鉴,以五音配五时,十二律配十二月构成宇宙图式,在其主旨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统一的追求,并且在音乐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张平和、适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传统音乐就是从此时期开始得以形成。而直到《乐记》的出现,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强调音乐能够做到以气和天和人进行沟通,促使天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感应,进而做到改变自然事物,影响到社会政治方面的相关决定。到此阶段标志着以天人感应为主要人文精神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走向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音乐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独到性,能够从一个侧面发现出相应的品质光辉。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保存并发展下来,并在过去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中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可取之处。从我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庄哲学中存在着浓厚的虚无思想,这种思想曾引导无数文人隐居山林,逃避纷扰的社会,以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庄哲学中体现出的泛神论以及相对自由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着精神上的关联。所谓儒道互补,这构成了我国文人雅士世代相传的机制。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更在很多方面成为了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成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从另一方面的层次上来讲,这些思想文化进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具有比较稳定地文化结构。并直接作用到传统音乐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音乐比较倾向于庄子的“静”,认为这种特质可以用来培养“知”,启发“慧”,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当时的音乐艺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对人性的解释上,庄子和其他思想之间也存在一定共通之处,认为人应当被动的回归自然,不应具备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结语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剖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从独特视角上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相应的分析来得出展现出其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意义,更能够折射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借鉴作用。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中,或许自然才是能够与人性最好结合的载体,因此通过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表达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统一愿望。

音乐系毕业论文 篇六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把全党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结束了多年“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①对教育的干扰与制约。学校教学秩序稳定。经过折磨的教师们恢复教学工作以后,以极高的敬业精神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从千万人中遴选出来的渴望学习的作曲系新生,入学以后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从完成作业中受益,丰富了音乐知识,培养了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却又不为课业所囿,尽量扩大视野。多方自学祖国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从诗经、楚辞、诗、词、文、赋学习中弥补文化修养的欠缺,也从中积蓄音乐创作的素材。原课程中缺少对我国民族乐器的研究,他们便多方面对民族乐器的性能作研究,对古代民族器乐曲遗产亦有所涉猎。

长期以来,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音乐被奉为音乐院校学习的经典。而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音乐却被作为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的腐朽形式主义音乐遭到批判,是严禁涉猎的。闯入这个将受到严厉批判,甚至被划为“”。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较为宽松的文艺政策,解除了束缚文艺发展的一些条条框框,要求全面继承并发展中外古今一切优秀遗产。北京、上海、武汉等音乐院校的一些教师先后着手研究西方现代音乐,其成果在各种刊物上登载。中央音乐学院创办了《外国音乐参考资料》(后改为《世界音乐》)双月刊②,专门登载有关西方现代音乐流派、作曲家、作品研究、现代音乐写作技法译文。有关现代音乐的一些专著也逐渐问世。同学们自学研究西方现代音乐有了一片园地,这弥补了课程中缺少现代音乐的不足。研究现代音乐一时成为一种风气。

在此种氛围中,英国剑桥大学音乐教授、曼彻斯特乐派的现代音乐作曲家戈尔(Alexander Goehn)来华讲学。自1980年5月20日至6月11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一位现代音乐作曲家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西方现代音乐的发展。在序言中,他先就二十世纪之初西方音乐的形成,其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起伏变化,及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间相互关系等作概括的叙述,为现代音乐的发展勾勒一个总的轮廓。继而依次对德彪西(Claude Debussy)、勋伯格(Schoenberg Arnold)、韦伯恩(Anton Webern)、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梅西安(Oliver Messiaen)等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进行系统论述。结合作品分析,阐明其创作思想,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写作技法的创新。涉及印象派的音乐风格,以及写作技法的创新。涉及印象派的和声、音阶调式、乐曲结构特点,十二音序列技法,独特的节奏处理,有限移位调式的运用等问题。而对当时健在的布列兹(Pierre Boulez)、斯托克豪森(Julius Stockhausen)、卡特(Elliott Carter)、利盖蒂(Andras Ligeti)等人的作品因难分析,只作简要介绍,附带涉及波兰的潘德雷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和美国的凯奇(John Cage)等现代作曲家。与此同时还为一些同学上了作曲个别课。经过这次学习,同学们对西方现代音乐有了较系统的了解。

