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工作总结>调研报告>

村党组织调研报告多篇

调研报告 阅读(9.03K)

村党组织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贫困村党组织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真正能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康的坚强战斗堡垒。为进一步加强建卡贫困村党组织建设,经乡党委实地调研,认真分析,现将乡建卡贫困村村的党组织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党组织现状

(一)组织建设情况。村属2022年后进村党支部,现已全面整顿提高,配强了班子,新建活动阵地,干部团结协作,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二)班子建设情况。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县经信局驻村第一书记1名、支部书记1名、村主任1名、支部委员2人。支部书记是从务工优秀人才中选拔到班子中来的,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村主任是连续在村任职20年以上,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村文书是2022年从发展致富能手中选拔到村委班子中的。

(三)队伍建设情况。村干部3人(不包括第一书记),年龄结构35岁以下1人,50岁至55岁2人,文化层次均是高中(中专);村民小组长9人,年龄平均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均是国中及以下。党员49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6人(预备党员2人),35至50岁党员12人,50岁以上党员31人,流动党员12人。

(四)工作保障情况。支部书记主抓本村党建工作,2022年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新建和改建了400平方的村级活动阵地,但因缺资金室内配套设施不完善,党建经费保障不足。

(五)制度建设情况。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党课教育形式,督促各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和组织生活,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二是坚持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四是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村级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主业意识不强,认为抓农村党组织建设是务虚的工作,抓经济才是干实际工作,对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够,组织生活也不规范,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党建工作不落地。

(二)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支部书记、主任年龄均在50岁以上,均是高中文化水平,虽然从事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工作循规蹈矩,缺乏激情和开拓创新精神,特别是研究思谋村级发展上缺乏好点子、办法、措施。村文书年龄28岁,中专文化,是2022年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但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还需继续加强培训和磨练,村民小组长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带领群众发展脱贫致富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好。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劳务输出,村里有文化的、能干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去了,现在农村大都只有老人;二是村支委干部经济待遇太低,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又跟不上,导致岗位不能吸引年轻人。

(三)党员队伍结构不平衡,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村党员在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比例失衡的现象凸显,女性党员仅2人,35岁以下党员6人,50岁及以上党员占31人,占全村党员的63%,高中及以上文化党员6人,仅占党员总数的12%,而且年轻党员大多外出就业发展,女性党员、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的比例过低,支部党员年龄大、知识老化,特别是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党员意识有所退化,只顾个人小家庭,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管不问,无疑降低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四)村后备干部人选匮乏。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思维日益活跃,许多中青年党员和群众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人越来越多,大量高学历的年轻人才外出务工,再加上村干部待遇偏低,影响工作热情和作用发挥,导致优秀的年轻人入党愿望低,年轻党员做基层党的工作意愿更低,造成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五)村、组干部待遇低、任务重,工作与待遇不匹配。目前,村支部承担着宣传与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排解民忧、化解民怨、考虑全村发展规划的任务,特别是村属建卡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村两委干部几乎成了全脱产干部。但他们的收入却很低,难以抽身从事其他工作增加收入,相关保障体系也极其不完善,工作与待遇之间存在不对等,也造成村组干部成为鸡肋,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解决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强化战斗堡垒作用。针对农村党员结构不合理,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等问题,要在发展年轻、有文化的党员上下功夫,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上做功课。一是加强宣传,鼓励引导致富能力强的务工返乡优秀青年、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培养一批优秀年轻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脱贫攻坚聚集人才,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回乡创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康。三是从乡级机关、事业单位中物色政治可靠、上进心强的青年干部,选派到村担任党建指导员或第一书记,加强对党建工作指导,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强化有力办事。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对党的方针、惠民政策、农业知识等定期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干部为民办事能力和素质,更新党员价值理念,通过给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党员意识,拓展党员参与到工作领域,参与到脱贫攻坚任务中来,使党员的价值在各个领域得到体现,打造一支知识型、能力型、创新型的党员干部队伍,真正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考核。健全村两委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建立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村干部实绩考评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选拔奖惩挂钩。乡在进行考评时要严格按照量化考核制度,公平、公正地对村支两委干部进行考核评估,特别要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比重,对存在的问题严格问责。

