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教学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随笔(精选3篇)

教学设计 阅读(1.5W)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篇《教学设计随笔》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教学设计随笔》相关的范文。

教学设计随笔(精选3篇)

篇1:教学设计随笔

对于新课程,谁能说我没有困惑?有思考就会有困惑。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必须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其实反思不是新课程带来的新命题,早在我国的古代,许多哲人就对反思的重要性有过深刻而又系统的阐述。

“君子有九思。”——孔子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还将反思作自己修身之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法国著名哲学家)

从哲人的观点中,我们能够看出反思的重要性。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但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反思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把反思当作生活常态?我们对于反思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那我们该怎样反思呢?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及自己的看法发表个人的看法。

1、在学习中警醒自我。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要实现这一痛苦的改造,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学习。

农村中国小可读的书不多,尤其是有关课程改革的书就更少了,无书可读的状况十分普遍。教师不读书,就不明白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明白自己的教育观念落伍到了什么地步。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同时,将读书与思考、读书与教学、读书与科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得多了,认识自然会提高,实践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在实践中检验自我。

有时我们教师备课、上课,好像时钟一样机械准时,但是对教学资料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少思考,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的教学档案,同时也很少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我想只有经常性地问一问:“这天我的课有效吗?”“这天学生发展了吗?”,那么在反思中,就会时时出新,时时会有一个新自我,就会有新收获。那里我想说我们嘉兴市的名师——徐如松校长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几乎每一天都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在那里也推荐各位有空的话到教育在线看一看,“语文建设”就是他反思的精华。

3、在交往中提高自我

我们经常参加名师观摩课,专家的讲座、学术报告,同时我们自己的学校也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但是我欠也发觉,在参加活动时感到十分激动和心动,但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却感到又无法操作和实施,只能不动了。在参加各级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以及学科组内的备课、研课等都是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教育专家和同事的教学、报告和发言,都是他们潜心探索的结晶,是他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如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细心体验、用心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密,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就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4、在评价中发展自我。

评价的形式多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能为教师的反思带给较为客观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其看作是自己准确了解自身优势、不足和进步状况的大好机会;要分析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重新制订发展目标,促使自身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

“反思”是我们这些“教书匠”在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时而发出的阵痛。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教授说过:“反思三年成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构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必须的高度,并对以后的工作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最简洁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让我们攀着反思这一梯子,快速摘到专业成长的硕果吧!

篇2:教学设计随笔

作为教师就务必善于理解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务必用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务必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理解教育和指导。

我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中。

透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透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所以开始点击继教网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学时。但是,当我进入继教网的那一刻,我就被那里的一切吸引住了,它为我呈现的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根据学习计划,我选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反思潜力的培养与训练”四门课程来学习。

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其一,透过上网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期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透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

其三,“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简单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透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主角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那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本次学习的课时,而且在线学习时间还在不断上涨。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十分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必须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一、透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透过学习,从“过去的我”和“此刻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是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在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就应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透过交流,到达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理解,到达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又一种充满职责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状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理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贴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知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到达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用心学习陷阱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略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用心参加。

有人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就应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自己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最终目标!同时也祝愿每位教师都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篇3:教学设计的随笔

《不 《不“ “ 公平” ” 的游戏 》 2007 年 9 月,我在市实验国小上了一堂《可能性》的展示课,课前也做了较深入地磨课,在此过程中也参考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一例: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第一个转盘(如图)。师生围绕转盘开始了轻松愉快的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玩这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个游戏呢?”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先玩摸球游戏,有的想先玩掷骰子游戏,有的则想先玩抛硬币游戏。

争执不下时,教师发话:“这样好了,咱们就由这转盘来做决定吧!” 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样不行,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因为这三个游戏区域不一样大。” “那怎么办呢?” “必须用公平的转盘才行!” “怎样才能使转盘公平呢?” 在学生的提议下,教师再一次出示了第二个转盘(如图 2):“现在咱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拨动转盘,指针指到哪里,咱们就先玩哪个游戏,好吗?” “好!” 就这样,一个学生上台拨动指针,指针指向摸球区,于是师生开始了第一个游戏——摸球。

反观这一片断,用转盘游戏来导入“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看起来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别出心裁。教师预设的“不公平的转盘”引发了学生“不公平”的最初想法,从而急切地想要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很快抓住学生的思路,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然而,细细思考,其中又不免留有遗憾。第二个“公平的转盘”颇有不当之处。根据教材的要求,新课的教

学目标应该通过“摸球”这一活动落实,而“掷骰子”“抛硬币”则属于巩固练习内容,也就是说,这三个活动的对应任务并不平行,或者可随机调换次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真的敢放手让学生来自由玩转盘,从而根据学生转出的结果决定先玩哪个游戏吗?如果指针不是正好停在摸球区,而是停在另外两个区域怎么办?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再好的教学方式都应该以服务于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这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然而,当一种认识试图转化为教学实践时,其中的偏差往往又在所难免。上面的案例也许并不十分典型,却足以引发我们思考,尤其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因追求形式而把学生抛在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