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教学资源>教育教学论文>

国中美术教育论文新版多篇

教育教学论文 阅读(1.09W)

国中美术教育论文新版多篇

国中美术教师教学总结 篇一

国中美术教学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中学美术教学应从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入手。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却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这样不仅教师的教学效果差,而且学生也感到厌烦,最终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失败,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课时安排、老师配备

美术课程在国中教学中,一般是一周一节,这就需要保证授课时数,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美术。同时安排足够的美术老师上课,让老师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兴趣的培养。

2、室外美术课

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进行户外写生或了解并学习民间艺术,如:藤条绳编类、女红针织类、泥塑类、石刻类、根雕类、摄影类等。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带学生参观展览或博物馆,引导学生走进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去,让学生去感受、领悟美术的魅力,鼓励学生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3、教师的作用

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首先,美术教师要有着良好的素质。教学要深挖教材,认真钻研,锐意改革教学模式,多准备与教学相关的教具及资料;并要具有较高的动手示范能力,善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教师还应有自己的创作,增加实践的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此外,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作风,从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广泛地涉猎各美术领域。如教师在黑板上用清水演示梅、兰、竹、菊及山石画法,先让学生看,待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再让他们在水泥地面上用[水画,并适时点拨,这样不仅节约了纸墨,使学生兴趣盎然,还培养了学生放开胆量绘画的能力。

再次,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美的东西都是人们乐于欣赏,乐于收藏、拥有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收藏的习惯,这也是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如邮票、火柴盒、糖纸、小插图、精美的石头、根雕等都可收藏,把这些东西收集归类,就能成为一种资料、一种爱好。学生在这样的收藏过程中,锻炼了审美能力和兴趣发展的方向。如有恰当的时机,教师可再举办小型的收藏展览,进一步激励学生将这种兴趣爱好坚持下去。

国中获奖美术教学论文 篇二

一、国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首先,美术教学一直都是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再次,美术教育比较抽象。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最后,美术教学的变化性。艺术与时代背景、时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国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与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国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若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五)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审美活动关系密切,情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术课程,每次阅读与欣赏活动都应该有所收获。国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浅重、线条的粗细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国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美术教育过于抽象等。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加强课外拓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国中美术教师教学随笔 篇三

给学生上美术课时,常常见到有些孩子画起画来,那么为难。不禁回想起我的学画经历。我的学画经历虽然很平凡,却也丰富有趣,也许,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有所启发。

一、环境的熏陶,激发兴趣。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当时的环境既贫穷又落后,对绘画的入迷,源于大我七岁的哥哥。大约在我六岁时,有一天,无意间在哥哥的写字桌上发现了一张碳素笔画的“美女图”。是一个轮廓简单的女青年的背影:她披着如瀑的长发,脸微侧,露出一点眼镜的框子,身材颀长,似乎是旗袍类的衣服,已记不清是在头上还是在衣服上,点缀着一滴美丽的橙红,哥哥说那是他手指上的血。为了使画面美丽,而不惜扎破自己的手指头,使那时尚小的我心头吃了一惊。同时,那个文雅而又“凄艳”的“美女”图便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从此后,我便迷上了画画。所以要让孩子喜欢画画,就得给他们创造适合的环境。比如在他们的房间里或者学校的阅览室、美术室等地方,放上画册、画报或者其它美术作品,也可以经常带他们去参观一些美术作品展。久而久之,自然会对美术产生兴趣。

二、临摹,初学者最易接受的方法。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自觉地去学习。刚开始学画画时,我临摹的是哥哥画的画,比如双眼皮的美女、或者是形象逼真的小汽车、威武的坦克等。慢慢地,哥哥的画已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了。于是,我便去翻父亲的书,当时,家里有不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表现“火热生活”的画,里边的女青年和风景是我临摹的主要对象。再后来,长大些了,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钱,就到集市上的书摊去买小人书。记得当时最喜欢《红楼梦》,觉得里边的景美、人美、故事美。尤其是一个倚在竹帘边、挽着髻的丫头,最令我痴迷。后来,将《红楼梦》集了将近一套,临了好多的人物、花草树木、小桥回廊等。再后来,只要遇见喜欢的画,就想方设法地得到,并进行临摹。确实受益非浅。所以说。临摹是学习画画的一种直接的、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