这些同学都是十几、二十岁的人。抗日战争时期,强寇入侵,国家危亡、民族危亡,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同声高唱救亡歌曲,轰轰烈烈的抗敌歌咏运动时代离他们已经遥远。十七年的文艺发展已被“”作为文艺黑线下的产物批判。他们目睹的是中文艺专制政策扼杀文艺创作,一切文艺活动都被强制归附其反动的政治需求。在这一段学习中看到了当前世界音乐发展的大致轮廓,视野开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政策比较宽松,鼓励文艺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倡创新。他们每个人都在考虑作为中国作曲家应该走什么样的创作道路。在校学习期间已显露出创作的主动性与旺盛的创作活力。

1980年学校为参加全国交响乐创作评奖征集作品。他们入学不久,尚未进入交响音乐创作的学习阶段,参赛的都是课外自己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多,水平也不算高。指挥家黄飞立教授发现谭盾的《离骚》虽然结构凌乱,但乐思较丰富,有加工修改的基础,在老师指导下作了较大的修改。1981年参赛,在全国第一届交响音乐创作评奖中获鼓励奖。1982年他又把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寄往德国,参加韦伯室内乐创作比赛,获二等奖。这是中国作曲家最早在国际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受到社会关注。

学校经常组织音乐创作比赛。其中的优秀作品在《音乐创作》季刊上发表。1982年江定仙教授在其中见到瞿小松发表的小提琴曲《恋》③,盛赞作者的创作才能。同年鲍晋书、汪镇平、瞿小松、叶小纲、郭文景、张小夫、陈远林、艾立群、陈怡、张丽达、刘索拉等在四年级学生作品音乐会中演出了歌曲、小提琴、双簧管、单簧管、钢琴、竖琴独奏曲及弦乐四重奏曲。四年级已是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从中表现出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创作面貌。这些作品共同显露一种求新的倾向,受到关注。

1983年他们大学毕业,形成一个活力充沛的青年作曲家群体,崛起于中国乐坛,掀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波澜。

1984年陈远林、陈怡、朱世瑞、谭盾、周龙等人组织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实验组,与中国唱片社联合举办电子音乐会,要在电子音乐领域中开拓出中国的领地。音乐会演出了《昊》、《吹打》、《中国民歌二首》、《补天》、《游园惊梦》、《三月》、《森吉德马》、《宇宙之光》等作品。同年瞿小松在文化部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交响音乐新作品专场中演出了四乐章的管弦乐曲《山与土风》。其为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配乐引起广泛的注意。

1985年4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为振兴民族音乐,繁荣新创作,探索新风格新理论,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华乐系联合举办的“探索与追求”活动中,演出了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5月又演出了青年作曲家民族器乐新作品音乐会。两场音乐会共演出谭盾、周龙、瞿小松、俞逊发、朱世瑞、陈怡等青年作曲家创作的民族乐器独奏、重奏、小合奏、声乐与民族乐器曲、组合打击乐独奏、大合奏、打击乐与民族管弦协奏曲等19首新型民族器乐曲,这是民族器乐曲创作前所未有的盛事。我国民族器乐曲长久以来多出自民族乐器演奏家之手,作曲家极少问津。青年作曲家研究民族乐器性能之后,从作曲专业角度出发创作的民族器乐曲有了新的素质。品种繁多,结构新颖,使民族器乐曲创作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两场音乐会中“八三届”毕业的青年作曲家开始集体展示出他们锐意求新的创作倾向,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同年11月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了谭盾研究生毕业作品交响音乐会,启开了1985至1988年举办毕业交响作品音乐会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举办了叶小纲、陈怡、瞿小松、郭文景的毕业交响音乐会。上海音乐学院及四川音乐学院并与创作委员会联合,共同举办了许舒亚、何训田的毕业作品交响音乐会。陈其钢、张小夫、张丽达的毕业音乐会要晚一些。马剑平的毕业音乐会已延迟到1991年才举办。陈远林的毕业音乐会是由电子合成器与人声演出的诗剧。每场音乐会演出四五部作品,共演出交响曲、协奏曲、序曲、弦乐合奏曲、室内管弦乐曲以及一些非常规组合的作品三十余部,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自从上个世纪前期西方专业音乐创作输入我国到八十年代,建立在大小调功能体系上的西方作曲技法,一直为我国专业音乐创作所遵循。作品的体裁、品种大致不出这个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创作风格比较单一。马思聪、谭小麟等老一辈作曲家引进一些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的观念及写作技法,未能改变上述状态。这些青年作曲家因受西方音乐早已越过古典的创作体系另辟蹊径的启示,以活力充沛的群体力量跳出功能圈,自寻创作道路。他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又张扬个性,回避雷同。借鉴西方,又不直接引用西方的现代技法(郭文景、许舒亚用十二音技法写小提琴协奏曲是较少见的范例)。在探索中未忘记向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依据,为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开辟出一片新领域。

