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工作总结>调研报告>

总工会近年来在加强社区(村)工联会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经验、主要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等情况

调研报告 阅读(9.7K)

**街道总工会创新工会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社区(村)工联会建设工作。目前,**街道21个社区(村)均已成立社区(村)工联会,涵盖329家正常运作基层工会,发展会员职工6万余人。

总工会近年来在加强社区(村)工联会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经验、主要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等情况

一、主要做法经验

(一)强化组织建设,把工联会“建起来”,打造成为辖区工会组织上下联动的“枢纽”

进一步规范工会组织的管理,建设高效有序的工会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基层工会组织,从而服务于企业职工,为和谐经济建设做好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双赢工作。准确把握**街道产业结构、职工队伍结构发生的新变化,理顺工会组织体制,“以企业工会为基础,以辖区工联会为凝聚,以街道总工会为提升”的三级管理机制得到不断的完善。在推进三级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工会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我们继续推进有**特色的“十个一”工程,即工联会做到:1、有一套“两证一户”;2、有一个办公室;3、有一个宣传阵地;4、有一个档案柜;5、有一个数据库;6、年度有一个工作计划;7、年底有一份工作总结;8、一年有一次对困难职工的帮扶;9、一年有一次全员性的活动;10、有一个职工活动阵地。

大力加强社区(村)工联会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借助社区(村)换届时机,选优配强一批社区(村)工会干部兼任社区(村)工联会主席,为做好社区(村)工联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社区(村)工联会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努力构建“共建互促、优势互补、党工一体化”工作格局,加强了与党委的交流,取得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注重挑选政治素质高、热心党工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工作能力的社区(村)党委委员作为社区(村)工联会主席、委员,解决了社区(村)工联会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干部执行力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目前,**街道各社区(村)工联会主席均由社区(村)“两委”担任,其中12名为社区(村)党委副书记,工联会委员均由社区“两委”或企业工会主席担任,并配备了工联会工作人员。社区(村)工联会依托党组织开展工会的工作,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及时掌握党群工会工作开展情况,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工会法律法规工会工作的方针,及时将上级工会的各项信息传达到基层工会。

(二)优化服务质量,把工联会“转起来”,打造成为辖区工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发动机”

推进工联会建设,旨在强化工会服务载体,拓宽工会组织建设覆盖面。按照“哪里有职工,那里就有工会组织”原则,以党组织带动工会组建,做到有组织联结、有阵地服务,带动企业建会和职工入会,进一步拓宽工会组建覆盖面。社区(村)工联会积极发展辖区企业工会组织,培育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组建工会,扩大工会队伍,提高工会影响力,借助各种契机,积极主动与辖区企业沟通交流、深入走访取得企业及职工信任。一方面,整理企业对工会组建的常见疑惑及企业组建工会后的好处,通过规范性地详细解释提高企业对组建工会工作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存有疑虑企业的走访跟进。通过面对面地与企业交流讨论,了解企业主要的顾虑所在,切实为企业和职工的权益着想,取得企业信任,化解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难点。做到企业工会“能建必建”,尽可能实现辖区企业工会组织“全覆盖”。对已成立工会的企业进行定期走访,了解企业近况,指导其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工会组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全面化。

(三)深化活动创新,让工联会“活起来”,打造成为开展辖区职工培训和文娱体育活动的“主阵地”

各社区(村)工联会结合实际,寻找活动的载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围绕工会会员的需求,组织开展以职工参与为主题的各类趣味文体活动,组织开展“送文艺”“体育节”等工会品牌活动,发挥工会组织在辖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职工服务模式。“线上”搭建微信群等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好“线上”平台,及时了解职工动态、反映职工诉求、发布工会信息、提供贴心服务、做好动态宣传,精准把控服务内容,为线下活动做好预热和准备工作。“线下”服务不断根据实际需求升级职工活动场所,加强职工服务站点和职工之家建设。近良社区工联会结合辖区饮食企业多的特点,创建了“美食文化,传承到家”烹调活动,让职工体验既传统又创新的美食制作过程,传承并发扬顺德的美食文化;古鉴村工联会根据辖区园区布局集中,青年职工较多的特点,打造“青年•职工菁英挑战赛”,将红色文化与体育精神相结合,让青年职工在菁英挑战赛中增强团队意识,将顽强拼搏、实干奉献、勇往直前的品质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文秀社区所在区域是顺德最古老的地理与行政中心,更是顺德经济文化艺术的原点,社区工联会借此打造“文脉流芳古城毓秀”——“党建带工建”职工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把文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播出去,加强文秀社区职工的沟通交流,让广大职工凝党心、跟党走,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实行“职工上班我上班,职工下班我服务”的“错峰服务”,将工会提供的活动和服务主要集中安排在下午五点到晚上九点,周六、周日视情况增加服务时间,并将“错峰服务”内涵逐步丰富和提升。五沙社区双职工家庭比较多,子女的教育和照顾压力一直是困扰双职工的问题,五沙社区工联会为此开展“城市支教,爱在流动”活动,组织职工志愿者建成支教队伍,利用周末时间在职工子女聚居地开展支教活动,在丰富了小朋友周末节日的同时,提升了职工支教队伍的价值感和信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间减少,交友难问题日渐突出,新滘、古鉴社区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了单身男女职工交友联谊“聚缘会”活动,进一步深化实施职工关爱行动,发挥组织优势,为单身职工搭建安全的交友平台,拓宽交友渠道,帮助单身男女职工解决婚恋问题。近5年,**街道社区(村)工联会合计开展各类活动2万余场,服务10万多名会员职工。

