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工作总结>调研报告>

城建调研报告多篇

调研报告 阅读(1.55W)

城建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山区县城建设与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我们_____是一个纯山区县,_____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山区县城建设和管理既有一般县城建设管理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近年来,加强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就_____山区县城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_____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第2篇】县城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城是一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县最敞亮的窗口,县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既反映党委政府的发展脉络,也呈现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更能够看出居住于此的人们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热情。围绕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这个议题,笔者深入崇文镇、住建局、城管中心等21个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进行实地视察调研等方式,查找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办法,以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好转。陵川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年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运,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完善了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号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了隔离护栏,施划了标志标线,加强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顿,规范了交通秩序。加大了墙体美化、街巷硬化、社区绿化、街道亮化、空气净化推进力度,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陵川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2022年获得全省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县城规划统领不够。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总规无详规,使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县城的建设中,出现了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受挤压、道路交通不畅等现象。

县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县住建局、城管中心、国土局、交警队、崇文镇及七社区均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但协调配合不到位,遇到难题有相互推诿现象,使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态优势体现不明。近年来,尽管在县城绿化和环县城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生态理念与现有建筑、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县城绿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体现出我县的生态优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公厕数量过少,贸易市场建设滞后,流动商贩在繁华地段摆摊叫卖屡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车辆乱停乱放、挤占交通道路,停车难问题突出。文化、娱乐休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发挥好规划对县城建设的引领作用

1. 尽快编制出台区域详规。要依据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区域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做到建设有序、管理有规。规划编制的各项指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结合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设施配套、公众活动场地。要着力搞好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县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县城平城同城发展,沿长陵公路规划物流商贸等产业,合理引导新上项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区经营的项目向沿线转移,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供产业支撑。

2. 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意识。要利用陵川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陵川新闻等宣传媒体和会议、论坛等形式,做好县城规划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认识规划、遵守规划、执行规划,同时,对违反规划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公开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3. 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规划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保证规划的实施,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定期评估和评议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强化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土、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要认真落实规划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对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认真查处。

【第3篇】县城建设管理的现状调研报告

xx县城是一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县最敞亮的窗口,县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既反映党委政府的发展脉络,也呈现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更能够看出居住于此的人们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热情。围绕xx县城建设与管理这个议题,笔者深入崇文镇、住建局、城管中心等21个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进行实地视察调研等方式,查找xx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办法,以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框架持续拉大。近年来,xx县确立了“北控、南扩、东进”的建设思路,提出了“一心、两轴、四片区”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布局,将县城规划范围由17村(社区)扩大至23个村(社区),控规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至53平方公里,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推进奠定了基础。

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好转。xx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年”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运,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完善了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号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了隔离护栏,施划了标志标线,加强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顿,规范了交通秩序。加大了墙体美化、街巷硬化、社区绿化、街道亮化、空气净化推进力度,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xx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xx年获得全省“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重视县城绿化美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县委、县政府从绿化美化入手,实施了环县城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近3000亩;实施了崇安公园、郝经公园等景观公园建设和绿化工程,园林绿化面积达到400余亩;实施了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绿化里程达20.9公里;实施了社区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8.8%,绿地率达3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近四年来,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年均达355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县城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公共服务持续跟进,民生工程惠及百姓。县委、县政府把民生改善作为县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县城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工程。目前,县城建成区内,自来水管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9%,饮用水安全水质达标率100%;集中供热管网覆盖面积达到19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70%;集中供气管网覆盖9300户,用气户数达到6750户,集中供气率达到70%。狠抓了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县城高中达到44轨,国中38轨,国小24轨,幼儿园达到13所。在县城内公共场所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新建了棋源广场公益大舞台,新开工了城南全民健身公共体育场项目。保障性住屋建成766套,缓解了低收入群众的住屋压力。客运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发展,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务。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县城规划统领不够。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总规无详规,使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县城的建设中,出现了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受挤压、道路交通不畅等现象。

县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县住建局、城管中心、国土局、交警队、崇文镇及七社区均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但协调配合不到位,遇到难题有相互推诿现象,使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态优势体现不明。近年来,尽管在县城绿化和环县城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生态理念与现有建筑、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县城绿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体现出我县的生态优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公厕数量过少,贸易市场建设滞后,流动商贩在繁华地段摆摊叫卖屡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车辆乱停乱放、挤占交通道路,停车难问题突出。文化、娱乐休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发挥好规划对县城建设的引领作用

1.尽快编制出台区域详规。要依据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区域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做到建设有序、管理有规。规划编制的各项指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结合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设施配套、公众活动场地。要着力搞好“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县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县城—平城同城发展,沿长陵公路规划物流商贸等产业,合理引导新上项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区经营的项目向沿线转移,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供产业支撑。

2.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意识。要利用xx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xx新闻等宣传媒体和会议、论坛等形式,做好县城规划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认识规划、遵守规划、执行规划,同时,对违反规划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公开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3.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规划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保证规划的实施,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定期评估和评议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强化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土、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要认真落实规划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对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认真查处。

(二)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以持续的综合整治提升县城管理水平

1.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一要明确住建、城管、交警、崇文镇及各社区的监管责任,明确规定县城管中心为城管牵头单位,其他部门配合,或是整合各相关单位监管资源,将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抽调出来,归由县城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强监管合力。二要强化绩效考核,把县城的主要道路、重点地段和社区划分成若干“责任段、责任区、责任片”,片区包干、责任到人。三要根据县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将涉及县城管理的责任分解到社区及各有关部门,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2.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一要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二要严格规范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三要加大资金支持,提供经费保障。

3.持续推进综合整治。一要狠抓市容环境整治。切实加强主要街道、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和集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抓好施工建筑垃圾清运,防止沿路抛洒污染环境。二要大力整治公共秩序。交警部门要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落实定点定岗执勤与流动巡查制度,严厉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及时疏导交通堵塞。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沿街店铺的经营秩序,认真落实沿街商户门前“五包”责任制。城管部门要加强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整治,做到坐商进店、游商进市;要禁止店外乱搭乱建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要强化对沿街商铺庆典活动和丧事祭奠等占道行为的约束。三要狠抓社区和各单位的综合整治。

4.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一要加强工作监督。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监督。二要加强巡视检查。建议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切实加强对县城区域内街道、小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解决。

(三)突出旅游县城理念,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挥县城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1.要提升旅游功能。县城是全县的窗口和龙头,围绕xx县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县城是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一要集中在城南新区和旧城区搞好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功能,特别是利用城南紧邻高速公路的优势,精心打造太行山国际围棋文化产业园区,率先起到宣传中心、展示中心、集散中心的作用。二要加紧建设接待服务设施。三要全力营造旅游氛围,县城主要路口、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都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牌和指示牌,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营造,充分体现旅游特色。

2.要增加文化内涵。一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广告宣传、街道命名、公园建设、商业冠名等方式,将围棋文化、郝经文化、状元文化、金元古建文化等要素融合到县城建设中,扩大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二要使优秀的民间文化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并发扬光大,要借助博物馆、文化馆、曲艺队、鸣鹿根雕、社会团体和各类民间文化精英的力量,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利用节庆、集会、庙会、比赛、竞赛、专业展示,传播和弘扬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三要加大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要着力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县博物馆、游泳馆、电影院和剧院,尽快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健身馆的配套建设并免费开放。继续办好xx大讲堂(文明大讲堂),以加强优秀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展示活动,扩大xx文化品牌的影响。

3.要突出生态优势。县城周边群山环抱,四周生态良好。要紧紧抓住生态绿化这一主题,尽快编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定标准、定时间、定任务,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县城生态建设,要“见缝插针”造林植树,为县城增添绿色。要重点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园林街道、花园式小区,要抓好社区绿化、单位绿化、厂矿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体现经济实用、树种多样、多层次复合绿化效果,构建生态县城格局。要对县城周边有生态功能的山体和已经成林成景的绿地,实行封闭措施,禁止开发和修建,以丰富的植被营造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

4.要体现山城特色。要立足构建和完善有xx特色的城市规划发展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我县山体地貌条件、高低错落的地形、生态植被良好的环境和历史文化风情特点,精心营造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要保持xx山城的特征,慎挖慎毁山体,做到尊重自然,以山为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县城的规划,特别是道路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山城特点,适应山城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注重建筑造型、风格、色彩的协调性,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使每个片区、每条街道、每栋建筑都与山城环境协调统一。

(四)着力健全公共服务,构建宜居宜业家园,发挥好县城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1.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一要优先抓好市政道路建设。当前急需疏导的路段有鸿雁街一中段、康复路华丽港段、望落路北关实验国小段;亟待新建和改进的街道有黄围东街至陵修路段、状元路司法局至小召段、崇安东街至仕林苑段、望落北路至石圪节段。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广电、电信、供电等线路系统和给排水等管网系统,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建设,避免反复开挖和重复建设。

二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在旧城改造和新建项目时,要将停车场、公厕、商贸、文体场所和社区医疗服务等与具体项目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三要加快市场建设。要统筹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切实解决市场容量限制带来的马路、街道市场拥挤等问题,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城郊经济的发展。

四要强化产业配套。在县城周边合理布局二、三产业,实施县城建设与产业开发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消除城乡壁垒,制定鼓励投资创业的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合理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及周边聚集,推进城镇化发展。

2.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一要大力推进“三供”(供水、供热、供气)服务工作,在保证水量的前提下,确保饮用水质量,做到安全用水、节约用水;要抓紧建设热源厂二期工程,推进供热管网建设力度,提高县城集中供热能力和覆盖率;要加快集中供气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扩大供气覆盖面,不断满足县城居民生活所需。

二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采取切实措施,使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正常运行;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全面有效治理,更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充实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布设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鼓励沿街沿路单位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

三要继续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改善和事业的发展。保证每个社区及大型居民区都要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场地。提倡移风易俗,推进殡葬制度改革,配套推进公墓建设。

3.努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

一要抓教育提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爱我xx、爱我家园”、“讲文明,树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居民对县城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主动融入县城建设管理中。

二要抓规范养成。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居民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规范管理,使广大居民的文明言行变成自觉行动。

三要抓舆论引导。充分运用电视新闻,报刊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手段,及时报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不断增强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和城市意识。

