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范文>公文>基层反映>

基层反映刹住“大学联考状元”炒作之风势在必行

基层反映 阅读(7.4K)

每年大学联考成绩出来之后,总会有些媒体、机构、学校开足马力,疯狂炒作“大学联考状元”“大学联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6月23日,教育部在发布大学联考志愿填报同时,再次强令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炒作大学联考”。

基层反映刹住“大学联考状元”炒作之风势在必行

多年来,对于炒作大学联考状元的规范仿佛成为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另一边则是各方力量半遮半掩下的蠢蠢欲动,悄然搞起了变相“大学联考炒作”。日前,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局发布通报,对顶风违纪大肆炒作大学联考成绩的山西省永济中学作出严肃处理;在江西,名为“抚州在线”的公众号在公布江西分数线的同时,还特意点出了“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的成绩和学校,以此替代文科、理科第一名,炒作“大学联考状元”弊端很大,基层总结如下:

其一,背离了教育初衷。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和社会的“状元情结”,突出了“尖子”,忽视了“大多数”;突出了学校名气,忽视了教育内涵;突出了考试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错误的舆论导向,让教育偏离了正规,失去了本来意义。

其二,加大了社会焦虑。不仅夸大了大学联考的功效,而且传递着功利主义的观念,助长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倾向,加剧了社会对教育的焦虑,把教育引向浮躁化、功利化的歧途。一些媒体、培训机构为了收割流量,不择手段炒作,污染了教育环境。

其三,助长了攀比之风。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每年都要为当年本地区、本学校的所谓状元,在媒体上大力宣传,对本地区的大学联考状元及父母的教子经验进行渲染,且以本学校今年考上了多少名牌大学,乃至市级、省级大学联考状元为诱饵,为自己学校扩大招生广而告之,形成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助长了各地区、各学校的互相攀比,甚至弄虚作假之风,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设立、狠抓重点班、重点校)和教育不公。

其四,影响了个人发展。过于吹捧“大学联考状元”,容易导致其迷失自我,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止步不前,洋洋自得,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他们的备考经历被过度神话,为自己并未参与过的培训班背书,甚至连居住过的地方都被房地产商用于炒作,完全背离了作为过来人分享真实学习经验、心得的本义。有的媒体为了流量大肆炒作,把状元的照片挂在网上,引致有的人深挖考生的个人信息,甚至攻击考生的外貌和家庭等等,完全超出了正常的关注度。

形形色色的变相“大学联考炒作”,可能让“禁大学联考炒作”的成就毁于一旦,这种顽瘴痼疾必须铲除。

基层建议:

第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守土有责,细化“禁令”,增强其操作性;对顶风搞“大学联考炒作”,对其它各类变相“炒作”,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加大对炒作的“行为人”惩罚力度;要健全群众举报、投诉之渠道,引领群众监督。

第二,学校要在立德树人上多动脑筋,在管理、教育、教研上多花心思狠下功夫,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作上多想方法,多合力共育,缓解社会对子女教育的焦虑,让新时代社会回归理性,让社会更加和谐与文明。

第三,媒体、机构要多做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宣传。宣传学校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实践活动、学生优秀作品等,宣传优秀教师的育人风采、卓越学子的成长之路、智慧家长的育儿案例、家校合作双赢的经验、杰出校友的工作事迹等,推动教育观念和教育生态的转变。

第四,要在教育评价改革上下足功夫,真正从教育政绩评价指挥棒的角度,降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炒作“大学联考状元”上的可能。建立更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慢慢改变社会的“状元情结”,让学校教育需要回归理性、平和的心态。