这些音乐会中已很难见到建立在大小调功能体系上的曲调与和声。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由自然音体系转向半音体系写作。何训田更创立了自己的任意律与对位法。传统的曲式已被新的乐思突破,传统的规范已不再被遵循。交响曲多由一、二乐章组成,没有典范的四乐章交响套曲,三乐章的协奏已属仅见。传统的管弦乐队中常因附加新的乐器或乐器组而有新的色彩。人声常在交响音乐中占主导地位。打击乐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常用边缘音域的高低音求得特殊效果。民族乐器已逐渐消除与西洋乐器音律、音色、音量、演奏方式的差异而结合运用。传统的管弦乐队之外,更出现一些新的乐器组合。电子音乐更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品种。音乐表现的范围从现实引向遥远的洪荒时代的梦幻。这样的音乐不同于西方现代音乐,也不同于我国既有的音乐作品,是一种新的中国音乐作品。

新不等于好。新事物常与有缺陷、不完美相伴。若再加上求奇,问题就更复杂了。但求新亦有突破束缚、促发展、求扩展的一面。这些青年作曲家创作发轫之始,在朝气蓬勃的激情中创作的作品,多数都在老师指导下反复修改过。不宜用好与不好作简单概括。其得失可由群众评议,亦须经时间筛选。时至今日,《乐队及三种固定音色的间奏》(人声、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后改名《道极力》、第二交响乐《地平线》、为混合室内乐队而作的《Mong Dong》(原美术片《悍牛与牧童》配乐)、室内管弦乐《多耶》、交响曲《蜀道难》等作品都还是作曲家重点保留的曲目,有些还多次在国内外演出。

创作的繁荣引发了演出的繁荣。新作品系列问世培养了一代新型民族乐器演奏家。他们是:李萌、姜小青(古筝),王健、陈涛(箫),赵家珍(古琴),吴蛮、刘桂莲(琵琶),杨守成(笙),何建国、李聪农、王建华、孟小亮(打击乐),刘月宁、黄河(扬琴),姜建华(二胡),谈龙健(三弦),张云龙(唢呐),包健(管),张维良(尺八)等(据相关音乐会节目单记载),还有民族管弦乐队指挥王甫建。探索性的华乐新作品须看谱演奏,还有很多新的演奏技法。习惯背谱演奏的民族器乐演奏家多不适应。有了这些新人的参与,作曲家的新作品才能演出。他们不仅参加演奏华乐曲,还经常担任管弦乐中民族乐器声部的演出。管弦乐新作品演出的指挥家除韩中杰、郑小瑛、陈燮阳等中老年指挥家之外,还有青年指挥家邵恩、陈佐湟、水兰、胡咏言等。他们有机会连续处理那么多新作品首演,在其中积累经验迅速成长,是青年指挥家极难得的机遇。一些青年声乐家、钢琴家、大提琴家、小提琴家等也为这些新作品的问世做出了贡献,并从中受益。这些青年音乐家绝大多数都是“八三届”的毕业生。