4.切实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今后在县城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好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两大问题。在房屋拆迁方面,要做到把握政策、依法推进、补偿公开透明,把矛盾消除在拆迁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村民自愿自治的作用。在土地征用方面,要做到严守规划、依法征用、补偿到位,同时要优先解决好社区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发展好劳动密集型项目,抓好社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不因县城建设造成失地农民返贫或失业。社区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费,帮助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要改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加强对失地农民和新增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县城户籍制度改革,将低收入居民纳入城市低保政策范围,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幸福宜业宜居家园。

县城建设管理的现状调研报告

【第4篇】最新关于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城是一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县最敞亮的窗口,县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既反映党委政府的发展脉络,也呈现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更能够看出居住于此的人们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热情。围绕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这个议题,笔者深入崇文镇、住建局、城管中心等21个单位,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议、进行实地视察调研等方式,查找陵川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办法,以期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发展框架持续拉大。近年来,陵川县确立了“北控、南扩、东进”的建设思路,提出了“一心、两轴、四片区”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布局,将县城规划范围由17村(社区)扩大至23个村(社区),控规面积由30平方公里扩大至53平方公里,拓展了县城发展空间,提升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推进奠定了基础。

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好转。陵川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和“城乡环境整治推进年”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力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建成了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县城范围内推行“垃圾不落地”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清日运,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事故易发路段完善了红绿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号灯;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了隔离护栏,施划了标志标线,加强了交通治安秩序整顿,规范了交通秩序。加大了墙体美化、街巷硬化、社区绿化、街道亮化、空气净化推进力度,美丽县城建设初见成效。陵川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xx年获得全省“十佳”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重视县城绿化美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县委、县政府从绿化美化入手,实施了环县城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近3000亩;实施了崇安公园、郝经公园等景观公园建设和绿化工程,园林绿化面积达到400余亩;实施了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工程,绿化里程达20.9公里;实施了社区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绿化覆盖率达38.8%,绿地率达31.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近四年来,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年均达355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县城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公共服务持续跟进,民生工程惠及百姓。县委、县政府把民生改善作为县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县城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工程。目前,县城建成区内,自来水管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9%,饮用水安全水质达标率100%;集中供热管网覆盖面积达到19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70%;集中供气管网覆盖9300户,用气户数达到6750户,集中供气率达到70%。狠抓了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县城高中达到44轨,国中38轨,国小24轨,幼儿园达到13所。在县城内公共场所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新建了棋源广场公益大舞台,新开工了城南全民健身公共体育场项目。保障性住屋建成766套,缓解了低收入群众的住屋压力。客运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发展,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务。

二、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县城规划统领不够。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有总规无详规,使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县城的建设中,出现了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受挤压、道路交通不畅等现象。

县城管理合力不足。目前,县住建局、城管中心、国土局、交警队、崇文镇及七社区均有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监管职责,但协调配合不到位,遇到难题有相互推诿现象,使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态优势体现不明。近年来,尽管在县城绿化和环县城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生态理念与现有建筑、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县城绿化率仍然偏低,未能有效体现出我县的生态优势,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公共服务设施不全。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公厕数量过少,贸易市场建设滞后,流动商贩在繁华地段摆摊叫卖屡禁不止,缺乏公共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车辆乱停乱放、挤占交通道路,停车难问题突出。文化、娱乐休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

三、加强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尽快完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发挥好规划对县城建设的引领作用

1. 尽快编制出台区域详规。要依据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出台区域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做到建设有序、管理有规。规划编制的各项指标设计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结合规划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设施配套、公众活动场地。要着力搞好“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县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县城—平城同城发展,沿长陵公路规划物流商贸等产业,合理引导新上项目和不宜在中心城区经营的项目向沿线转移,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供产业支撑。

2. 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意识。要利用陵川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陵川新闻等宣传媒体和会议、论坛等形式,做好县城规划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宣传,让各部门各单位认识规划、遵守规划、执行规划,同时,对违反规划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查处的基础上公开曝光,起到警示作用。

3. 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规划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保证规划的实施,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定期评估和评议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强化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土、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要认真落实规划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度,对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认真查处。

(二)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以持续的综合整治提升县城管理水平

1. 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一要明确住建、城管、交警、崇文镇及各社区的监管责任,明确规定县城管中心为城管牵头单位,其他部门配合,或是整合各相关单位监管资源,将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抽调出来,归由县城管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强监管合力。二要强化绩效考核,把县城的主要道路、重点地段和社区划分成若干“责任段、责任区、责任片”,片区包干、责任到人。三要根据县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将涉及县城管理的责任分解到社区及各有关部门,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2.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一要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二要严格规范执法,树立良好形象。三要加大资金支持,提供经费保障。

3. 持续推进综合整治。一要狠抓市容环境整治。切实加强主要街道、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和集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抓好施工建筑垃圾清运,防止沿路抛洒污染环境。二要大力整治公共秩序。交警部门要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落实定点定岗执勤与流动巡查制度,严厉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及时疏导交通堵塞。工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沿街店铺的经营秩序,认真落实沿街商户门前“五包”责任制。城管部门要加强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整治,做到坐商进店、游商进市;要禁止店外乱搭乱建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要强化对沿街商铺庆典活动和丧事祭奠等占道行为的约束。三要狠抓社区和各单位的综合整治。

4.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一要加强工作监督。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监督。二要加强巡视检查。建议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组织一支志愿者队伍,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日常巡查监督,切实加强对县城区域内街道、小区、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解决。

(三)突出旅游县城理念,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挥县城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1. 要提升旅游功能。县城是全县的窗口和龙头,围绕陵川县打造“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功能定位,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县城是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一要集中在城南新区和旧城区搞好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功能,特别是利用城南紧邻高速公路的优势,精心打造太行山国际围棋文化产业园区,率先起到宣传中心、展示中心、集散中心的作用。二要加紧建设接待服务设施。三要全力营造旅游氛围,县城主要路口、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都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宣传牌和指示牌,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营造,充分体现旅游特色。

2. 要增加文化内涵。一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广告宣传、街道命名、公园建设、商业冠名等方式,将围棋文化、郝经文化、状元文化、金元古建文化等要素融合到县城建设中,扩大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二要使优秀的民间文化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并发扬光大,要借助博物馆、文化馆、曲艺队、鸣鹿根雕、社会团体和各类民间文化精英的力量,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利用节庆、集会、庙会、比赛、竞赛、专业展示,传播和弘扬一批特色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三要加大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要着力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县博物馆、游泳馆、电影院和剧院,尽快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健身馆的配套建设并免费开放。继续办好陵川大讲堂(文明大讲堂),以加强优秀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展示活动,扩大陵川文化品牌的影响。

3. 要突出生态优势。县城周边群山环抱,四周生态良好。要紧紧抓住生态绿化这一主题,尽快编制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定标准、定时间、定任务,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县城生态建设,要 “见缝插针”造林植树,为县城增添绿色。要重点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园林街道、花园式小区,要抓好社区绿化、单位绿化、厂矿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体现经济实用、树种多样、多层次复合绿化效果,构建生态县城格局。要对县城周边有生态功能的山体和已经成林成景的绿地,实行封闭措施,禁止开发和修建,以丰富的植被营造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

4. 要体现山城特色。要立足构建和完善有陵川特色的城市规划发展框架体系,充分利用我县山体地貌条件、高低错落的地形、生态植被良好的环境和历史文化风情特点,精心营造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要保持陵川山城的特征,慎挖慎毁山体,做到尊重自然,以山为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县城的规划,特别是道路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山城特点,适应山城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注重建筑造型、风格、色彩的协调性,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使每个片区、每条街道、每栋建筑都与山城环境协调统一。

(四)着力健全公共服务,构建宜居宜业家园,发挥好县城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1. 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要优先抓好市政道路建设。当前急需疏导的路段有鸿雁街一中段、康复路华丽港段、望落路北关实验国小段;亟待新建和改进的街道有黄围东街至陵修路段、状元路司法局至小召段、崇安东街至仕林苑段、望落北路至石圪节段。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广电、电信、供电等线路系统和给排水等管网系统,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建设,避免反复开挖和重复建设。二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在旧城改造和新建项目时,要将停车场、公厕、商贸、文体场所和社区医疗服务等与具体项目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三要加快市场建设。要统筹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切实解决市场容量限制带来的马路、街道市场拥挤等问题,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城郊经济的发展。四要强化产业配套。在县城周边合理布局二、三产业,实施县城建设与产业开发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消除城乡壁垒,制定鼓励投资创业的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合理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及周边聚集,推进城镇化发展。

2.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一要大力推进“三供”(供水、供热、供气)服务工作,在保证水量的前提下,确保饮用水质量,做到安全用水、节约用水;要抓紧建设热源厂二期工程,推进供热管网建设力度,提高县城集中供热能力和覆盖率;要加快集中供气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扩大供气覆盖面,不断满足县城居民生活所需。二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采取切实措施,使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正常运行;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全面有效治理,更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充实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布设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鼓励沿街沿路单位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三要继续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改善和事业的发展。保证每个社区及大型居民区都要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场地。提倡移风易俗,推进殡葬制度改革,配套推进公墓建设。

3. 努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一要抓教育提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爱我陵川、爱我家园”、“讲文明,树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居民对县城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主动融入县城建设管理中。二要抓规范养成。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居民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通过规范管理,使广大居民的文明言行变成自觉行动。三要抓舆论引导。充分运用电视新闻,报刊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手段,及时报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不断增强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和城市意识。

4. 切实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今后在县城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好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两大问题。在房屋拆迁方面,要做到把握政策、依法推进、补偿公开透明,把矛盾消除在拆迁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村民自愿自治的作用。在土地征用方面,要做到严守规划、依法征用、补偿到位,同时要优先解决好社区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发展好劳动密集型项目,抓好社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不因县城建设造成失地农民返贫或失业。社区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费,帮助失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要改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加强对失地农民和新增就业人口的职业培训,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县城户籍制度改革,将低收入居民纳入城市低保政策范围,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幸福宜业宜居家园。