三、写生,学画画最基本的。方法之二。

国中五、六年级的时候,最喜欢画的是古代的美女。头发上、脖子上、裙裾边的各种饰物,细致得令人着迷。从此,我的作品便开始受到一些同学的赞美了。可是,有的同学和一些大人,却对我的“作品”“横加挑剔”,什么眼睛太大、嘴巴太小,头太大、身子太小,尤其是腰,细得似乎没有。很是打击我的积极性。可仔细一观察,人家批评的也有道理。自此,便暗暗地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比例,偷偷地观察别人的身材和姿态,悄悄地揣摩各种动态时,人体各部位的变化。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同桌,名叫黄丽萍,如同名字一样,她长得既文静又美丽,身材颀长,动作优雅,一张娃娃脸上有一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微翘的小鼻子,曲线优美的小嘴巴。因为经常在一起,而且关系很好,所以有“灵感”,我就给她画了好多的“肖像画”。凡是熟悉她的人见了都说“形神兼备”。由于找到了窍门,以后,无论我想画什么,都先去观察原物,再根据需要揣摩如何画在纸上。渐渐地,我画的东西越来越“像”了。这便是我最早的“写生”。国中阶段,低、中年级学生画画着重于感受、体验和游戏,但到了高年级,就要逐渐培养孩子的写实能力,体会写生学习的好处和乐趣,并感受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当然,要写生,就要教给孩子基本的观察方法。正所谓“看准了才能画准”。

四、文学、音乐等其它艺术对提高绘画能力的作用。

我上国中时,电视上正在热播琼瑶的连续剧。我们这些小女生经常被感动地热泪盈眶。除了上课、写作业外,就是侃剧情。有一天,看完电视剧,我仍然沉浸在剧情中。于是就画了一幅章含烟与柏沛文的背影图:女主角身穿曲线优美的旗袍,长发飘飘,男主角身着衬衣、牛仔裤,风度翩翩,他们相依相挽,走在一座石桥上。画被拿到学校以后,便引起了轰动。都说画得如何传神、如何动人。绿诚幸子(我们班的一个琼迷,大家根据她喜欢的颜色和性格给她取了这个名字)还嘿嘿地笑着说:像得很,尤其是柏沛文的屁股,圆嘟嘟的。大家听后都笑了,令我非常地不好意思。也许,这便是那最初的立体感意识吧。有一段时间,中午吃饭时,广播电台上播放小说《风流才女石评梅传》。我们那一帮女生听得非常入迷。深为高、石那不平凡的爱情而感动。于是乎,我便在一本绿塑料皮的日记本里,画了一幅石评梅去陶然亭祭奠高君宇的画。画面上是石评梅的背影,她面冢而立,“五四”时期的女生套裙,衬托出她那消瘦而孤独的身影,及颈的短发被风吹得乱乱的,一条白色的围巾被风吹起,飘得很远。这幅画是我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想象出来的,也许不那么符合事实,但我画得很投入。象这样,因为文学而创作出来的画还有很多。比如,有一年的暑假,我得到了席慕容的诗集《七里香》和散文集《悠长的等待》等书。于是,整整一个暑假,无论是在清凉的早晨,还是在人皆昏然欲睡的晌午,或者是在彩霞满天的傍晚,我总是守着窗下的一方素净,在相对的静寂中感受女画家兼诗人如风的情怀。读着读着,心有所感,便画了一幅又一幅的画,类似插图。比如夏夜璀灿的繁星,花园清香袭人的栀子,身着紫色纱衣、在河边怅惘人生的诗人兼主妇,种荷的女人……。自此,我便拥有了一群“粉丝”,因为我能将大家心里所感,用笔画出来,而且很传神,我的作文水平也和画画相得益彰,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在我上国中和国中的时候,因为两个哥哥和父亲都喜欢音乐,所以家里有好多磁带!民歌、校园歌曲、轻音乐、舞曲。,记得夏天的晚上,经常躺在蓝色的蚊帐里,关了灯,将录音机打开,听着美妙的音乐,尤其是如波、如潮,悠远而透彻心灵的轻音乐,经常让我感动不已。随着音乐的旋律,心中不由得升起许多优美的情感,使我对生活和艺术的美,又多了几分感悟。画的画,写的文,更美了!也许,这就是艺术之间相互的连通,及对人的怡情与思维的开启吧。所以,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孤立的,画画也一样。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开启孩子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

