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精选>

教育科技局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精选 阅读(2.15W)

教育科技局工作总结

教育科技局工作总结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下,我县教育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教师队伍管理、新课程改革、办学条件改善、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事业的新跨越,全县教育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不断深化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开展以来,教育系统按照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把“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教育剖析整改防控”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有序地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活动中,县教育局始终坚持建章立制,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将整改落实贯穿活动始终:一是全面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的领导责任、领导体制、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责任、一岗双责、业务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单位领导和学校校长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业绩评定、年度考核、奖励惩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权重,实行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机关各科室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问题挖根源、定措施、堵漏洞、治违规,梳理出12个方面的46个问题,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按照职责分工,确定了牵头单位、责任科室和督办领导,制定了整改方案,现绝大部分已完成整改。三是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乱补课的行为,师德师风不正等问题,专门制定了《xxx县教育局关于集中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对顶风作案、违规补课、乱收费等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通过活动的开展,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和坚持群众路线、主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明显优化,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善教育外部环境,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没有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教育事业就会缺失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一年来,全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争取社会投入,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我县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在“十二五”期间,县财政先后投入300万元用于奖励教师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模范教师;县教育局争取社会捐资捐物总计1800余万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团县委、县妇联、县总工会、县扶贫办、各乡镇、村委、各有关单位以及驻xx单位全力支持教育工作,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教师队伍管理迈出新步伐。

全县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是制订了《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出台了《XX县中国小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和《XX县中国小职业道德“十要”“十禁”规定》,加强教职工管理,完善教职工考勤考核档案,整肃纪律,从严治教,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稳定了队伍,凝聚了人心,我县中国小教师队伍管理不断走上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二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全面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制。我们多次选拔骨干校长、优秀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学习培训。同时大力倡导校本培训,努力促进教师从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三是加强教师业务考核,继续实施名校、名师、名生战略。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完善了《中国小办学水平指标评估体系》,通过科学评估学校、校长、教师的工作业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完成了XX省2015年“两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配教师工作;四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招聘特岗教师40名,有效解决我县中国小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教师流动渠道不畅、师资队伍的优胜劣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为学校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全县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先后新任、调整、交流学校校长2名。工作中坚持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原则,全面推进校长选拔任用制,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业绩量化考核制和末位淘汰制,切实增强校长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促进校长以勇于超越的胆气,奋发有为的锐气,谋划教育发展大计,真正当好学校的“领路人”。

五、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教学改革创新是增强教育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和保证,转变教育理念与方法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县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督促广大校长和教师创新思维,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与方法,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通过规范课程开设、规范作息时间、规范学籍管理、规范制度落实、规范绩效考核,坚持课程、课堂、课题、课改“四课”联动,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着力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活力课堂”,努力满足广大学生“上好学”的需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网络教研,校本促动,校际联动,送教下乡,推门听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选调中国小优秀教师充实到县教研室,召开了教研工作促进会、现场会,积极联系省教科院、市教育局以及中北大学附属国小等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教下乡活动,教研工作形成了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全县继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成了第XX国小食堂XXX平方米、附属设施XX平方米的后续工程,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完成了XX教师周转房XX平方米、XX国小教师周转房XX平方米的后续工程,两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完成了XX幼儿园XXX平方米的后续工程,项目总投资XXXX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改造薄弱学校的系统录入工作,完成了投资XX万元的中国小课桌凳、学生用床的政府采购工作,及时对已经完工的项目进行了决算、审计,启动了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在XX中学院内新建了XXX平方米,投资XXX多万元的学生食堂餐厅,现工程即将完工。

在项目建设同时,我们继续加强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大力提升现代教育实施水平。按照统筹规划,普及提高,融合集成,支撑创新的教育信息化标准要求,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整合,不断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完成了投资XXX万元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使我县中国小校信息化水平和实验教学整体迈上新的台阶。按照省市文件,举办了两期“移动杯”校长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培训校长15人次;举办了“电信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培训教师7人次;举办了电子白板软件培训,培训教师60余人次。“三通两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100%,教育资源“班班通”完成90%,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完成90%。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做出了规划,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

七、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全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向内涵多元型转变,实现办学特色化。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国小美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了文明校园建设现场促进会,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各学校积极营造绿色校园、卫生校园、书香校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推动学校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文明风尚:各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师生歌咏比赛,组织一次师生读书演讲活动,组织两次校园师生书画展,为师生提供展示文艺才华的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教育局于举办了首届国小生乒乓球比赛并参加了市局组织的中国小足球比赛。同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完善了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县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特色。

八、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全年投资XX余万元,实施“一颗鸡蛋工程”。同时继续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XXX人。同时继续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的办法强化资金管理,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大学生助学贷款、学前教育幼儿资助等各项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九、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们一是把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制定下发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标准,明确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每个学校按照相同标准办学,使教育发展目标明确,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倾斜力度,缩小区域内学校在校舍条件等方面办学的差距。三是加大教师对口支援的力度,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长127名教师交流工作,其中国中教师交流了47名,国小教师交流了80名。通过科学配置教师,轮岗支教,送教下乡,城乡结对等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师资配置差距,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四是加快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使乡村教育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网络教育资源,进而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差距较大;高中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职业教育发展较慢,不能适应广大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新需求;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教研教改力度不大,影响教学质量普遍提升,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