【第5篇】办事处生态之城建设调研报告

五城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明确提出,推进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五城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是推进“三年夺冠”的有力支撑,是驱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地理位置优势,我近期围绕生态之城建设,以“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发展生态农庄、打造城南绿肺“为主题展开调研。

一、基本情况

办事处地处南部,华北油田腹地,面积14.1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000人口,耕地1.3万亩。农业以传统种植为主,产量较低。自“百日攻坚“以来四旁植树35000棵,种植林木苗圃共计1020亩。

辖区内新拓宽了绕城线将全线开工,交通环境得到改善。新建和两个游园,优化了居住环境,增加了城市品味。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绿化不够,在新建道路、通村路、村庄周围绿化不足,种植树木密度不够,没有形成绿树成荫的效果,分道路两侧土地裸露。

(二)垃圾乱倒现象。办事处各村实现了“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但是部分村民卫生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乱扔乱倒,存在部分路段、坑边有垃圾堆积现象。

(三)污水沟多。辖区内有尹丰渠、花草渠、柿庄渠等多条沟渠,主要是油田生活污水和雁翎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沟渠内水质乌黑,气味难闻,群众多用渠内水浇地,造成二次污染,群众意见较大。

(四)耕地疏于管理

农民种地积极性低下,农民认为,种地只能实现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功能,不能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由此导致许多年轻人或者能流动外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并给种地贴上一种“划不来”的标签,劳动力流失严重,大部分农民只种植一季玉米,不种植小麦,冬春季节大片土地荒置。

三、采取措施

(一)发展生态农庄,集约利用土地

办事处结合实际环境、农业结构等特点,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积极引进休闲项目,建设集农业生产、放牧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农庄。

一是生态种植基地。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将占地40亩的季家铺村葡萄园扩大种植规模到300亩,在柿庄新建占地200亩紫谷伊甸生态农业采摘园,与柿庄东村占地200亩的冬枣基地和蔬菜基地串联起来,形成复合生态种植基地。着力传播枣知识和葡萄酒文化,吸引市民前来,可在园内开展观赏、采摘、挖掘、参观、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

二是生态养殖牧场。三联物业有限公司,现有良种马200匹,鸡xx只,大耳山羊xx只,可向北流转土地300亩,扩大规模,建设第一个跑马场,发展高雅休闲娱乐,种植林木,林木下发展生态养殖业,养殖柴鸡、野兔等,可开展喂养、放牧、骑马、狩猎等活动。

三 是农业文化娱乐园。即将一定面积的土地规划为景观区、生产区、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开展公园式的农业休闲活动,开展观赏、划船、垂钓、采摘、烧烤、餐饮等活动。办事处谋划在白坟村北可利用土地400亩、水塘面积100亩,太平庄村北及铁路以西、津保路两侧等600亩土地,通过引进公司进行合理规划,种植观赏性植物,优化垂钓环境,兼具美观性和效益性,达到综合效果。

(二)绿化工作

配合园林城市创建,做好“八大家”公园用地工作。在各村主干路两侧种植常绿树木,在太平庄村北、铁路输油支线南、北通村路两侧约500亩地块,村南通村路东侧、京九铁路西侧约300亩三角地块打造绿化景观带,种植林木、油菜花、油葵等植物,充分发挥景观观赏、隔音除尘、防风阻沙之功能,打造“城市绿肺”涵养周边,改善环境。

(三)完善垃圾处理。各村完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对建筑垃圾、农作物垃圾等定点存放、定期清理。向村民广泛宣传垃圾分类,不乱扔乱倒,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

(四)沟渠污染治理

全市尽快启动雨污分流,控制排污源头,对污染沟渠进行清淤。坚决治理污染企业,取缔辖区内全部高污染企业,加强企业技改,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高附加值精细工业。

推进“生态之城”建设,主要做好“绿和水”的文章。在不断扩大绿量的同时,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让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生态与经济的互惠共进,助力“五城一村”建设,为实现的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6篇】城建工作要切实重视五个问题调研报告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城市吸纳汇聚了蓬勃的工业、兴旺的商贸、繁荣的文化、先进的科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摇篮。城市的现代文明不仅孕育着城市人,还幅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广大农村。因此,城市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这对我们还处于农业经济阶段,城市化任重道远的地区尤为如此。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范和指导城市发展方向,定位城市的性质、风格、功能和布局,可以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石”。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满足规矩城市“方圆”的需要,避免先建设后规划的盲目无序。更要坚持规划必行。从一定意义讲,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法律”,一经确立,必须严格遵守实施,即使因发展需要修订,也应经专家论证,按程序审查批准,这才叫法治。随意修改规划,甚至人变规划变,就失去了规划的意义。这我们已有深刻的教训,还将为以后的建设留下很难弥补的后遗症。因此,在规划意识还不强的情况下,要保证规划的全面正确实施,必须高度集权,实行一支笔审批,不然婆婆多了,媳妇难做,规划的严肃性、强制性就难免打折缩水。

目前各地都在搞工业区,这是发展的需要。但工业区要在城市建设总规功能分区的指导下设置,必须与商住区有一定间隔屏障,以免污染商住区环境。现在大城市搞退二进三,是产业调整需要,更是改善居住环境需要,防患于未燃,很值得新兴城市考虑和借鉴。我们的工业区设置应以淮远河为天然屏障,以河南面向东向南发展,这样与商住区间距100米以上,才能保障城市布局合理。

绿化是城市建设的关键。人类从大自然母亲的怀抱走向城市,对山水林木有着天然的亲和与依赖,城市建设应该给聚居生活的人们造就一个贴近大自然和谐舒适的环境,而绿化就是一条通向这种环境的最佳途径。

巴川绿化已有一定基础,但离山水园林城市还有相当差距。绿化应向立体化发展,单纯的草坪绿化不宜过多,应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绿化要注意通透性,保持敞亮的视野。如宽街道宜栽高大乔木(下部通透),且品种多样,一街一树,既通透视线,又丰富多彩。为弥补城市绿地不足的缺陷,可实施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有成功经验的。西欧一些小城镇,古堡的绿化即如此,那真是风景独特,十分诱人。关键要着力去抓,建议有关方面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强引导,强制推行,是能收到实效的。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指的就是文化。文化的范畴很宽泛,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信仰追求、习俗风尚甚至言谈举止等,这些内涵的综合折射,就形成一个地方独特的气质、风格、品位和魅力。

文化可以继承和发展,也可以引导和培育。巴川积淀了铜梁厚重的文化底蕴,近年又吸收了先进观念、现代时尚,市民素质提高,“文”化正在起步。但总体而言,科学、民主、求实、创新、诚信、守法等追求真、善、美的文化氛围还未形成。要美化城市建设,建筑体貌、文字、图案、雕塑、广告、灯饰等要融入民族的优秀传统、时代的先进文化,让固化的文化符号潜移默化人们的思想言行,从而教化社会,提高市民素质。同时,文化的深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个性,个性是本质的体现。城市建设一定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保持自身独具的风格,这样才能形成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人气是城市的活力。现在人们常常议论巴川城区人气不旺,这有个怎么看的问题。过去老城仅3平方公里,逢集过节,人们拥于正、南二街,看似人头攒动,闹闹嚷嚷,实则弹丸之地,人居密度过高而已。新城面积成倍扩大,街道变宽,人群和各种设施疏散,人居密度降低,环境大改善,看似不热闹,但却是一大进步。当然,现在就其实际情况而言,城区市民少,规模小,显得冷清,这才是真正的人气问题,我们应高度关注。

城市人气怎样才能旺呢?关键要以发展产业为依托,增大城市吸引力。比如现在鼓励引导农民进城,观念、体制、政策已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让他们有生计安居乐业,这就需要产业作依托。有了好的大的产业,不但能吸引农民进城,还能吸引其它城市人群。我们可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教育、旅游产业。建一个工厂、一所学校,可增加常住人口成百上千、甚至数千人;兴办旅游可增加流动人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以说,只要抓住发展产业这个原动力,城市的人气就会逐步兴旺,城市化进程就会加快。

其次,调整行政区划,减少乡镇。在一定区域内,乡镇过多,集聚力耗散,社会资源不能相对集中,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事实上,政权建立,区划设置,最基本的考虑是便利统治,控制社会,维护稳定。以前的行政区划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极大改善,城乡距离缩短,信息瞬间传递,政权统治力大大加强。同时,乡镇也从具体指挥生产队种什么,怎么种的计划体制,过渡到宏观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市场体制,政府职能正在向市场经济、现代经济转变。因此,调整行政区划,减少乡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城市,无疑是理性之举。

当前城市建设的几个认识误区。一是贪大求洋,搞不切实际的宽、大、高,追求轰动效应。现在城市化是热门,各地都在上,本是好事,但凭肤浅的感性认识,不按内在规律,盲目克隆大城市,不分轻重缓急,一味追逐时髦,就是东施效颦了。比如城市道路,其功能是满足人流、车流畅通,在此基础上略加修饰,搞得美观点是可以的,但把它作为“看点”建设则是本末倒置,观念误区。为了好看,把道路搞得很宽、很直,甚至设置地面灯“添彩”,有什么实在意义?城市道路塞车,不是因道路窄了,高速路才四个道,而是源于交叉路口太多。街道太宽不但浪费资源,还是商务活动的障碍,人群的阻隔,如果将宽出部分建些小广场,是更好的“看点”,又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岂不更好。

二是搞草坪成风。草坪如绿色的地毯,视观美、视野广,城市广场可以搞些草坪。但草坪是平面绿化,投入高,护养量大,厚度小,消解环境有害成份差。现在城市建筑的密度、容积率一般都很高,绿地面积少,如果不分场所,不讲效能,盲目模仿搞草坪就会得不偿失。不如多种乔木、灌木,这类植物占地少,绿化体积大,就绩效而言,一棵树相当几十倍甚至上千倍草坪,既降低成本,又增大效能。

三是水体治理单一推崇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来得快,且有成熟的技术,是水体治理的办法之一。但一次性投入大,管理难,运行费用高,中小城镇难堪重负,而且管网铺设将对已建好的街道再翻挖一遍,必然造成一定损毁,又影响市民生活,不太适宜。因此,最好采取分散治理办法。目前无能耗厌氧发酵污水处理技术基本成熟。这种办法运用生物技术,在污水源点作分散处理,一次性投入少,投入主体分散,群众容易接受。只要制定好政策,加强实施的管理规范,同时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研究、完善工艺,污水处理实则简单易行。省力办事,殊途同归,应该积极采用。