五、大自然及生活赋予的灵感。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很少与大自然接触。我八岁以前,住在一个山沟沟里。门前不远处,便是一个山坡,山坡底下有一条有水的沟,生长着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植物,杨、柳、杏、桃、柿子、皂荚、核桃等自不必说,单单那些能编篮子的细藤条,结出碎碎白果子、或一串串红果子的灌木,以及泉眼边一簇簇的野竹子,还有那数不清的闲花野草、飞鸟虫鱼,组成童年美丽斑斓的世界,带给我无穷的遐想。我最初的手工“作品”,就是用柿树的落花和细草编成的“项链”,和用红薯的嫩茎做成的耳饰。八岁以后,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平川,那里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宽阔的大河,成林的杨柳,潺潺的流水,白花花的鹅卵石,青青的稻田,路边放牧的老翁、茂盛的小草、细碎的野花、嫩红的野草莓,溪边洗衣的妇人、嬉戏的儿童、加上夏日的蓝天白云和自由飞翔的小鸟,令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及其创作的作品。上国中时,一出校门,远处是半围青山,稍近一点,是一脉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的丘陵,再近点,是一碧万顷的麦田,离校门口几米远处,有一条小溪。每到下午课间活动时间,有人在河边觅草寻花,有人在席草谈心,有人在吹着柳笛,衬着满天的霞光,确实有一番诗情画意。我的高中校园,更有一番别致的雅趣。花园里,有茂密的竹,高大的木瓜树,生长多年的紫丁香、白丁香和雪白的绣球、鹅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山茶,粉白的樱花等观赏植物,青石道旁,有高大的古木,直通向建在后山上的学生宿舍。教室外,有一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春有新绿初绽,夏有浓荫匝地,秋有落叶如蝶,冬有圆果摇曳,如同风铃。再加上细雨里、月光下、晨光中的光影变化,真的有说不尽的美。每每在那良辰、赏那美景,我的心里便生出一种感动、一种冲动,欲把这短暂的美丽留在永恒的画面上。这就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钻研画画。国中、高中期间,我画了许多意境优美的画,大部分的灵感都来自壮观的大自然、美丽的校园、文学阅读、音乐心情、和那如诗如画的年龄。直至现在看起来,那些画仍然很美,很有灵气。正如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于生活,于大自然。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捕捉生活中的美。

六、拜师学艺,提高美术技法。

后来,我进入了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系,开始了系统、正规的绘画技法训练。这一段的学习经历,可以用“鱼乐于深潭而彷徨于浅滩”来形容。刚开始的素描练习很枯燥,水粉学习也比较难掌握,确实经历了一段“彷徨”的时期,甚至灰心、怀疑自己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入了门”以后,就觉得轻松多了。除了速写、素描、色彩这些基本功之外,还学了书法、雕塑、工笔人物、工笔花卉、写意山水、写意花鸟、构成、工艺设计等课程。上学期间,主要是“走进去”,学习各种美术技法。参加工作以后,教学相长,再加上自己不断的自学、研习、以及和同行的交流学习,对技法的掌握更纯熟一些。正如俗话所说:师傅引进门,学问在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这时,就想“走出来”――有了创作的欲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生活新的感悟和认识。所谓“学以致用”,先学后用,算是完成了质的转变。

回忆自己的学画经历,家庭环境的熏陶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文学和音乐升华了我的情感,优美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生活是我创作的源泉,临摹、写生、师从、研习、交流和创新是学画的途径。

最后,想起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作,都是情不自禁的,无需强迫而勤学乐练,自然水到渠成。所以,对我们的美术教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述感言,愿与大家商榷。

国中美术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绘画、梵高、中国建筑、鉴赏

一、对绘画的鉴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梵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梵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梵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梵高已经成为过去,而我却可以改变。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二、对中国建筑的鉴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封闭的院落为基本的群体布置方式的独特风格。它的发展从未中断,并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地的建筑有重要影响。它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令世界各国人民叹为观止,取决与它那独特的结构。在我们来看一看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是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收集来的关于古代建筑的信息。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了几千。中国建筑,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我们的研究接近尾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结论: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术鉴赏》 徐改,刘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2、《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07-01

3、《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术史》 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美术教学论文 篇五