新型作品连续问世,在我国音乐界掀起轩然大波,推动了音乐评论的空前繁荣④。一时论家蜂起,论争纷纭。对新作品支持与反对的文章界线分明。争论涉及不同文艺观点的碰撞及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较宽松文艺政策不同态度的对立。争论的语言犀利,直言不讳。有批评亦有反批评,更有对反批评的批评。问题在激烈的争论中逐渐深入。一些青年理论家(其中包括“八三届”毕业生)在争论中成长。所幸并未发生因文得咎的事例。争论中有些意气用事,应属正常辩论范围。吕骥在《当代音乐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说:“争论可能非常激烈,观点对立可能非常尖锐。但不能因此损害彼此之间的感情。”“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彼此之间的争论,最后的目的是求得真理。”⑤这种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宽松的文艺政策指引下才能出现。

争论的另一焦点是新时期出现流行歌曲的问题。我国自古就有广泛流传的歌曲《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高雅的《阳春・白雪》和“引商刻羽”式的,在极少数人中传播的,有音阶调式变化的探索性歌曲,形成完整的音乐金字塔。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歌曲创作,差不多和西方专业音乐创作输入我国同时产生。抗日战争爆发,流行歌曲受到批评,至1949年后在大陆才销声匿迹,一直延续到80年代。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有多方面的艺术需求,流行歌曲发展起来是很自然的事。其中出现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应当批判,其格调应不断提高。但作为一个音乐品种自应有自由发展,探索性的音乐创作受到重视,而阳春白雪档次的作品极少问世。音乐金字塔处于中空状态。在西方,探索性的音乐作品只在极少数人中传播。因为有几百年留传下来的大量音乐经典作品,多数人的音乐生活仍可丰富多彩,我国没有这份遗产。要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只能仰仗外国音乐作品,时常听到乐队指挥家呼吁急需可供经常演出的有持久艺术魅力的中国作品,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少。

西方现代音乐自20世纪初兴起,各种新思想、新流派、新技法相继问世。几十年间都已先后完成了发展音乐的历史使命。到80年代,其创新的活力已显衰竭。戈尔教授已经举不出更多值得他全面深入论述的大师级代表人物。正当此时,我国现代音乐兴起。1988年前后,“八三届”毕业的青年作曲家纷纷出国继续深造或从事各种音乐活动。它们的作品在欧洲的音乐节、音乐会中演出,或在电视台播放,受到很高的赞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宽松的文艺政策指引下,青年作曲家在成长。中老年作曲家迈着自己坚实的步伐为民族音乐建设贡献毕生精力。我们可以在西方现代音乐各流派的兴衰中吸取教益。处理好音乐创作与听众的关系,写作技法与音乐表现的关系,使音乐艺术沿着宽广道路持久发展。今日的中国音乐文化已得到前所未有的大普及。在此基础上,可以期望我国的音乐为世界乐坛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引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②中央音乐学院创作研究室主编的《外国音乐参考资料》双月刊1978年5月创刊,1985年10月改名《世界音乐》,1986年8月停刊。

③《音乐创作》1982年第1期。

④参看李西安主编中国现代音乐争鸣文选《一石激起千层浪》上、下集。

⑤《人民音乐》1987年第12期。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篇七

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 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 :国小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 文 章 来源 自 3 e d u教 育网