【第7篇】城建工作站新发展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当前,全市正在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建设系统如何“破满、破难、破低、破慢”,如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加快推进世界精品城市的建设步伐,为建设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和谐做出新的贡献,已经成为城建工作新的重大课题。按照市党联办的部署,自9月中旬以来,我们集中了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系统内各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广泛征求有关市直单位和企业、居委会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建工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一)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城市战略规划、精品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对接规划、海岸线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提出了建设“现代制造业、现代海洋产业及旅游度假业为主的生态化海滨城市”和“人居精品海湾城市”的城市定位,明确了“精明的增长、精当的布局,精深的文化,精致的环境,精心的策划”的城市发展标准,构筑了起了中心城市“三区对接”、市域“四市对接”的城市发展框架。

(二)城市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了一系列城建基础设施工程,XX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2平方公里,3年增加了18.4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3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集中供热率达到60.2%,3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城市设施水平的各项指标都在全省名列前茅,有些方面在全国还处于领先水平。

(三)城建经济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建固定资产投资近3年年均增长38.2%,XX年达到了16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6%,XX年达到了55.2亿元;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31.1%,XX年达到45.7亿元,两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4%、3.7%,实现税收分别为1.1亿元、1.2亿元,分别占财政预算内收入的6.7%、7.3%,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城市容貌和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陈旧楼体“换新衣”,对临街门脸实施“落地式”改造,对建筑物更新“光亮”设施,对户外广告进行“规范”整治。建成了古陌路—光明路第一条步行街,完成了体育基地周边整治、10个小区的配套完善,开展了32个小区的“入社区、解民忧”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难点热点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占道摊点、违法建筑、乱贴乱画行为。

(五)城市人居品牌进一步彰显。成功争创了“联合国人居奖”,成功承办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战略国际会议”,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国际人居节”,参与了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人居节”,承办和参与举办了一系列规划、房地产、建材、建筑设计的国际大奖赛、论坛、展会等,叫响了打造“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品牌。

(六)建设行业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进一步解决了供水、供热、规划、工程招投标、城市管理等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推进了公用事业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开展了4次大的作风整顿和解放思想活动以及两个批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干部职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全系统共有5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达到29个,占全系统的50%以上,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人,省(部)级13人。

二、城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三个不够强”。一是与时俱进意识不够强。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理解得不够全面,对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及城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思考不深,研究不透。二是进取上进意识不够强。满足于近几年城建工作的亮点和成绩,缺乏新阶段、新机遇、新起点、新发展的敏感性,缺乏干大工程、改大面貌、创大业绩的雄心。三是攻坚克难意识不够强。对市级基础设施项目,虽然积极应对资金紧张、拆迁难度大等问题,但个别工程仍进展慢。特别是拆迁和清理违法建筑等,畏难怵硬,怕上访,怕得罪人。有的单位改企改制步伐慢,缺乏挑战市场、做大做强的决心。

(二)作风上存在“四个不够高”。一是工作效率不够高。有的单位科室与科室通气不及时,让被服务对象多次往返。个别服务项目和手续还没有纳入到审批窗口集中统一办理。二是服务的热情度不够高。有的窗口单位和机关科室对服务对象有“生、冷、硬”现象。三是联系群众的密切度不够高。对乱搭乱建、道路无序破挖、供热不达标、住宅质量差、背街小巷环境差等问题调查研究不够充分。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够及时深入调研,思想工作还不够细致。四是廉洁勤政的自律性不够高。有的心思没放在工作上、事业上,而是忙于应酬、办私事。有的纪律松弛散漫,工作时间找地方喝酒、打扑克。

(三)工作上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研究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如何保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如何形成绕山环海的独特城市景观和风貌,如何确立新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等方面,研究论证、调整完善以及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二是市政设施服务功能不适应人居环境的要求。市区一些尽端式道路制约了交通的疏散。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和庭院的绿化不足。一些主题性、文化性公园还需加快论证建设。城中村开发速度不快。三是市政公用行业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市政工程、绿化、路灯、垃圾处理等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干管不分、管养不分的问题。

三、城建工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思想上要做到“大解放”,增强政治业务素质。在系统内广泛开展向“书本学、专家学、同行学、先进学”的“四学”活动,强化“政治意识、负责任意识、抓落实意识、讲奉献意识、廉洁自律意识”5个意识,树立“人本、为民、科学、和谐”4个发展理念,贯彻“真诚、亲情、高效、优质”4个服务原则,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进步、锐意创新、善打敢拼、作风优良的建设大军,勇当建设世界精品城市的先锋队,勇做建设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和谐的排头兵。

(二)发展上要定位“大目标”,更新城市建设座标系。目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城市建设的远期指标是: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315万,城市化率达到75%,中心市区人口控制在130万。近期指标是:到XX年,全市总人口由现在的248万增加到260万,城市化率由53%提高到56%,中心市区人口由58.9万增加到65万,人均道路面积由23.5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16.5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7.5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由38.8%增加到41%,绿化覆盖率由43.5%增加到46%,集中供热率由58%增加到80%,污水处理率由74.5%增加到90%,燃气普及率保持99%以上,用水普及率保持100%,建筑工程合格率保持100%、优良率保持50%以上,建设现代制造业、现代海洋产业及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化、精品化、休闲度假海湾城市。

(三)建设上要把握“大原则”,夯实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重点把握5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都要体现人文关怀,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二是生态为基。要通过严格的城市规划管理,突出“山、海、林、岛、泉”的自然特征,把河流、湖泊、湿地、山体、港湾、海岸线、环海林带保护起来,使居民、建筑物、城市融入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碧海蓝天、山清水秀的生态氛围中。三是科学、节约、和谐发展。要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良性互动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处理好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四新”技术推广,避免“雷同建设”、“重复建设”,实现设施、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四是不求最大、力求最佳、最精、最美、最特。做到“精明的增长,精当的布局,精深的文化,精致的环境,精心的策划”,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使城市个性鲜明、文脉清晰、底蕴深厚、最适宜人居和创业。五是区域融合、国际接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行为要瞄准国际准则,达到国际标准。既要立足半岛,又要发挥好传送带、拉动链和支点的作用,接轨青岛,走向世界。

(四)规划上要实现“大扩张”,全面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要抓住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及“接轨青岛”的契机,用城市规划全面覆盖整个行政区域,实施“四个扩张”:一是战略性扩张。加快修编和报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接轨青岛战略研究规划》,加大市域规划和建设的指导力度。二是拉动性扩张。论证编制《行政中心搬迁规划》、《卓越人居精品海湾战略研究规划》,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三是组合性扩张。加快高区、经区《分区规划》、各类工业园、科技园、度假区、大学城等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促进城市的组团膨胀、融合发展。四是区域性扩张。加快报批《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群规划》,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中心镇的规划建设,辐射和带动周边镇和农村的发展。进一步确立市域“一个主中心、两个副中心、五个协作区、三条发展轴带、十个重点中心镇”的a字型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

(五)设计上要立足“大视角”,刻画独具魅力的城市风格和形象。重视“三个塑造”:一是城市轮廓线的塑造。要针对市区“绕山环海”的基本自然特征,进一步开展中心市区的城市设计的编制,综合考虑大海、岛屿、山体、高大建筑、夜间光亮等因素,勾勒出完整和谐优美的天际线,形成海上看、高处看、远处、夜间看的视觉冲击。要保护好132.9公里的海岸线,将海岸线划分成为禁建区和建设区,合理利用海岸资源,保持海岸线的连续性、开放性、生态性。二是标志性区段的塑造。在各类公园、广场、国际会议中心、科技文化体育场馆、大型建筑群、住宅小区等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文、历史、科技、古典、现代等因素的融会贯通,形成文脉清晰、底蕴丰富、特色突出的城市街区。三是建筑物构筑物的塑造。对市中心区、主要道路两侧、各类开发区的高大和重要建筑物、构筑物,要进一步明确高度、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各项指标,指导性地提出建筑的体量、体型、色彩、风格等要求,与周边环境和景观既协调一致,又独具魅力。

(六)工程上要注重“大手笔”,拉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重点推进3个建设,打造3个亮点: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载体亮点。XX年初步计划实施24项基础设施工程,其中续建8项,新建16项,主要有道路、天然气、供热、垃圾处理等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不是精品就是废品”的意识,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建设一项工程、打造一个精品、增加一处亮点、优化一片景观。二是推进城市绿化设施建设,打造生态亮点。坚持大树化、园林化、城郊一体化的绿化方针,每年新栽各类苗木要达到300万棵以上,对不能用于开发建设的地域要用“绿线”管制的形式明确并固定下来。实施海滨公园改扩建、悦海公园建设、环翠楼公园及周边区域改造、船厂搬迁改造及金线顶公园建设等工程。对市区主要道路两侧的33处裸露山体进行绿化美化。对市区191棵古树名木和胸径20厘米以上的4万棵乔木加强养护。三是推进住宅小区建设,打造人居亮点。按照“科技化、园林化、智能化、节能化、精品化”的要求,一要建设高品位、高档次、上规模住宅小区,实施65.5万平方米的悦海花园小区工程、公园西侧区域的高档住宅区建设工程、旅游度假区的别墅区工程等。二要强化城中村改造,实施古陌村、毕家疃、神道口等13个城中村的改造,做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让利于民、实现双赢”,让城中村尽快融入城市的整体发展。三要增加经济适用房面积。继续实施11万平方米的柴峰二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实施高区东河北村13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为4000个家庭解决住屋困难。四要加强房地产管理。要认真执行国家、省和我市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强化房地产企业资质管理、房地产开发计划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强化物业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收费和考核办法,开展“亲情服务送万家”活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