【第2篇】关于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模式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机关下派)模式的透视与思考村党组织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中组部曾出台系列文件,对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责任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xx县探索试行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机关下派)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是村级组织的换届之年,换届前对这一模式进行认真分析,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对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经过前期摸排,我们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x个行政村作为样本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等形式展开走访和调研。此次调研,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共设计两种问卷:一是针对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本人基本情况、任职村基本情况、村干部职能状况等。二是针对群众的调查问卷,问卷中设计了一组如何看待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或由机关下派的基本问题,以此了解和掌握具体状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据统计,xx个行政村书记中,跨村书记xx人,下派书记xx人,大学生村官书记xx人。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xx岁,最大的xx岁,学历最低是国中,最高为本科。被调查者包括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共计xx人,其中党员干部占xx%,群众代表占xx%。共发放问卷xxx份,回收xx份,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原因分析

据统计,调研的xx个村中有xxx%的村是因为在本村没有找到适合的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才采用跨村任职或机关下派的方式。通过调研发现,探索运用这种方式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团结不足的因素。一个基层组织,兴于团结,衰于离心。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基层党组织、少数党员各行其是,搞窝里斗、闹不团结。有的把团结庸俗化,搞拉帮结派,以致心不能往一处想、劲不能往一处使,不能团结一心向前看,整个班子看起来浑浑噩噩,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大事小事都由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加之工作中受家族势力影响,使得不少村书记任职时间较短。

二是能力欠缺的因素。古有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的古训,今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说法。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大多数在四十多岁,文化水平偏低,自身本领不强。有的村书记工作不细致,漫不经心、随意为之,对待百姓颐指气使,对该办的事情办不好,对不能办的事情又不懈解释,进而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甚至与群众产生了对立。

三是人才匮乏的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优秀人才流向城镇和企业,村级党组织吸纳人才的难度增大,党员队伍新鲜血液普遍不足,能力素质难以保证。部分村党员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出现党员队伍断层、建设新农村主力失血的局面。

四是情绪不稳的因素。当前,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较高的工作标准,很多村党组织书记承受着巨大的考核压力。加之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差、养老、医疗方面的保障不足、人文关怀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党组织书记责任心减弱,宗旨意识弱化,工作激情减退,也导致很多有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基层管理工作。

三、实践成效

调查中发现,跨村任职或机关下派模式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规避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跨村(下派)书记努力工作,不仅有效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或由机关下派的做法拓宽了选人视野,做到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调研中,镇组织委员纷纷表示:实行下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村里缺人,党员年龄偏大,选人范围过窄,难以找出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的书记人选。这样的选派方式,缓解了一时之需。再则,跨村任职或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都是经过组织多次考察,政治文化素质比较高,纪律约束性较强,能够较好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是有利于促进村级发展稳定。首先,有助于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现任村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党组织书记能够主动走访班子成员,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私心,能够一碗水端平,易于赢得班子成员的信任,促进班子内部团结。同时,打破了村班子原有的桎梏,使那些不想干事、马虎干事的村干部有了危机感。其次,有助于维护村级稳定和带领群众致富。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党组织书记能够积极调研走访群众,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生活难题;能够排开阻力,排除干扰,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摆脱人情利益的牵绊,更加公平、公正,从而赢得村民的信服。

三是有利于增强自身能力素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到任后,能够积极帮助群众协调资金铺路架桥,带头搞养殖,做项目等等。尤其是解决好涉农利益、房屋拆迁、村村通工程等历史遗留问题,村里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同时,他们能够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破难题,广泛采纳群众意见,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里也由以前的怨声一片变成了呼声一片。 跨村书记们普遍认为,在攻坚克难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四、拓展与完善

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和由机关下派,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但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党员群众有消极心理和不信任的态度,使得工作开展难度加大,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有些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书记认为自己只是临时性的,在开展工作时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还有部分村党书记上下班来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质量等。因此,需要基层党委着力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好选、育、管、引工作,提升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消除排外情绪。在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所任职村的村情与民情。镇党委要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向试行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级班子成员、党员、群众和有一定威望的离任村干部加大工作宣传,认真做好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模式的重要意义,努力帮助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书记赢得任职村内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努力为他们创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要科学择优选人,确保以岗定人。一是分析村情择人选。镇党委要组织人员对试点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村务情况、发展思路和规划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掌握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本着以岗定人、就近择优,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工作经验丰富、敢于创新、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和带领群众发展能力强的人员确定为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后备人选。二是规范程序定人选。对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后备人选在德、能、勤、绩、廉方面进行考察,确定初步任职人选,经镇党委研究确定后进行任前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备案,方可使用。