摘 要:文章以香港历史为背景,以各专业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内容、演奏技巧、作曲技法、电子音乐等方面的研究,指出香港音乐教育在技巧或技法上模仿欧美,忽略了理论和修养方面的培养,对中国音乐和欧美音乐以外的音乐文化,仍然未够重视。并以此探讨香港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 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唱、演奏、指挥、作曲系学生当然可以算是“专业音乐”人才,但音乐学系和大学音乐毕业生则只能算是“学者”,不是“专业音乐”家。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伯恩斯坦、马友友等人读完哈佛大学学位后,还跑去寇蒂斯、朱莉娅音乐学院进修演奏技巧。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音乐教育界的决策者,在制定高等和专业音乐教育策略上分清学术、理论和技巧等不同领域、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依我个人之见,学作曲、演奏、演唱的用不着去念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师”(Maestro);学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和理论分析的则需要攻读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学者”、“教授”。本文所讨论的“专业音乐教育”,是指香港中学教育以上的音乐教育,包括大学音乐系,演艺学院里的音乐学院、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和私立音乐学院。 到了60年代初,德明书院和清华书院也先后建立了音乐系,前者只办了两年(1961~1963),后者则一直坚持到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岭南书院(后升格为“学院”,再于1997年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也办了一阵子音乐系,由于过于昂贵,于80年代初结束,部份教师与学生分别分配到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新成立的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此外,香港联合音乐院和海燕艺术学院于1969年成立,前者以报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香港的公开考试为其主要招生来源,故就读学生不少;后者则难以为继,于90年代末结束。1975年成立的南方艺术学院,后改名为“黄自艺术学院”,现在事实上已变成个别教授的音乐“私塾”。与“官方”关系较密切的一批音乐界人士于1978年7月成立“香港音乐学院”,为不牟利并获慈善捐款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规模远较上述各“音乐院”和“艺术学院”为完善———在香港艺术中心租了近万英尺的地方,可收学生90名、雇用兼职教师20余名。这所音乐学院于1985年合并入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从上述音乐院、艺术学院和下文所叙述的大学音乐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看,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夜间上课的私立民间学校。2.私立专上学院、书院如清华书院、岭南书院的音乐系。3.香港政府资助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音乐系、浸会大学的音乐及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

二、目前的专业音乐教育目前,香港培训专业音乐人才主力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大学音乐系、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四院系负责。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的音乐(1841~1993)》一文里,我已交代了这四个院系从成立到90年代中的教与学以及研究的情况,下面将谈谈他们的近况。 据统计,中大音乐系本科毕业生在海外考获博士学位的约在13%,考获硕士学位的更多。有毕业生现任教于美国密芝根大学和夏威夷大学、香港大学、中文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及教育学院等;还有些毕业生任职于电台、电视台、香港政府音乐事务处和教育署以及其它艺术及行政机构,或从事专业演奏及作曲工作。除一般中、西音乐基础科目外,专研范围包括理论、作曲、演奏、欧洲音乐史、民族音乐

音乐学毕业论文 篇八

音乐学

音乐学在艺术类专业中属于一个综合性专业。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艺术类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本专业学生既懂得吹、拉、弹、唱,又学过有关专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故而就业领域比较宽泛,如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影视部门和学校等。

【主要课程】: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中国小校从事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和电台、电视台担任节目的音乐编导,同时还可以从事音乐演唱或创作工作,属于自由职业者。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艺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该专业通过对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声乐、钢琴、舞蹈与编排、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读写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作品欣赏、和声曲式与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弹唱、儿童合唱指挥、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形体训练与幼儿舞蹈创编、美术、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奥尔夫教学法、幼儿园游戏论。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幼儿园、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相关出版部门等部门从事幼儿教育、儿童艺术辅导、社区文化管理及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湖北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等。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和演出团体,如音乐演出团体、戏剧团体、广播影视部门等单位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性音乐人才。

【主要课程】: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

【就业方向】:可以到唱片公司、剧组、电视台等部门从事音乐创作和一些音乐演出团体或公司担任音乐制片人,同时还可以到中国小、艺校等教育机构任音乐教师。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指  挥

指挥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对视唱练耳、和弦听辨的考查,同时对考生的演唱和钢琴弹奏水平有一定要求。该专业学制多为五年。我国目前音乐界的指挥人才屈指可数,有时一些高级别的音乐会还不得不邀请国外著名指挥家参与演出。所以高学历、高素质的指挥专业人才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且被赋予了代表中国形象的寓意。随着我国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精神文明建设及艺术团体的发展,指挥人才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本科毕业后,到一个文艺团体谋一份乐团指挥或合唱指挥的差事应当不是件难事。