(七)形象上要实现“大美化”,全方位打造亮丽多姿的城市空间。要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确保完成3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重点实施“四化”:一是户外广告要“时尚化”。要修订《户外广告设计设置技术标准》,逐步取消楼顶大型广告、遮掩楼体的大型广告,把建筑物本来的美重新显现出来;逐步取消沿街大型立柱式广告,把视觉空间还给市民。在繁华区域要新上街头幻灯广告、电视广告,体现城市的现代化氛围。要加强路牌标志的规范,中英韩文的拼写要完整、规矩,体现国际化气息。二是夜间光亮要“品位化”。海滨路、新威路、统一路、文化东路、刘公岛区域高大建筑的夜间“光亮”要以霓虹灯、轮廓灯、激光灯为主,体现轮廓美和文化特色。对尚未实现改造的市区主次干道,要本着“大气、简洁、整体美”的要求,继续安装标准统一的路灯设施。住宅小区的亮化要注重功能性、实用性、节能性和人本性,既方便居民出行,又形成多彩的夜景。三是环境卫生要“洁净化”。要集中清理整顿占道经营、探头经营、流动摊点、露天烧烤行为,做到堵疏结合,还路于民,还清净于民。要加大对市区背街小巷的治理,对住宅小区和城市支路进行硬化、绿化、污水、路灯等的设施配套。要清理城郊结合部的卫生死角,两年内完成市区6条主要河流的生态化综合治理。四是城市街区要“温馨化”。在主次干道的新建改造中,都要铺设防滑型人行道板,安装休闲座椅。督促在街区、景区新上一批环保公厕。海滨公园和悦海公园要增加临海栏杆、游乐设施等的安全系数。在市区交通流量大、过街人流多的区段建设天桥或地下通道。坚持每年开展市中心区32个小区的“入社区、解民忧”走访活动,集中解决管网配套、房屋质量、供热供气、道路破挖、乱搭乱建等问题。

(八)管理上要着眼“大成效”,有力保障城市建设加快发展。重点健全5个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建设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放开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程建设市场,引导国内外高水平队伍参与竞争。要强化招投标管理,规范招投标行为,大到主体工程,小到一个标识,都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使城市设计的整体美与单体美、形象美与内涵美达到高度和谐统一。要搞好一年一度的“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和著名建筑师创作论坛”以及规划论坛、房地产博览会等活动,把这些活动办得更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二是健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队伍建设,全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尽快出台《市城市容貌规范标准》。要充分发挥城管办的指挥协调作用,大力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三是健全城建融资和经营的长效机制。要重点做好公园西侧开发改造、船厂搬迁改造及金线顶公园建设、海滨公园改扩建、环翠楼公园改造、垃圾处理、里口山风景区建设等项目的市场化融资,以“人居、品牌、环境、精品”等主题进行包装,通过人居节、东北亚论坛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要加快市政公司、园林处、路灯处的改制;要加快理顺市区集中供热体制和机制;要加快威建集团等建筑业企业,市建筑设计院等勘察设计企业,市城建开发公司等房地产企业,港华燃气、热电厂等燃气热力企业优化结构、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的步伐。四是健全高效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要办好有形建筑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行政审批中心窗口、城建12319热线、电台行风热线、12345市长热线等单位投诉、承办、转办的有关事宜,推行“阳光行政”和规范化服务,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处理好城市管理的突发事件,妥善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五是健全党建和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完善改制后企业的党组织建设;要坚持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要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选拔和使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人人争当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和优秀人才。

【第8篇】最新办事处生态之城建设调研报告

五城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明确提出,推进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五城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是推进“三年夺冠”的有力支撑,是驱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地理位置优势,我近期围绕生态之城建设,以“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发展生态农庄、打造城南绿肺“为主题展开调研。

一、基本情况

办事处地处南部,华北油田腹地,面积14.1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000人口,耕地1.3万亩。农业以传统种植为主,产量较低。自“百日攻坚“以来四旁植树35000棵,种植林木苗圃共计1020亩。

辖区内新拓宽了绕城线将全线开工,交通环境得到改善。新建和两个游园,优化了居住环境,增加了城市品味。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绿化不够,在新建道路、通村路、村庄周围绿化不足,种植树木密度不够,没有形成绿树成荫的效果,分道路两侧土地裸露。

(二)垃圾乱倒现象。办事处各村实现了“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但是部分村民卫生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乱扔乱倒,存在部分路段、坑边有垃圾堆积现象。

(三)污水沟多。辖区内有尹丰渠、花草渠、柿庄渠等多条沟渠,主要是油田生活污水和雁翎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沟渠内水质乌黑,气味难闻,群众多用渠内水浇地,造成二次污染,群众意见较大。

(四)耕地疏于管理

农民种地积极性低下,农民认为,种地只能实现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功能,不能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由此导致许多年轻人或者能流动外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并给种地贴上一种“划不来”的标签,劳动力流失严重,大部分农民只种植一季玉米,不种植小麦,冬春季节大片土地荒置。

三、采取措施

(一)发展生态农庄,集约利用土地

办事处结合实际环境、农业结构等特点,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积极引进休闲项目,建设集农业生产、放牧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农庄。

一是生态种植基地。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将占地40亩的季家铺村葡萄园扩大种植规模到300亩,在柿庄新建占地200亩紫谷伊甸生态农业采摘园,与柿庄东村占地200亩的冬枣基地和蔬菜基地串联起来,形成复合生态种植基地。着力传播枣知识和葡萄酒文化,吸引市民前来,可在园内开展观赏、采摘、挖掘、参观、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

二是生态养殖牧场。三联物业有限公司,现有良种马200匹,鸡xx只,大耳山羊xx只,可向北流转土地300亩,扩大规模,建设第一个跑马场,发展高雅休闲娱乐,种植林木,林木下发展生态养殖业,养殖柴鸡、野兔等,可开展喂养、放牧、骑马、狩猎等活动。

三 是农业文化娱乐园。即将一定面积的土地规划为景观区、生产区、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开展公园式的农业休闲活动,开展观赏、划船、垂钓、采摘、烧烤、餐饮等活动。办事处谋划在白坟村北可利用土地400亩、水塘面积100亩,太平庄村北及铁路以西、津保路两侧等600亩土地,通过引进公司进行合理规划,种植观赏性植物,优化垂钓环境,兼具美观性和效益性,达到综合效果。

(二)绿化工作

配合园林城市创建,做好“八大家”公园用地工作。在各村主干路两侧种植常绿树木,在太平庄村北、铁路输油支线南、北通村路两侧约500亩地块,村南通村路东侧、京九铁路西侧约300亩三角地块打造绿化景观带,种植林木、油菜花、油葵等植物,充分发挥景观观赏、隔音除尘、防风阻沙之功能,打造“城市绿肺”涵养周边,改善环境。

(三)完善垃圾处理。各村完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对建筑垃圾、农作物垃圾等定点存放、定期清理。向村民广泛宣传垃圾分类,不乱扔乱倒,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

(四)沟渠污染治理

全市尽快启动雨污分流,控制排污源头,对污染沟渠进行清淤。坚决治理污染企业,取缔辖区内全部高污染企业,加强企业技改,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高附加值精细工业。

推进“生态之城”建设,主要做好“绿和水”的文章。在不断扩大绿量的同时,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让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生态与经济的互惠共进,助力“五城一村”建设,为实现的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9篇】城建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城建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加快旧区改造 推进新城建设

区政协

近年来,xx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区新建区和以路网工程为龙头的水、电、气、热、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张高丽书记提出的“稳步开展‘城中村’改造”和区委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集中建设xx新城”的目标要求,新城建设面临着旧区改造这一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对此,我就城区旧区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并针对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外地的一些经验做法,就如何推进旧区改造提出几点建议,仅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旧区改造对于加快新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旧区改造是新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期,如何推进旧区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当今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更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为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旧区改造,使一些原本破烂不堪的旧城区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xx新城建设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新建区发展得越快、功能设施越齐全、城市形象越现代,那么旧区改造就越迫切。否则,整个新城建设就失去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发展就显得越来越不协调、不平衡、不和谐。

2、旧区改造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从xx城区新建区情况看,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比较舒适优美。然而城区中的旧区(特别是城中村),绝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居住面积小,占用土地面积大,基础配套设施差,公共服务设施少,人口稠密,脏、乱、差和社会治安复杂等顽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对旧区(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否则将直接影响xx新城建设的整体进程。

3、旧区改造是提高新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城市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人力、资金、物质、信息等)的吸引能力。纵观竞争优势明显的城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程度过程中,无不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对旧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了城市整体竞争力。xx要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率先发战略,建设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就必须充分挖掘旧区的资源要素并将其发挥极致,从而使新区与旧区相互支撑,浑然一体。因此,只有大力推进旧区改造,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4、旧区改造已经成为新城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国家日益强化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下,利用规划调整,外延式扩大城市建设区域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城市旧区(城中村)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内涵式发展空间。因此,大力推进旧区改造步伐,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解决现存问题,加快新城建设速度,而且也是新形势下加快xx新城建设别无选择的途径。虽然旧区改造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难度巨大,但有效破解旧区改造难题,对加快xx新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二、xx旧城区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xx旧城区主要包括杨村街道的17个村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上朱庄、北郑庄、小东庄、楼前、上下园、大王庄、小王庄)和规划住宅区内的平房区(大桥东道、教育局后、中医院西)。17个村街的村庄占地5349亩,属集体建设用地;规划住宅区内平房区277亩,属国有建设用地。旧区占地共计8.4平方公里,涉及农业人口22274人。

2、现状分析:xx城区中的17个村街及公产平房(旧区)大部分分布在老城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大部分旧区居民渴望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但由于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形成的“城中村”是城市中的一块“夹缝地”,使现有的村街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居,治安环境差;二是房屋密度高,违法、违章建筑集中;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街巷狭窄,卫生环境差;四是土地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买情况较多,难于管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应该看到,城市旧区的存在固然是城市发展的一块短板,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它正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潜力所在。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大力实施旧区改造,那么xx新城建设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旧 区改造的几点建议

旧区改造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群众工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市场运作”的原则,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综合改造”的思路进行,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必须有完善的旧区改造规划和系统的实施计划。要结合xx新城建设阶段性目标,提前编制科学的旧区改造规划,并根据旧区的实际情况和难易程度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旧区改造的先后顺序、实施步骤和方法,使旧区改造更好地按照新城建设规划和功能布局要求扎实推进。