论国中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运用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美术资源 古建筑 地域特点 校内资源 传统节日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或称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可有可无。可以说,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历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国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六

我任七年级、八年级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学生状况参差不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重视不够。

2.有囫囵吞枣现象。以本文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创作习惯。提高质量的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采用竞赛、多媒体等,形象、直观、大容量,扎扎实实上好美术课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将学习美术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

4 .欣赏课部分,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自觉的去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5.技能技法课部分,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地,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七

一、美术教育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充分发挥

创造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基石,是人类区别于普通生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大脑智慧的结晶。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常常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和改善周围的环境。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外界事物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符合,因此,创造力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国内外的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的工作能力要比左脑强,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右半脑是我们进行形象塑造和造型匹配的总管,而左半脑是负责逻辑思维的。学习美术是对我们右脑的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中国中国小生的学习成绩在世界排名中往往都名列前茅,而在动手能力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甚至还不如一些排名靠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实际教学中,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强,思维呆板,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词,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许多大学生甚至不会做饭和洗衣服,这种状况削弱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的固化和创新水平的退化。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而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往往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体系中,美术教育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一项。一些美术家,如大卫罗德斯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我国的新中国小美术教育大纲中,也加重了学生的美术创造性和创造力教学比例。

二、美术教育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中国小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在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以个人或团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项活动,尝试各种作品的制作过程,学会美术欣赏和美术描述的方法,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美术创作的持久兴趣,用美术的基本表达要素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激发创造的欲望,发展个人美术创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的学生一直对古板的教学活动和沉闷的创作环境感到枯燥和厌烦,而“应试教育”进一步伤害了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美术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缓解学生对校园生活枯燥乏味的感觉和情绪。让学生感到严肃活泼,紧张和谐,这才是我们现代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美术教育和各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美术教育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许多学科都渗透了美术教育。在现代教育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要运用图像、符号来科学地阐明和剖析问题。这些图像和符号就是美术的基础,学生运用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美术欣赏能力,可以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运用美术创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作品的具体形象讲解使学生在欣赏实践中去认识、去分析,去深刻理解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观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最主要的是要领会作品的主要创作思想和艺术美感,使学生陶冶情操。以世界名著为题材的画,不仅能供学生欣赏,同时也能了解故事梗概,若再认真读一遍原著则更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如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或者电影后,则对《西游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在脑海里会形成《西游记》的总体架构,理清文章中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此外,美术教育在学习历史、地理、立体几何等其他学科时也发挥了较大的支撑作用。如书画在考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书法艺术让你领略世界文化源远流长的震撼;美术作品则可带我们返回历史长廊,感悟历史精髓……总之,美术素质教育使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发现之旅。这些既形象又具体的立体教学可以加深记忆,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学习美术有广阔的前景。社会在发展,美术素质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学生的天性,尽情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让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打开美术之窗,步入艺术的殿堂,撰写自己美好的明天。

国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八

多年来从事国中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发现国中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七年级学生带着对国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八年级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九年级,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国中美术教学经验论文 篇九

国中美术教学经验论文

国中美术审美教学研究

一、国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首先,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再次,美术教育比较抽象。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最后,美术教学的变化性。艺术与时代背景、时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国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国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五)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审美活动关系密切,情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术课程,每次阅读与欣赏活动都应该有所收获。国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浅重、线条的粗细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国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美术教育过于抽象等。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加强课外拓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论文 篇十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正确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本质之后,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画只重形式技法,忽视思维方式的“教”和“学”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国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国中美术课经过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我校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了硬件建设,美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开学第一周我针对学生特点,为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导入环节,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怀旧校园歌曲〈光阴的故事〉以动画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风景画的不断播放,把学生带入了主题———过去的日子。第二个环节我用收集摄影照片(关于儿童玩游戏的各种照片)进行展示,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时就有同学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的难忘的日子,(同学互相交流)第三个环节欣赏儿童作品,从欣赏到观察、从观察到研究,这个环节使同学们从构图。到色彩对儿童创作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结后,布置下节课主题——童年的日子(创作一幅儿童画)。

一节课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没有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亮点1:美术是一种形象表达的视觉艺术,这节课,对于构图透视、色彩、笔触、肌理等因素的表现方法有直接的学习。

亮点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尽量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是我今后研讨的主题。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课改后,国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你,我,他》一课时,名家名作欣赏,如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创造过程,通过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