三要注重关爱激励,确保人尽其才。要保障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的报酬待遇,除享受村干部正常待遇外,镇党委、政府还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交通、电话等补贴,实现经济待遇有保障。要加强政治激励,在评先评优方面,予以优先推荐考虑。加大工作支持力度,镇主要领导可以与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带,定期走访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指导其开展工作。同时,适度倾斜有关优惠政策,优先帮助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解决工作难题,切实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确保跨村任职和机关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进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第3篇】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终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对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现状

××市现有191个行政村党支部,共有村党支部书记191名。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村级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工作“四项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党建示范村的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的建设、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共享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村级组织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使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主要表现在:

1、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年轻化。书记平均年龄从20xx年的48.3岁变成20xx年底的46.5岁,下降了1.8岁。二是知识化。书记高中以上文化的从20xx年的52人增加到20xx年的93人,所占比例从27.2%上升至48.7%,20xx年换届后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人,占11%。三是先富化。支部书记中有经商办厂、发展特色种养等带头致富人89人,从20xx年的44.6%上升到20xx年的46.6%。如塘湾大桥村和河潭花屋村党支部还创办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素质能力日趋提高。近年来,一方面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使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行列,有2名村支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女支部书记也由原来2人增加到现在7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教育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能力进一步提高,许多农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成为先行致富人,还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涌现出了一批抓发展、善管理、得民心的先进典型,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得到群众的普遍公认,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20%左右劲升至现在的36.1%共69人。

3、工作成效得到认可。农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能够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通过创业承诺、民主管理等形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组织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在每年年终的考核、测评中,群众满意率普遍较高。如我市20xx年对11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到点指导及解决问题情况的民意测评,满意率分别达99.7%和99.2%。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偏低。从目前××市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形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开拓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村支部书记文化水平偏低。全市191个村党组织书记,国中以下文化水平的还有101人,占52.9%,他们对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研究和分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习惯于用老方式、老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影响到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二是部分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191个村书记中50周岁以上的68人,占35.6%,并且有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已经超过60岁。他们对如何带领群众闯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束手无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在多种矛盾面前无能为力,影响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作风不实。怀有个人私欲,存在不廉洁、不正派现象,如我市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共收到8个信访件,其中6个信访件反映 此类问题。

2、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一是选人难。由于这些年来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人才外流,特别是青年人才外流的问题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一离开校门就离土离乡,能升学的升学,能打工的打工,致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二是没人干。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干不好。一些村不是没有能人,而是有能人不愿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原因是当村党组织书记收入低,不如自己干收入多,自由自在。同时,一些没有本事的眼睛盯着当村干部的收入,把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这些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三是个别村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有的村虽然也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但只是做给上级看,后备干部只备不用,有名无实。有些村存在不重视后备干部的储备,甚至有打压的现象。

三、原因分析

1、工资待遇不高。当前我市村干部的待遇不但与当地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村民没法比,比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也低得多。目前我市村党支部书记月均报酬400-600元左右,有的还难以全部拿到手,有些偏远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只有320元,而外出务工村民月均收入则在1000元左右,是他们的2倍之多。与乡镇一般干部1700多元/月的工资相比,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社会保障上,我市虽然也给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但目前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因此“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出了事没靠头、退下来没盼头”的现实反差,直接导致大部分素质高、学历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人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队伍,不愿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的偏低,直接导致党支部书记职位的 “廉价”,无人愿当,或当上无人珍惜,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放松了自身的学习和改造,素质停滞不前,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无法推动。

2、教育引导不到位。毫无疑问,发展年轻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村级组织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据调查了解,部分年青人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任何权力可言,每年还得交党费,党员计划生育打头阵,社会治安做模范,新农村建设当先锋,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党组织生活,连原有的学文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先党内、而后党外的政治待遇,在一些地方也没有了,根本体会不到作为党员的荣誉感。还有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思想不够端正,有些是怕抢了自己的位子,有些是受宗派的影响而压制发展,有些是思想保守,对年轻人求全责备,有些是对事业缺乏责任心,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教育、引导、培养和发展等,致使有一些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从我市08年度党员统计报表现状看,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往年有所增大,30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少。全市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3726名,占39.3%,35岁以下1844名,占19.4%。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50岁以上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70%以上。

四、有关对策和建议

1、拓宽选任渠道,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1)拓宽选人视野。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和眼光。把党员队伍中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骨干纳入选才视野,要解放思想,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界限,加快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

(2)创新选才机制。选才方式要有创新、求突破。要深化完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的办法,探索研究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通过内选、下派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使命感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倡“一肩挑”,有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3)建好后备队伍。要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老化现象,通过组织筛选、群众推荐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工作的力度,严格考核,将其中工作业绩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重点加以培养。