2、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明确的政策体系。区政府应成立旧区改造的专门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研究旧区改造的规划、实施方案及不同改造模式的相关政策、办法等,确定旧区改造的大政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各村街党政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旧区改造工程。

3、必须选择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旧区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异,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旧区改造需求的模式。因此,要根据旧区房屋性质、人员身份、土地性质、经济组织状况等情况,提出不同的改造模式,供群众选择。针对旧区现状情况及在城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最终选择适宜的改造模式。

4、必须确定适宜的改造主体。在确定改造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改造主体。一般来说,政府、企业、业主都可以作为改造主体。具体到特定区块,可根据改造模式,选择不同的改造主体。涉及公共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由政府作为主体比较合适;涉及纯粹的经营性项目,由开发商作为主体比较合适;涉及还迁改造项目,如果业主具有足够的开发实力和资质,由业主作为主体组织改造也是理想选择。当然,多数改造项目并非涉及单一内容,谁作为改造主体应根据改造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情况由政府确定。

5、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对已经确定改造的旧区,政府不宜直接介入,否则除了巨大的建设投入之外,还将承受巨大的补偿压力,并容易引起业主的抵触。政府可通过规划、相关政策,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旧区改造。政府应重点把握五个环节:一是审批改造方案;二是审批建设规划;三是审核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四是根据群众同意率,批准改造工程启动;五是批准土地征用及出让。在实施建设阶段,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由改造主体负责征求意见、房屋评估、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和购房合同、组织拆迁、开发建设和还迁安置等实际工作。

针对旧区改造模式的选择问题,应根据城区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和各个旧区实际,在百分之百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可选择以下三种模式:

1、撤村建居。主要适用于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周边村和城中村。撤村建居模式已有成功经验,可按东蒲洼撤村建居模式由政府统一运作实施。此种模式是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拆迁安置。

2、捆绑开发。主要适用于非农业和农非混居的国有土地区块。在符合城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本着“群众得实惠,开发商得利益,政府得形象”思路,将改造区块整体出让给开发商进行综合开发建设,由开发商负责被拆迁户的安置。这种模式是由开发商按照政府的规划和相关政策,负责拆迁、建设和安置,政府不直接参与建设,不用资金投入,只承担监督职能,以此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

3、自建公助。适用于城中村的集体所有土地区块。本着“土地统征、资金自筹、政府支持、自主建设”的原则进行。旧区土地政府一次性征用,减免相关收费,收益用于补助被拆迁户。以村街作为建设主体,在旧区内或另处划拨还迁建设用地,自行或委托开发商组织旧房拆迁、建设和安置。这种模式是以村街为工作主体,减轻了政府的建设资金压力和拆迁阻力,有利于调动被拆迁人积极性,和谐推进旧区改造。

四、旧区改造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城市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区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要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区改造进行规划控制,同时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近期实施的旧区改造出现混乱,诱发新的矛盾。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城区内各旧区现状规模、管理体制、经济条件、人员身份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旧区改造,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以一个模式整体推进,而只能是抓住重点,分步实施。先选择那些条件成熟、矛盾较少、规划较好的旧区,借助人民群众、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实施改造,实现既可快见成效、又能起到示范和带动的效果。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从而达到集腋成裘、由小变大、片片相联的旧区改造整体目标。

3、处理好旧区改造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旧区改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居民的切身利益。要把和谐理念贯穿于旧区改造始终。在旧区改造过程中,要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避免简单粗暴的做法,遵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旧区的更新与发展。拆迁补偿安置是旧区改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群众利益的保护。不论是产权置换还是货币补偿,不论是就地还迁还是异地安置,都应当尊重群众意愿,考虑群众的利益,确实通过旧区改造,使群众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创造和谐稳定的新社区。

4、正确处理旧区改造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一是政府与改造主体的关系。政府在确保达到城市发展要求的前提下,要兼顾改造主体的利益,确定适当的开发强度,让开发商有利可图,促进改造项目顺利进行。二是政府与业主的关系。该关系主要涉及房地产权确认、拆迁补偿安置及保护小业主利益等问题。通过完善改造政策、措施,以政策法律手段保证业主的合法权益,和谐推进旧区改造。三是改造主体与业主的关系。该关系主要涉及对群众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政府要重点把握改造主体以何种方式、标准对业主进行补偿安置。既要考虑业主的眼前利益,也要考虑他们的长远生计,在还迁安置中想方设法满足业主要求。同时,又要考虑改造主体的承受能力,从而使旧区改造能够推进。

总之,旧区改造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一蹴而就可完成的宏大工程;上述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也并非是解决其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要扎实推进旧区改造并取得成功,必须需要全区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必须集全区人民的共同智慧,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必须紧密结合xx的实际情况,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xx新城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10篇】上半年全市环资城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上半年全市环资城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你们都完成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上半年全市环资城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7月下旬,我委在贾宝中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市政府上半年环境资源及城乡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对市政府上半年环资城建工作的总体评价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在中共xx市委的领导下,围绕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突出重点,协同发展,勇于创新,环境资源及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轨道交通建设开局良好。

自去年10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正式开工以来,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按照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工程实施方面,1号线施工全面展开,全线29个站点除博爱路站、新区公园站、森林公园站、新龙站以外其余25个站点均已正式施工,施工过程中组建了由指挥部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质量生产委员会,出台了40多项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运用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的风险监控手段,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和作业环境等现场情况,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控施工质量和风险、严格噪声和扬尘管理,同时,积极与市建设局质监、安监站对接,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交通组织方面,指挥部与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协同配合,联合实施了一批道路疏解、管线迁改、绿化迁移、公交优化工程,目前,桃园路、新堂北路等疏解道路已完工通车,管线迁改和绿化迁移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开工建设后对交通的影响和市民的反响均好于预期。规划研究方面,对文化宫站、茶山站、科教城北站等重点地块的经营业态布局和预留经营条件进行研究,为轨道交通沿线控制用地及场站内外资源的合理开发打下基础。同时,积极开展 2号线的工可报批和设计工作。

(二)常州机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去年,常州机场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今年4月20日正式更名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这对于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战略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上半年,机场执行客运航班8308架次,旅客吞吐量89.51万人次,行货邮吞吐量1.21万吨,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7974万元和847万元。目前,国内通航城市已达20个左右,并先后开通了香港、首尔、台北、曼谷、万象、济州和襄阳等国际地区航班,下半年还将争取开通高雄和名古屋航班。航班人均补贴持续下降,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东航江苏公司驻场过夜飞机已达4架,并确定在常建设基地,顺丰速运集团驻场1架全货机。在加强与航空公司合作的同时延伸服务功能,已在镇江、丹阳、江阴等地开设了城市候机楼,通过服务吸引客源、提升形象。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劳动西路(五星路-龙江路)、福阳路、金商区新一路、龙汇路等均已进场施工,将于下半年陆续建成通车。去年两会期间蒋锋代表所提建议的飞龙西路大修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9月底具备通车条件;备受关注的常溧高速进入路面沥青摊铺和附属系统施工,国庆长假期间将正式通车;238省道常州段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验收并通车;常宜高速工可报告已通过省交通厅行业审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前开展;溧广、溧高高速完成稳评批复。城乡路网的进一步完善,助推了城市功能的延伸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航道整治工程苏南运河横林段完成新建驳岸4.53公里,老驳岸加固4.97公里;丹金溧漕河溧阳段完成驳岸22.53公里,4座桥梁均已建成;芜申线先导段6.08公里基本建成,计划年底通航。录安洲长江码头4号泊位水工结构附属设施全部完工,夹江码头7-9号泊位完成全部轨道安装,散货堆场完成工作量的90%。同时,开展了长江德胜港区规划方案研究,借助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拓展常州长江岸线。

(四)社会公共事业稳步发展。

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取得成功,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项目有序推进。文化广场一期施工总承包已于5月进场施工,二期项目开展施工图设计和前期手续办理。住屋保障方面,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保障房11861套、基本建成5771套,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75.4%和 90.9%,金安家园1820套年底前基本具备交付条件。新出台了20xxx年住屋保障政策调整文件,将公共租赁住屋和经济适用住屋的收入线标准由3080 元调整为3290元,对符合住屋保障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去化周期由高峰时的20个月降至现在的13.5个月,接近安全区间。上半年,住屋公积金增人扩面实现新增开户单位1443家,新增开户职工48978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96.20%和61.22%,有效地保障了职工的住屋需求。去年饮用水安全保障作为人大一号议案进行督办后,今年市政府继续将其作为市级重点工程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应急取水头部及泵站除一处未完成征收外,管线工程已全部完成,计划7月底可调试运行。污水处理项目、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工程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按年度计划顺利推进。

(五)生态环境状况不断优化。

我市全面贯彻实施新《环保法》,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已连续4年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二。全力推进城镇公园绿地和生态绿道建设,环高架及延伸段生态绿道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横塘河湿地公园正在进行慢行道、桥梁及绿化种植施工,皇粮浜公园推进征收工作,白荡河绿地已进场施工,老运河北侧慢行系统德安桥栈桥施工基本结束。全市生态绿城建设六大类2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81项,开工率达80.8%。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初步完成了xx市、xx区、金坛区、xx区省级生态红线优化调整,启动了全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制定保护方案,开展生态资源调查。将大气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全市的一号民生工程, 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月活动,完成388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23家热电、钢铁、水泥企业治理改造。建设部门扎实开展建筑施工、预拌混凝土企业扬尘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严控建筑施工扬尘,扬尘整治达标工地达95%。1-6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天,市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20xxx年下降11%。

(六)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高。

环资城建系统各部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事项,评估内部规范性文件,提升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二是加强行政监管。从自身建设入手,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针对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领域加强行政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众权益。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市规划局完成《全面电子流转工作方案》,优化相关软件及服务平台,实现建设项目规划的在线审批;市国土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网上交易系统已通过省厅验收,进入试运行;市建设局在辖市区推广应用建筑市场监管平台,促进全市建筑业企业、人员、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与共享;市城管局完成智慧城管工程视频和噪音智能管控系统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迁入电信云计算应用服务中心。