(四)承担社会责任,让工联会“帮起来”,打造成为辖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器”

强化社区(村)工联会对各类社会组织的引导规范,创新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以便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聚合引领。借助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枢纽平台,加强职工维权、帮扶、联谊、培训、文体艺术等社会组织的联系、协调和引导,注重职工兴趣需求,成立并培育孵化贴近职工需求、职工乐于参与的各种协会,为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提供帮助,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初步建立工会自己的相关队伍:如私伙局曲艺队、足球队、篮球队。截至目前,**街道社区(村)工联会已孵化羽毛球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徒步协会等12个社会组织。

(五)拓展培训空间,让工联会“教起来”,打造成为员工素质提升的“基地”

以工联会为依托,通过采取专门办班、联合培训、送教上门形式,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工会职工教育培训,构建“走出去、请进来、下基层”培训模式,满足职工特别是农民工需求的服务。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辖区企业代表、工会主席、园区管理处负责人、社区(村)党委成员等聚在一起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企业职工为基层治理和工会服务献计献策,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团队管理培训、职场礼仪培训、日常实用急救培训、民法典训、劳动法培训等系列精准服务活动,受到企业和职工的欢迎。“求学圆梦行动”是**街道总工会参考全总“求学圆梦行动”设立的品牌项目,该项目为有需求的会员职工提供“不脱产、不离岗、送补贴、送服务”助学惠学服务。五沙社区企业众多,已建单独基层工会企业70家,会员职工2万余人,为方便大多数会员职工,街道总工会将“求学圆梦行动”下放到五沙社区工联会职工服务站承办,接受全街道会员职工报名。有效解决职工群体参加学习的工学矛盾,降低学习成本,减轻经济负担,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和创新创业。

(六)规范量化责任,让工联会“强起来”,打造成为辖区工会工作沟通与提升的“平台”

工会经费和资产是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和凝聚职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由于社区(村)工联会没有经费收入,工联会活动经费全部由街道总工会下拨,但前提必须是:工联会要联合辖区内企业工会共同开展活动,包括有活动计划、活动预算、有参加活动的企业名单;而且组织开展的活动力求形式新颖、规模较大、影响度要高。为规范社区(村)工联会运作,街道总工会先后制定了《**街道社区(村)工联会职责》、《**街道社区(村)工联会工作制度》,从而使社区(村)工联会的日常工作趋于正常化、规范化,逐步实现了“稳步推进再规范”的目标。

社区(村)工联会协助基层工会做好职工服务工作,密切联系辖区内基层工会,加强基层工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基层工会工作动态,掌握本区域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协助上级工会提供相关服务。街道总工会负责工联会建设培训指导、统筹部署、督促检查,指导工联会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工联会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的端口,负责工会组建、推动集体协商、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开展职工素质培训和文化体育活动等基本职责。各社区(村)工联会每月向街道总工会报送当月创建进展情况,由此形成“落实-汇报-反馈”的工作闭环。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有关工会的法律法规和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职工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对工会的性质、作用不了解,很多企业和员工还未能正确认识工会,不了解工会做什么的,认为成立工会没什么用,更有企业认为工会就是政府监督企业的机构;二是目前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职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要求不断增强,对工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三是工会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对象也有很大变化,对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意见和建议

(一)“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是开展工作的核心思路。“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必须突出工会政治属性,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会职能职责,坚持以推动工会组建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党工共建”机制和创新工作机制为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工会组织服务引领的重要作用,互相促进、资源共享、互相整合,形成团结引领职工群众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协调各方利益,有助工会组织化解基层一线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把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实工会维权维稳服务力量,提升工会基层一线维权维稳的实效性。

(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开展上实现协同共建需要依靠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与党组织共建共享,把群团组织建在基层、扎根基层,集中经费充实基层服务能力,有助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服务引领功能,也为探索工青妇群团组织协同共建启发思路,使群团组织联系社会和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更加牢固。

(四)坚持“会、站、家”一体化,加强实体化服务阵地建设,并持续深化“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让每一名会员都能感受到工会组织“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