2、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1)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财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党校、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探索与大专院校的协作,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

(2)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培训途径。可采取县(市)和镇(街道)两级集中培训,党校办班系统培训,组团参观考察实地培训,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手段进行远程培训,创建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培训,选派部分党组织书记到机关部门或镇(街道)机关跟班培训等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如我市今年8月27-31日举办的为4天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就给去年换届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素质和业务知识学习机会,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结合实际现状,拓展培训内容。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状况,摸清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设置培训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观念,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群众观念,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3、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队伍待遇。

(1)提高经济待遇。参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制度,尤其应适当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报酬。实践证明,提高经济待遇不仅是稳定村级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激发村级干部干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2)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在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的力度,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村干部,可招录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和担任乡镇领导制度。镇(街道)党委要经常关心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生活情况,要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村级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按照大村每年不少于4000元,小村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安排村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广泛开展党内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村级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

(1)建立考评机制。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从农村经济发展、党员队伍建设、“三会一课”的开展以及村级配套设施改善等内容,实行年度目标考评,对圆满完成任务和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奖优罚劣,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降免平庸无为的,处分违法乱纪的,树立以发展论业绩、从业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同时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扭转村党支部书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状况。

(2)建立互帮互助机制。以创建文明和谐村镇,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为切入点,切实开展党内外结对互助,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村内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农村人才入党,解决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3)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建议权、监督权,激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热情,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第4篇】乡村党组织班子调研报告

乡村党组织班子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乡对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情况、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情况及换届工作面临的各种具体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基本掌握了我乡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五龙乡共有5个行政村,人口6200余人,全乡共有1个机关党支部、5个农村党支部,273名党员。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乡共有5名村党支部书记,全为男性,藏族3人、汉族2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9到54岁之间,平均年龄46.4岁。文化程度均在国中以上,其中高中2人,国中3人。

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9人,,其中35岁以下2人、36—45岁14人、46—54岁的10人、55—60岁1人、60岁以上的2人。

3、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乡共有村级后备干部6人,其中35岁及以下11人、高中以上5人、致富带头人2人、田专家土秀才4人。

从总体上来看,各村“两委”领导班子比较团结坚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比较强,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出色地完成好各项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能带领群众维护稳定、致富创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威信。

我乡贫困村胜利村支部书记为***,汉族,54岁,95年至12年担任村长,12至今担任支部书记,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连任纪律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履职能力不强。由于我乡农村实际情况的制约,村干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政策理论功底弱,工作能力不强。首先,部分村支两委干部年龄偏大、缺乏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不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因而很难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次,部分村存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二人忙、二人转”的现象,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协调配合村党支部的意识不够强,任职而不履职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减弱。

(二)工作创新意识还缺乏。一些村干部的发展意识差,不思进取,按部就班,特别是发展集体经济上欠思路,不能起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

(三)村情复杂、矛盾突出。有些村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在土地征用转让、拆迁改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部分得力的村干部,在工作推进当中得罪了部分人,而受到此类人家族势力的排斥。

(四)农村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村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三会一课”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党支部成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关系疏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五)后备干部储备难、质量不高。有些村缺少后备干部,选任“两委”班子成员可选择面不宽。有经济头脑的致富能手不愿参与村“两委”班子竞选或不愿意当村“两委”干部,在贫困村,此类现象尤为突出,造成了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现年纪大、思想旧特别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

(六)我乡战斗村村长***已62岁,从99年至今担任村长一职,工作出色,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力,且目前无村长成熟人选,可否放宽参选年龄?

三、对策和建议

经前期摸底了解,我乡五个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均有意继续参与选举,且连任的几率较高。在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长效机制,制订培训规划,完善培训责任。鼓励和引导村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培训,保证村干部培训经费,拓宽实践锻炼的渠道。在培训内容上,一是突出政策法规培训。努力使村干部掌握《土地承包法》、《森林法》、《婚姻法》等农村常用法规;二是突出思想作风教育培训。结合“两学一做”加强党性教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增强村干部的公仆意识,促使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群众谋利益;三是突出能力培训。重点是处理棘手问题和解决民众复杂纠纷能力。

二是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增强危机感,采取过硬措施,抓好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突出抓好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工作,切实改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党员发展上,实行指导性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办法,限定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各村在换届前,对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尽快吸收进班子,推进班子新老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