此外,上半年我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旅游接待总人数约2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45亿元,同比增长10.7%和13.6%,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东方盐湖城茅山盐泉小镇道天下项目入选国家旅游局《2xxx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春秋淹城、环球动漫嬉戏谷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等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常州航天乐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丰富我市的旅游产品、增强发展后劲。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对全市批而未供、低效利用和疑似闲置土地的清理排查工作,并对部分宗地进行了处置和整改。

总之,我们认为,上半年市政府环资城建口工作总体进展较好,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行政管理和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不利因素和市场风险仍在集聚:受宏观调控、经济趋缓的影响,土地市场低迷使得注资地块无法变现,建设口融资平台债务居高不下,债务风险日益突出,城建资金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注资地块的价格虚增也存在一定的政治和金融风险;我市的行政区划调整虽已到位,但一些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容易造成这一时期管理上的缺位与矛盾;省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两年多,但综合执法进小区目前还停留在面上,其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房地产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仍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政府及各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对市政府下半年环资城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半年,我市的环资城建工作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对照全年目标任务,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目标,打好十二五收官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析下半年的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市政府要着重关注和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规划编研,引领统筹发展。

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部门都在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市规划局全面启动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xxx-2022)实施评估》和《xx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并已超前开展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准备工作。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城镇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常州港口总体规划、机场发展规划、公交线网规划等一大批对我市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规划文件都在加紧编制。规划是纲领性文件,规划具有法定约束力,一经批准不可随意变更,因此在编制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既要对接国家、长三角地区和全省的发展方向,又要契合我市实际,凸显我市特点,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措施到位。特别要重点研究我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构想,尤其是调整区域的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倾斜加快其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区划调整对我市拓展城市空间资源、促进东西部地区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专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各专项规划之间要相协调,辖市区规划要与部门规划相衔接,逐步实现多规融合。

(二)健全体制机制,畅通发展途径。

行政区划的调整为我市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体制机制的变化可能在一段过渡时期内带来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一些困难甚至矛盾,为此,市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便于管理、利于发展的原则出发认真研究对策,防止出现影响城市建设项目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下降等问题。常州机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机场集团是由交通产业集团出资成立的法人独资公司,为更有利于其发展,建议市政府进一步研究机场的管理体制,可参照周边城市机场的做法,将常州机场集团由法人独资公司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明确实体企业身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解决好机场既有债务的清理,进一步研究完善航班补贴资金的保障机制。此外,机场正在抓紧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这对于发展跨境电商和航空产业具有广阔前景,建议市政府成立工作班子,加快监管中心的建设和申报工作,为航空产业园和机场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年初,我委在审议政府全年重点项目及资金安排时提到的武进、xx区财政公交补贴拖欠(目前仍有3.1 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再次请市政府研究市、区财政公交补贴结算机制,建议改变现有公交部门催要补贴款的模式,由各区财政向市财政上缴公交补贴经费,再由市财政划拨公交运营管理部门。录安洲港口目前缺乏作为现代化港口所必须具备的后方基地、交通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议市政府研究成立港口集团公司统一建设、管理。

(三)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持续发展。

我市城建系统投融资平台债务沉重、融资困难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我市后续建设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政府资产证券化、ppp等模式拓展筹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对城市建设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公益性项目代建回购制度;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推进投融资平台的整合与重组,将各部门条块分割的投融资平台整合成由政府统一管理和运作的大平台,实现资产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融资成本的最小化,周边苏州、无锡、镇江等市均已采取这种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常宜高速的建设对于我市打通交通瓶颈,提升区位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市政府积极与xx市政府沟通协调,以取得理解和支持,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德胜河是打通我市航道网与长江主航道连接的黄金水道,结合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在德胜河与长江交汇处建设长江港口码头、打造亿吨级长江港,可以有效解决我市长江岸线短缺的先天不足,发展壮大我市的航运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议政府尽快做好相关的研究论证工作并全力推进。此外,德胜河上两处船闸原由水利部门管理,但省域内其它城市的船闸均由交通部门管理,省交通厅也有移交管理权限的要求,这一问题要加紧协调解决,使工程建设取得省厅支持,及早开工建设。

(四)注重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

我市已取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成果来之不易,后续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长效的保护机制,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共识的重要抓手。为此,建议将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由临时机构调整为常设机构,相应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落实保护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将保护工作列入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目标考核。常州是 1918年中国首次集邮展览的举办地,2022年将迎来中国首次邮展100周年纪念,这是扩大常州知名度的一次历史机遇,市邮政公司拟争取发行一套以此为主题的纪念邮票,邮票是国家名片,建议市政府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确保邮票的发行成功。旅游既是文化又是重要的绿色产业,也是我市城市形象的窗口。我市的旅游业近些年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目前,南京、湖州等地已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员会,此举有利于整合部门力量,促进产业发展,值得我市借鉴。要研究出台更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政策,加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投入。要在主题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好城市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医疗、养生等特色旅游。

【第11篇】山区县城建设管理的现状调研报告

我们xx是一个纯山区县,xx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山区县城建设和管理既有一般县城建设管理的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近年来,加强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就xx山区县城建设与管理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作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xx县城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城市的建设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该说,xx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县城的建设,特别是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县城建设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22年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人口由2022年的5万多人发展到7万多人(含流动人口)。城市规划工作有较大提高。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形成了“一核两轴、一城两区、一河两岸”的县城规划布局,并编制了七个地块的控规,为今后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建起了南园大桥,南园新区快速形成。先后完成了建设路、滨河东路、解放路、滨河西路一期等重点道路建设。衙前河综合治理初显成效。县医院、中医院住院大楼和天际大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在城市管理方面,成立了市容局和综合执法局,管理力度逐年加大。

在充分肯定我县城市建设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县城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专业规划(详规)相对滞后,县城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且执行规划不够严格,建设随意性较大,致使城市用地布局较为混乱,功能分区不够明确。特别是老城区工业、商业、居住、行政办公等用地混杂在一起,布局零乱,建筑密度高,绿地面积少,人居环境欠佳。二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相对落后。表现为道路通而不畅,停车无序,居民休憩无序,贸易有市无场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老城区东西方向交通仅靠一条建设路,道路堵塞情况时常出现。三是周边山体自然生态环境遭人为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城市品位不高,建筑没有特色,个性不强,形不成风格。五是城市环境质量较差。乱搭乱建、乱修乱占、乱停乱放、乱贴乱挂、乱倒乱泼等现象大量存在,“脏乱差”问题较为严重。六是零星用地和建设未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县城周边农民在集体土地乱建房屋、私自开发买卖“小产权房”现象屡禁不止,统建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二、xx县城建设与管理的几点设想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举措推进县城建设与管理。

一要确定目标。近三年县城建设管理的目标概括来讲,是三句话,即: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一年打基础”,就是2022年通过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拉开县城框架,使县城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两年上台阶”,就是到2022年县城的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三年大变样”,就是到2022年,“一河两岸”、“一城两区”的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展现,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基本形成。

二要明晰思路。一个城市如何发展,最核心的是要确立这个城市的“灵魂”是什么,是要体现这个城市的风格是什么,是要展示这个城市的特色是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上有清晰的思路和定位,才谈得上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那么,xx县城的“灵魂”是什么呢?我认为,xx是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我们城市的灵魂就应该体现出老区的精神气质,并要体现开放创新文明的时代精神风貌。xx县城的风格,必须体现我们与其他山区县城不同的鲜明个性,包括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布局、人文内涵等必须成为xx县城与众不同的标志,打造独树一帜的“皖西南山城”形象,xx县城的特色,就是我们的山城特色、生态特色、旅游观光特色。因此,在县城发展思路上,应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市发展框架与体系,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打造新亮点,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市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县四面环山、一水穿城、植被良好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并充分利用“大别山烈士陵园”和独立二师等红色文化,积极营造和谐统一、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以彰显xx山城的特色和魅力。

三要强化措施。首先,要抓好硬件建设。一是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完成“三道一桥”工程建设,即完成城关至莲云快速通道、天堂西路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南园大桥至建设桥滨河西路二期建设,完成金山桥改造等。“三道一桥”的建设将全面拉开县城发展骨架。《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今年要推进或完成“四场、二中心、一站、一气、一楼”建设,即完成山货大市场一期、城西菜市场、金太阳广场、垃圾填埋场建设;完成开发区到县城污水管网铺设和南园、回龙、开发区垃圾中转站工程,开工建设县职教中心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中洲国小迁址建设,整合资源,启动县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县城新客运站、管道天然气和县医院综合楼、公厕、健身场所建设。以上重点市政工程建设若能如期完成,必将为县城的加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城市景观建设。2022年,请国内一流的设计专家来我县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在设计理念上,我认为必须体现xx县城市的“灵魂”、风格和特色。具体来讲,将县城的各主干道两旁的风景树,用我县的杜鹃花和茶树,并配以石雕。那一棵棵燃烧的杜鹃花是xx红土地的象征,是xx老区人民的精神气质的体现;一簇簇葱绿的“xx翠兰”茶树是xx蓬勃向上、开放创新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一座座造型不同的石雕是xx山区人民纯朴、勤劳、勇敢的精神形象的体现。这就是xx县城的“灵魂”,而且与众不同,个性鲜明。同时,不同街道的路面、路灯、风景树、楼房等设计出不同的风格,县城的每座桥也风格迥异,力求一路一景、一街一色,充分展现xx的个性和特色。特别要科学利用好xx的山水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山水相依、城在绿中、水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生态旅游城市形象。其次,要抓好软件建设。一是抓规划编制。即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不同阶段建设重点,分片区、分阶段推进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坚持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适度超前、管用有效”的原则和“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程序,改进规划编制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力求有品位、上档次,既科学、又可行。二是抓管理执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垃圾清理、门前“三包”、城市绿化等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经营归店、集贸归市、垃圾归桶、建筑归线、广告归栏、人车归道、停放归点和无垃圾死角、无乱泼污水、无乱倒垃圾、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修乱占、无乱停乱放与“七归八无”的规章制度,并在“包、查、罚”三字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用地、违章建设、违规开挖山体、河道取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拆除的坚决拆除。三是抓责任追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年初,由县政府统一下达目标计划,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对工作得力、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目标任务完不成的,实行责任追究。