【主要课程】:指挥、乐队学、合唱学、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钢琴、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艺术概论、合唱、声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中国小音乐教师、中等学校专业教师、青少年宫合唱团专业教师、社区文化馆站文化干部与从事社会艺术教育的师资以及专业团体的合唱指挥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声乐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性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培养,该专业学生将掌握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演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并在声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的艺术实践包括大型声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发声技巧训练、歌曲演唱(美声、民族、流行)、合唱、钢琴、形体、舞蹈基本功、歌舞排练(流行歌舞排练、音乐剧剧目排练、组合演唱排练)、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中华民族与民间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制作、流行音乐概论、艺术概论、表演、形象设计、录音演唱实践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唱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培养具备流行音乐演唱及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流行音乐演唱和表演的基本理论,接受相关技能的系统训练,娴熟运用演唱及表演的专业技巧,并具有较高的流行音乐综合表现能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会安排系列音乐会、社会活动比赛、学期专业汇报等作为其艺术实践。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和声、声乐、台词、形体、舞台演唱实践、节奏训练、歌曲写作、录音棚实践、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音乐史、世界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中国乐器演奏

中国器乐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乐器演奏表演、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乐器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中国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主修乐器、副修乐器、重奏、合奏、视唱练耳、作曲技术理论、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

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管弦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管弦乐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该专业艺术实践包括大型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排练与演出。

【主要课程】: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主课、管弦乐合奏、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基本乐理、和声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等。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

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键盘乐器演奏、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相关音乐活动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键盘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完整的艺术表现能力与技巧,且具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与表现力,并在键盘乐器教学与音乐艺术活动组织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与集体创造合力。

【主要课程】:钢琴课和键盘教学法、合奏、随行、服务打、剧目、键盘和踏板技巧、演奏会和个人风格的发展。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

流行音乐演奏

流行音乐演奏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独奏能力及乐队合作能力,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流行音乐演奏乐器的基本理论,接受系统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独奏及乐队演奏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和声、乐队合奏、作品分析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

音像技术(音响工程)专业为游戏、影视、动漫行业培养掌握先进传播技术和熟悉音乐产业运作规则的应用型音乐创编人才和具有经营谋略和音响现代管理知识的,并专门从事配音、配乐、声效设计、编辑、合成等工作的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传媒人才。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电视音乐音响、电视录音、音响技术、录音艺术、彩铃制作、广播录音、摄录编技术、舞台音响调控等课程。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游戏制作公司、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电影厂计算机特技部门、建筑漫游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及各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专门从事音效设计、编辑、合成等技术工作。

音乐学毕业论文 篇九

关键词: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撰写毕业论文,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拟从分析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专业特殊性,其次是现在的学生写作能力薄弱。音乐专业属于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入校后,学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对《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样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和扎实,同时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训练,因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常常难以驾驭。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平时练笔的时间少,而教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1]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课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出现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一个只会演奏、演唱而不会表达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科研工作者。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写作过程,重要的是通过撰写论文,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的实践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使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是决定文章内容和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往往直接决定论文的成败。毕业论文的选题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把握“适中”的原则。本科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多是基础知识,知识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选择的题目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宽,应尽量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并能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另外,学生要充分考虑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兴趣浓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写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音乐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方面知识的讲授。在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音乐史课、教法课、欣赏课等等,可以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训练学生提炼论题、组织材料、运用论据、论证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论文写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关课程的思考题,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4.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

针对毕业生在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训练方面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应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及论文修改到文论答辩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决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

5.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师生比结构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到有足够的指导教师以及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审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确定题目,拟定提纲,一直到初稿至终稿的写作,都应发挥监督指导、启发促进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大学生开始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实践的初步尝试。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的根基,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对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俊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则善――由毕业论文写作谈及“音乐学文论写作课程”的开设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0,(7).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篇十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xx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即将开始。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拟订以下工作方案。

一、实训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1、组织动员

时间:xx年4月27日

地点:二教(501)

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

方式:集体动员会

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