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教学资源>教育教学方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汇总5篇)

教育教学方案 阅读(2.95W)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相关的范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汇总5篇)

篇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篇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钢琴诗人、杰出的音乐家肖邦的故事。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

(2)一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爱国

2.他为什么会离开祖国波兰呢?(指名说)正当这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不得不离开祖国。他的内心该是多么得悲愤呀!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就在肖邦离开祖国波兰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第二节,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感动的,用笔在书上画一画。

1.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

2.这段文字叙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们为肖邦送别时的感人场面。

有哪些感人的细节?(学生交流)

板书:咏唱送别、老师叮嘱、赠送礼物3.肖邦事先知道老师和同学们为他送行吗?(理解突然)

4.老师和同学们是特地来为肖邦送行的。知道肖邦要走,老师埃斯内尔特地为他谱写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1)埃斯内尔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指名说)知道埃斯内尔吗?(教师简介)

(2)不仅是老师舍不得肖邦离开,同学们也是依依不舍。他们咏唱着送别曲为肖邦道别,他们想告诉肖邦什么?出示:即使你远在他乡,

指名说。

(3)虽然课文中没有写,但是我们却读懂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此时此刻,肖邦的内心又怎能不受到震颤呢?再来看看老师对肖邦说的话出示: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读出老师的期待和叮嘱。齐读。

6.让肖邦最感动的,还有出示: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1)特殊礼物是什么?

(2)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3)深情地读。

7.听了忧伤动情的送别曲,听着老师的殷切嘱托,又面对这样一份特殊而厚重的礼物,肖邦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文中没有出现肖邦的只字片语,那么你能读懂他此时的内心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激动的泪水、郑重、回首)从肖邦的.一举一动中,其实我们看到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肖邦心里在想什么?指名说。出示: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心想:

8.送别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第二小节。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就这样,带着对祖国的热爱,肖邦离开了祖国。这一去就是十八年。身在异乡的他,又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默读课文3-4小节。

板书:创作音乐

1.出示第三小节。

(1)什么是悲愤欲绝?

(2)什么消息令他悲愤欲绝?

(3)他是怎么做的?

(4)著名的《革命练习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诞生的。(播放《革命练习曲》)从乐曲中,能让人听到什么?乐曲的旋律催人奋进,仿佛听到荷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都浸透着他满腔的爱国情怀!肖邦想通过乐曲告诉人们什么?浪漫派大事舒曼称肖邦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这期间,肖邦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作品,反映出他对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故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肖邦的音乐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

2.肖邦如何进行音乐创作的?

(1)指名读第四小节。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出肖邦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怀。四、结束。过渡:时间在肖邦紧张的工作中消逝,肖邦的生命化成了音乐,但他的生命则在一天天衰退。看看课本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说肖邦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虽然没有回到祖国,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一直到他临终前,这是肖邦的遗嘱。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现在再读,你对这句话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和体会?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指名说。

3.(播放音乐)1849年10月,39岁的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遵照肖邦的遗嘱,他的朋友取出18年前从波兰带回的银杯,把杯子里保存了18年的泥土撒在了他的棺木上。他的心脏也运回了波兰。肖邦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心永远在祖国人民心中跳动,他的音乐也成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世界人民。

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咏唱送别

国老师叮嘱

创作音乐赠送礼物

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篇4: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您旁网)

二、精读指导

三、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篇5: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优秀教案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2、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

②老师的叮嘱

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句子:1、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女生读。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 想想如何记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我们精读了文章前三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

2.读读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为什么。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1、讨论记忆线索:

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三、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契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