三、xx县城建设与管理的保障

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有力的保障措施。要突出抓好三项保障:

一是要抓好土地保障。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要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必须舞活“土地”这个龙头,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最佳效益。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土地储备。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市场经营”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彻底根治多头分散批地、管地、供地的现象,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强化国有土地储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区域内新增存量国有土地、非法占地、违法供地情况等进行清理,分类处置限期收回,并规范供地行为。凡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计划组织征用收储,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征购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对城市建成区的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规划的经营性土地、旧城改造用地等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储备。

二是要抓好投入保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广开融资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多元化筹资机制,采取依托项目争一点、城投公司贷一点、本级财政挤一点、盘活存量土地筹一点、动员社会集一点、市场运作融一点的方式,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用好项目,争取各级对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同时,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旧城区“退二进三”步伐。

三是要抓好组织保障。县城的建设和管理关键要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坚持实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县级领导领衔、部门和乡镇负责的领导机制。加大各部门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力度,形成县城建设和管理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两级政府(县政府、乡镇政府)、三级管理(县、镇、居委会)”的城市管理体制,将环卫职能下移到社居委,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分路段挂帅的责任机制。加强城市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综合执法,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建城市品牌。

【第12篇】2022关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态建设放在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优先地位,大力组织实施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的生态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增添了引擎。2022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分三期四段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开发、蓄水泄洪、路桥配套、景观设施、供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进。通过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 把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湖,过去的烂河滩变成了黄金地,使县城向东南延伸近3公里,面积扩大近1倍;通过节水,改变了人们的用水习惯,建成了一批水利设施,提高了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积1300多亩,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打造了水与城市、自然与生态和谐秀美的水景乐园,再现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风景带、休闲娱乐带、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水系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2、循环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工业企业积极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生产方式,着力延伸产业链,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工业体系。目前,依托临泽工业园区这一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为主体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发酵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奥瑞金、长城、屯玉绿源等种子企业和汇隆公司为主体的种子加工和副产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番茄、蔬菜、红枣、乳制品等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企业优势互补、产品梯次递进和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管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创造了条件。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闲置土地整理开发,开工建设沙河绿岛、天鹅湖花园等住宅小区6个,城镇居民人均住屋面积达32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相继建成城关广场、文体中心、南环路等市政公益设施,城区建设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国道312线城区段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实施,排水、排污管网及供热系统稳步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率达95%以上。

4、环保和节能减排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提供了保障。噪声、大气和污水等环保监测设施日益完善,工业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已成为各企业的自觉行动,“三废”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以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卫生大行动,大力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各种破坏和影响县城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5、城区绿化美化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打下了基础。以创建园林县城为目标,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建设布局,采取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门前三包、大沙河绿地树木认植认养等措施,相继建成了城关广场、铁路广场、滨河路、大沙河南北两岸和奥瑞金广场等绿化景观,城市绿化档次和水平整体提升,生态效应进一步凸现。目前,城区绿化面积154.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68 %,绿地面积102.6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7%,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21.71平方米,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由于我县处于荒漠与戈壁包围之中,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水平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的总量比较小,发展质量还不高,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偷排乱排生产生活污水、乱涂乱贴广告、乱扔乱倒垃圾污水、人为破坏公用设施及生态建设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县城发展的需要,人饮水水源地不符合环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原始,城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

四是县城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住宅小区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规划落实不到位,城管单位管理权与执法权脱节,管护制度不落实,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县城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要遵循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原则,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县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生。

1、建立指标体系,严格落实规划。立足临泽自然禀赋、区域特征、经济基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建立一套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二轮县城总体规划相吻合,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要素构成,涵盖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文明,包括物质基础、生态宣传、生态教育、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绩效八个方面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指标体系。同时,制定出台《临泽县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及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保证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有序推进。

2、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功能。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沙河景区建设统筹谋划,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赋予基础建设文化属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处理、清洁水源、城区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治理监测设施建设,提高达标排放率。增设垃圾回收点和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整治各类架空线路,改造城区路灯,增设体现时代特征的景观灯,提升县城亮化美化水平。启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城区绿色交通体系,鼓励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车,创造清洁、高效的生态交通环境。

3、坚持生态立县,全力推进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动摇、领导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松劲、资金投入不减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设规划,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切实把大沙河建成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精品工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新引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和发展绿洲休闲旅游的新节点。抓住中央把甘肃定位为“生态安全屏障”的政策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从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园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两园、五湖”的绿化美化,以此推动县城整体绿化,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的档次和水平,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县城,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环保、宜业、乐居的幸福家园。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转型升级。抓住甘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医药化工、玉米加工、番茄制品、乳制品、红枣加工、食品酿造、种子加工等产业为重点,不断延伸包括废弃物再利用在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旅游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适时淘汰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督查力度,重点实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引导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鼓励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提高新上项目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控制工业“三废”。

5、培育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环境。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贯穿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民生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坚持“文化为魂”,依靠文化力量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宣传生态理论知识和生态保护法规,并借助新闻媒体,适时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和生态法制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积极组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酒店和绿色家庭等活动,提倡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6、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县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县上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督导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工作。要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合力。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纳入“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要建立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以经营的思想谋发展,以经营的手段搞建设,以经营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区各种生产要素,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依存,共同推进。

【第13篇】关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一、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把生态建设放在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优先地位,大力组织实施以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的生态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增添了引擎。2022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分三期四段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河道整治、土地开发、蓄水泄洪、路桥配套、景观设施、供水排污、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迅速推进。通过治水,建成防洪堤4.3公里, 把昔日的污水河变成了清水湖,过去的烂河滩变成了黄金地,使县城向东南延伸近3公里,面积扩大近1倍;通过节水,改变了人们的用水习惯,建成了一批水利设施,提高了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活水,引洪入湖,蓄水造景,形成水域面积1300多亩,新增绿地12.8万平方米,打造了水与城市、自然与生态和谐秀美的水景乐园,再现了“塞上江南”的迷人景色,新的城市风景带、休闲娱乐带、新型房地产开发带和水系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2、循环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工业企业积极推行“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生产方式,着力延伸产业链,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构建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工业体系。目前,依托临泽工业园区这一循环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成以雪晶公司、金玉酒精公司为主体的玉米深加工及生物发酵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奥瑞金、长城、屯玉绿源等种子企业和汇隆公司为主体的种子加工和副产品再利用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番茄、蔬菜、红枣、乳制品等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企业优势互补、产品梯次递进和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管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创造了条件。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安居工程,加快大沙河沿岸闲置土地整理开发,开工建设沙河绿岛、天鹅湖花园等住宅小区6个,城镇居民人均住屋面积达32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相继建成城关广场、文体中心、南环路等市政公益设施,城区建设路、健康路、自由路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国道312线城区段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实施,排水、排污管网及供热系统稳步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率达95%以上。

4、环保和节能减排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提供了保障。噪声、大气和污水等环保监测设施日益完善,工业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已成为各企业的自觉行动,“三废”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以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卫生大行动,大力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各种破坏和影响县城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城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5、城区绿化美化为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打下了基础。以创建园林县城为目标,科学规划设计,精心建设布局,采取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门前三包、大沙河绿地树木认植认养等措施,相继建成了城关广场、铁路广场、滨河路、大沙河南北两岸和奥瑞金广场等绿化景观,城市绿化档次和水平整体提升,生态效应进一步凸现。目前,城区绿化面积154.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68 %,绿地面积102.6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7%,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21.71平方米,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由于我县处于荒漠与戈壁包围之中,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水平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经济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的总量比较小,发展质量还不高,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偷排乱排生产生活污水、乱涂乱贴广告、乱扔乱倒垃圾污水、人为破坏公用设施及生态建设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县城发展的需要,人饮水水源地不符合环保要求,部分排污、供暖、供水管道老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原始,城区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

四是县城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住宅小区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规划落实不到位,城管单位管理权与执法权脱节,管护制度不落实,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县城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实际,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要遵循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原则,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县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生。

1、建立指标体系,严格落实规划。立足临泽自然禀赋、区域特征、经济基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建立一套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二轮县城总体规划相吻合,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要素构成,涵盖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文明,包括物质基础、生态宣传、生态教育、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环境质量、环境管理制度、政府工作绩效八个方面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指标体系。同时,制定出台《临泽县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及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保证生态文明县城建设有序推进。

2、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功能。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大沙河景区建设统筹谋划,增添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赋予基础建设文化属性。加快以供水供暖、污水处理、清洁水源、城区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治理监测设施建设,提高达标排放率。增设垃圾回收点和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整治各类架空线路,改造城区路灯,增设体现时代特征的景观灯,提升县城亮化美化水平。启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城区绿色交通体系,鼓励使用低排量、新能源汽车,创造清洁、高效的生态交通环境。

3、坚持生态立县,全力推进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坚持把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到基本思路不动摇、领导力量不削弱、工作措施不松劲、资金投入不减少,按照“三期四段”的建设规划,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切实把大沙河建成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精品工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新引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和发展绿洲休闲旅游的新节点。抓住中央把甘肃定位为“生态安全屏障”的政策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从植物造景、花卉搭配、园林小品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大沙河“一山、两园、五湖”的绿化美化,以此推动县城整体绿化,全面提升城区绿化的档次和水平,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县城,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环保、宜业、乐居的幸福家园。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转型升级。抓住甘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政策机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医药化工、玉米加工、番茄制品、乳制品、红枣加工、食品酿造、种子加工等产业为重点,不断延伸包括废弃物再利用在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旅游等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适时淘汰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督查力度,重点实施化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引导企业走“低碳”发展道路,鼓励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提高新上项目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控制工业“三废”。

5、培育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环境。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领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把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贯穿于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民生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坚持“文化为魂”,依靠文化力量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宣传生态理论知识和生态保护法规,并借助新闻媒体,适时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和生态法制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积极组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酒店和绿色家庭等活动,提倡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6、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县城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县上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县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督导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工作。要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县城建设合力。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生态文明县城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纳入“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要建立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以经营的思想谋发展,以经营的手段搞建设,以经营的方式抓管理,激活城区各种生产要素,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依存,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