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教学资源>教学心得体会>

听汤金波老师的实验课有感

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1.9W)

汤金波老师,江苏如皋人,作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首倡人,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起国内同仁的关注,围绕“学生自主创新实验”,从操作、思想、艺术等方面发表了系列论文。2019年10月21日,他走进“国培计划(2019)”——苏州大学国中物理班,为我们带来一场生动、朴实的实验之旅。

听汤金波老师的实验课有感

听汤金波老师的实验课让我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验为导,兴趣为师,多想多思多动手,从微小实验探索物理世界才是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最好诠释,也正好完美解读了朱正元教授的“坛坛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让物理实验更接地气、更贴生活。

极妙的引导

“妙要能生觉本体,勤心到处自如然。”

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如同人没有了灵魂,虽有形的存在,但因缺乏神韵而失去物理之魅,所以也就难以引人入胜。好的实验引导在于自然之间引入胜境感受妙趣横生,激发自主探索兴趣,以致沉浸流连在实验中。当汤老师拿出两只球让我们看,一场关于球的遐想从此开启,看不出异样,所以就想走近细看进一步观察,终于触手可及便掂在手中仔细比对,当察觉球内乾坤时,却又在揣摩其中一只注水的目的何为,当汤老师引出要用球探究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也就愈发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关心下一步该如何操作。球置于桌面,敲桌贴耳听声,效果明显不同,也终于解开了我们对球引发的思考。但汤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提出如何控制变量、如何物尽其用继续探究固体传声。这个实验让我们理解了简约背后的不简单,有层次的递进引导极妙,因为妙的引入不只在于实验本身,更在于循序渐进中逻辑思维的形成。

精巧的方法

“造物巧钟赋,新腊报花期。”

查阅词典,方法指解决问题采用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方法得当时事半功倍,不得当时事倍功半,所以方法不在于大小,而在于精巧的设计和适当的选择。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总是先考虑宽大的木板、带轮的小车、规则的木块等等,似乎这些之外的器材都没有列入我们的计划之内,多多少少受到传统实验思想的禁锢,太先入为主了。当汤老师用一把尺子、两个小纸团、一个笔帽为我们演示这个实验时,我由衷地为他的就地取材点赞,真是小器材大道理,用尺子作为斜面,尺子上的刻度更容易控制小球从同一高度向下运动或改变高度向下运动,纸应该是学生最不缺乏的学习用品,质量大小也可轻易控制,到达平面时推动笔帽前进,行程短易测量,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真的是用一个精巧的方法成就了一个完美的实验,没有大器材的轰轰烈烈,却有微实验的巧妙构思,一样可以控制变量,一样得出正确结论。

细致的途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个问题提出,总想得到结果,殊不知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寻求结果的途径。没有经历求索的过程,纵然被告知结果,也了无生趣,所以这种经历是实验的核心所在,缺之为憾,唯有亲身体验才是硬道理。汤老师介绍了一个八年级的孩子用二次水浴法减小测量冰熔点误差的实例,我想如果不是在实验中的经历启发了他,不是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引发了思考,他又怎能想到利用铁的优良导热性进行二次水溶,从而把误差减小到1℃以内。所以作为探索者,每一个物理实验都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寻根问底,经历每一个实验细节,把握每一次问题导向,寻求每一剂良方策略,因为只有通过细致的途径,才能看到最美的实验风景。

切实的成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实验经历了极妙的引导、精巧的方法、细致的途径之后,成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尽管实验之后收获的是小成功,但这种探索之后的乐趣与欣慰只有身在实验中的实验人才能解其中之味。当汤老师介绍“汤笛”的时候,那是一截打孔的穿线管、一个塑料药瓶和一根吸管的组合,看似简单的“三合一”,却能吹奏出葫芦丝一般的音色,甚是玄妙,我想汤老师一定是经历的汤一代笛、二代笛,才摸索出了今天展示的“汤笛”;当汤老师用一个纸杯和一个毛毛虫展示声音的能量与毛毛虫转动方向的时候,我想汤老师一定是自己吹了又吹、看了又看之后,才有了今天“看得见的声音能量”;当汤老师用两个灯泡和两个开关展示四种亮法时,我想汤老师一定是从作图到实践画了又画、连了又连,才有了今天两个灯泡背后的小秘密。相信汤老师这样的实验太多太多了,也正是这种探索精神,这种不懈追求的动力,才成就了一个实验人收获到切实的成果。

课堂应该是孩子们向往的乐趣天堂,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厂房,如果让应试羁绊了乐趣成长,我们作为教育的引领者也就违背了初心愿望,违背了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索的初心使然。所以我们要用课堂中的微实验撬动孩子们的智慧成长,引领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最终以物理回报社会。

(段育琴 山西长治十五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